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古村游之吕岭将军岭古道与叶村白茅村

键之缘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3日,乐享驴途户外群18驴友结伴徒步西湖乡叶村到勒功乡白茅港村的吕岭~分水坳~将军岭古道,游览沿途的叶村、前峰、白茅港等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还没到九点,友友们就到了徒步活动的起点~叶村,一下车,大家就被一棵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的柿子树吸引了目光,大家纷纷靠拢她,各个角度为她留下美好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据一位老农介绍,叶村建村于唐朝中晚期,叶氏祖先具体是何时从何地迁来此处落户建村的不得而知,村内现有30来户人家;村子依山而建,块状分布,新老民居杂立村中,老民居的年代也不是很久远的那种 ,巷弄基本保留了原有格局</p> <p class="ql-block">  村中老祠堂早年就被改造成了礼堂,只有大门附近的三方山墙的一部分还是原来的老墙体,礼堂内部为现代简易三角梁,后半部分墙体则为新墙,礼堂附近民房的墙角还遗落了一些柱墩(墩基)等房屋构件。</p><p class="ql-block"> 据村里人介绍,叶村的礼堂门头顶端原来有个葫芦据说唐宋时期的夜晚会发光,当时的祖祠是木质两层半的,柱子雕龙画凤,雕花窗,天井,里面供奉祖宗排位,村后山一颗500多年的银杏树与桂花树,一到秋季树叶与果实遍地都是,满村飘香。河对岸有一座唐代末留下的庙,梁上刻着唐代官员画像,庙里供奉着唐代时期的“九相公”</p><p class="ql-block"> 往山里走5里路有一座“庵堂”,每当早晨敲铜钟村里都听的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  出村过桥通往吕岭的路已被机耕路替代,溪水清澈见底,草木渐染秋色</p> <p class="ql-block">  蒹葭苍苍洁白如霜</p> <p class="ql-block">  俩稚子踩着滑板车,紧跟队伍欲随队伍进山,队友好说歹说才将其劝返</p> <p class="ql-block">  进坞的农田均已抛荒多年,田间蓼草花已成片开放</p> <p class="ql-block">  星星点点的蓼草花汇聚成了粉色的花海,给秋后的山坞带来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转上吕岭古道后,一些路段(特别是山坡台阶)还保留了石板路,看石板的状况吕岭古道属于小山村之间的交通通道</p> <p class="ql-block">  秋叶渐渐地露出秋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果实很像小号的猕猴桃,较大的才中指尖那么大,果实长卵形、无毛,入口与猕猴桃味道接近;猕猴桃藤多为落叶的、且叶背被白色绒毛,此果藤都不具备</p> <p class="ql-block">  古道穿过一片退耕还林的田间枫林又上到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  很快就登上了海拔仅210余米的吕岭(又称雨岭)</p> <p class="ql-block">  下岭一段古道相对要陡一些,路被松散的沙土覆盖成倾斜状,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滑倒</p> <p class="ql-block">  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勒功乡西坑村,村里未见到村民,民居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也有现代的,民居依小溪两侧而建,呈条状分布,略摸有二十来户</p> <p class="ql-block">  村中一棵高大的桂花已然盛开,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连心桥连接着公路那头的古道,桥头的碑记字迹已经风化模糊,所记内容不详</p> <p class="ql-block">  古道消失在了田头,大家只好沿轨迹野穿到前面的田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只有一栋两户连体房的居民点,大门紧闭着,仅可远远望望</p> <p class="ql-block">  沿公路前行不远就到了前峰村,三四十户人家只剩几个老人留守,这是个多姓氏杂居的村落,民居多为近现代的,老人妇女都不清楚村庄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  进村的一株丹桂红得煞是诱人</p> <p class="ql-block">  村头一柿树挂满了小灯笼似的果子,似在祝福路过的人们:柿柿如意</p> <p class="ql-block">  进山坞的古道已被改造成了机耕路</p> <p class="ql-block">  山脚的一片枫林正悄无声息地慢慢变出绚烂秋叶</p> <p class="ql-block">  黄澄澄的枫叶🍁给秋天增添了美丽色彩,使这里的秋天更加炫酷</p> <p class="ql-block">  秋叶红于二月花</p> <p class="ql-block">  戟叶蓼,是蓼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具纵棱,沿棱具倒生皮刺,基部外倾,节部生根,高30-90厘米。花白色或淡红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利尿,解毒。</p><p class="ql-block">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四棱形,沿棱有倒生刺,下部有时伏卧,具细长的匍匐枝。托叶鞘斜圆筒形,长3-10毫米,膜质,具脉纹,顶端有缘毛,或具向外反卷的叶状边,叶柄长5-40毫米,具狭翅及刺毛,茎上部叶近无柄;叶片就形,长3-9厘米;茎中部叶卵形,宽约3.5厘米,先端渐尖,惭两侧具叶耳,卵状三角形,钝圆,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短缘毛,表面生疏伏毛,背面沿脉有伏毛。</p><p class="ql-block"> 花序顶生或腋生,聚伞状花序,着生5-10朵花或稍多,花序梗具有柄的腺毛及短毛;苞片绿色,被毛;花梗很短,花被白色或粉红色,长约5毫米,5裂;</p><p class="ql-block">坚果卵圆状三棱形,长约3-4毫米,黄褐色,平滑,外被宿存的花被。染色体20=40。</p><p class="ql-block"> 生长于山坡林下,湿草地及水边。生长海拔90-2400米。