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发生在九十年前的黄沙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萧克率领红十七师北上湘鄂赣边区与国民党正规军的首次恶战。尽管战斗时间不足一天,但红十七师最终取得胜利,对当时的湘鄂赣苏区革命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史称“黄沙大捷”。</p> <p class="ql-block">黄沙战斗是发生在今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黄沙村。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却是张冠李戴,出现“红军第6军团所部在江西奉新黄沙地区击溃国民党军堵截的作战”的内容。究其源头,原来是参加过黄沙战斗的周仁杰将军在《红十七师北上湘鄂赣的三次战斗》一文中提到:“我们红十七师在江西奉新县(现划归宜丰县)黄沙地区英勇而又机智地进行了一次野战阵地防御战”的叙述。事实上不仅在清乾隆壬子《新昌县志》中就有“黄沙”地名,隶属天宝乡三十六都,从未有被划出或划入的记载,而且《萧克回忆录》中也明确是在宜丰的黄沙。周仁杰将军的叙述被2000年出版的《军事大辞海》一书引用,其中“黄沙战斗”词目有“土地革命战时期,红军第6军团所部在江西奉新黄沙地区击溃国民党军堵截的作战”介绍,网络文章就是来自《军事大辞海》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关于黄沙大斗发生的经过,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章时,发现有偏离历史的迹象,这其中有资料不全、错误解读和主观想象等各种因素造成。本文依据萧克和周仁杰两将军的回忆、《湘鄂赣苏区史稿》、《宜丰人民革命史》以及原宜丰史志办的调访材料和敌西路军旧档案,采用叙述和考证结合的方式来寻找“黄沙大捷”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图为红十七师师长萧克</p> <p class="ql-block">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开始实行对苏区第五次“围剿”,是日颁发行动纲要及“围剿”计划,将参与“围剿”的部队分为南、西、北三路,其中西路由湘军组成,何键任总司令,全称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西路”,简称为西路军。敌西路军又分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负责“围剿”袁水以南地区;第二纵队负责“围剿”袁水以北至修河以南地区;第三纵队负责“围剿”修河以北和鄂东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11月,中央军委电令:红十六师立即向东行动,会合从湘赣苏区北上的红十七师。中共湘鄂赣省委执行中央命令,留下红十六师的47团护卫万载小源,46、48团则转战宜春、分宜,然后沿袁水东进,于12月24日拂晓攻克临江,并抓获一位意大利神甫。接着向南昌挺进,于26日在西山万寿宫击溃敌庐山教导队两个团。27日,蒋介石得知意大利神甫被抓,迫于外交压力,又调拨两个团前来围攻。红十六师被迫渡过锦水,向宜丰方向转移,路上遭到十几架敌机追击轰炸,电台损毁,随军行动的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负伤,部队伤亡严重。31日,红十六师抵达宜丰龙冈,将当地守敌击退,在龙冈度过了元旦。1934年1月2日,又转移到奉新九仙汤、石溪一带休整。这次行动给红十六师造成不小的损失。依据《萧克回忆录》,红十七师是在1934年1月14日接到中央军委“第17师应速向宜春、分宜地段渡过袁水,北出配合第16师向南浔路永修一带行动”的电令,而红十六师却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行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无史料依据,故不能妄加揣测。由于红十六师电台损毁,红十七师北上后无法与其联系,也不知其在何处活动?这是引发黄沙战斗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十七师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后,又准备了十余天,于1934年1月26日渡过袁水。按照敌西路军的旧档案分析,当时国民党并不知道红十七师北上的目的。此时,敌西路军第二纵队主力正在进攻万载小源的湘鄂赣省委省苏驻地,想一举占领小源后,再腾出手来对付红十七师和红十六师。因此仅有敌西路军第一纵队的十六师尾随红十七师,但不敢贸然接近。《萧克回忆录》中也叙述红十七师于1月30日渡过锦水后,在高安村前住了一两个晚上,可见当时被敌十六师尾随的压力并不大。</p> <p class="ql-block">从行军路线分析,红十七师渡过袁水后的首要目标是先找到红十六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宜丰史志办的同志寻访参加过黄沙战斗的本地老同志回忆时,都说红十七师是从奉新甘坊方向来的。