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江山(陕西篇)上篇

周国新

<p class="ql-block">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号坑是兵马俑的重要组成部分,呈东西向长方形,长230米,宽62米。坑四周共有五个门道,在中间的九条东西向过洞之间,以夯土墙进行间隔 。以车兵为主体,战车与步兵呈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既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既从地面挖一个深约五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也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高出当时的地面约2米。</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中的四马驾车是一种有四匹马拉动的战车,通常出现在秦代的军事场景中。通常由四匹马牵引,车轮为单辕双轮,车厢分为前后2室,前室为驾驶室,后室为乘员座位。车辆上有精美彩绘花纹,显示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秦军的严格纪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俑的发髻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武士双目圆𠲜,脸部及鼻翼两侧肌肉稍见夸张。武士颔部留有长鬓,用塑刀刻剔而成。</p> <p class="ql-block">武士俑是所有兵马俑类别中最为普通的一种,头绾圆形发髻,一脸严肃,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部扎裹腿,有的穿短靴,有的穿封口齐头翘尖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做提弓弩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坑中步兵俑的数量最多,约7000件,以地位高低区分,有军吏俑和一般士兵俑两大类。军吏俑中又有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的区别。一般士兵俑中又有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的区别,每个武勇的穿戴、服饰、发式、脸型、胖瘦、高矮、气质、表情也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跪射俑是持弓的坐姿步兵俑,一般高1.2米左右,头挽发髻,战袍外披铠甲。在造型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上体伸直,头和躯干作中心成直线,下肢扭转,双目凝视前方,双手在胸前右侧一上一下紧握弓弩,是古代步兵战术训练动作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皇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后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思先祖功德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轩辕广场北是一条蜿蜒的沮河,因在印台山山下,称为“印池”,其寓意为黄帝用印之水。传说黄帝总在此淘洗玉玺,对面即为黄帝置印的印台山。印池之上,横跨着一座通往北岸轩辕庙的轩辕桥,全长66米,共九跨,由121根石粱铺砌而成,古朴厚重。</p> <p class="ql-block">沿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位于轩辕庙中轴线上,为仿汉风格的石质建筑,五开间布局,4.8米高的18根柱子为花岗岩整条石。庙门台基比庙前广场高出2.72米,庙门正上方石匾“轩辕庙”,为蒋鼎文先生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轩辕庙人文初祖大典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重建于明朝。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雕透花脊,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檐下的栏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两侧与背面、内梁等处的彩绘,均精致华丽。</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龛内供放一尊巨大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高3.6米,重11吨。浮雕轩辕皇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西望,抬臂杨手,冠带简朴。这尊中华人文初祖浮雕像,是以东汉恒帝建和元年(147年)建于山东武梁祠黄帝石像为蓝本放大刻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龙魂”大钟是用于公祭轩辕黄帝的礼器,全高3.8米,口径2.456米,重13吨。“龙魂”大钟以陕西周原出土的周代铜钟为主型,以汉代画像黄帝功德为主图案,钟纽为双凤耸立,两侧以双龙为扉棱,钟面正中为篆体“龙魂”二字。</p> <p class="ql-block">祭祀广场北端,在高6米石台上矗立着轩辕殿。殿区内不设其他楼阁廊榭,凭借山川地貌与植被构成大环境,体现出“大象无限”的境界。轩辕殿由30根高3.8米的圆形石柱围合成长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体现了“黄帝明堂”风貌,是庙区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轩辕殿正中央偏北处,竖一高大花岗岩石碑——轩辕黄帝像石碑,总高7.6米,其造型特点既象传统的祖宗牌位,又似传统陵墓前的石碑,同时又如一座古朴的神龛,按照传统文化观念名曰“神主”。石碑采用汉代画像石雕加工而成,呈现写实的古汉风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陵道和神道是一条道往山顶黄帝陵的步道道,是进入陵区的重要通道,沿山体采用形断意连、曲不离直的手法修筑。道路总长455米,其中陵道260米,神道195米,宽约5米,全部用花岗岩石铺筑,共277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冢前为祭亭,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翘,气宇轩昂由八根拄子支撑。庭前置放供桌,亭中置一高大石碑,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受毛泽东嘱托于1958年5月手书。从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重阳祭祀大典多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三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西安市350公里,北距太原市387公里。</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犹如壶口。瀑布上游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宽,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伴随瀑布出现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八大奇观,称之为: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早天惊雷、冰封倒挂、十里龙槽。</p> <p class="ql-block">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数十公里外。只有在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p> <p class="ql-block">黄河穿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河水从天际倾斜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形成山飞海立黄河瀑布的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反复冲击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成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像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 ,扑朔迷离,为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的云岩河出现短时涨水过程的时候,河水裹挟着泥沙进入黄河,由于云岩河与黄河交汇处距离壶口瀑布仅有三四公里,使得壶口瀑布出现西边浊浪翻滚、东边清流奔泻的“鸳鸯锅”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流量归于比槽,长度为10华里,名“十里龙槽”。壶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身潭连续延伸。远望弯弯曲曲的峡中石槽,活像一条摇头摆尾的巨龙,壶口瀑布是龙头,一口吞没黄河巨流,孟门龙尾腹泻河水下游。</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华夏宝库”。馆藏170余万件(组)藏品,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整体充分体现了设计大师张锦秋“在技术上达到国际水平,建筑艺术上成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象征”的设计思想,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达辉煌时代的风貌,表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太极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间构图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等几个部分。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定都长安的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盛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长安城日渐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中国因此第一次以一个强盛国家的姿态从长安走向世界。汉都长安及大量汉代文物,多方面再现了当时发达繁荣的社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曾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地区。周平王东迁后、秦人以陕西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诸制度,重范后世。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代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显示出秦人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p> <p class="ql-block">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国之重宝,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精确,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代国宝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银壶造型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形状,壶身扁圆,上置覆莲瓣式壶盖,壶顶壶柄以银相连,骑猎常用皆宜,独具匠心。银壶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塑造一匹𡘊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竹节熏炉,西汉国宝级文物。通高58厘米,高柄竹节豆形,通体鎏金鎏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拖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神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己方彜(西周)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俱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宋代国宝级文物,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瓷壶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光泽盈润。