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小知识】青海方言词语探源201:大大

邱元胜

<p class="ql-block">  旧时的青海人,把父亲叫“阿大”,“大大”,“爹爹”或“爸爸”。</p><p class="ql-block"> 从普遍的“阿大”开始说起。</p><p class="ql-block"> 阿大的“阿”,三种含义:</p><p class="ql-block"> 一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p><p class="ql-block"> 青海民间称呼词里的带“阿”字,都是打头字。即一张口称呼,先发“阿”音。这个“阿”,单字没有任何含义,关键是看“阿”后面的啥辈分。</p><p class="ql-block"> 二是幼儿时对亲情称呼语音的遗存。</p><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称呼里带“阿”,最大的可能性是:幼儿牙牙学语,张口要母乳时,很自然地发出“啊”音,做吸吮的动作发出“姆”音。</p> <p class="ql-block">  孩子长大一点,“啊姆”就成了母亲的称呼。完全学会说话,跟着大家管母亲叫妈。但那种在母亲面前撒娇的习惯还未消除,“妈”前还带有一个短促音“阿”。“阿妈”的称谓就诞生了,依次类推,家人的所有称呼里都带了“阿”。</p><p class="ql-block"> 三是“阿”有“我”之意,阿爹,即我爹。</p><p class="ql-block"> 四是疑似蒙语、满语里对母亲的称呼“阿”(读音“额”)。此“额”,也有“我”之意。</p><p class="ql-block"> 但实际上,青海方言里几乎所有的“近亲”称呼都以“阿”打头。如:</p><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叫阿爷阿奶;</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叫阿大阿妈;</p><p class="ql-block"> 哥哥姐姐,叫阿哥阿姐;</p><p class="ql-block"> 还有,舅舅叫阿舅,姑姑叫阿姑,女人管丈夫的哥哥叫阿伯等。</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这种称呼习惯,在青海安多藏语中也存在。如:</p><p class="ql-block"> 祖父祖母,叫阿布阿耶;</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叫阿爸阿妈;</p><p class="ql-block"> 兄长姐姐,叫阿喔(阿佳)阿姐。</p><p class="ql-block"> 还有,姑姑(姨妈等长辈女性)叫阿馁,叔叔叫阿科,嫂子叫阿氏等等。</p><p class="ql-block"> “阿”打头的称呼,还与临近的四川话近似。听那边人称呼,“阿”字打头的比青海方言还要多。</p><p class="ql-block"> 如,除了上述那些,还有:外公外婆,叫阿公阿婆;大伯叔叔,叫阿伯阿叔;弟弟妹妹,叫阿弟阿妹。</p><p class="ql-block"> 就连动物名称前也加“阿”字,如:阿猫、阿狗等。但此“阿”为“小”,引申为可爱。阿弟、阿妹、阿侄等等,也有这一层意思。</p><p class="ql-block"> 青海人称呼父亲“阿大”的“大”,在北方许多地方都管父亲叫“大”,但只一个“大”字。而青海人称呼父亲,带“阿”字时,也只一个“大”。如果不带“阿”,就成了双音节“大大”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  这种称呼有可能来自于秦地的“大”,这种猜猜并不是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 一是,古往今来陕西的本土文化对青海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过去青海的地方戏多数都以秦地戏曲为框架。青海人非常爱唱源于陕西的秦腔、眉户等都戏。</p><p class="ql-block"> 二者,陕西西安是“六朝古都”,其“通语”(古代的普通话)肯定辐射到青海,影响青海方言的走向。</p><p class="ql-block"> 第三,1930年之前,青海还归属于甘肃,与陕西是邻居。</p><p class="ql-block"> 更早的时候,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上,人们往来于京城。“雅言”不能不对青海方言产生影响。</p><p class="ql-block"> 第四,据史料,自汉朝时起,陕西人就已经频频进入青海耕种,后来干脆移民定居青海。王莽时代建立“西海郡”,据说就从陕西移民三万户。这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相当一部分青海人则称呼父亲为“大大”。现在,青海海晏县(王莽时期的西海郡治所)的一部分民众认为,他们祖上就是那次移民搬迁到这里的。我娘舅家贺氏家族,据说祖籍就是陕西。</p> <p class="ql-block">  过去,土生土长的青海汉族民间把父亲还叫“大大”。</p><p class="ql-block"> 当今,受外界影响,叫法就多了,但主流称呼还是“爸爸”。</p><p class="ql-block"> 凡称呼父亲为“大”的北方地区,青海人的“大大”这种称呼,也算一种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 那么,把父亲称呼“大”,有什么来历呢?</p><p class="ql-block"> 1,以“大”称呼父亲,表示至尊至高至大。</p><p class="ql-block"> 古代凡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称呼时,都以“大”为前缀。</p><p class="ql-block"> 如:大王,大司马,大人等。</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以前,凡国君都叫“王”。由于分封制,出现国中有国,大国下边有小国,小国里还有小国。</p><p class="ql-block"> 为了区别,国君的“王”前加“大”,称为“大王”。</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由于“礼崩乐坏”,凡尊贵者或有权势者,称呼里都带“大”字。