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灵格:</p><p class="ql-block">爱的序位,要求<b>孩子要全然地接受承袭来自父母的生命,毫无抗拒和恐惧地全然地接受父母如其所是,而不期待</b>。</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全然接受是一种谦卑的过程,它使我们臣服于生命法则和个人命运,透过父母所给予我们的一切”<b>臣服于我们生命中所遭遇的限制、所得到的机会,也臣服于家族命运所带来的纠缠、罪恶、负担、喜悦和任何所有的一切”</b>。</p><p class="ql-block">有些人害怕一旦以上述的方式接受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他们也必须接受父母的恶行和令人恐惧之处。所以他们以抗拒接受父母的“好”,来抵抗父母的恶行或是残缺,因此,他们无法完整地接受生命。</p><p class="ql-block">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许多人拒绝全然地接受他们的父母,他们试着追寻所谓的“开悟”或是“自我实现”。此时,<b>所谓的开悟和自我实现只是一种寻找理想父亲或是理想母亲的一种替代性行为</b>。</p><p class="ql-block">一旦他们拒绝了父母,同时也拒绝了自己,也将因此感到缺憾、盲目和空虚。逃避,没有行动力,是因为没有和父母连接。没有生命的源头爱的滋养,因此也没有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学习成长是积淀的过程,做过很多次“接受父母法”,还没有完全地接纳父亲的全部。今天再一次读到海灵格先生的这段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不知道,很多时候不接受父母自己不认可的地方,无意识地却也拒绝了父母的爱与“好”,因此是不完整的,会出现一些无明的情绪,甚至对父母各种抱怨、“投诉”。</p><p class="ql-block">你现在的父母就是你最正确的父母,换了别的父母,你就不是你了。</p><p class="ql-block">我身边有个女孩,她一直不接受父母,因为从小到大父母从心灵上和物质上都能够满足她,她的确受了很多苦。大了开始学习成长,也从理性上接纳了不少,但一遇见问题又陷入到那个坑里“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母?……”她想不通,总在痛苦里,她的确也很孝顺,一段时间会回老家看父母,可是每一次都是以不愉快分别,她也因情绪激动,拒绝拿母亲给她的东西,带着怨气离开老家。她工作很努力,也很有能力和目标,内心却很辛苦,也迟迟走不进婚姻。</p><p class="ql-block">看到海灵格先生的这段话时,我忽然懂得了一点点,这女孩的情况可不就是海灵格先生说这段话最好的诠释吗。</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多人都需要修的功课是“臣服和接纳”,无论在哪段关系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