壶身呈圆球形,扶凤式提梁。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宫女图,唐代国宝级文物,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宫女图绘于唐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侧。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翻髻,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侧身缓行,画面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鎏金铁芯铜龙(唐)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形,龙嘴张开,露出尖利的牙齿与弯曲的龙舌两眼圆睁,龙身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铜龙的造型受佛教飞天的影响,龙身塑造流畅简,充分表现出龙凌厉遒劲、神采飞扬的风格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牛尊(西周)通体作牛形,身躯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伸舌作流,背开方口设盖,盖钮为一立虎,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腹背及足部满饰云文和夔龙纹,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高髻持如意仕女图壁画(唐),此壁画原位于唐贞顺皇后敬陵甬道东壁。仕女头梳蓬松的高髻,峨眉单唇,两鬓抱面,头略偏向右侧,体态丰腴,着暗黄色长袖襦衫及淡青色曳地长裙,肩披淡青色披帛,足穿尖头履,左手持云头形如意,右手于胸前平托如意底部,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盠方尊(西周)内壁铸有铭文108字,大意为:某年八月初吉,穆公陪同盠在周庙接收册封,周王命盠掌管王室禁卫军西六师、王行、三有司,兼管六师及八师艺,并赐给命服等,是研究西周军事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三彩三花马是唐朝的一件珍贵文物,以其独特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唐代马匹的精美和等级的象征。马匹通体施以白釉,鞍饰、铃铛、尾巴等部位则使用黄绿白三种釉料,色彩明快鲜亮,生动传神、是唐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彩绘女立俑(唐)造型非常精美,头梳写蛮髻,鬂发抱面,脸庞风腴,身姿婀娜,衣裙线条自然流畅,显露出唐代女性秀美洒脱的气质。女佣表情自信,浅浅淡淡的笑意,微笑着骄傲地方站立了千余年,笑容堪比蒙娜丽莎。她的精美绝伦和历史价值是她成为了博物馆中的明星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足铜灯(汉)设计精巧,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三足设计,使得灯具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其表面经过精细的打磨,展现出汉代工匠卓越的技艺。三足铜灯上刻有铭文“长杨宫铜行灯一,重一斤十三两,神爵二年造”,表明它是由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1-前51年)制造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已觥(西周)通体由盖与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尾随小鸟,把手为逶迤的兽尾。神秘奇特造型和豪放粗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它盉(西周)造型别致,独具风格。其腹部扁圆,上有鸟形盖,下有兽形足,前有龙形流,后有龙形鋬。腹部前后的纹饰相同,侧面有三条纹饰带,是西周晚期器形特殊的一种盉。盉通常用于调和酒水的浓淡作为水器,也用于宴前饭后洗盥之礼之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彩绘仪仗俑群(明)共300多件,表现的是一个出行的仪仗队伍。原本他们手中都持有各式各样的物品,如旗、幡、乐器、花灯、团扇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品大多已腐朽、但他们的脚踏板下用墨书写着各自的站位和职务,为了解这批仪仗俑的分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仪仗俑展示了仪仗队伍的壮观场面,也为明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它的整体造型规整,图案设计极具现代感,通体涂黑,器身用黑彩描绘大面积的几何纹饰和抽象的人面鱼纹。该瓶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构图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这种图案不仅展示了原始美术的审美性,还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崇拜。</p> <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钟楼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之一,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中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圣此。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建在方形基座之上,总高36米。钟楼初建时的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钟楼整体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筑艺术风格,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优美图案,四周皆有明柱回廊,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鼓楼建在方形基座之上,总高36米。檐上覆盖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是西安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西安明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座12-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城墙的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p> <p class="ql-block">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隋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墙圈定的都城比当时的罗马城大7倍、比一千年多后成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大一倍多。</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因此这座明代城垣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长安城的前身,在6世纪建造的隋大兴城,给上千年的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能够阅读分析和体味的历史载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层楼三层: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古色古香,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就是专门为射杀爬墙的敌人设置的。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p> <p class="ql-block">城门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箭楼与正楼之间有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略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南门永宁门建于隋初开皇二年至三年(582-583年),是西安城门中历史最久、沿用时间最长、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门。永宁门原为唐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做安上门。唐未韩建缩建新城市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并改砖砌单门洞。</p> <p class="ql-block">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在加上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由著名的玄奘法师主持修建。其初衷是为了保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最初的大雁塔为五层砖塔,后经历多次改建和修缮,层数和高度也屡次变更。最终在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扩建至十层,但因战乱等原因,现存塔身为七层,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是中国唐朝时期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它由当时的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而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84年)创建,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宏丽的皇家寺院,大雁塔就座落在寺院内。</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共有13庭院、屋宇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禅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是唐长安城最雄伟壮丽的寺院。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其余早已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塔内有木梯可攀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圈门洞可以凭拦远眺。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及佛塔的结构和分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雁塔已成为西安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游客可以登顶俯瞰整个西安城市的美景,欣赏到壮观的音乐喷泉表演、还可以游览附近的大慈恩寺和其他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雁塔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它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身用砖砌成方形锥体。塔底层南门两边出自书法家禇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2000年竣工的三藏地宫金碧辉煌,供奉佛陀舍利、立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贝叶往,唐代佛像等珍宝,使千年古刹更具魅力,与大雁塔雄浑一体,更显雄伟壮观。玄奘三藏院中的重要建筑有光明堂、般若殿和大遍觉堂。每间殿堂中都有大量的浮雕,所有的浮雕都是在描述玄奘大师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光明堂是玄奘三藏法师院的一部分,这座仿唐建筑群以其雄伟壮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此外光明堂也是了解唐代文化和玄奘法师精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深刻感受到唐代建筑的韵味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光明堂共有铜刻和木雕壁画三壁,讲述从玄奘大师出生、出家到西行求法直至取到真经,告辞回国的前半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大遍绝”是唐中宗在玄奘法师圆寂后赐的谥。殿堂中央供奉的是“端严若神,美丽如画”的玄奘法师铜像。东、西、北壁浮雕以抽象故事的形式,演示了佛教的思想观念,也是玄奘法师和佛教徒追求的理想境界。