也就是说,红十七师从高安村前出发到宜丰花桥,并非是经同安直达黄沙,而是从花桥北上到奉新甘坊,再从奉新甘坊南下到黄沙的。这样一个半圆形的行军路线,应是红十七师不停地寻找在宜丰、奉新边界活动的地方党组织,希望能得到红十六师的下落。</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老革命邹科生回忆,当时活动在黄沙的先锋区苏得知有一支军队过来的消息,为谨慎起见,全部转移到山中隐蔽起来。邹科生因年纪小、胆子大,就跑去看。萧克穿灰色衣、灰帽,带了两个勤务。萧克问邹科生他们这里有无苏维埃?他们不敢说。再问:“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军队?”一面从口袋里拿出徽章来,要邹科生去找苏维埃。邹科生找到先锋区苏后,区苏干部全部出山来迎接。萧克说后面还有部队。于是先锋区苏就安排杀猪、集米给红军吃,妇女组织做鞋和收集柴火。师部扎在黄沙,先锋区苏把东西送到黄沙。</p> <p class="ql-block">又据当地老革命张倩生回忆,修铜宜奉县苏和独立团得知红十七师到达黄沙,都先后赶到,并向萧克汇报了黄沙地形、红十六师在奉新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萧克回忆录》中叙述了黄沙战斗开始的情形:“到黄沙时,天已黑了,地形没有看,就在村子里住下来了。……第二天刚吃了早饭,我们正准备去看地形,突然西面的潭山、天宝方向打起来。这时,敌人又攻占我驻地西面的连哨位置。警戒阵地有我们的一个营,把敌人顶住了。不久,该营撤到山上抵抗,这时主力也陆续上山。因为没有看地形,上山找不到路,是从柴蓬中钻上去的,即困难,又耽误时间。”从这段文字可说明,萧克事先本没想在黄沙打一仗,故也没有连夜抢修工事。当敌人来进攻时,只能应战。周仁杰也回忆道:“边打边修工事。”</p> <p class="ql-block">进攻黄沙的敌军是朱耀华率领的易、钟两旅。原来,敌西路军第二纵队占领万载小源后,刘膺古以敌主力迅速对红十七师和红十六师分别展开“围剿”。敌西路军大本营将隶属西路军第一纵队且一直尾随红十七师的敌十六师划到第二纵队统一指挥,与敌十八师喻旅(欠二营)编为第一进剿队,归彭位仁指挥,负责对红十七师的“追剿”;以敌十八师(欠喻旅)及六十二师钟旅,并五十师文旅,编为第二进剿队,归朱耀华指挥,负责对红十六师的“追剿”。 1月29日,朱耀华率敌易、钟两旅从小源出发,于2月2日到达潭山,准备寻找红十六师决战。意外得知红十七师到达花桥的消息后,于次日一早出发,准备在同安方向堵击,企图与一直尾随而来的敌十六师东西夹击,殊不知红十七师早已到达了黄沙。</p> <p class="ql-block">图为敌十八师师长朱耀华</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老革命唐明才、游桂英、廖九成等回忆,当时修铜宜奉县保卫局的保卫队政委聂永成、队长马博士带少部分人(不足一连)到兰溪,发现了路过的敌军,聂永成突然开枪,然后抄小路回来报信,遂将敌易旅引到黄沙。这是引发黄沙战斗的原因之二。</p> <p class="ql-block">发生这样的情况,也出乎萧克预料。但凡孤军深入,任何的战斗都会造成部队减员,故采用最小的代价去完成任务,通常都是军队指挥员明智的策略,断不会随意拿战士的生命去冒险。何况当时敌西路军不知道红十七师北上的目的,尾追的敌十六师一直保持着一天的间距,并没有形成围堵之势。从收集的回忆资料中,也可证实敌军也是仓卒进攻。《萧克回忆录》中提到:“敌人进攻时,解下自己的背包、毯子放在山脚下,以便前进。到溃退时,只顾逃命,谁也顾不得背包了。”时任修铜宜奉县苏主席张立生回忆时也提到:“国军把行李放在田里,占了几块田。半下午,敌败,行李被黄沙人检去了。”</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都认为,红十七师是从花桥经同安直奔黄沙,要利用黄沙的地形布个口袋阵,打个围歼战。试想,萧克连黄沙的地形都不知晓,如何能在花桥时就选择黄沙为战场呢?事实是红十七师在黄沙只是暂时休整歇息,从周仁杰将军回忆中也可得到证实,他说:“人员十分疲劳,准备在黄沙歇个脚,等红十六师会合,然后继续北上。”故由于聂永成的原因,造成红十七师与敌发生激烈的遭遇战。而最为诡秘的是,据当地老革命邹云海回忆说,开枪引敌的聂永成在战斗结束几天后竟然叛变投敌了。</p> <p class="ql-block">战斗开始后,红十七师迅速抢占龙垴上、栗古垴等高地,县独立团则扼守奉新甘坊过来的要道。朱耀华的师部扎在长桥万寿宫,先令敌易旅攻占黄沙东南侧的龙垴上,被顽强的红十七师战士挡在半山腰,攻不上去。周仁杰将军回忆说,红十七师50团侦察分队端掉了敌易旅移到前沿阵地的指挥部。与此相应,在敌西路军的旧档案中也提到敌易旅的唐、王两团长都受伤,应是与周仁杰所述的是同一事,可见当时战斗异常激烈。朱耀华见久攻不下,又令敌钟旅延伸到黄沙西侧,准备夹击红十七师,结果也是旋进旋退,进入了拉锯战。从而也说明黄沙战斗并不是人们习惯认为的“口袋战”,而是更为激烈地攻防战。周仁杰将军也证实是“一次野战阵地防御战”。</p> <p class="ql-block">萧克将军回忆说:“在黄沙战斗打的正紧张的时候,我写了封信给红16师。