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走进上帝的后花园——格鲁吉亚

归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乘车前往格鲁吉亚,一路上,天色阴暗,灰白色的天空下,连绵起伏的山丘布满着大大小小的石头,路边一两棵叶子微黄的树,孤零零的挺立在风中,一群牛羊悠闲自得的吃着泛黄的秋草,深秋,总是让人有一种荒凉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个半后小时后,我们一行人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山上植被逐渐多了起来,平整的土地被翻耕露出黑色的土壤,水塘里的水在风中泛着涟漪……隔窗望去,山水相连,风景如画。赶到格鲁吉亚萨姆茨赫瓦尔泽洞穴下方的一个村落时,刚好是午餐时间,我们便在村旁用餐。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两棵粗壮的古树如雨伞一般撑开,正好遮住午后炽热的太阳。河边一棵挂满成熟果子的柿子树,引人注目,触手可及。午餐是烤面包、烤鱼,炸薯条以及颇有格鲁吉亚特色的茄子酱,外加一杯地道的当地甜品,一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格鲁吉亚萨姆茨赫地区,靠近土耳其边境的瓦尔泽亚洞穴,是一个悬崖上的洞穴群,由地下修道院和堡垒组成。洞穴延着悬崖延伸约500米,多达19层。历史上它是一个著名的洞穴城,曾经有3000多个洞穴,可容纳4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洞穴城建造十分隐蔽,当时就连最后的出口也隐藏在青山之中,只是因为后来的地震才使整个洞穴城暴露在阳光之下。现只有500多个洞穴,山城内的安息教堂,拥有极具历史价值的12世纪壁画。如今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瓦尔泽亚洞穴仍有一小部分僧人居住,绝大部分已成为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洞穴修建在上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其原因说法不一。一种是信徒们认为,接近上帝需要苦修,真正信念坚定的人才会克服崇山峻岭的艰辛。另一种是修建这个地下城池,主要是为了应对蒙古人的入侵。不幸的是,1283年洞穴在刚刚建成100年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型地震给损毁了。天灾之后,洞穴又接着被入侵的波斯人袭击和摧毁,真是天灾人祸,一样都没有躲过。进入洞穴,可以看到旧水管依然还可提供水源。我们沿着断壁上加修的台阶、桥梁和栏杆穿行于各个洞穴之中,感受着这座古老地下建筑的恢宏与神秘。800多年前在这高高的悬崖上建造如此规模的洞穴城,其工程的浩大与艰辛可想而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令人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离开瓦尔泽亚洞穴乘车来到位于格鲁吉亚阿哈尔齐赫的拉巴提城堡,这个建于9世纪,融合了伊斯兰风格和东正教的堡垒建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先后被土耳其和俄罗斯控制,苏联时期也有重兵驻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巴提城堡历经多个王朝的统治,它像一位世代守护的守护神,默默的注视着历史的洪流和文明的更迭。走进城堡,昔日繁荣的交通要地,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因为历史的变迁,王朝和国家的统治中心在这里留下了印记。雄伟的塔楼、古老的墙壁、深邃的地下室……这些用石头和砖块堆砌起来的建筑,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侵蚀,见证了胜利的欢庆和失败的哀伤,它是古代匠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艺术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哈尔齐赫小镇是位于格鲁吉亚南部与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交界的边陲小镇,历史上先后遭土耳其和沙俄侵占,苏联时期也有军人驻守。站在阿哈尔齐赫城堡,抬眼望去,白墙红瓦的小镇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美丽而庄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深秋的早晨,云雾缭绕,湿润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丝丝凉意。汽车在开往巴统的山路上缓缓前行,大概是这条旅游线路开通时间不长的原因,路上几乎看不到多余的车子,四周出奇的安静。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森林,不时有鸟儿从林中飞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雾散去,金色的阳光毫无保留的倾泻在森林密布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秋日微黄的树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依旧是那般郁郁葱葱,生机盎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抵达格鲁吉亚海滨城市巴统已是下午四时,漫步于巴统最中心的欧洲广场和土耳其街,无不为四周外型奇特富有古典风格又透着现代气息的各式建筑所震撼。