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3.自驾凯里侗家寨,南花苗寨,季刀苗寨。清晨炊烟苗寨起,人间仙境入眼帘。

惬意

<p class="ql-block">凯里侗家寨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在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稳定西南地区的局势,派遣了一支军队驻扎在这里。这些士兵与当地的侗族人民通婚,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侗家寨。</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象征,是侗族人民聚会、议事、娱乐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花桥是侗族人民的建筑杰作,集桥、廊、亭于一体,造型优美,结构精巧。</p><p class="ql-block">‌吊脚楼‌:侗族的传统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极具美感。</p><p class="ql-block">在侗寨你都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南花苗寨的建筑风格独特,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寨门有一座横跨巴拉河的风雨桥,桥下潺潺河水,桥面杉枋铺设,两侧栏杆架有长凳,桥顶青瓦覆盖,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靠穿枵而成,布局非常严谨,工艺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苗寨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每逢佳节,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芦笙堂上,吹笙跳舞,展示苗族的传统文化。此外,南花苗寨的女子多穿长裙,被称为“长裙苗”,节日时的‌牛角银饰也是另一个特色,“大牛角”长达1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南花村是一个依山傍水、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村寨。娓娓悦耳的苗歌,内涵丰富的鼓社集会,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等典型的苗族文化特征,深深吸引了中外游客。原副主席曾庆红、原副委员长许家璐、铁木尔达瓦买提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郎加利先生、尼泊尔共产党书记、外国驻中国10国使节、非洲10个国家党政领导人等外国政要。</p> <p class="ql-block">依山傍水的苗家吊脚楼、美丽大方的苗族少女、悠扬的芦笙舞曲…南花苗寨的原生态苗族文化,让前来寻觅探幽的人兴致盎然。南花苗寨的女子多穿长裙,被称作"长裙苗",最长的百褶裙长达80厘米。节日时的牛角银饰是另一个特色,"大牛角"长达1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河边建起了木楼客栈,还建了许多茅草亭,村民对此显得很漠然,一副事不关己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寨门有座横跨巴拉河的风雨桥,过桥,寨子就散布在河岸一侧的山坡上。寨子逛下来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微风吹起,一边倚着苗家木楼观望青瓦旧屋,一边端杯苗家自酿的米酒细细品味,一份淡淡的悠闲,如美酒般让人微醉。</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约200平方米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上,一个高约7米的图腾柱矗立中央,这就是村民们聚会的芦笙场了。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当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绕着吹笙小伙翩翩起舞时,让一旁观看的人也脚底发痒,跃跃欲试。</p> <p class="ql-block">南花苗寨,苗语Nangl hjib,顾名思义,“花”就是“欧花河”,“南”苗语就是“河的下游’’的意思,“南花”就是居住在欧花河下游的苗寨。寨里聚居了以潘姓为主的苗民,是由苗族祖先于明成化年间顺清水江迁徙而来,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苗寨里的路面都是用块石和鹅卵石铺就而成的,路边一块块青石垒成的花墙,不用水泥灰浆,全靠石块咬合,巧夺天工而稳如磐石。寨脚是沙滩,是苗族度假村,依水而建,傍水而居,绿树掩映,鸟语水声扑面而来。山上,错落有致的木制吊脚楼建筑,鳞次栉比,掩映在半山腰的绿树丛中。</p> <p class="ql-block">"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朴浓郁、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称。这里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约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季刀苗寨被大自然赋予了无尽的神韵,四周古树参天,沿山而居,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巴拉河从寨脚流过,为这里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苗寨分为上寨和下寨,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多为吊脚楼木房,古朴而富有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离南花苗寨不远是一个更小的苗寨,依巴拉河而建,如同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见证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如银饰制作、织布绣花,还可以听到古老的苗族歌谣,感受到这个民族深深的文化底蕴。季刀苗寨,不仅是一次旅行,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心灵的触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