</p> <p class="ql-block">大遍觉堂青铜铸造的玄奘法师像高3.6米,法师眉目疏朗,慈悲中透出坚毅和威猛,表现了“法门领袖”、“民族脊梁”的光辉形象。在玄奘大师青铜像前面的镀金宝塔中,供养造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p> <p class="ql-block">般若堂讲述玄奘法师在印度得道成功后载誉东归后,奉诏入京。唐太宗派房玄龄率领高官在城南朱雀门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以及唐太宗在洛阳銮殿召见玄奘大师。后唐太宗批准以国家出资在慈恩寺建筑大雁塔,用以安置从西域取回的佛经和佛像。</p> <p class="ql-block">般若堂的名字来源于梵文“BORE”的译音,意思是通达最高智慧。堂内展示了大量的佛经展出,包括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以及精美的壁画和雕刻,体现了玄奘法师西行的经历。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佛教文化,也反映了玄奘法师的生平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玄奘(602-664年),生于隋仁寿二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贞观元年(627年)他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印取经,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单人独骑沿“丝绸之路”,经过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到圣地天竺。</p> <p class="ql-block">玄奘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为回大唐译经弘法,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携经卷佛像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并创建了大雁塔保存取回的经像、舍利。</p> <p class="ql-block">“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升高,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唐代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登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直到现在,大雁塔的门楣和石框上还有前人的部分题诗留存。</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荐福寺内。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建造式时共15级,现存13级。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遂层递减,整体轮廓呈自然圆核的卷刹曲线,形成飒爽秀丽效果。</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年),又称“荐福寺塔”,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也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在1200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明成化二十三年2487年)陕西地震,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余尺,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来原碑于清雍正二年(1734年)立,碑文记述了荐福寺的创建背景和历史沿革,是荐福寺的重要碑刻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淨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造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被发现,于是移入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洪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唐代高僧义淨曾居此译经。它曾是唐太宗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立为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 (690年)改称大荐福寺。</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的塔身为单壁塔内中空,塔壁不设拄额,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一层砖砌出檐,塔身表面各层次檐下砌斜跨角牙砖。塔底层的以上各层南北两面正中均开有半圆形拱券门洞。塔内设有木挮,可登临塔顶。塔下长安的标志,彰显小雁塔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南山门为明正德六年(1514年)修建,是明清时期荐福寺的正门,由中门楼和东、西门楼三部分组成。中门楼为砖砌建筑,正中为砖卷门洞,顶为砖构歇山式,铺琉璃瓦。南面门额有明正德六年(1514年)“欶赐苻福寺”石刻寺各匾额,北面门额有明代“最胜法门”石匾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景区位于西安市城东30公里,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相毗邻。这里远在周代时是露天汤池,唐玄宗时“治汤并为池、环山列宫殿”,建造了“华清宫”。</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景区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p> <p class="ql-block">华清池为温泉汤池。远在周代时是露天汤池,秦时在此建立骊山汤,北周武帝时建造皇汤池。唐时即在此大规模修建宫苑,唐玄宗建造了华清宫,宫内的汤池亦名为“华清池”。虽然华清宫于唐以后废毁,但温泉水却长流不衰,使得华清池的名称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莲池景区位于园的北侧,也是园中最低处。环园正门名叫望湖楼,气势非凡。东接阿房长廊,环绕环园,更增加了环园外观气势。中部有荷花池,东有白莲榭,西有荷花阁,北面和南面有“之字桥”相连称,继承了池小亭大的清末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旧址位于华清池景区内,因由5𠆤单间厅房相连接而得名。1900年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下榻五间厅,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迄今五间厅旧址的玻璃窗,墙壁上还保留有兵谏时枪战的弹痕。</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为使美女褒姒高兴,立点燃了骊山烽火台狼烟。诸候观烽火速来救驾却忿怨而去。犬戎国见到豳王昏庸,趁机领兵进攻,周幽王急举烽火调兵,而诸侯无一前来救驾。幽王终被杀,留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夕佳楼,是华清池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楼的砖雕也是华清内的一处重要文物。夕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存在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传说中,杨贵妃曾在华清池内的一个名为“飞霞亭”的地方洗完澡后晾发。这一传说不仅增加了夕佳楼的神秘色彩,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寻古觅幽,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谣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一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仍在保护性恢复重建过程中。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当属唐朝的象征。大明宫宫墙周长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以探明的殿台楼亭遗址40余处。整个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北向南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组成大明宫的权力中心。</p> <p class="ql-block">含元殿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殿堂,面阔十三间。按柱网布局,此殿所有木柱至少有62根。因遗址破坏严重,仅有一个大型柱础石历经千年留存至今,异常珍贵。柱础石是东方传统土木结构建筑普遍使用的一种石构件,分散力柱对地面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宣政殿遗址是大明宫遗址内的一处重要建筑基址,迄今未能进行考古发掘,位于含元殿遗址正北300米处,北距紫宸殿95米,破损严重。为了在遗址公园中标识,专门采用一种模拟建筑的展示方式,在遗址的覆盖土层上部构筑砖石基台。</p> <p class="ql-block">望仙台是大明宫遗址的一处重要道教建筑,始建于唐武宗时期。望仙台不仅是一座建筑遗址,更是唐朝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他曾是唐武宗痴迷道教神仙之术的产物。望仙台的设计和布局也显示出建筑技术的先进水平,夯土高台,平面呈方形,由黄土夯组而成。</p> <p class="ql-block">琼林库、大盈库为皇帝的私库,全国各州的金石珠宝以及各个地方的进奉年年不断,其中除了入国库外,有许多则进入了皇帝的私库,供皇帝宴饮、赏赐之用。大盈库设置之初,玄宗为躲避安禄山叛乱西逃时,刚离开长安城,大明宫就遭到打劫并被焚火。</p> <p class="ql-block">太液池位于大明宫北部的后寝区,是大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太液池为中心布局,是宫廷的皇家园林景区。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莲花、叶子、花蕾的遗迹,印证了当年太液池內曾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目前公园内建成的景观“微缩大明宫”,十分逼真壮观,其中所有建筑、布局完全仿真,完整展示了大唐王朝的建筑风格,大气恢弘,结构新颖别致。曾经的上海世博会,其中中国展馆的建筑造型的构想就来源于唐朝的大明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采用半地下室建筑格局,以独特的展示手段,将古代文物精品与新型展示手法完美结合,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大明宫宏大的宫城规模、精巧的宫殿建筑以及博大精深的唐代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共计26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9件,均为唐代文物精品。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不断丰富陈列展览,提升服务质量,传𠄘文明,践行社会职责,让更多的人走进大明宫遗址、了解大明宫遗址,感受中国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千宫之宫》—-大明宫总体布局。大明宫坐落与长安城外郭城以北禁苑内,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宫内布局为“前朝后寝”,并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同时将宫区由南至北隔成五重或五进的形式,以附会“九五之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是中国古代规模宏大、规划严谨、制度完备的一座宫殿群,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唐代宫室的规划建筑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p> <p class="ql-block">《如日之升》—-大明宫营造历史。大明宫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一月开始初建,经贞观二十年(646年)和高宗龙朔年间两次大规模续建而成。大明宫是唐朝皇帝朝寝时间最长的正宫,先后有十七位帝王在此理政和居住,期间不断有修缮和改建。</p> <p class="ql-block">晚唐时期,大唐国力渐衰,社会矛盾激化,在经历了多次战乱的严重破坏后,至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一月,军阀朱温彻底毁城。