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其人(八)文/智勇

智勇

<p class="ql-block">赵三其人(八)</p><p class="ql-block">文/智勇</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四五年,秀端的女儿喜枝也出嫁了,嫁到了县城郊区的一个蔬菜队。</p><p class="ql-block"> 黑喽子刘旺,要说对赵三真没意见,那是不可能的事。他对赵三打帮沟的事,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老婆让别人睡,搁在谁身上能不窝火?有道是,有奈没奈,瓜皮做菜。但随着女儿的出嫁,随着儿子的长大,三黑喽思想开始活络起来,看见了赶走赵三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大儿子刘喜魁已经十二了。这一天,喜魁放学回家,三黑喽让他烧点水喝。喜魁一看水瓮,一眼瞭到底,没水。就说:“大,没水了,我叫三叔担点水。”</p><p class="ql-block"> 喜魁正要走,刘旺大喊一声:“站住。”喊完咳嗽了一气。喜魁不明所以,就站住了。</p><p class="ql-block"> 咳嗽完,刘旺就说:“儿呀,我才是你的亲老子,赵三就是个占了喜恰恰窝的黑老哇,甭叫那么亲热。你都十二了,担不了一担水,还担不了半担?”</p><p class="ql-block"> 十二的孩子,不小了。刘旺黑老娃喜恰恰一比喻,再一想村里头人们的闲话,喜魁心里头也就升起一股火气,虽然还不甚明白男女之事,但不妨碍他认识到,赵三对于这个家而言,就是一个外人,对,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p><p class="ql-block"> 从此,刘喜魁就拿起担杖。而且,见了赵三,也不再叫三叔了,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远远看见,能躲走就躲走。有些营生,喜魁能做就和他妈一起做,秀端说到要叫赵三帮忙,喜魁就说不用,加把劲,我们就做完了,用外人做甚了。儿大不由娘,秀端对孩子的态度虽然不满,却不能说啥。</p><p class="ql-block"> 因为喜魁担水干活,赵三来刘旺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刘旺越来越心宽,看见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三年,初中毕业的刘喜魁,没考上高中,就回家当了庄户。回家不顾母亲的反对,把家里的三十多亩地,一多半租给了种菜户,只剩下十来亩地。</p><p class="ql-block"> 刘喜魁和秀端说:“妈,这十来亩地好刨练,我抽闲空儿就能刨练过来,想种点甚就种点甚。平时我去给种菜大户打工,一来能挣点现钱,二来学学人家怎种菜,将来自己也种菜挣钱!”这话里话外明显故意忽视了赵三的存在。刘喜魁没有说第三个目的,这就是他厌恶赵三,不想和赵三一块在地里干活。</p><p class="ql-block"> 从七月开始打工,到秋菜收完的寒露,喜魁给家里拿回了四千多元钱。喜魁和父母说:“明年我再去打一年工,完完整整地学一学怎种西芹和圆葱,后年咱们就自己种。”这时候他刚满十八周岁。</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淘粮,炒莜麦,磨面,以往都是赵三干,喜魁今年要学着自己干。喜魁在灶台边淘粮,刘旺坐在炕头上口头指导着,怎样用箩子撇鱼子,怎样笊篱旋转着让粮进入笊篱,把沙子澄在锅底。就这样喜魁学会了淘小麦、淘莜麦、炒莜麦。他用大爷家的小胶车把粮拉到磨面房,再把磨好的面用小胶车拉回来倒进面柜、泥瓮。刘旺坐在炕上,看着儿子干活,十几年来,第一次脸上露出了笑容。</p><p class="ql-block"> 秀端在和赵三幽会时,对赵三说了喜魁淘粮磨面的事。赵三说:“看来,我这头拉磨的老驴,快到卸套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喜魁又给种菜大户打了近七个月工,参与了西芹和圆葱种植的全过程,对一些重要的技术,如施肥量农药的种类和配比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喜魁用这七个月打上的钱,买下了大户家的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大户又卖上中型拖拉机,淘汰了这辆用了四年的小四轮。明年就要自己种菜了,小四轮是必须有的,总不能去用赵三那辆破三叉戟吧!喜魁用自己的小四轮,完成了自己家十四五亩地的拉碾,却没动赵四家那七八亩地的庄稼。