</p><p class="ql-block"> 分布于中国产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华南、四川、贵州、云南及台湾、西藏等,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  已是中午12点多,领队决定在此处停歇一下补充能量</p> <p class="ql-block">  发现一个漂亮的八月炸</p> <p class="ql-block">  八月炸,学名: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是木通科,木通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皮灰褐色,掌状复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叶柄直,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阔卵形,先端通常钝或略凹入,基部截平或圆形,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总状花序自短枝上簇生叶中抽出,总花梗纤细,雄花:花梗丝状,萼片淡紫色,阔椭圆形或椭圆形,花丝极短,药室在开花时内弯;退化心皮长圆状锥形。雌花:花梗稍较雄花的粗,柱头头状,具乳凸,橙黄色。果长圆形,直或稍弯,种子极多数,扁卵形,种皮红褐色或黑褐色,稍有光泽。4-5月开花,7-8月结果。</p><p class="ql-block">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至长江流域各省区。日本有分布。生于海拔250-2000米的山地沟谷边疏林或丘陵灌丛中。</p><p class="ql-block"> 该种根、茎和果均入药,利尿、通乳,有舒筋活络之效,治风湿关节痛;果也可食及酿酒;种子可榨油。</p> <p class="ql-block">  野生山楂红艳似火</p> <p class="ql-block">  又发现了几个八月炸</p> <p class="ql-block">  分水坳是浮梁与祁门的分界处,这儿居然还有两栋土墙屋,里面还住着一对1958年从安徽和县迁来此处的、如今已有70多岁的邱氏夫妻,他们的子女则在景德镇一带工作</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着古道前行</p> <p class="ql-block">  山下是江家坞了,这是安徽祁门新安镇高塘行政村辖地,是一个汪、朱、邱等多姓杂居的村落,村落沿山脚一字排开,最早的村民是清末为避太平天国战乱迁来的</p> <p class="ql-block">  又遇上老乡了,老奶奶家也是50年代来自和县的邱氏</p> <p class="ql-block">  沿着公路前进约莫一里来地,大家就拐上了往白茅港的机耕路</p> <p class="ql-block">  一个村民采了不少灵芝,大家围观上去准备买些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  灵芝,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虚劳证等。</p> <p class="ql-block">  将军岭古道:从白茅村至前峰,大约10多公里,全程山路,一路平缓。浮梁瓷茶古道是景德镇市古代陆路交通的基础设施,现在绝大部分路段已被机耕路覆盖掉。</p><p class="ql-block"> 图中就是现在的将军岭机耕路垭口</p> <p class="ql-block">  蝶舞花间</p> <p class="ql-block">  铁将军把门的独户居民点</p> <p class="ql-block">  爬满葛藤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  到达罗家</p> <p class="ql-block">  村头八百多年的老樟树仍然枝繁叶茂,但村里只有一户人家还住着人。在村头地里挖红薯的大哥告诉我们,古人选址建村首先要在此处倒插一棵樟树枝,这棵樟树活了,才会举家迁来落户,看樟树上铭牌上的年岁,你就知道他们罗氏来这的比较精确的年岁了,大哥也不清楚他们罗氏祖先来自何处,但他们和洪源镇罗家的罗氏为同宗同脉</p> <p class="ql-block">  瓜蒌,栝楼(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又名药瓜、瓜楼、瓜蒌,葫芦科(Cucurbitaceae)栝楼属(Trichosanthes)一种攀援藤本植物。</p><p class="ql-block"> 栝楼植株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呈淡黄褐色;果梗粗壮,果实椭圆形或圆形,成熟时呈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呈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p><p class="ql-block"> 栝楼原产于柬埔寨、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中国等地,后引种于北高加索。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中南、华东等地区,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p><p class="ql-block">。栝楼的生活周期可分为越冬期与生长期,生长期又分为营养生长阶段与生殖生长阶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210天左右。</p><p class="ql-block"> 栝楼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从中国唐代开始就有记载栝楼的食用方法,其食用部位为根,主要是作粉煮粥,宋延续了唐的食用方式作粥、乳酪等。</p><p class="ql-block"> 栝楼的干燥果实可入药。味甘,性寒,具有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效,主治燥咳痰黏,肠燥便秘等病症。</p> <p class="ql-block">  白茅港村映入眼帘,时间是下午三点半</p> <p class="ql-block">  白茅港村头的千年香樟树,树冠婆娑,遮天蔽日。千年守护着白茅港村,俨然像一位树神保佑白茅港村人岁岁平安,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白茅村位于浮梁县北部,原属九龙场垦殖场分场,村子主要由白茅港、胡村及其山下三个部分组成,501省道贯穿其间,交通十分便利。</p><p class="ql-block"> 发源于祁门境内的白茅港水是上游新安镇通达昌江的水路通道,白茅港村扼水路之要冲,此处又处浮祁陆路通道之上,故先人于八百多年前就迁此落户繁衍生息,村民以朱氏为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