眼前这个极为低调鲜为人知的海滨城市,其繁华程度远远超出之前的想象,令人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巴统市中心屹立着一尊名为“阿里与尼诺”的人体雕像,一男一女两尊雕像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相望到相遇直至相拥,在相拥重叠在一起后又重新分开,然后渐行渐远。高加索地区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描绘了这一爱情故事,体现着格鲁吉亚人民对于国家和爱情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爱情固然重要,但如果国家需要,尤其是遭遇外敌入侵,他们宁可放弃爱情,也要奔赴战场,报效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时分,黑海海边的落日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此时的黑海不仅不黑,而且被映染得美轮美奂。站在海边,注视着夕阳缓缓下沉,落幕那一刻的优雅与从容。感叹之余,却也多了几分淡定与浪漫。天边渐渐暗淡下来,一张张剪影,一串串脚印连同美好的回忆,一起留在了黑海美丽的沙滩上,留给了巴统这个令人向往极具浪漫色彩的海滨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降临,走在长长的海滨大道上,高层建筑上的霓虹灯竞相亮起,城市的激情被再次点燃,灯光璀璨,格外耀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巴统前往库塔伊西,路上走了几个小时,抵达时离晚歺时间还早,于是便上街逛逛,街上行人很少,多数门店关门闭户,十分萧条。夜里刮起了大风,直到清晨醒来,仍未停息,树上的叶子被吹得四处飘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过早歺,乘车前往格鲁吉亚中部、距首都第比利斯几十公里有着“格鲁吉亚心脏”之称的古城,它是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的故乡哥里。这里保留着斯大林幼年时居住过的房子,在斯大林博物馆存放着很多斯大林和他家人的照片、书信、报纸之类的文件以及他用过的台灯、办公桌椅,还有他穿过的皮靴、军大衣和各国送给他的生日礼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斯大林博物馆外,一辆绿皮火车静静的停在那里,据说是斯大林当年前往各地视察的专列。路边的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斯大林像章,看上去生意冷清,无人购买。在谈及斯大林本人时,当地的格鲁吉亚人对这位重量级的老乡感情复杂,爱恨交织,普遍都不愿多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列宁和斯大林在一起的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斯大林和高尔基在一起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斯大林住过的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斯大林的专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斯大林故乡哥里前往卡兹别克的途中,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城堡坐落在阿拉格维湖的半山上,绿宝石般的湖水和蔚蓝的天空,衬托着典雅秀美的古城堡,它就是安南努利城堡。这座曾经的军事城堡虽然历经不同的王朝,几易其主,至今仍保持完整,实属不易。城堡内有一座建于13世纪的古老教堂,有着和城堡一样的名子,为安南努利教堂,保持也相当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赶往卡兹别克的路上,深秋的景色逐渐显现,虽然谈不上层林尽染,也算是几天来见到的高加索山脉中最美的秋色了。车子在古道里的山路上弯弯绕绕的行驶,一辆接一辆的大货车满载着商品来往于俄罗斯、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之间。这条唯一连接高加索三国的古道里公路早已不堪重负,但仍艰难的运转着,车速很慢,真是苦不堪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近卡兹别克时,色彩斑斓的苏格友谊纪念墙一下子映入眼帘。建于1983年的纪念墙,是为庆祝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友谊持续200周年而建的。走近纪念墙,拱形的建筑上面用不同的颜色绘制着格鲁吉亚传奇人物的故事。纪念墙上空不时飞过鲜艳夺目的滑翔伞,为卡兹别克蔚蓝的天空增添了灵动的气息。然而,记忆中的有些事总是难以忘记。在2008年格鲁吉亚为捍卫主权与俄罗斯发生了南奥塞梯战争,之后两国宣布断交,色彩斑斓的纪念墙从此蒙上了讽刺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苏格友谊纪念墙回来,我们入住卡兹别克半山腰的马可波罗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次日,清晨的阳光缓缓升起,将美丽的卡兹别克小镇从沉睡中唤醒。阳光洒在山坡上,柔和的光影在平缓的山坡上徐徐铺展,一会儿,便绘制出一幅斑斓瑰丽的画卷。山下的村落也在静谧中迎来了斩新的一天,在秋日温暖的阳光下,宁静而优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9时,离开卡兹别克小镇前往姆茨赫塔,途中因山路崎岖换乘当地越野车来到位于姆茨赫塔山上的圣三一教堂,它被认为是离天堂最近的教堂。