大明宫这座恢弘的建筑,在存在了269年年之后,最终毁𡉏,沦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万国来朝》—-大明宫使用功能。大明宫内建筑多不胜数,其建筑按类别分,有殿堂,亭、台、楼、阁及人工湖泊等。宫室礼仪制度十分完备,反映出中国古代宫室建筑在营造规模、规划布局,尤其使用功能和礼仪制度方便至此以臻完善,并达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麟德殿是举行宫廷宴会,接见外国使节的主要场所,是大唐等级最高的宴会厅。武则天曾在麟德殿接见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使节,双方互通有无,进行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麟德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华与荣耀,见证了大唐王朝一步步走向兴盛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卷尾走龙是一件出土于大明宫遗址的鎏金铜走龙,呈行走状,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兽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托后,未梢上卷。全身刻画鱼鳞纹,三爪长腿筋肉强劲,神态气势轩昂,属于典型的盛世大唐气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鱼是一件出土大明宫遗址的文物,其材料为青铜,并经过镀金处理。铜鱼的形状为鱼形锁钥,常用于大至城门、小到首饰盒等物品。古人制作鱼形锁钥的目的是取意警醒,又与辟邪。鱼行锁钥不仅在建筑上使用,还象征着古代人们对平安的诉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纹宫灯石柱,是一件珍贵的唐代出土文物,高172厘米直径33厘米,整体是一条雕刻的飞龙盘旋至下,栩栩如生。该石柱出土于大唐西市遗址,展示了唐代皇宫和市场的豪华装饰,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的大雁塔脚下,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为西安地标性景区。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p> <p class="ql-block">该街区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国际水平步行街的总体要求,以国际化、人文化、特色化为目标规划,形成了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轴、两市、三核、四区、五内街”的总体布局。以大雁塔南广场到古城墙遗址之间的连线为轴线,设为五个功能区。</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的雕塑群以盛唐文化为背景,展示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些雕塑分布在步行街的各个区域,主要雕塑群包括贞观广场,开元广场,大雁塔南广场等,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主题设计。</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水舞灯光秀位于大雁塔北广场,是西安地区标志性的景区之一。该表演依托于大雁塔喷泉,结合音乐、灯光和投影技术,呈现出一场集声、光、水、色的大型光影秀。表演通常以大雁塔为背景,通过音乐喷泉、灯光投影和文艺表演相结合,展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南广场,结合大慈恩寺传统建筑群营造兼具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特色场所,呈现思想、精神、观念、文化和艺术的积累。该地段主题鲜明,尺度宜人、演绎着持续生长的本土文化,是容纳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道道璀璨的灯光装饰着大唐不夜城的建筑,高楼大厦顶端点亮的霓虹灯,组成了各种各型的图案,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点点,闪烁不止。古色古香的建筑也被灯光烘托得更加美丽,仿佛走进一个仙境。</p> <p class="ql-block">灯光照射下的舞台上,各种表演才艺,在夜幕下绽放,为大唐不夜城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夜晚的光与影交错,热闹与宁静并存,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沿街的商铺灯火通明,通过橱窗,华丽的商品吸引人们的目光。时尚的服饰、精美的工艺品、美味的小吃,无不展现了大唐不夜城的魅力。鲜花店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芳香,在夜晚中散发着一片美丽的彩云。</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表演,一项特色行为艺术表演。通过特殊的装饰置将演员的双腿固定在一个重800斤的铁架上,使演员能够通过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控制不倒翁的摇摆动作。不倒翁表演非常受欢迎,成为该景区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大雁塔东南侧,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造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芙蓉园所在地从秦汉起至隋唐时期,都是皇家禁苑。秦时政府就将此地建成皇家禁苑,取名为“宜春苑”;隋朝并在池水中种植芙蓉,后曲江池易名“芙蓉池”;唐朝随着芙蓉池逐渐转变为皇家禁苑,并更名为“芙蓉苑”。每到曲江大会,李隆基携妃子百官至芙蓉园与百姓同乐。</p> <p class="ql-block">芙蓉园正中央是20万平方米的湖,湖区以望春阁为主。主要建筑包括紫云楼、凤鸣九天剧院、御宴宫、唐市街区、杏园、仕女馆、彩霞长廊、陆羽茶社、齐亭、杏园等。</p> <p class="ql-block">紫云楼位于园区中心位置,是按照史料记载中的紫云楼的大小按照1:1比例重新设计的大唐芙蓉园地标性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顶,主楼高39米,共四层,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一组遗迹再现建筑。据载,历史上的紫云楼始建于唐开元十四年。</p> <p class="ql-block">紫云楼北广场迎宾仪式以“大唐盛礼”为主题,复原唐朝时期迎宾礼仪,演绎“仁、义、礼、智,信”的精神特征,充盈着待客的礼貌周到,热情与诚意,也展现出十三朝古都的盛唐气象和中国礼仪之邦的开放胸怀。</p> <p class="ql-block">东仓鼓乐表演展示了唐代宫廷音乐的魅力,主要包括唐代宫廷燕乐《鼓》和传统曲目《殿前喜》。表演中,鼓师扬槌起势,笙笛锣乐首并作,鼓铙相和,音乐风格或肃穆清雅,或大气磅礴,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生动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乐舞艺术。</p> <p class="ql-block">胡店舞台的丝路乐表演,反映了唐代近300年间,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唐都长安,商贸繁荣,文化交流极为普遍发达,尤其是与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文化互融,一派兴旺繁荣景象。这种乐舞粗旷豪放,既高亢豪放,又风情万种,大受追捧。</p> <p class="ql-block">凌波曼韵为情景式舞蹈,灵感源自唐玄宗夜梦凌波池中龙女亲赐《凌波曲》并由女伶谢阿姨鸾为此曲伴舞的传说。表演在湖面上进行,佳丽们仿佛在凌波曼舞,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舞者们以精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技艺,展现出如凌波仙子般的优雅与飘逸。</p> <p class="ql-block">书院门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这条靠近南城墙的老街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年久失修。九十年代初,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商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堡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进深狭长,显示出“深藏若虚”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的形成起初是一些人拿了宣纸,到碑林里面拓片了来卖,生意还很红火,于是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这么一条街。后来政府把这条街索性改造成了一条古文化街,成为了西安的一个不错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书院门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条街,这里的商人似乎也沾了一点书香墨宝。老人在街边上铺开宣纸泼墨山水,精心绘制。大批书画名家汇聚西安,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陈列数十次,</p> <p class="ql-block">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位于明城墙大南门东侧西安书院门52号,是于右任1949年去台湾之前在西安的居所。纪念馆基本陈列较为全面的展示了于右任颇为传奇的一生,及他在诗词、书法上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为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有门房、花园、厅房、上房、后院组成,是一座具有陕西关中民居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从1937年起,于右任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秀芝就居住在此,先生回乡时,也常在此居住。1971年、1972年母女两人相聚在此去世。于右任晚年写诗多首怀念居住在此地的妻子和女儿。</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曾在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和国共合作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并在晚年流亡台湾,病逝与台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古时明代工部尚书、经学大师冯从吾得罪皇帝被革职回家,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与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一同进行“联镳会讲”,长安府便在寺中出一块地修建了关中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坛6间曰“允执堂”,左右房间众多。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奇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提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安文庙位紧邻著名的书院门,这里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征,也是西安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文庙始建于北宋时期,经过多次重修,现已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文庙的正门,象征着进入学问的殿堂。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布局严谨有序,每一处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还有多座古建筑和石碑,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以西安碑林和西安文庙古建筑群为基础建立的专题博物馆。自唐末至北宋,韩健、刘鄩、吕大忠、虞策等先贤将开成石经及诸多唐宋碑刻徒至现扯,历经900余年的沧桑岁月和仁人志士的悉心集藏,而成为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圣殿。</p> <p class="ql-block">从年轮上说,它是中国历史最古老、积淀最深厚的博物馆之一;从体量上说,它以四千方碑版和近千件石刻艺术品的收藏,成为海内外翘楚;从品类上说,它的藏品上自秦汉、下迄民国无间断,且碑版、墓志等各类石刻艺术品无所不备,堪称宝库。