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要正确对待样板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峰</p><p class="ql-block">大家还曾记得,革命样板戏,曾是文化领域中的标杆,作为普及革命知识和理念的启蒙教材,它让我们领悟到个人与党、国家、民族的关系。是我们弘扬革命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精神食粮。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沉淀,现在看来,它虽有瑕疵,有局限性。但罪不当诛,也绝不能扫进历史垃圾堆。</p><p class="ql-block">无论怎样,样板戏都是中国京剧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文艺界和广大群众的瞩目。</p><p class="ql-block">现在,对京剧样板戏形成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拥护,一种是坚决清除,两种态度水火不容,也各有理由。</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社会,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主流媒体,舆论导向都主张要给一个社会生活宽松的环境,在不违反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制度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各种文化学说思想观念的存在,真正营造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环境。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现代京剧样板戏,重获新生,让其发展起来,并当成非遗,继承下去。我相信,这绝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一大批人真实想法。</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样做,在思想观念上,是否正确,为现代京剧样板戏站台守护是否值得?</p><p class="ql-block">记得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之初,在社会上,要谈论样板戏只可说弊病,不可为之叫好。一旦说样板戏塑造许多光辉的舞台形象,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结果,犹如捅了马窝蜂,一定会招来口诛笔伐。好像革命样板戏,犯下了滔天罪行,非得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可。如果你的观点稍微地对样板戏说句公道话,那结果非得把你和四人帮扯上关系,不是说你是“三种人”就是说你是四人帮线上的人。</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反对样板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时间反样板戏的思想武器十分尖锐,批判文章甚嚣尘上,大有不把它扫进历史垃圾堆,决不罢休的态势。</p><p class="ql-block">样板戏就因为和四人帮扯上关系,所以就成为文化领域,尤其是戏曲领域十恶不赦的大毒瘤?在当时,就连主创人员,演员等受到牵连。</p><p class="ql-block">给革命样板戏扣上许多顶帽子。什么戏曲的黑样板,人物塑造上,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人物性格具有高、大、全的特点;反精英,反自由创作等等。</p><p class="ql-block">其实,不仅仅是样板戏,“文革时期”出版的各类文化作品,包括书籍和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在左的思想的指导下,突出了革命原则,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反权威,反法治,反人性和人权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塑造许许多多的脱离成长环境土壤,产出超凡脱俗的“怪胎”,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环境中,人物性格塑造简单粗陋,非白即黑。作品思想内容颠覆你过去形成认知的标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群众,个个都是“高”“大”“全”英雄人物。三个标准就是,主人公必须形象高大、胸怀宽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没有缺点的形象,总之是一个完人。</p><p class="ql-block">期间创作出的文学形象,必须高标准地符合“三突出”,由此催生出各种怪胎人物,例如,浩然的《金光大道》中主人公——高大泉,就是这样的人物。</p><p class="ql-block">革命样板戏就是在那个背景下,形成和推出的。在拨乱反正之后,对那段历史时期出现的文化作品,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和各类文化现象,做了一系列的清理整顿,该否定的否定,该清理的清理,该保留的保留,对“文革”时期出现的各类文化作品,都作了实事求是的处理。应该承认,当时的党和国家,所做的大量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有一样工作,做的有失偏颇,那就是对现代京剧样板戏的绝杀,一概否定,不符合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虽然后来对样板戏的追杀,有所缓和,但形成的高压态势,使得样板戏再也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水平。</p><p class="ql-block">诚然,样板戏是四人帮之首——江青一手主抓发展起来的,最后在她的授意之下,才在全国普及,而且拍成电影,反复上演,甚至有点强迫让人民群众接受的嫌疑。此外,这八个样板戏,是在“三突出”原则指导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有问题,这个文艺“样板”一出,就否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路线。所以样板戏的问题,一定是存在的。</p><p class="ql-block">因为和四人帮有关系,和政治犯有过关系;就因为是文革时期推出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戴上了“文革”的帽子,都成了罪孽深重的文化垃圾,是否有点上纲上线,把艺术问题政治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p><p class="ql-block">我们怎样辩证地看,实事求是地看样板戏?能不能一棍子打死呢,再踏上一脚?</p><p class="ql-block">今天看来,样板戏的前世今生,还与主席的一段讲话有一定关系。1963年11月,毛主席两次批评《戏剧报》和文化部。说:“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不管?”