教堂在2000多米的半山腰与5033米的卡兹别克峰遥相呼应,白雪覆盖的山顶,美丽的草甸,油画般的景色,使这里赢得了“上帝后花园”的美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雪皑皑的卡兹别克峰非常有名,它是格鲁吉亚境内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之一,在高加索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之为“圣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姆茨赫塔古城,它曾经是格鲁吉亚土地上最古老的王国伊比里亚的都城,是整个格鲁吉亚艺术文化和宗教中心,保留着十一世纪拜占庭时期圆屋顶和十字形平面的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位于城中心最著名的斯维特特斯克维里教堂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给秋日原本干燥的空气增加了一些湿度,让人呼吸顺畅,神清气爽。教堂既古老又神秘,传说教堂有三件宝物,其中就包括耶穌的上衣就埋在教堂的下面,故称之为生命之柱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季瓦里修道院坐落于山顶,与姆兹赫塔主显教堂相呼应,也叫十字架教堂。游览时,巧遇一对新人在神父的主持下举行婚礼。新郎新娘互相拥抱亲吻,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时分,来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乘坐空中缆车到达库拉河以东的索罗拉克山,站在山顶,第比利斯城市景观尽收眼底。清澈的库拉河水从市区由西向东穿过,为第比利斯这座外高加索著名古都增添了灵气。山顶上,格鲁吉亚母亲塑像巍然屹立。她俯瞰着整个城市,左手托着盛满美酒的碗,展示着格鲁吉亚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右手持着锋利的剑,象征着格鲁吉亚人民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在山顶的一测依然还能见到纳瑞卡拉堡垒,已经严重损毁的要塞,如今留给人们的仅仅是一些残垣断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纳瑞卡菈堡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第比利斯老城库拉河的对面,一座建于5世纪距今1700年的悬崖教堂矗立在那里。19世纪教堂曾经用作监狱关押犯人,俄罗斯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曾经被关押在此。历史上教堂虽经多次重建,依旧保留着原有的风格。 教堂旁边有一座雕像,他就是第比利斯的建造者,被誉为“第比利斯之父“的瓦赫唐一世。1400年前,他建造了第比利斯,他的头像因此被印在格鲁吉亚一张20元的纸币上,由此可见他在格鲁吉亚民众心中的位置。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第比利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阳西沉,夜幕降临。热闹喧嚣的第比利斯渐渐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静谧和安宁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汽车在秋雨中行驶一个半小时便抵达大名鼎鼎的格鲁吉亚红酒酒庄,听酒庄工作人员一番介绍后便开始步入房间品尝各种不同年份的葡萄酒。陶制酿酒是格鲁吉亚一种古老的葡萄酒酿造方式,其酿造工艺复杂,产量低,使格鲁吉亚葡萄酒更显珍贵,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法国17世纪著名旅行家沙尔登在游记中对格鲁吉亚葡萄酒给予高度肯定,他写到“没有一个国家象格鲁吉亚一样,生产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上乘的葡萄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格鲁吉亚是人类酿制葡萄酒最早出现的地方,传说当年上帝在分配土地时,格鲁吉亚人因贪杯醉酒姗姗来迟,在世间土地分空的情况下,格鲁吉亚人没有气馁,而是用最好的葡萄酒招待上帝,醇厚甘甜的葡萄酒使得上帝十分高兴,于是就把自己最好的自留地给了格鲁吉亚,从此,格鲁吉亚就有了“上帝后花园”的美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红酒酒庄到达西格纳吉爱情小镇己是中午时分,步行在小镇光滑发亮的石板路上,感受着不一样的氛围。这里塑有画家和哲学家的雕像,围墙上镶嵌有突出的浮雕,周围的店铺摆放着各种颜色的饰品和衣物。路过一户农家小院,红色的墙砖,柔和的光线,花架上高低错落的花草,天空般湛蓝的长方形泳池……不难看出其主人生活的富足与温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之所以汇聚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大都是因为俄罗斯著名歌曲《一百万朵玫瑰》中画家马尼什维利和巴黎女演员玛格丽特的爰情故事。故事讲的是画家恋上了巴黎女演员玛格丽特,为博得美人的芳心,画家变买了所有的财产,买下了100万朵玫瑰送给心上人。因为这个浪漫的故事使西格纳吉这座小城声名鹊起成为爱情之城。登上具有岁月感的西格纳吉老城墙,阿拉扎尼山谷的壮美一览无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第比利斯库拉河左岸伊利亚山上,建于1995—2004年间的格鲁吉亚圣三一主教堂,是格鲁吉亚自苏联解体后,也是有史以来修建的最大教堂,现为格鲁吉亚东正教母堂。教堂建筑群包括院墙、钟楼和若干小礼拜堂。主建筑高100米,是格鲁吉亚最高的教堂,也是继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后世界第三大东正教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晚,繁华散去,第比利斯迎来短暂的平静,此时的大教堂却独自登场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度都能一睹它的庄严肃穆与金壁辉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