</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名碑拓本展,是由碑林博物馆举办,展示了该馆珍藏的名碑拓片,包括多个朝代的书法作品,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展示了历代书法名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李隆基隶书《石台孝敬碑》,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是唐玄宗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的隶书碑文。碑文内容为孔子所撰的《孝经》,书法工整,字迹清新,秀美多姿,展现了唐玄宗高超的书法技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因法帅碑,李俨撰,欧阳通书,唐龙朔三年(663年)。唐朝初年,道因法师在慈恩寺帮助亥奘翻译佛经,其弟子玄凝建设碑以示纪念。书者欧阳通(625-691年)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之子,以善学父书著称,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其作品传世较少,全国仅此一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颜勤礼碑,颜真卿撰并书,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立,颜真卿时年七十一岁。因碑石出土较晚,故较好地保存了原有风貌,书法遒劲畅达,是学书颜体必习的范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兴坊位于西安城墙东侧中山门内,地处西安市新城区东新街中山门里,是唐代108坊之一,也是唐朝名相魏征的府邸原址。主要以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内街,井房形式建造,再现了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p> <p class="ql-block">永兴坊为唐代丞相魏征府邸的旧址,魏征以忠言直谏而著称,这里的镜鉴广场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建。唐太宗曾慷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p> <p class="ql-block">永兴坊按地域把园区分为关中、陕南、陕北三大板块,称作关中巷、陕南街和陕北里,同时还设有手工作坊区和民俗工艺区。</p> <p class="ql-block">关中巷集中展现陕西关中地区非遣美食和特色名小吃,有三十余家经营商户:陕北里有子长煎饼(省非遗)、子洲馃馅(名吃)、绥德黄馍馍(省非遗)等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手工作坊区,像礼泉虎皮豆腐、兴平石墨辣子等在这里展示。整个街区还推出了各地名小吃特色套餐,魏征家宴、关中民俗席面,陕西非遗宴等特色宴席。</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多种民俗文化的展示地,例如摔碗酒,源自陕西岚皋县的待容礼仪,有着特殊的仪式。倒一碗酒举过头顶,面朝东方,心中默许愿望,酒一饮而尽,碗摔向池中,代表岁岁平安,把一年中的晦气和烦恼全部摔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并且深挖陕西文化基因,开创陕西戏曲博物馆、华县皮影剧场、非遗剧场、百戏场、108坊戏楼,原创音乐等文化展示区域,展示秦腔、华县皮影、华阴老腔、陕北说书、合阳提线木偶、陕西快板等非遗演出,为游客带来深度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西安永兴坊是一个集历史文化、美食体验、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特色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士还是美食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身处西安城墙永宁门(南门),穿过西门洞后,会看到一条栽满槐树的小巷,巷囗竖立着一座漂亮的木牌楼,匾额上写着三个金色大字:湘子门。这条小巷就是湘子庙街,曾是唐朝长安皇城主管宗庙礼仪的太守寺所在处,是唐朝末期以后逐渐形成的居民街巷。</p> <p class="ql-block">街名因街道西端的一座道观湘子庙而得名。这座庙是一个充满奇迹和仙气故事的起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和宋代,是全真道的圣地。相传为“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灵官殿和湘祖殿,灵官殿前有两配殿围合成前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湘子庙的井名为“香泉”,因“湘”字得名。人的相信喝了香泉的水,便能清心寡欲,洗净尘埃。还有庙里的老槐树,据说是韩湘子修道时亲手种下的。每到冬天便会不合适宜的开花,花开时节整条街道都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p> <p class="ql-block">湘子庙建于宋,盛于元明,唐韩愈之侄孙韩湘子修道成真之地,位列八仙。湘子庙是供奉韩湘子的道教全真道观,观内金壁辉煌,建筑风格带有浓厚的明代特色,与西安其他寺庙或道观的赤红色不同,显得格外独特。</p> <p class="ql-block">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苑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西安本地人对这片区域统称“坊上”,外地游客则习惯称为“回民街”。</p> <p class="ql-block">北宋晚期至南宋初,西安城内西北隅就已经成为西安的回族聚居的地方。从元代初期起,西安城内以回坊为中心的穆斯林聚居区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当时西安城的西大街、北院门、鼓楼附近已经是回族传统商贸的活动区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回民街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街道两旁挂着电灯、气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人多时不光店里人满为患,连店门口也会摆满桌椅。</p> <p class="ql-block">号称“陕西一绝”的牛羊肉泡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羊肉泡馍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受到来西安的众多国际友人的赞誉,是公认的西安小吃之最。在回民街上,有时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那一大碗泡馍端上来却浓香四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安这座城市中,与之气质最相匹配的,莫过于一家充满设计感和文化感的书店。所以,拥有“最美书店”之称的钟书阁才将自己的版图扩展至关中平原,在西安北郊凤城六路与明光路十字打造了自己中国西部的第一家店,被誉为“云中天堂”。</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观电梯到达五楼,就会被纯白色的外观所吸引。这个书店白色的色调,就像是一幅人间天堂的画卷,曲线展台更像是云朵,给人很轻盈的感觉,对于空间的布局等都使人觉得非常舒服。</p> <p class="ql-block">在公共阅读区的中央,还有两个完整的独立空间。一个是圣殿,灵感来源于古希腊象征知识的拱券空间,底部是透明的玻璃,可以直接看到下面的空间,旁边的楼梯也可以通下去。下面的空间不是很大,但却很安静,很适合沉浸其中看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店以白云为主题,运用螺杆悬吊、曲线书架、旋转楼梯、镜面天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在云间穿梭、在云间阅读的梦幻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洁的无柱白色楼梯旋转,拾阶而上仿佛通往圣经中心的巴别塔,人造石定制的十层流线型书架如同层层叠叠的云朵,行走期间仿佛漫步云端。圆润的倒角让空间无一处尖角,恍如身处梦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一个城堡,灵感来源于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梦境世界。钟书阁最充满奇思妙想的童书区则被构建成为了水晶城堡,这是一座隐秘在森林之中的水晶构筑物,走入其中便仿佛进入了爱丽丝的漫游仙境。</p> <p class="ql-block">钟书阁总共占地2400平方米,整整一层全是书,书品分类明确,排列整齐、不同与一般书店的统一格局,会有不同的陈列样式。</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现有藏品4000件(套),馆内设有八个展厅、四层廊厅、中央雕塑展厅、学术报告厅、藏品画库等设施,具备收藏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教育、推广服务和文化交流功能,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7日,“高峰在望”——当代中国画名家美术展盛大开幕。在这样一个节点举办此次展览,是献给祖国母亲七十华诞的一份厚礼。一方面将美好的艺术盛宴奉献给古都的观众,同时也促成了全国和陕西的艺术家一次美好的艺术交流。</p> <p class="ql-block">西安是文化古都,在全国美术界举足轻重,是长安画派发祥地,还有黄土画派影响巨大。这次展览画家们踊跃参加,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来批评指正,有了学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陕西文联副主席,陕西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始终把文艺创作贯穿于民族复兴历史,创作了大量彰显时代文化价值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家园》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绘画技巧,还通过画面传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图书馆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该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截止2022年底,陕西省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累计达到599.5万余册(件),其中图书484万余册,古籍32点.8万余册 ,报刊69万余册。此外还有电子图书400万余册、视听文献、微缩制品等其他文献16万册。馆藏丰富,是读者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劲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范围,取消了所有公益性服务收费,实行免费办证、免证阅读,并实现了读者自主办证、自助借阅文献,精确定位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该馆已形成以文献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延伸服务、特殊人群服务、文献开发、讲座展览、教育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全省公共图书馆互服务联盟等为主体的工作体系。</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延河之后滨。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九层高44米。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革命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指挥中国革命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军委礼堂是1943年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南院修建的建筑,主要用于军委和总部机关开会、举行文艺晚会、放映电影和招待中外客人。该礼堂由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是一种高大宽敞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军委礼堂内复原展示了1945年8月15日,在此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的场景,悬挂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标语和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标准像。这座礼堂已成为王家平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朱德旧居,是朱德在1941年至1945年间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朱德在此期间参与了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为党的七大组织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为一排5孔座北面南的石窑洞,院內还建有一座八角攒尖顶木构小凉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进行筹备七大会议工作,许多问题需要毛泽东亲自处理,所以毛泽东搬进了枣园。