<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谨献给当年一起上山伐木的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是我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三团501连(现大庆银浪牧场)的第四个年头。这年冬天,我参加了营部组织的到大兴安岭根河林场伐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 上山伐木工作的时代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到大兴安岭伐木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70年代初,大量的城市“知青”到兵团后,兵团加大了基本建设(盖房、以及其他基建项目)的步伐,计划供应的木材远远不能满足基建的需要。兵团组织劳动力到林场伐木,林场按一定的比例给兵团木材,成为兵团计划外的木材来源,解决了兵团基建中需要大量木材的问题。其次,到了冬季,农田里的活都已经干完,各个连队都能抽出一定的劳动力上山伐木,使大量富裕的劳动力在冬季有活可干。另外,到了冬季,森林中的树木水份囤积到根部,树干、树枝被日蚀、风蚀后,水份减少,树木被冻后比平时要脆好多,伐木时锯子不容易被树木夹住。再说,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山上的道路坚硬,便于运输木材。所以,冬季是伐木的最佳时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人们用很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山上情况,说大兴安岭林场有两个多:一是缺胳膊少腿的人多;二是寡妇多。由此可见,伐树不但是个既苦又累的活计,而且是个高风险的工作。那时候,确实有个别“知青”害怕上山伐木。这一年,在营部保卫组工作的哈尔滨“知青”史* * (能到营部保卫组工作的,都不是一般人),但他因害怕上山伐木,他干脆就一溜了之,回哈尔滨后再也不回来了。还有503连的一名哈尔滨“知青”***,据说他已经被提拔为连队干部,他因不肯上山伐木,而被免去了职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上山伐木工作的前期准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年,营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由营教导员宗瑞林同志带队,各个连队也有连领导参加。宗瑞林,当年是行政17级领导干部,后调绥化农场分局,任办公室主任。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思路敏捷,非常善于交谈。有一次,我向他汇报工作,他知道我是上海知青,说他到过上海,那是1949年,他所在的部队是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后,他们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他还告诉我:他们打进上海后,解放军都是睡在马路上的,不让住进老百姓的家,他们在上海没有呆多久就南下了……。这次,他亲自在山上坐阵,与兵团战士同吃同住,以鼓舞士气。可能也是宗教导员亲自上山的原因,营部还给上山的人员带了不少白面、冻猪肉、冻羊肉、粉条、大白菜、土豆等,另外还用装汽油的大铁桶满满地灌了两大桶白酒。营部(大庆银浪牧场)距离根河林场大约有80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们先遣部队就在银浪火车站把这些物资装上闷灌车厢,大家随车往根河林场进发。真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根河林场,卸下火车上的物资后。第一件事就是搭帐篷。这年上山的男男女女的一百几十号人,要搭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帐篷。那时候,一个大帐篷里,要睡几十号人。两侧用树干钉成两排高高的通铺,一人一米宽的床位,过道中架两个偌大的铁皮炉,烧柴柈取暖。有时候,铁皮炉烧得通红,把人烤得不能入睡,但是,在床铺下的地面放一盆水,第二天的早上,这盆水的表面仍积着一层厚厚的冰,可见铺上铺下的温差有多大。有时候,好不容易入睡,炉火熄灭,我们不是被烟雾呛醒,就是被冻醒。一个冬季,吃的主要是老三样 —— 冻豆腐、冻白菜和土豆,隔三差五的改善伙食时,也能吃上面条、白面馒头、肉包子以及猪肉炖粉条等。用的水从河中取冰融化,洗脸、刷牙水配给供应。