又说:“文化工作方面,特别是戏曲,大量的是封建落后的东西,社会主义的东西很少。文化部是管文化的,应当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这也是“文革”破旧立新产物,至从毛主席发出指示,戏曲创作才有了新的气象。戏曲创作才有了新的创作主题。才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那里走出来,从人民群众中找创作源泉,找题材。后来才从众多的题材中,选出几个京剧以及芭蕾舞剧原型。比如《智取威虎山》的原型是《林海雪原》,《红灯记》的原型是《革命家庭》。《沙家浜》源自《芦荡火种》,《红色娘子军》的原型《琼崖纵队史》,《白毛女》原型《白毛仙姑》等。把这些被选中作品,根据当时“革命事业”的需要,通过精心打造反复雕琢,最终成为精品。</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八个样板戏有,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p><p class="ql-block">八大样板戏之后,又增加了《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等京剧,以及《沂蒙颂》、《草原儿女》等芭蕾舞剧。后期又增加了《青松岭》《朝阳沟》等。样板戏的剧目以及数量,其实没有固定,在“文革”中后期,数目不断增加。</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文学艺术创作严格遵循'三突出'原则,戏曲舞台艺术也不例外,样板戏更是集中体现“三突出”原则。“三突出”原则内容: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便于人民群众了解普及样板戏,把样板戏拍成电影,在各地反复上演。后来又在群众中,搞学唱样板戏歌曲活动,才使得,我们这代人,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对样板戏产生浓厚兴趣。从学唱到排练节目,再到粉墨登场,真是与样板戏结下了不解情缘。</p><p class="ql-block">回到当代,在那个时代被普及过样板戏的老年群体,还是对样板戏依然喜爱有加,没有把它当成历史过客,当成闲来无事茶余饭后的甜点,没有当成鸡肋,而是当成文化珍品,不仅欣赏珍藏,还希望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作为非遗,一代一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可是事实果真能如愿吗?这些“样板戏迷”,或者说粉丝,真的能如愿以偿吗?事实上在当今时代,万千文化盛宴里,古装的京剧,豫剧,川剧,黄梅戏等都还在创作演出,虽然没有火爆,但还能够维持。那几个样板戏,恐怕就没有一席之地了。从各方面了解到现代京剧样板戏已经失落,同时豫剧、川剧、晋剧、秦腔的样板戏也遭遇冷落。主要原因,观众比较少,除了五、六十年代,部分七十年代的人群,基本不会不愿欣赏。在这个多元文化时代,要抢救一批文化珍品,让其保留下来,作为非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着实有一定难度。</p> <p class="ql-block">京剧和地方戏样板戏遭遇冷落被边缘化,遗忘在某个角落里,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只要我们动动手指头,上网一查便可知晓。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它的视频资源,看看它使用的频率就可以判断出来。我们可以用各种的视频播放器,或者用百度这些收索引擎去搜,结果怎样?只不过是寥寥几个某段京剧样板戏的演唱,整场剧播放的样板戏的资源很少,旧时的影像资料寥若星辰,即便有,由于技术原因,很难达到观看的标准。而那些传统的京剧剧目,唱段和整场剧都很齐全,比如《铡美案》、《杨家将》、《穆桂英挂帅》、《锁麟囊》、《贵妃醉酒》等剧目众多,都是名角演出。说明观众对古装剧的欣赏远超现代剧。</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情况下,看一场现场表演的现代京剧样板戏,说它是享受艺术大餐的饕餮盛宴也不为过。如今,我们是望剧兴叹,别说是在包头,就是在京剧的发源地——北京,看这么一场由当代京剧艺术家演出的现代京剧样板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只能说,现代京剧样板戏已是昔日黄花,与我们无缘了。</p><p class="ql-block">那么,当前火爆的是什么文化作品艺术形式,其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自然是那些当红的歌星和歌曲,还有各种网红直播以及某些短视频。火爆的程度不亚于奥运会开幕式。当红歌曲响彻云霄,歌手魅力四射,现场氛围热烈至极,观众的热情仿佛能点燃夜空,欢呼与掌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火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一边是冷冷清清,一边是火爆热烈。一种艺术形式发生发展消亡,有它的周期性,万事万物,都有其共同发展规律。但是京剧古装剧创作演出依然是方兴未艾。观演双丰收,成为许多人视觉盛宴。唯独京剧样板戏这个当年也曾经火遍全国的艺术品种,遭遇寒霜雨雪。难道真的是:日落西山,无可挽回了?</p><p class="ql-block">我们钟爱现代京剧样板戏,因其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艺术造诣、深邃的思想内涵、精美的舞台形象以及独特的京腔京韵。更是有一种怀旧情节,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承载着旧日的追求。</p><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样板戏肩负着改变中国戏曲文化使命,从精英群体中走出来,和大众结合一起,创作出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形象;继承革命事业,让我们同旧社会,同一切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彻底决裂。和那些所谓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彻底告别。</p><p class="ql-block">我国传统文化中,京剧艺术本身已是珍宝,再将历经千锤百炼的样板戏故事与京剧的艺术融合,就形成了文艺高峰的经典之作。再经过现代演出技术助推,其演出整体效果之精湛,堪称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样板戏,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除了它具有极大魅力外,还有相当多得一批忠实粉丝,我们就是现代京剧样板戏的钻粉,我们不离不弃,永远喜欢我们心中的偶像。杨子荣、李玉和、阿庆嫂、白毛女、娘子军,这些舞台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会永远守护着,为他们站岗。他们走下神坛,不再是影坛剧坛上的虚幻影子,他们转化为无数的普通人榜样,已经渗透进人们的骨子里,融入人们生机勃勃日常生活中。这些形象,历经多少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人们的心头,还是那样鲜活,那样有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杨子荣的机智勇敢,李玉和的坚贞不屈,阿庆嫂的沉着应对,白毛女喜儿的苦大仇深,娘子军的纪律严明。