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以极大的精力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撰写了《论持久战》等著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理论基础。</p> <p class="ql-block">甘泉雨岔大峡谷是一个位于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的峡谷,大约几亿万年前,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裂缝,又经过几百年雨水冲刷,慢慢地形成这样一个峡谷,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堪比美国羚羊谷的甘泉雨岔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甘泉雨岔大峡谷,因为峡谷位于雨岔村而得名。一个陌生而神秘的地质奇观隐藏在黄土覆盖的地方,少为人知。它的发现得益于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黄土地貌时意外发现这些尚未开发的原始生态景区,拥有许多条可观赏的峡谷,至今没有做任何人为的雕琢。</p> <p class="ql-block">兩岔大峡谷的独特地貌,经过摄影大师们的二度创作后的图片,在网上迅速走红,成为当下各地户外俱乐部追逐的对象,纷纷组织团队前来观光。</p> <p class="ql-block">目前发现大峡谷三处:分别位于雨岔村的桦树沟、花豹岔、南河牡丹沟。三处地貌和景观各不相同,有宽有窄,又经过上亿年高原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地面被切割和冲刷后慢慢形成这样独特的峡谷地貌。</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峡壁呈现凸凹不平,线条流畅、如波浪从你身边划过。宽的地方几人并排可行,窄的地方只能一人侧身经过,类型属狭窄型峡谷。</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这一自然形成的奇幻地貌景观,置身其中,仿佛是来到了时光隧道,非常惊奇和震撼,是摄影爱好者魂牵梦绕的创作殿堂。</p> <p class="ql-block">谷壁陡峭,如斧劈刀削,带有螺旋各种纹路的崖壁,被光线切割成各种线条,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悠久历史,被专家专家称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属于陕北独一无二的地质美景。</p> <p class="ql-block">雨岔大峡谷向我们展示的是经过数百万年由风、水和时间雕琢而成的奇特地貌。峡壁凸凹有致,曼妙身姿线条优美流畅,一切都显得那么淳朴、和谐、自然。在这广袤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留下了如此美轮美奂的神奇景观,实在是美之极致。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陕西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的千年古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500百多年前。这座古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窑的窑口设计独特,呈现出两孔尖顶拱形的形态。这种设计不仅具有美观性,还有助于提高窑内的通风效果。</p> <p class="ql-block">窑口有六、七块有图案的石块砌成,这些石块上雕刻有各种精美的莲花、牡丹花、波浪水花、祥云头、匈奴武士等图案。这些花朵图案雕刻细腻而生动,线条流畅而优美,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它盛开时的芬芳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窑是1500年前匈奴人建造居住过的地方。历史上秦汉时期和匈奴是敌对关系,在公元400年左右,匈奴人攻占了关中地区,还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古窑的窑囗图案反映了当时匈奴民族的风俗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会𡶶寨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牛家山村,是一处天然古寨。山寨东临黄河,三面环水,寨内人工遗存建筑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古人凭依会峰山天险修筑寨墙、寨门、哨楼等,形成“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成为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被誉为陕北“小华山”。</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位于延川县东南部,是黄河流转之间形成的一个“ S”大转弯,弯度达320度,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相传中华人文始祖祖伏慈曾在乾坤湾仰观天下创始八卦,开启了人类华夏文明先河。</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是黄河第二大湾,弯度305度。这里是黄河西岸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因其有清水河注入而得名。清水关码头兴隆,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关津安隘,历代驻军把守。1936年5月2日,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部队回陕北就是在这里上的岸。</p> <p class="ql-block">位于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的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七个年头的地方。梁家河民风古朴,是陕北典型的传统农耕小村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插队期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光辉足迹,永远印在这方热土上。</p> <p class="ql-block">延川剪纸艺术,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妇女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剪纸形式多样,主要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等,题材有神仙佛像、风景花卉、纺线织布等。具有造型简练,淳朴粗犷、热枕奔放之特点。</p> <p class="ql-block">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被称为“秦”由此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𧗠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剧鼻祖。</p> <p class="ql-block">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秦腔的唱腔宽量大嗓 ,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又有缠绵悱恻的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历史剧多取材于“三国”、“杨家将”、“白蛇传”等。</p> <p class="ql-block">波浪谷是陕西省靖边县风景区,位于靖边县东南龙州乡的闫家寨子。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沙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色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侏罗纪时期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靖边波浪谷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石头景观是个奇迹了。靖边“波浪谷”名称是来这里的摄影人给予的,它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有一定区别。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着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靖边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p> <p class="ql-block">来到波浪谷,看到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这种石头类似一种沙岩,风化脱离很严重。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面上的红色细沙滑倒。</p> <p class="ql-block">沿着沟边的红色石头一直往下走,在宽阔之处看到很大的且平整的石壁,从上到下均为红色,而且颜色基本一致。在狭窄之处,红色石头呈现出一种流水状,就像红色的泥浆一样,纷涌汇聚向沟底流淌。</p> <p class="ql-block">长嘴㫠这里地势相对平缓,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就像一大批铺盖在地面上浸染过后晾晒的红色布匹,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在夕阳的渲染之下,异常的鲜红;又似黄土冒出的一股红水,缓慢地向低洼处流淌。</p> <p class="ql-block">沿着红石头的踪迹一直走,一条貌似峡谷的河沟横在前面,红色石头全部呈流水状凝固在这里,像一株株红石的冰挂,又似一股股封冻的岩浆,与沟底一处流淌细小的河水和远处覆盖绿色植被的山顶,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实景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靖边统万城在靖边县城北的毛乌素沙漠上,是东晋时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的都城遗址,至宋代城周围被沙漠所覆盖,遂成为废墟。统完城是我国历史上匈奴留在人类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后来又是党项羌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波浪谷水上丹霞位于靖边东南龙洲县,丹霞地貌景观四面环山,红砂岩大都被黄土覆盖,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力和雨水的冲刷下显露出来形成孤立的山峰和奇岩怪石。四周山脉雨水流入盆地形成水库,红沙岩围绕河边和水库,形成“水上丹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靖边水上丹霞的自然风光旖旎,碧水红岩相映成趣。红砂岩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了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的岩石地貌,与周围的绿植和碧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景色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还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靖边水上丹霞,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展示,更是一个地质奇观的体现。这里的丹霞地貌是由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经过地壳抬升和流水切割趋势形成的。站在这里眺望,碧蓝碧蓝的水非常纯净,周边的砂岩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红褐色,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游客来说,靖边水上丹霞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游客可以乘船荡漾于碧水间,欣赏红色的丹霞山倒映水中感受,仿佛置身于画中的幻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陶瓷制作历史的古镇,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厂和陶瓷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镇其陶瓷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期,自元代起陶瓷生产工艺已成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陈炉古镇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化活化石”,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州瓷窑场,素有“渭北瓷都”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陈炉古镇有三个世界之最被许多专家和艺术家们惊叹不已。