因山上缺水,无法洗浴,好多人身上都长有虱子,不久,我感到身上奇痒难忍,一看自己短裤叉的橡皮筋缝隙里都是白色的虱子卵,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后来,我干脆把短裤叉扔进火里,一烧了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的根河是归黑龙江省管辖,后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根河林场是大兴安岭林区重要组成部分,落叶松是根河林场最主要、分布最广的建群树种,白桦与落叶松组成混交林,’还有樟子松、山杨、杨树、柳树等树种。过了几天,大部队都到了根河林场。在开始伐木前,先由林场的老师傅给我们上安全课。老师傅的开场白是“山里人的规矩很多”,必须严格遵守。他告诫我们说:山里的“树墩子”不能坐,那是山神爷(老虎)的座位,人坐了会出事。走路一定要看树上面,如果有干的树枝叉挂在上面,一定要躲开,那叫“吊死鬼”,掉下来会伤人的。同时也要注意脚下,因为有“困倒木”会把你绊个跟头。还有在听人家“喊山”时,要听清楚是“顺山倒”、“横山倒”、还是“迎山倒”,好及时躲避!听了老师傅的讲述和告诚,我们初步知晓了一些山里的规矩。心想:自己一定要遵规守距,注意安全,向老师傅学习,顺利地完成这次采伐任务。另外,老师傅还对伐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做到有选择的采伐,按采伐规定伐树。第二、树的胸径一定要符合伐树标准,不能砍伐小胸径的树;第三、即使都符合标准也要间隔采伐,不可放倒一片,要做到疏密有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伐树工作中遇到的惊险事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伐树工作正式开始了。那一年,根河林场的大雪厚得有没膝深。每伐一棵树,我们都要蹚出一条雪沟,半跪在雪地上拉锯。不一会儿,绑腿、皮垫子、棉鞋都被融化的雪浸湿了,棉衣里全是汗水。我们天天在冰天雪地里摸打滚爬,干了大约有半个多月,我发觉自己的左腿膝盖肿涨疼痛。三连的卫生员(据说在部队也是卫生员)给我三颗十全大补丸,让我和水吞服,不知道是药丸的作用呢?还是自身抗体的作用?过了几天膝盖肿涨奇迹般地消退了。但是,就此落下了病根,上了岁数后,一到阴天下雨的日子,我的左膝盖就隐隐酸涨,然后就疼痛难忍。当时采伐主要靠弯把子锯和大斧子来完成,在平坡上采用坐式采伐,在斜坡上采用单膝跪地式采伐,伐双丫树或处理搭挂树时用立式采伐。伐树时,首先要观察树冠形状,确定树的重心倒向。然后在认定倒向那侧,距离树根底部往上二十至三十厘米处,用锯锯到树干的一半左右,叫“下扎”。再用斧子砍成一个斜面,一定要锯多深砍多深。再到相反一侧,在“下扎”锯口以上二十多厘米处用锯锯,叫“上扎”。直到锯口到达一定的深度,树干开始微微倾斜,锯口处咔咔做响,马上抽出锯片,高喊“顺山倒”或“横山倒、迎山倒”等,自己也要及时闪在一旁。一棵大树轰然倒地,伐树宣告成功!这时候, “嗤……嗤……嗤”的拉锯声,“顺山倒!”、“横山倒”的叫喊声,“轰隆!轰隆!”的树倒声,交织成一曲又一曲的交响乐,把寂静的深山老林搅得沸沸腾腾。仿佛沉睡千年的大森林,在人的唤叫和拖拉机的轰鸣,以及电锯的声乐里苏醒过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伐树共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组6个人,为了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我们还开展了劳动竞赛,定期进行评比,前几名的给于表彰,并发给纪念品(日记本)。另外,为了鼓励大家快伐树,多伐树,伐树还实行计件制,多劳者多得。每次评比时,我们这个组的伐木数量总是遥遥领先,其他的组很是羡慕。有的人问我有什么诀窍吗?我这个当组长的吱吱唔唔地回答他们:没什么……!但心里是偷偷地乐。其实,我们小组每次能胜出的秘密是:我们组有个本地老职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他40岁左右,在连队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2元,他的媳妇在家属队干活,虽然也有一点微薄的收入,但也要到年终才能分红。他上有父母要瞻养,下有三个小孩要抚养,平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次上山伐木,是他本人积极要求才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多挣点钱。他身体强壮,以前上过二次山,具有丰富的伐木经验,加上计件制的作用,多干就能多得。每个月多挣上几十元,一个冬天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能改善一下家庭的生活。于是他巧干、实干、拼命地干,一人能抵我们2—3个人的工作量,一下子把我们组的伐木数量提升上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伐树时,时不时地会发生一些有惊无险的事情。