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像。从他们每一个个体和集体身上,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从样板戏的编剧风格上看,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作品比较看重对政治观念的解释,像京剧《海港》就是这样;而有的作品呢,因为文化构成挺复杂,所以作品的意义和艺术形式就显得层次多、角度多。</p><p class="ql-block">比如说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里的台词对白以及唱段里词汇语句,无论是语言艺术性还是感染力都是一流的的。</p><p class="ql-block">比如《红灯记》里李铁梅一段唱词,《光辉照儿永向前》:</p><p class="ql-block">“爹爹给我无价宝,光辉照儿永向前。</p><p class="ql-block">爹爹的品德传给我,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p><p class="ql-block">爹爹的智慧传给我,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p><p class="ql-block">爹爹的胆量传给我,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p><p class="ql-block">家传的红灯有一盏,爹爹呀,你的财宝车儿载船儿装,千车也载不尽,万船也装不完。</p><p class="ql-block">铁梅我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p><p class="ql-block">唱词运用排比句,句句珍珠,字字震撼心灵,表达了革命后代铁梅继承革命遗志的决心,真是振聋发聩。让人民心明眼亮,意志坚定,让敌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p><p class="ql-block">回到当今社会,一个家庭,一个经济体,看重的是什么?尤其在家庭的继承中,更看重财产的继承,还是一种宝贵的品德继承,我看大部分人看重物质利益的继承,把家庭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看成是一种鸡肋,可有可无。</p><p class="ql-block">还有《智取威虎山》里的少剑波的一段唱词《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听得人让你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p><p class="ql-block">要消灭反动派,改地换天。</p><p class="ql-block">几十年闹革命南北转战,</p><p class="ql-block">共产党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p><p class="ql-block">一颗红星头上戴,</p><p class="ql-block">革命的红旗挂两边。</p><p class="ql-block">红旗指处乌云散,</p><p class="ql-block">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p><p class="ql-block">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p><p class="ql-block">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p><p class="ql-block">唱词鲜明的观点,表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和人民的血肉关系。</p><p class="ql-block">“一颗红星头上戴,</p><p class="ql-block">革命的红旗挂两边。”</p><p class="ql-block">多么优美简明的一段场词。深刻的革命道理,却用短短的一句话,解释得明明白白。直接表明人民子弟兵的性质和任务。简直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政治和艺术高度结合的典范,最后,再把深刻道理和京剧优美的唱腔结合起来,真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p><p class="ql-block">样板戏里优美的唱段歌词,岂止是这些,八部样板戏里的文学艺术价值,犹如金矿一般,有待开采。</p><p class="ql-block">还有,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剧,展现的是另一种风格,一种艺术美,是芭蕾舞跳动的舞蹈美和舞台艺术美的结合。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复杂性,这些剧目就算在政治意识形态有变化的情况下,还是能有一定的“审美吸引力”。</p><p class="ql-block">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给被打倒的“那些人”鸣冤叫屈。现代京剧样板戏之所以被人们称道,那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创作者、改编者、剧作家、作曲家、编剧、导演、演员等一系列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现代京剧样板戏之所以成功,实际上与“她”的主抓,有一定关系,但与主席的指示和总理的关心更是分不开的,同时与广大观众认可分不开的。 </p><p class="ql-block">我们必须历史地看问题,在当时“文革”那种特殊情况下,冲破重重阻力,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成为“样板”把它推向大众,确实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拨乱反正以后,被一些舆论家和媒体,扣上了“三突出”和“高大全”的帽子,使得那些“人物”黯然失色。现代京剧样板戏跌落神坛,似乎被历史封尘起来。成为陆游笔下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中城乡出现三大文化现象,那就是:样板戏、歌曲、年画。样板戏普及的程度总有80%以上,歌曲则是人人曲不离口,年画则是年年岁岁有新画,岁岁年年绘新图。那种祖国山河锦绣,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标兵形象,各行各业的捷报喜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各种题材的画都有。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我们的人民群众,通过广播,通过国画年画,了解祖国建设成就,了解祖国各地风土人情,了解党,祖国,解放军和人民群众鱼水关系,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归属感。一幅幅画卷,就是老百姓心头的文化元素,视觉大餐。那炫丽的色彩,美丽的人物形象,或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象征着一个非凡的意义,或指引着一个前进方向。