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表明,离开他赵三!刘家也能过下去!</p><p class="ql-block"> 赵三对秀端说:“你家喜魁不用我的手扶车,也不要我那些庄稼,那些庄稼怎弄呀!”</p><p class="ql-block"> 秀端说:“他不要,你碾下来把粮放到你的土房不行吗?”</p><p class="ql-block"> 赵三说:“粮食放到土房,都是个叫耗子吃,干脆都卖了算了!”八亩地产的粮食卖了一千八百多块钱,连水地出租的三千多块钱,赵三的土地收入了五千多元。除了给秀端买衣服花了四五百元,剩下的他都存起来了。八亩旱地租出去是一千六百元,种了一年多了二百元,还不够化肥钱。赵三决定明年把旱地也全包出去。</p><p class="ql-block"> 赵三开着那辆破旧不堪的手扶车,拉上同样破旧的犁耧,开到废品收购站,按废品一共卖了八百七十元钱。幸亏有金虎这个修理工经常维修,这破拖拉机竟然又用了十几年。赵三拿着钱和发票到了乡财会室,会计老翟让他拿着发票找乡长签个字,说明这废品的来历。赵三找到王旭乡长,王旭乡长还记的这件事,在发票上写下:“处理原养鸡厂报废手扶拖拉及犁耧所得 王旭”一行字。王旭由副乡长升任乡长,已经快满两届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开春后,刘喜魁从承租人手中收回了十五亩水田,自己开始种莱。十五亩菜地一个人刨练不过来,又雇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喜魁大娘的侄女。这个叫于美云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在家呆着没事干,听说姑姑的村子种菜,每家都要雇人,每天能挣三四十块钱,就从六十多里外的撑杆井跑来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年种的是西芹,喜魁虽然给人打工也学了个一知半解,但在具体种植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多亏黑土洼一带已经成了县里的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县农科所有一个蔬菜种植技术团队,常年在这里蹲点,指导农民种菜。喜魁一有问题就向技术人员请教,终于把菜种成了。这一年西芹的行情不错,除了各项开支,十五亩地纯收入将近三万元。</p><p class="ql-block"> 喜魁准备下一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三十亩,这就需要办两件事,第一要自己打一眼机井,今年用的是人家的井,一来要付出四五千元的水费,二则恐怕在需要浇水的关键时刻浇不上水,会影响收成。二是要把自己的十五亩旱田和别人调换一下,让菜地连成片。和父母商量时,打井的事父母都同意。还决定打井时一并安上加压泵,把漫灌改成先进的滴灌。滴灌不受地形限制,周边稍高点的旱地也能种菜。母亲秀端不同意把十五亩旱地都和别人调换。她说:“咱们至少也的种点口粮田哇,一个庄户人家总不能买粮吃哇!”最后全家决定,留下八亩口粮田,其余菜地向邻近的农户租用。</p><p class="ql-block"> 当然,秀端留下这些地耕种,还有别的用意。如果连一亩地也不种了,这不成了向赵三下逐客令吗!</p><p class="ql-block"> 连打井带铺设滴灌管道和租地,喜魁把种莱一年收入的近三万元钱几乎花完。好在第二年扩大面积后又收入了将近七万元。有十五亩地已经连续种了两年西芹,县里的技术员说这十五亩地最好换一换茬,喜魁考虑着明年着这十五亩地是种圆葱还是种青椒。</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喜魁的大娘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给喜魁打了二年工的于美云和喜魁好上了,刘富和刘旺两家当然是乐观其成。刘富老伴喜滋滋地去向撑杆井村的弟弟和弟媳提亲,弟弟和弟媳知道,黑土洼因为种菜成了全县最富裕的村子,喜魁也是个成器后生,二十出头就成了种菜大户,便满心欢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两家在腊月里举行了孩子们的订婚仪式。</p><p class="ql-block"> 乡中学撤销后,喜魁的弟弟刘喜平是在县城上的初中。这个孩子脑子灵活,学习用功,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一所著名高中的重点班,他将会成为刘家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