一是陈炉陶瓷烧造历史长达1400年,创造了世界同一地方陶瓷烧造时间最长的记录;二是“和土为坯、转轮就制”一转就是千年,陶瓷生产工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属最原始的手工工艺;三是窑洞层层叠叠,罐罐垒墙,陶瓷民居建筑保留尚古之风,目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陈炉镇制瓷是宋元以后著名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清乾隆年间曾创造了年产八百万件瓷器的业绩,北宋时期达到顶峰,自元代至今一直是西北地方最重要的瓷业生产基地。其制品以碗、盘、罐 、炉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另外有一些陈设器、瓷雕等。</p> <p class="ql-block">陈炉古镇的陶瓷生产工艺保留了世界上最原始的手工工艺之一,包括取料、和泥、拉坯、刻花、施釉、烧制等环节,都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依山排布,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被誉为陈炉八景之一;罐罐砌墙,错落有致,五彩斑斓,十分壮观,成为古镇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瓷片铺路,富有油画效果,极具观赏性,被誉为“脚下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陈炉黑窑主要是生产花瓶、茶壶、奇物、尊敬钵工艺品,这一行制作工艺要求高,也是最难的,如今陈炉做这一行的最火爆,制出的各种人物肖像惟妙惟肖。这一对老夫妻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陈炉古镇民居屋顶的材料主要是陶瓷,包括罐罐墙和瓷片路。更为巧妙的是,体现陕北风貌的老汉吃面的雕瓷,竟然耸立在屋项上,使人远远就能感受到陈炉浓郁的陶瓷气息,形成了古镇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陈如古镇的石雕展品以其古朴浑厚的图案和浓郁的民间气息组成。这些陶瓷作品不仅展现了陈炉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还体现了当地独特的制瓷工艺。看似人们生活当中普通的拔牙,但通过这一瓷雕却反映了极其真实丰富的日常生活,今人感到趣味性十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安咸阳新区,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整体布局建筑总体遵循北斗七星布局,具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北斗七星不对称的灵动,象征秦朝宫殿“象天法地方”的浪漫主义思想,与秦咸阳宫隔空相望、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秦汉馆七座单体建筑均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通过不同标高的架空连廊连接。充满想象空间的建筑群,长长的横桥从博物馆主入口广场飞跨“银河”,两座高大巍峨凌空冀阙于高台上的主体建筑逢相互应该,仿佛守卫大秦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秦汉馆的陈展主题鲜明而深刻,它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为宗旨,向世界呈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的秦汉世界。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序厅、遗址展厅、艺术展厅等,多层次,多角度阐述秦汉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通过“制度”是秦汉文明的基石;“蓄力”是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入世”是记录了儒家思想的确立;“创新”是文化力量的展现;“动能”是科技成果的助力;“互鉴”是秦汉与世界的互动等方面的阐述,以“中国大宁”结尾,展示秦汉社会发展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遵循法家思想,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并在全国推行。秦法律主要包括“事皆决于法”的等方面。西汉时期统治者继承并发展了秦的法律思想,主张将“礼”教和“德”化于刑罚结合起来使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法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是开启中外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时代,中国与西方的陆路和海陆交通格局大致形成于这个时期。汉武帝时期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并平定南越、灭卫氏朝鲜,建立汉四郡,开辟了通过南海、印度洋航路与西方交往的海上丝路。丝绸之路使汉王朝联通世界。</p> <p class="ql-block">孔子见老子是春秋末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记录在《史记》等文献中。孔子前往周朝都城向老子请教,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两位思想家的交流,也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陕西靖边出土的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皇后之玺是西汉时期的玉器,它的出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出土的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很近,因此推测可能是吕后生前的印章,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是流传于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之一。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后,腰鼓的表演和扭秧歌、转九曲等融为一体,形成了黄土文化中贯穿古今的一种独特风格的民间技艺。1989年在安塞县招安乡出土了“安塞腰鼓”宋代画像砖,说明安塞腰鼓艺术在宋代已经成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和民间表演活动。</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处于参加大型电影电视拍摄活动的需要,一般都将腰鼓表演者带着黄土高原的山梁上进行表演。数十人至几百名腰鼓表演者在黄土梁上进行表演,尘土飞扬,气势宏大壮观,极具艺术效果,由此便形成了山地腰鼓。</p> <p class="ql-block">腰鼓用红绸带捆绑于表演者的腰间,起固定作用。鼓捧是两根长约30厘米的细木捧,打磨光滑系统一块红包绸布,用以击打腰鼓。演员讲究装饰,脸要红,眉毛粗,服装要利索,气魄要威武。</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的角色分男性和女性。男性称“剔鼓子”,女性称“拉花”。拉花要在腰部扎上红绿色长绸带,起到伴舞作用。安塞腰部的表演较为自由、灵活,表演者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由于表演人数不受任何限制,表演形式也较为灵活。</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表演讲究“六劲”:摇头晃脑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要让观众看着带劲,听着鼓劲。</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伴奏主要有打击乐、吹奏乐两种组成。打击乐有大鼓、大镲、小镲、小锣、各一件或多件。大鼓音质浑厚,音量强大,富有穿透力,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小锣、小镲等均属色彩性乐器,属于辅助乐器,增强音乐效果,使节奏更加明快和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享誉中外,源远流长。其风格强健豪放、刚劲饱满,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彪悍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千百年来,无论安塞腰鼓发出怎样的新内涵,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腰鼓精神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这里山川壮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兼有黄土高原的苍莽豪迈、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陕西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115万年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用打击石器的星星之火,拉开了中国的历史帷幕:5000千年的炎、黄二帝从陕西黄土高原出发,一路高歌猛进将中国带进了文明时代,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陕西文化开始走向中华文明的舞台中心;西周创立的礼乐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秦统一全国后确立的多种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年来政治文明的基础;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因文明发达而闻名于世;魏晋南北朝的陕西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至今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众多国家的人才选拔;唐朝创造了一个让人自豪、让人追忆并永远激励人们昂首奋进的黄金盛世;唐以后的陕西虽不再是首都所在地,但长期担负着维系西部稳定、守护中原安全的重任,并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很多有巨大影响的成就。</p><p class="ql-block">陕西,简称陕或秦。“陕”本是指陕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由周公治之,陕以西有召公治之。此后,人们便把陕佰以西称为陕西,简称“陕”。“秦“为陕西简称,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辖区主要在陕西的原因。之所以又称“三秦”,则是因为项羽攻占关中后,将秦的三个降将分封在秦之故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文物甲天下。正是由于陕西是十三个王朝的政治中心,所以文化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0余座。陕西有博物馆160座,馆藏各类文物10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前列。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见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与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陵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以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除了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众多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秦腔、安塞腰鼓、陕北民歌、华县皮影等51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陕西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中心—-西周王朝。此后,又有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年之久。