尤其是把样板戏搬上了年画,形成了带有文字注解的四散屏。那真是百看不厌,故事也家喻户晓。过年贴在墙上,喜在心里。和过年的气氛非常契合。可是现在年画还有,只是存在于网络中,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的创作,舞台形象的塑造,有其一定的背景,戏曲也不例外,比如元代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反映了元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反映了男女追求爱情生活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p><p class="ql-block"> 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则是描写爱情生活,反映了女子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己的真正爱情,反对剥夺人们的婚姻自由。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婚姻生活,就反映到戏剧作品中来。</p><p class="ql-block">解放前戏曲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大多维护公平,劝人向善,大多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p><p class="ql-block">解放以后,戏曲创作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一致,戏曲创作多倾向于积极人文主义以及爱国主题思想,突出公平正义等。不足的是,没有一部是反映阶级斗争和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状况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的戏剧作品。</p><p class="ql-block">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戏曲舞台上,表演的多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故事以及著名的历史事件,或者根据四大名著故事改编,或者根据明清时期的人物传记体小说改编而来。戏曲创作大多打上古典文化烙印。在题材方面,多聚焦于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与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比如:《算粮蹬殿》、《长生殿》、《红娘》、《包公案》等。这些作品,正面的意义固然很多,不过也暴露出时代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戏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虽然题材广泛涵盖了忠孝节义、家国情怀,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与奋斗历程。这种倾向,虽旨在弘扬传统美德与道德教化,却也在无形中固化了社会阶层的壁垒,使得戏曲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精英阶层的意志,甚至成为了精英阶层的传声筒。</p><p class="ql-block">新中国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怎么能容忍这总局面长久的存在下去,毛主席发出了改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戏曲界一统天下局面的号召,这才迎来了工农兵题材创作高超的到来。这才有了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现代剧,登上戏曲舞台。</p> <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样板戏出现的历史背景,可以说与文化大革命有直接关系,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政治需要。但正是由于那样的历史背景,才形成那样的破旧立新的大的社会潮流,也才能冲破层层阻力,使戏曲创作冲破固有格局。</p><p class="ql-block">许多戏曲工作者,响应主席号召,开始将镜头对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耕耘、勇敢抗争的劳动人民。开始创作、编写、上演反映劳动人民故事。用戏曲的形式讲述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展现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才在那短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戏剧作品,才使现代样板戏与广大人民群众见面。所以,文化大革命是助推器,客观上起到了催生现代剧的诞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文艺工作的深刻洞察与指导,是戏曲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关键节点。他老人家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理念如同春风化雨,激发了戏曲创作者们对工农兵生活的浓厚兴趣与深刻挖掘。更是对文艺工作者深刻的思想启迪。它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扎根人民、反映人民、服务人民,文艺创作才能拥有不竭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剧的需求和渴望,是现代剧诞生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传统剧与现代剧有什么区别,怎样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的关系?比如,《包公案》、《算粮登殿》等传统剧目虽仍有其艺术价值,但现代剧《智取威虎山》、《青松岭》、《海港》等现代样板戏,则以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题材,深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变迁的波澜壮阔和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戏曲的题材库,更赋予了戏曲新的生命力,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艺术,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正确处理好传统剧和现代剧的关系,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才能处理好现代京剧样板戏和其他剧的关系,保留和传承样板戏,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展的需要。</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