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壮,外乡人,祖上姓牛,应该叫他牛大壮。上几代人都是给张旗庄上刘姓大户人家做长工,“刘、牛”谐音,又加上几代人了,都是给刘家扎觅汉儿,攀高枝,谁不爱?经过刘家默准,也就叫成了刘大壮。</p><p class="ql-block"> 张旗庄上刘家人,个个魁梧彪悍,身板挺直,脊梁呈倒三角形。偏偏的大壮长得磕碜,乡里人好奇他这么一个人偏偏就叫了“大壮”?要满给个尖,于是也就有了“高大壮”这么威武霸气的大名。</p><p class="ql-block"> 大壮属牛,天生跟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壮是襁褓里拾来的野孩子,三个父辈守着他一个小后代,却是干拿急没办法。多亏了刘家有一头三根腿的奶牛,下了一头小牛,奶牛不便行走,不能跟随牛群下河滩放野草,只能窝家吃“啨食”,奶牛的奶也便养活了大壮。</p><p class="ql-block"> 十来岁的大壮,却是越长越抽抽,没办法,只能跟着父辈下河滩放牛。大壮一双干瘪的小眼儿,永远都是没有睡醒的样子,人家都说他的三个“父亲”不懂照料月窝里的孩子,总是嫌他紧着不睁眼,拿手给他扒,扒坏了。大壮这双小眼儿,白天几乎看不见稍小点儿的东西,细详的庄稼活肯定也干不了,这也就决定了大壮一辈子跟牛分不开了。下河滩放牛,在牛背上睡觉;回家喂牛,半夜还得起来给牛加草料,干脆跟牛睡一起吧,天天垫牛圈,刚刚晒过的黄土倒也舒服。</p><p class="ql-block"> 也是奇了怪了,大壮这对天生的小眼儿却是奇特至极。白天几乎看不到东西,傍晚开始却是渐渐的发出幽幽的蓝光,能看得清了。据亲眼见到的人说,大壮睡觉从不闭眼,总是有两个闪着蓝光的小球儿在他面部浮着。开始人们觉得是他怀里的老猫的蓝眼睛,后来慢慢发现,不是老猫眼,是大壮的眼。因着这一点儿,好多喂牛的活儿都是大壮在晚上干了;也是因着这一点儿,晚上熬了夜,白天本来就不精神的大壮也就成了一副永远睡不醒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村东的弥河滩,整个春天几乎断流,广阔无垠,也就成了人们放牛、放羊、种弥河银瓜的圣地。永远睡不醒的大壮,整个春天都是睡在牛背上,一旦交了六月,天气整天阴阴的,大壮却是开始越来越醒醒了。人也活跃了,牛背也少呆了,那双永远睁不开的小眼儿也就成天的发出了幽幽的蓝光。进入农历七月,弥河也就来到了汛期,大壮一天醒醒的一天。平时蔫蔫不死的大壮,到了发大水的弥河里,顿时变成浪里白条, 在弥河水中的大壮,一人能拉上两头牛来。村里所有的爱好搏水斗狠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人能擒得住大壮,只剩望大壮兴叹的份儿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弥河汛期越来越大,河水越来越涨,大壮的小眼儿越来越精神。每到河滩放牛,把大牛一拴,小牛肯定不乱窜,整个弥河水都成了大壮自由的天地。大壮的精神头一天旺盛的一天,据说,没人见大壮在三伏天睡过觉,甚至打过瞌睡。其实啊,他就是睡觉谁还知道呢,因为他那双从来不大的小眼儿,貌似从来没有睁开过,却是始终没有阖上回。</p><p class="ql-block"> 大壮水性好,每逢弥河发大水,他总是拿个大荷叶,上面放上各种小吃,再加上一袋旱烟,专挑大漩涡边上表演。一边吃零食一边抽着旱烟袋,岸边看热闹的人的叫好声伴着哗啦啦的浪涛声,把个大壮喝彩到天上。</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大水渐渐小了,不那么激烈了,人们开始到河滩拾荒,看瓜的庵屋头,淹死的小猪崽儿,多了去了。在滚水桥上,大壮发现了一条大白鱼,长有三尺三,得有四、五十斤重。大鱼流光圆滑肯定没法拿回家,大壮懂门道,干脆拿胳膊从大鱼结腮穿过,从嘴里露出手来,想着顺水送到岸上。终究还是人汰货软,大壮都没有大鱼沉,最终,懂门道的大壮还是被大鱼一个“鲤鱼打挺”给带进了弥河里去了。