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都城文化和帝陵文化,中华文明和外来文化都在这里不断碰撞,道教、佛教、儒家思想在这里生根开花。从西周起,这里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记录刻在骨片青铜器上,目前发现的西周甲骨文字多达2200个。秦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人,秦阿房宫、秦始皇陵、秦都咸阳、秦长城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考。汉代坚持本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大一统的儒家封建文明。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积累中国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成果之后,在经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系列变革,达到政治文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交通发达、国力强盛、高度古代文明强国。</p><p class="ql-block">陕西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2000多年前,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起点的。汉代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诸国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唐代的丝路更是畅通无阻。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纷纷走上陕北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使其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绳给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秦、汉为主体,融合北方草原的独特文化个性。</p><p class="ql-block">“地下文物看陕西”。素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是一组列队整齐、气势恢弘的陶俑军队,清一色身穿铠甲手持兵器,好似正处在战场上剑拔弩张的紧要关头、好一支强大威武的军以 ,令世人赞叹;被称为“中国第一陵”的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黄帝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地处秦晋大峡谷南端的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由于黄河水流经此处,河面骤然收缩,河水奔腾呼啸跌入深潭,因其形同巨壶内黄水沸腾,故得名;“给我一天,还你万年”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建筑为“中央殿堂、四隅祟楼”的唐风建筑群,反映出一个博大辉煌的时代风貌,体现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气势,馆藏总量巨大,国家级禁止出国(境)展品无疑伦比;中国现存钟楼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安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最大的一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明城墙内的重要地标;悬挂“文武盛地”匾额的西安鼓楼上,以浓艳描绘的各种图案,并绘有沥扮金龙,成为古建筑彩绘的精品之作;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成垣之一的西安明城墙,圈定的都城比当时的罗马城大七倍,比1000多年后成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大一倍多。稳固如山的城墙,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建成的;雄伟壮观的大雁塔坐落于大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七层塔身展示了玄奘一生的经历及名人的书法画和供奉佛教的物品;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典型作品,现存13层塔型秀丽的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的。源于渭河边上的武功崇教寺室内的金代铁钟,因发水沉入河滩,清康熙年间被发现后移入荐福室内小雁塔钟楼内,每天清晨,数十里都能听到清凉的钟声;鼎盛与唐玄宗执政以后的华清宫,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西安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景区内不仅有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还有“西安事变”的历史事件;历史达240余年,先后有17位皇帝在此处理朝政的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王维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了大明宫的盛景;中国惟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古建筑步行街,西安地标景区区的大唐不夜城,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休闲区,建有贞观广场、开元广场、大雁塔南广场等主要广场及万国来朝、贞观纪念碑、唐代历史文化浮雕。夜晚灯光璀璨,游人如织;从秦汉起至隋唐时期,一直都是皇家禁苑的大唐芙蓉园,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建筑体量大,移步换景的动态原林,浅浮雕和壁画巨大整幅墙的全景式画卷,使游客体会到1300前大唐皇帝的生活;书院门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条街,大批书画名家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数十次。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最古老,积淀最深厚的博物馆之一,以四千方碑版和近千件石刻艺术品的收藏而成为海内外翘楚。文庙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征,也是西安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始建于北宋时期。西安于佑任故居纪念馆,是于右任1949年去台湾之前在西安的居所。于佑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在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和国共合作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永兴坊陕西非遗文化特设街区,是唐代108坊之一,魏征官邸旧址,彰显古城历史底蕴,以非遗美食文化为主导的街区;湘子门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是八仙过海传说中的角色之一。传说韩湘子在湘子庙修炼道术最终成仙;由多条街道组成的西安著名美食文化街回民街,是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就已成为西安回族聚居的地方,明清时期发展为回族传统商贸区,现是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云中天堂”的钟树阁西安店,是西北首家书店,徜徉这里有一种如云穿梭的感受,如梦如幻,干净素雅,又不失新奇,是良心书店的样子;建筑为唐代风格的西安美术馆,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是释放艺术激情的空间,解读艺术深度的殿堂,传播艺术之美的窗口,促进艺术创新的推手;西安图书馆外观典雅简洁,内部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西安市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中心和服务中心,还是西安市地方文献收藏中心等;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的圣地。其中包括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被誉为“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的甘泉雨岔大峡谷,以其美丽的曲线和青苔覆盖的岩壁而著名。峡内的岩石颜色从橙色到红色不等,阳光透过狭窄的裂缝照射进来,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延川千年古窑造型十分奇特,两孔尖顶拱形的窑口由六、七块有图案的石块砌成,雕刻着莲花、牡丹花、匈奴武士、凤、凰等,反映了当时匈奴社会的风俗观念和民族文化融合状态;陕北现存最早的防御工事之一的延川会峰寨,东临黄河,三面环水,地势险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独特,被游客誉为陕北“小华山”;位于延川县东南部的乾坤湾,是黄河流转此处形成的一个“ S ”型大转弯,相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曾在此仰观天下创始八卦,开启了人类华夏文明的先河;清水湾是黄河西岸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队伍回陕北就是在这里上的岸;延川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七年的地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习近平在这里插队期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延川剪纸艺术,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妇女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并与民间图腾文化等休戚相关;秦腔,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故称之为秦腔,秦腔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其岩石上的纹路酷似波浪而得名的靖边波浪谷,以其独特的红沙岩地貌而闻名。红色石头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向沟壑中涌去,宽阔平坦之处层层叠叠的石头就像晾晒的红色布匹,在夕阳的渲染下异常鲜红;靖边龙洲水上丹霞地貌四面环山,在风力和雨水冲刷下形成的孤立山峰和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四周山脉雨水流入盆地形成水库,红砂岩与水库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画卷景观;因“陶炉陈列”而得名的铜川陈炉古镇,是历史上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基地,有“东方陶瓷古都”之誉,也是陕西命名的文化艺术之乡唯一的陶瓷之乡;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起源、发展和贡献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以七座建筑如北斗七星布局,古老建筑与现代场馆交相映照,是一个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平台;</p><p class="ql-block">“对面面的疙梁梁上桃花花开,哦要把哦的二妺迎回来”顺风飘来的信天游的歌声,这歌声从老牛的犂尖翻起,从女人的指尖滑岀,从翘望的硷畔飞到连绵的山峁,从涓涓的溪水流淌到蜿蜒大川;时而高亢明亮,时而衰婉缠绵,时而如黄河奔腾,时而如泉水细流,蔓延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峁茚、山川大梁……“白天想你屹梁上站,半夜想你挑灯花花看……”火热、率直、纯真的陕北民歌,听得让人耳酣心热,就如畅饮了一杯醇酒,火辣辣让人荡气回肠。黄土之涛,唢呐高亢,鼓点声里,隐现着狂舞的缠白羊肚手巾扎红腰带的安塞汉子和穿着肚兜兜的安塞婆娘。这安塞腰鼓哟,豪放、壮美、刚烈,是在向命运挑战,是在向神灵示威,展示着凛然的民族气节,展现着昂扬的中华精神。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琳璃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百十来个斜背响鼓的后生与婆娘,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采。彩绸风舞,风声入耳,鼓声如雷,震撼大地。沉睡地下几千年的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你可被惊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