当时,他们在九仙汤附近的山间里隐蔽休息。”可见是萧克在激烈的战斗中发现敌军有四个团,为防止发生意外,故要红十六师前来支援。有些资料说:“(2月2日晚)萧克听完汇报,立即手书一信,派通讯员跟县苏向导连夜赶往九仙汤,要求红十六师高咏生师长率部驰援。”这是基于认为萧克计划在黄沙打一场歼灭战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在萧克和周仁杰两将军的回忆中均提到战斗开始不久,敌机就分批次来回轰炸扫射到中午,红十七师受到很大的伤亡,威胁很大。当地的老革命回忆中也证实此事,但是在敌西路军的旧档案中却没有提及。当地老革命黄秀英回忆说:“黄沙大战时,我和其他四个妇女当时正在先锋区工作。我们送茶、饭、水,整整一天。飞机很矮,我们也不怕。”</p> <p class="ql-block">关于敌阵地摆放标记被红十七师发现一事,据当地老革命张倩生回忆说:“飞机来了,我们的群众以送茶水给白军为名,探听消息,探到白军摆的记号,于是我们也照样摆好记号。敌机无法投弹。”萧克将军回忆说:“我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敌人的阵地,原来敌人在阵地上摆了些白布的符号标记,敌人见了就不向那里扔炸弹,现下叫摆信号。”周仁杰将军也回忆说:“这就是在地面摆上‘十’字形、‘三’字形等白布标记,作为敌机从空中识别敌我阵地的标志。这个秘密,被师首长、师指挥所和我们侦察员发现了。”当时任红十七师班长的刘月生也回忆说:“从俘虏口供中获得了敌人陆空联络的信号。”于是红十七师在自己的阵地上摆上同样的标记,成为黄沙战斗的转折点。萧克将军回忆道:“这样一来,敌机不好往哪里扔炸弹了。不久,我们发起冲锋,夺回了瞭哨阵地。”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红十七师倾斜。从上述收集的回忆资料可知,红十七师发现标记,成为制敌取胜的关键,应是一次军民协作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由于失去飞机的支援,到了下午三时半,敌军被红十七师的迂回战术打得筋疲力尽,攻势减弱,开始垮了下来。在退却的过程中,敌机以为是红军战败,对着数路敌人狂轰乱炸,俯冲扫射,成批的敌军倒了下去,遂往天宝、潭山方向四散溃逃。红十七师和当地苏区武装一直追到天黑,连朱耀华乘坐的轿子也扔在通往宜丰县城方向的藤桥,可见其狼狈不堪。红十七师最终取得黄沙战斗的胜利,萧克将军回忆中说:“黄沙这一仗是以我劣势兵力打垮敌优势兵力的一场恶战。我们才三个团,而四十九团、五十一团,每团才三个营,五十团才两个营。敌人是四个团,一个师部、两个旅部,还有飞机配合。我们把敌人打垮了,俘敌二、三百人,打死打伤四、五百人。敌六十二师的旅长钟光仁,被我们打伤了。”</p> <p class="ql-block">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接到信后,立即带部队来援,于当日晚上十点钟到达黄沙。此时战役早已结束,两师最终实现会合,并一起在黄沙住了一晚,拉开了红十七师在湘鄂赣边区近两个月的转战序幕。</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老革命回忆,黄沙胜利后,开会庆祝,兰溪演了文明戏。又据原修铜宜奉兵工厂副厂长廖志成回忆:“黄沙会战后,一次送来长短枪(包括机枪)三百多枪,叫我们修理。”可见“黄沙大捷”不仅战果丰硕,而且还鼓舞了修铜宜奉苏区干部群众的士气,充实了修铜宜奉苏区的地方武装力量。</p> <p class="ql-block">黄沙战斗是突发事故的遭遇战,而非诱敌深入的围歼战。敌我双方都没有事先构筑防御工事,拼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因而比围歼战更为激烈。面对敌四个团且又有飞机助战的优势力量,红十七师战士毫不畏惧,首先固守住了龙垴上和栗古垴两处高地,指挥员沉着指挥,在使敌军在失去飞机协助的情况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夺取敌阵地,使敌进攻态势发生动摇,继而后撤,最终溃败,发挥出红十七师指战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军事素养。同时,红十七师也得到宜丰苏区的党组织和群众的全力支援,介绍地形、送饭送水、救护伤员、协助工事、提供情报等等,苏区地方武装也参与山头的扼守,是军地和军民协作的典型事例。</p> <p class="ql-block">红十七师与红十六师会合后继续北上,离开黄沙后不久,敌又增派李国钧旅给朱耀华,与一直尾随红十七师且没有参加进攻黄沙的敌十六师会合,于2月5日经过黄沙,前往奉新方向“追剿”。据当地老革命回忆,白军部队陆陆续续路过黄沙整整一天。同日,因叛徒出卖,留在古阳寨红军医院的红十七师二、三百名伤员全部惨遭杀害,连同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这些来自湘赣根据地烈士的英魂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甲辰年九月十四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