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肥时。<br><br> 李白醉中放歌:“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其四》)<br><br> 螃蟹是高人雅士、市井平民全都喜欢的食物。<br><br> 中国文人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视为金秋韵事。食蟹,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蟹文化”。 有人嗜蟹如命,历史上留下不少佳话。<br><br> 东晋时的毕卓(字茂世),年少时就放达不拘,后为吏部郎,常因嗜酒以致废弃公事。他曾对人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要是能得到一条船,船上装满几百斛的酒,四季时鲜放在船的两端,右手拿酒杯,左手拿蟹螯,吟咏在酒船中,便足以了此一生了。)(《晋书》卷四十九)<br><br> 明末清初的李渔是著名的生活品位大师,他曾经很自负地说:“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像,竭其幽渺而言之”,但接着承认:“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则为饮食中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予嗜此一生。”(《闲情偶寄》饮馔部“肉食第三”“蟹”条)<br><br> 他每年在蟹还未出时便开始储钱,呼其为“买命钱”。把九月、十月称为“蟹秋”,其间每天必食蟹;并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所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瓮”。他有一位婢女,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br><br> 具体的食蟹法,他认为,“清蒸”最好:“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饮食之三昧,再有深入于此者哉?”其他方法都不好,“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地?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最讨厌的是“煎”法:“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多味,忌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br><br> 明代张岱看法类似:“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螾衍。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陶庵梦忆》卷八“蟹会”条)<br><br> 于是每到十月,张岱便约兄朋辈举行“蟹会”:午后开始,每人六只蟹,趁热吃以避其冷腥,配料有“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瓜果有谢橘、风栗、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极为讲究,“真如天厨仙供”。 <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3bwh6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香喷喷的“螃蟹鲜”(《金瓶梅》中的美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