但有时候为了避讳,“大”读作“带”。 故,“大”从古时候起就有dà(大) 、dài(带) 、 tài (太)三个读音,三种含义。 </p><p class="ql-block"> 在尊者为“大”的社会影响下,父亲作为一个家庭“小国”(小圈子)里的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故,人们也随之称父亲为“大”。</p> <p class="ql-block">  2,“大大”是蒙古语,由“鞑靼”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中原人称蒙古人为鞑靼,民间俗称“达达”,或“达子”。</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青海人也把蒙古族尊称为“达子”。</p><p class="ql-block"> 我外奶奶,就是蒙古族。小的时候,我阿舅悄悄告诉我,外婆家是“达子”。据说阿舅小的时候顽皮,被我外祖母责罚。他便背地里嘟囔着咒骂我外奶奶为“老达子”。</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鞑靼”,又作“达达”,或“大大”,意为“爷”。相当于汉族旧时称达官贵人为“老爷”一样。许多元代杂剧戏曲台词里,凡“达”都指父亲。</p><p class="ql-block"> “大大”一词,随成吉思汗率领的数十万铁骑传遍大江南北。后来,汉族借用成为对父亲、伯父等长辈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蒙古人统治时期,“达达”一概为尊贵。于家,父为至尊,父亲就成了“大”。鞑靼,变成了“大大”。</p> <p class="ql-block">  “大”指父亲,至今青海方言里有这种遗存。比如,去别人家,一看都是孩子,就会问:“你家大人哪儿去了”。</p><p class="ql-block"> 此“大人”就泛指父母,特指父亲。但后来字义演变,“大人”指长辈,或成年人。青海民间还把过早城府的孩子叫“尕大人”。</p><p class="ql-block"> “大”或为“达”来自于“鞑靼”的另一个证据,青海有许多“达”姓人。曾几何时,蒙古人被不友好的时代,他们都说自己是汉族。但实际上,姓达的青海人,十有八九是蒙古族,只是已经被同化了而已。</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中,达姓人全部改成了蒙古族。</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称呼父亲的“大”,起初是口语,究竟那个“大”字,无法考证。后来的人们只是根据古籍里使用的“大”、“达”、“鞑靼”字,做出了解释。</p><p class="ql-block"> 那么,“阿大”,起初是不是“阿哒”,或“阿羍”,或为“阿鞑”就说不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父亲还被称呼为“爷”、“耶”(爺)、“公”、“翁”、“严”、“尊”、“甫”、“窦”、“舅”、“伯”、“考”等。</p><p class="ql-block"> 还数十个其他别称,如:“先人”、“老子”、“老爷子”、“家君”等。</p><p class="ql-block"> “大大”,青海方言里还用来称呼父亲的哥哥,即伯父。</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什么来历呢!</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部落的首领叫“伯”,后来演变为“排行第一”。如亲兄弟排行,不是老大老二老三排的,而是分伯、仲、叔、季、少排列。凡父亲的哥哥兄弟,都称呼“父”,如“伯父”,“叔父”。</p> <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里父叫“大”,伯父也是“大”。伯父比父亲排行靠前,成了“大大”。第一个“大”,大小之大,第二个“大”,指亲情父辈。</p><p class="ql-block"> “伯父”,比父亲大的本家父辈,即青海方言里的称呼伯父为“大大”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青海人称呼父亲的“大大”或“阿大”,其实就是关中等地称呼父亲的“大”。</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那边人称呼为“大”,而在青海是“大大”呢?</p><p class="ql-block"> 与称呼伯父的“大大”不同的是,称呼父亲的“大大”应该是叠词。仔细分析,青海人非常喜欢用此类词语。如:碟碟碗碗,人人子,牛牛,羊羊,铲铲,房房等。</p><p class="ql-block"> 这种叠词在称呼中也不少,如:奶奶,哥哥,嬢嬢,婶婶等。</p> <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青海民间,也有把父亲称呼为“爹”的。</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农村老家的邻居,他们家就把父亲叫“爹爹”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看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地道战》等电影,才知道这是个“哇哒啦”(青海人对外地人的戏称)们叫法。</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一番考证发现,青海大多数把“阿大”叫“爹爹”的,都是外地移民,来青海定居也就百十来年。</p><p class="ql-block"> 似乎感觉“爹”这个称呼词,是青海以外地方使用的。其实,古青海,也有“爹”这个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父亲分别叫“父”、“爸”、“爹”等。</p> <p class="ql-block">  而每个称呼都是有讲究的,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并不是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的。</p><p class="ql-block"> 就父、爸、爹三个称谓而言。