河水淘淘,漩涡连着漩涡,长柴短棒泛上来击下去,整个张旗庄上除了大壮,没一个人敢下去。村里的青年人只能顺着河沿找啊,20多里路下去了,到了弥河拐弯处,河面也宽了,水也浅了,还是没有找到大壮。人们再返回庄上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p><p class="ql-block"> 大壮不能就这样没了啊,也算是成年人了,刘家决定给他做公事,好歹发丧了他,也算大壮没有白来人间一趟。三日后,就在鼓手喇叭的吹打声里,家住弥河大拐弯处的纪台乡,刘家的一家老亲戚,赶着马车捎着活着的大壮回来了。岂止是活着,大壮脸也白了,身子也胖了,小眼儿也仿佛大点儿了,更让人惊讶的是胳膊仍然挎在大鱼嘴里。吹鼓手赶紧变调,《老寡妇哭坟》的丧调立马换成了欢快的《喜洋洋》。年轻人赶紧拿刀卸开大鱼嘴,鱼都臭烘烘的了。臭鱼烂虾,不耽搁中午做饭。也是这次给大壮办白公事变成了给大壮接风洗尘的喜事儿,大壮的水上功夫也就传遍了十里八乡。“河底游,水上漂,杀老鳖,斗河蛟……”极尽乡里人的想象,一串串的美名汇成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添油加醋,无风也起三尺浪,前世是“龙王爷驾前的蟹兵虾将头儿”的尊号也就稳当当的戴在了大壮的头上。</p> <p class="ql-block"> 真正让大壮成名的还是在1947年,临朐战役期间。</p><p class="ql-block"> 大雨从六月初一开下,历经九天九夜,老辈人的记忆和历史记录是唯一的一次。弥河汛期提前了一个月,战争的伤亡暂且不表,张旗庄上的女人也都参加了战斗。当地人没有船也不会驾船,能渡河的就是庄户人家的门板。驾门板也得有人啊,必须得会水,北方人大都是旱鸭子,只能找寻当地懂水的人。张旗庄上会水的男人不少,大都躲避了外乡去了,剩下的肯定是老弱病残,在大壮的两个父亲都战死在弥河里后,大壮自告奋勇去驾门板。</p><p class="ql-block"> 对面枪一响,大壮就下河。死活不知,板船始终是前进着的,直到门板上没人催促了,大壮就顺水返回。就本着这一条,历时七天七夜的临朐战役,直到解放军撤离黄河北,大壮始终在水里,竟然毫发无伤。</p><p class="ql-block"> 战后的弥河滩涂,死尸堆成山,大壮顿时成了弥河岸边的传奇。到今天为止,弥河人只要一说哪个人的水性好,没人敢排第一。</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的张旗庄上的高大壮,一如既往地在弥河滩放牛。这年六月,弥河竟然早早的断了流,整个河道成了旱滩,偶尔几个深水湾子还存有点水,要不还真没处饮牛。</p><p class="ql-block"> 弥河滩张旗庄一段,漫漫的黄沙,颗粒粗壮,随处挖个坑不一会儿水就能渗满,甘甜若饴,是我们儿时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也是奇怪了啊,漫漫黄沙,草都干了,只要挖个坑就能出水。这天,大壮放的牛四处寻水喝,肯定来到了一处从不干涸的老潭,大壮怕牛下去上不来,那还了得!大壮赶紧拽牛缰绳,想逼迫老牛不去。老牛肯定渴急了吧,平时听话如猫咪的老牛怎么也不听哈声了,拉又拉不住,就拽着老牛脖子打提溜。老牛被拽得也是走不利索,身后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傍晚,人们下河滩去找大壮和牛,看到牛群围在一圈,有卧的,有站的。大壮趴在牛群中间,头朝下,短小的身子弓着,鼻子和嘴正浸在牛脚印渗出的甜水里。</p><p class="ql-block"> 大壮死了。</p><p class="ql-block"> 大壮是被水淹死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七月.于弥河汛期间陆续成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