有一次,我和王泉泽在放一棵树杆直径有一米多的大松树时。上、下“扎”的锯口都己经锯到位,砍的斜面也基本上到位,但大树巍然不动,就是不倒。俩人也不敢离开。山里人传说:如果人一离开,走路带的风会使树倒下,很容易被砸中!再说山里有这样的规矩:伐过的树不倒,人是不能离开的,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棵树倒了,把刚路过的人给砸着了,那可是个天大的事故。我和王泉泽,心里是又着急又害怕,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大树也没有倒下的意思! 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坐在大树旁边休息一会儿再说。而后,我们对大树的锯口又进行了砍伐,大树四周的斜面已被我们砍成圆锥型了,再看树冠,枝干分布均匀,无明显的重心倒向。我们用出吃奶的力气推了推树干,没有一点晃动。大树仍然丝毫不动。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山上刮来一阵风,这时,树根部传来了咔咔声,大树也开始向山坡下微微倾斜,我们赶紧喊:“顺山倒”,随着喊声,大树终于倒了下来。我们俩悬着的心落了地,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伐树时,有人也遇到过又惊又险的事。天津“知青”梁志颖,在伐倒一棵树时,被弹回来的树丫枝(这根树丫枝被称作“回头棒”),将梁志颖头上带的藤制安全帽打了一个瘪洞,好在没有打穿安全帽,否则后果不可设想。当时,梁志颖被吓得不知所措,摘下头上的安全帽,看着安全帽上面的瘪洞,呆在原地不敢动弹,傻傻地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连三天梁志颖没敢上班,大家一边安慰他一边为他打气,都说:小梁,你是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过了好几天,他无精打采地,怀揣着无奈的表情,拿起了斧子和弯把锯继续伐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惊无险,又惊又险的事情不会光顾每一个人的。在我们伐树的最后一天,灾难终于降临。这天,太阳在云层里时无时现,整个天空给人感觉有点阴沉沉的。这是伐树的最后一天,食堂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这天中午饭是羊肉包子。食堂人员把午饭送到伐树的地方,已经是过了大晌午,大家吃完午饭,就到下午了。冬天的太阳西斜得早,我们见时间不早了,又是伐树的最后一天,谁也不想在伐树的地方多呆,我们收拾好工具,慢悠悠地返回营地。还没有等我们进帐篷,在另外一个方向传来慌张的惊呼声,说山那边出事了,有个人被树砸到了。有人问被砸哪里了?那人说是砸在头上了。大家一听不得了,被树砸中头部那还了得啊?这时候,宗教导员正从帐篷里出来,听说有人被砸到头了,赶紧叫司机开车拉他到出事地去。这时,宗教导员真的急眼了,还没等车门打开就要驾驶室里钻,人命贯天啊?作为一营之最高长官,又是在山上亲自坐阵的最高领导,面临着这样的突发事件能不着急吗?事后,我们才知道,第四伐木组吃完午饭后,原本与我们一样,打算吃完午饭后,收拾一下就早点返回营地。有人提出今天是伐树的最后一天,伐几根“站杆”(是枯死的树木,基本上是没有树冠,倒向很难判断),拉回去作为燃料,晚上帐篷里好暖和些。这样大家七手八脚的就干开了,可能是伐树的最一天,大家放松了安全意识,人与人之间没有拉开一定的距离,加之“站杆”的倒向较难把握,一个北京青年在伐这棵“站杆”时,这棵“站杆”倒下后,不巧砸中了另外一个北京青年叶 岭。据在场的人说,这棵直径并不粗的“站杆”直接砸在了叶 岭的太阳穴上,他当场就咽气了。这批北京知青都是小69届的初中生,当年,还不满20岁的北京知青叶 岭,一个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永远留在了东北大兴安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在极寒天气下的归楞和装车工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伐木组进行伐树时,其他的人员在打枝丫(把放倒的树的枝丫砍掉,成为一根圆木),还有人在截坚子(把圆木锯成一定长度一段一段的),然后才能归楞(把圆木由人工抬起堆成木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完成伐树工作后,伐木组的人员都转入归楞工作。归楞则全靠人工来完成,4人或6人一组,遇到特别大的木材则需要8人一组。人们首先选择两根直径20厘米左右的木头做楞腿,楞垛一般高2——3米,上下用跳板。归楞时,小肩(用左肩抬木者)还要负责拿卡钩、把门。上楞时由一个人喊号子,其余的人接号子,动作是哈腰、挂钩、挺腰、走步、上跳板、放下,动作要求整齐划一协调。“哈腰挂啊,咳嗨,长长腰来,咳嗨!往前走啊,咳嗨!”