</p><p class="ql-block"> “父”字本义,是举着斧子的男人。表示的意思是:家中的主要男劳力。</p><p class="ql-block"> 父这种称呼,是不是母系社会时的产物,值得怀疑。</p><p class="ql-block"> “爸”字由“父”、“巴”组成。父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巴是“紧贴”、“黏靠”、“攀附”等意。意思是孩子需要依附于一个成年男的庇佑养育,才能活下去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 明显是父系社会时对父亲称呼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至少三国时候就有“爸”这个称呼。如典籍里有:“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但古人却很少用“爸”来称呼父亲,“爸”字甚至弃之数千载。到了新文化运动,才又兴起称呼父亲为“爸”。</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青海,除了个别现象,或年老的人外,“阿大”,“大大”慢慢听不到了,几乎都用“爸”。</p><p class="ql-block"> 鉴于此,在古代,称呼“爸”,要比“父”略显新潮和高贵。</p><p class="ql-block"> “爹”字,古人造字是参照“侈”(音“赤”意为人多),本义也为“人多”。</p><p class="ql-block"> 爹字由“父”和“多”组成,解释为:一个当父亲的,至少生育了三个以上儿女(另据说,女孩子不算,得有三个以上男孩)才能称呼为“爹”。起初,称呼父亲的“爹”带有“女”字偏旁“女爹”。</p><p class="ql-block"> 古文里解释,三个以上的数为多。“爹”者,就是多个子女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以此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 父,一个男人只是娶妻成了家,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将来可能会生儿育女,这些儿女们依附父亲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 爸,至少有了一至两个儿子,在一个家庭里有了一定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爹,膝下儿女一大群,成为了家庭的最有权威,最尊贵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另外:爹,古代读音为“嗲dia”,或“tia”。这种发音,至今在吴越地区还有遗存。</p><p class="ql-block">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只有儿女满堂的“英雄”父亲,才可以配“爹”这个称呼。</p><p class="ql-block"> 另有史册记载,“爹”起初在古羌人那里对男性的尊称。</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华夏,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的国策。也肯定实行语言上的统一,其标准语言无疑是秦地雅言。</p><p class="ql-block"> 秦国当初的地盘先今陕西西北、甘、青东部一带,多数时候,与戎族混居。</p> <p class="ql-block">  还有史料上说,那个时候的戎狄部族管父亲叫 “羍”(音“大”),这个字本意是指类似羊群里的头羊,即“领头羊”。</p><p class="ql-block"> 西戎称为羊背上的民族,他们取“羍”字指父亲,引申为一家之领头人。后来,汉字演变,“羍”字被列入异体字,简略为“大”。</p><p class="ql-block"> 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青海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民族人们习惯上叫“戎”,实际上“羌”是主体部族。“大”是古羌人对父亲称呼。古代典籍里有记述:“爹,羌人呼父。北方人呼父曰爹”。</p><p class="ql-block"> 羌人的生产生活,自有文字记载算起至少2000多年了。因此,父亲称呼为“大”,年代非常久远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演变过程中, “大”是成了“爹”的俗字,是口语变化的结果。正规场所称“父”,平时称呼“大”或“爹”。</p> <p class="ql-block">  关于“爹爹” 的古代幽默。古代有个酸秀才叫“良臣”,他送儿子读私塾。每回家就让孩子复习功课,儿子不懂得避讳。秀才便教训孩子记住,长辈的名讳不能随便叫。并告诫,将来凡“良臣”都改读为“爹爹”。</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读到孟子中的一句话:“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p><p class="ql-block"> 孩子想起父亲的嘱咐,改读成:“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闹出了天大笑话,被人们讥笑了千年。</p><p class="ql-block"> 这则笑话说明,“爹爹”的称谓很古老。</p> <p class="ql-block">  【爸爸】</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青海人,不论城乡,一概称呼父亲为“爸爸”。</p><p class="ql-block"> 但在青海方言里,把叔叔也叫“爸爸”。</p><p class="ql-block"> 古人管老者长都称呼为“八八”或“巴巴”。</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巴”字上面加“父”,专门用来称呼父亲。意思是抱着或背着孩子的成年男人,当然,这个男人怀抱的肯定是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过去,所有的宗亲住在一起,父辈里最尊贵的,是伯父,父亲次之,再排下来是叔叔。</p><p class="ql-block"> 故,伯父叫“大大”,叔父不可能叫成“小大”,因为“爸爸”这个称呼已经很少用来称呼父亲,于是就给了叔叔。</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弟弟,一概叫“爸爸”。外戚弟弟,才叫“叔叔”。</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为了区别内外亲疏,称呼父亲的亲弟弟为“爸爸”。称呼比父亲年纪小的同辈外戚为“叔叔”。</p><p class="ql-block"> 后来,为了勉人心,凡比父亲年岁小者,不论有没有亲戚关系,即便是为了礼貌,一概称呼为“爸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称呼伯父的 “大大”与称呼父亲的“大大”;称呼父亲的“爸爸”与称呼叔父的“爸爸”读音上有明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如:称呼父亲的“大大”,发音“大大dǎ da”,第一个“大”音似乎呈波纹状逐渐上扬,第二个“大”是延长音。</p><p class="ql-block"> 称呼伯父的“大大”,是“大大dá dà ”,两个“大”发音短促,一起一伏,比父亲那个“大大”铿锵一些 。</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当今“大大”这个称呼,几乎全国各地方言里都有,一般是指长辈。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方言,“大大”演变为各种不同称呼。</p><p class="ql-block"> 如:“大大”分别指祖父、祖母、岳父、父亲、伯父、伯母、姑姑、叔叔、哥哥、姐姐等。</p><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里“大大”只用于称呼伯父和父亲。</p><p class="ql-block"> 称为伯父的大大,表示比父亲还尊贵的亲情长辈。称呼叔父的爸爸,则指地位仅次于父亲的叔叔。</p><p class="ql-block"> 在称呼习惯上,父亲所有的亲哥哥,都叫大大。只能用排行数字轮大小,如大大大,二大大,三大大等。</p> <p class="ql-block">  而叔叔们的排行有一点点细微差别,排行仅次于父亲的,一般都叫大爸爸。父亲最小的弟弟叫“尕爸爸”,简称“尕爸”(尕,小之意)。中间的几位叔叔,通常也是以排行数为前缀。</p><p class="ql-block"> 但伯父里最小的,却不能叫成“尕大大”。</p><p class="ql-block"> 可见,伯与叔,排行前与后的尊贵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据说, “大大”是古羌语“爹爹”的俗称, 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古代羌人主要聚居是现在的青海全境,以及周边地区。而羌人何时在西部,在青海繁衍生息的,尚无确切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传说,5000年前炎帝、黄帝两大部落大战,炎帝战败而融合到黄帝部落形成华夏族。当时,少部分炎帝族人则向西迁徙,到青海后定居下来。与当地的古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了西戎的主体族群,即“古羌族”。</p> <p class="ql-block">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星星点点关于羌人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到了秦汉朝时期,羌人族群已经相当庞大了。</p><p class="ql-block"> 两汉时,羌人在青海的实力一度强大,每每犯汉边界,汉朝亦发兵多次击败羌人。因为起兵伐戎族,“戎”字字义变成了兵事。如:“国之大事,在祭与戎”。</p><p class="ql-block"> 整个两汉时期,羌、汉之间战争几乎没消停过。汉朝大量移民青海,羌人也大规模向东南迁徙。</p><p class="ql-block"> 由于羌人的大迁徙,羌与其他民族的大融合。“爹爹”、“大大”的称谓也随之传遍华夏大地,并影响至今。</p> <p class="ql-block">  带“大大”青海俗语有:“上去塔拉,儿子认不得大大”。</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的共和县西面,有一处有三级台阶地势的滩地,这里就是唐朝被时称为“大非川”的“塔拉”。一直以来,这里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主要是干旱缺水,为了一口水,亲娘老子也不认了。</p><p class="ql-block"> “大大的儿子,老虎的皮子”。</p><p class="ql-block"> 这句俗语是说,儿子长像父亲,犹如老虎和虎仔身上的花纹,几乎不能分辨。</p><p class="ql-block"> 这句俗语还有下句:“养女儿像娘,羖鹿羔上墙”。</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说,女儿长得像母亲,犹如小山羊羔生来就能奔到矮墙上一样。</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个原因,过去,青海小伙子去相亲,有“娶妻先看丈母娘”的说法。因为过去小两口往往是“先结婚后恋爱”,没法了解女孩是否贤惠,只能参照丈母娘的德行做出决定。</p><p class="ql-block"> “要着吃,大大妈妈没给着吃”。</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一句童谣,拒绝孩子们相互索要食物时说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邱元胜,青海省共和县人,上世纪六十几年代生,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州作家协会会员,原海南州书画家协会主席,海南州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