的号子声,是最常见的。号子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由喊号子的随机应变喊出。如果有人挡了他们的道,他们会用粗鲁的话语喊号子骂人,让挡了道的人哭笑不得。看楞工拿扳钩或压角子将放下的原木移位摆放整齐,楞头不要求一律对齐,以方便装车为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河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北麓西坡,属于迎风坡,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温很低。此外,根河林场的海拔高度平均为1000米,根河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每年都会有零下40-50度的极寒天气,在这种天气下,你向空中泼一杯热水,它会立刻冻结成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1连履式拖拉机驾驶员小梁,他是负责用履式拖拉机,将伐木组伐下的树木,拉到储木场去的。有一次,他在拉树木时,感觉拖拉机有点异样,但是检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原因,水温表、油温表都正常。后来,他爬到发动机下面检查才发现,水箱的放水伐被树凳子刮掉了,水箱里的水已经漏光了,但是,水温表的温度还是显示正常,万幸的是拖拉机没有拉缸,他赶紧回营地找了配件把伐门安装上。事后,他与我说:不要与任何人讲这件事。因为发生这样的事,在当时是要作为事故处理的。拖拉机在水箱没有水的情况下,发动机依靠绝对严寒进行降温,还能正常运转,可见根河林场的气温有多么寒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晚上,501连(高炮连)张万茂连长带着我们加班,大家往车上装木材。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狂风呼啸,地上的积雪被大风刮起,和空中的碎雪搅成一团,转着圈狂舞,天地间一片混沌。这就是东北特有的“大烟泡”天气。气温骤降到了零下45度,虽然,我们身上穿着的大皮袄的皮毛有一寸多厚,但是,在这极寒的气温下,感觉身上穿的皮袄如同披了张薄薄的纸一般,那个冷啊!大家只得放下活计,都跑回帐篷取暖了。张万茂连长到宗教导员的帐篷里拿了二瓶白酒,让每人灌上几口,抵挡一下大兴安岭的绝对严寒。大家要求张连长给讲讲越南战场的事。他告诉我们:在越南战场时,他所在的部队是高炮部队,主要任务是帮助越南防卫一座大桥,因为这座大桥是运输各种物资的重要通道。守卫这座大桥的,有苏联、朝鲜的高炮部队,朝鲜的炮兵都是女兵,苏联的炮兵最怕死,一见情况不好就躲进防空壕。他们共同用高炮组成密集的火网,不让美国飞机炸桥。当时,他是一名通讯兵。有一次,他外出执行通讯任务,等他完成任务返回,他所在部队的炮兵全部阵亡,原因是:这次美国人出动的是B52轰炸机,地面炮兵根本无法抵挡住B52轰炸机的狂轰滥炸。这一天,如果他没有外出执行通讯任务,也就牺牲在越南战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后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较强的体力劳动。尤其是伐树或归楞的人,都会程度不同的落下腰肌劳损、关节炎等伤病痛。另外,在归楞时,磨菇头(抬杠)压在脖子上,脖子的后颈大脊锥处会被压出一个肉包,多少年也消退不了。山上的工作,对于我们20出头的”知青”来说,不但是一种艰苦劳动的磨炼,也是一种面对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性命的人生考验。后来,由于每年上山伐木都会发生一些人员伤亡的大小事件,逐渐地大家都不愿意上山了。在多种原因的驱使下,各个营逐步地取消了组织大规模上山伐木的做法。以后,由团部统一组建两个工程连,长年驻扎在山里从事伐木工作。 </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上山的上海知青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泉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钱荣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正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纪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素珍</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16日写于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