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这里有着壮观的梯田景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梯田系统。这些梯田沿着山坡延伸,层层叠叠,线条优美,景色如画。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农耕文化和壮族的民族风情,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龙脊梯田被誉为“世界梯田之冠”,是人们的向往之地。龙胜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当年正值林木莽然、山雾浮动之时,一猛虎与巨龙展开搏斗,争相抢夺此仙境之地,最后虎败归山,因而得名“龙胜”。 龙脊梯田,海拔300至1100米,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行云流水般的曲线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龙脊梯田,一个近年来被旅游媒体多次解读的名词,在诗人笔下,它是凌驾苍穹的巨龙;在画家眼里,它成为了绚丽多彩的奇观;在摄影师镜头中,它展示着春夏秋冬变幻无穷的美。它被称为“离仙境最近的地方”,的确,登上梯田,仙气缭绕,仿佛置身云端。 这里依山而建的龙脊古寨,鳞次栉比的干栏式木质吊脚楼组成蔚为壮观的梯屋。沿着青石板路,穿过寨前古门,走近一户户人家,他们的笑脸,是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问候。 龙脊梯田充分展现了当地壮族和瑶族人民的智慧。他们以稻田为画布,以劳动为笔,以生活为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珠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是他们情感的寄托、生活的写照。 龙脊梯田的整个龙脊梯田景区山青水秀,瀑布成群,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四季各有神韵。这里的壮、瑶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楼之中,男耕女织,淳朴善良。 金坑大瑶寨有240多户人家,1130多人口,瑶族村落,多为潘姓的瑶族聚居区。沿着石板路上山,先去往“千层天梯”观景台,看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天梯般堆砌至云端,十分壮丽。继续往上走,有着“西山韶乐”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梯田全景,蔚为壮观。如果想去往“金佛顶”观景台,赏整座大山如弥勒佛般端坐的神奇之景,则需在山脚的金坑大寨直接乘坐索道上山到达。 “龙胜山峰处处高,歌声琅琅震云霄。东山唱起西山应,歌声汇合成海潮。”这不是浪漫性的夸张,而是生活的真实。在龙脊梯田,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其中一定混着歌声,由于这里过去没有民族文字,记事都靠口头一代一代地传,因此歌谣便流传了下来。 在这梯田的海洋里,龙胜梯田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br> 据说当地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说,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 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未加考虑,他们的子孙便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最心满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孙玩耍时,又听到孙子传来的又开垦出一块新田的好消息呢? 层层梯田绵亘蜿蜒,线条丰富,如诗如画。在这堪称伟岸杰作的农耕文明面前,人们在这里寻找着属于自己心灵的一块净田。生活在这里的民族靠梯田长出的五谷杂粮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 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当初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图案是苗族宗教精神的积淀。苗族服饰喜用原始信仰组合图案,尤以龙、狮、蝴蝶组合变形最多。蝴蝶作为苗族文化体系中始祖、母亲的象征,已成为一种定型化的图腾意象。 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犹为耕。只有生命,才能创造如此辉煌的奇迹。我和母亲心中被遗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动,悠悠如浪花般扩散开去。第一次,为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深感骄傲。 无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 龙脊梯田的气势磅礴,从高处俯瞰,梯田似龙脊蜿蜒,一片翠绿,线条流畅,尽显大自然的雄浑和壮美。 从金坑大寨坐揽车到金佛顶,在揽车上欣赏龙脊梯田的美!金坑红瑶梯田以磅礴壮美而著称,层层叠叠的梯田如潮水般涨起,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来。 龙脊梯田依山形地势而修,在海拔300—1200米之间,从水流湍急的河谷到云雾缭绕的山峦,从万木葱郁的山林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水、有土之处,都被人们开凿了梯田。 层级最多处有1100多级,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形成了千层天梯上云端的壮丽景观。梯田中最大的田块面积不超过一亩,最小的田块只能插3株禾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和“一床蓑衣盖过田”的说法。 十月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腊月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朝阳把山谷唤醒,充满活力。 揽车上看金坑大寨,犹如航拍!大寨内居住着壮、瑶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和保护完美的壮族服饰,可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传统习俗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铜鼓舞。 龙脊梯田壮观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沿山而建的田埂宛如一条龙脊,蜿蜒曲折,气势磅礴。 龙脊梯田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它让我们感受到勤劳、智慧和毅力的力量。 龙脊的壮族、瑶族先民世代耕种梯田,至今仍保留着“耦耕”等原始的耕作方式。梯田造就了这里的农耕文明。 一层层梯田似一圈一圈年轮,最早的龙脊梯田是近千年前的龙脊先民用血和肉砌出来的。在周边到处还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的时候,在人们难以想象的陡坡上,凭着卓越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龙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梯田顺山而建,从山下看上去,象是铺了绿色绒毯的天梯,一层层,一级级布满了整座山。 龙脊梯田积淀的“天人合一”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形成了“上林下田、动态平衡”的森林水源涵养和梯田水土保持模式,是传承至今的中国古代用水智慧和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 千层梯田就在金坑大寨,俯瞰美丽的梯田,美不胜收。 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希望,每一位劳作者都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 龙脊梯田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更是壮瑶民族文化的载体。这里的故事、历史、传统、信仰都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从古老的村庄到壮丽的梯田,从辛勤耕耘的农民到世代相传的文化,这里的故事丰富多彩,让人着迷。 <p class="ql-block"> 龙脊梯田,如诗如画,醉人心扉,仿佛一幅流动的丹青水墨画,再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美丽的龙脊梯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杨向东:原国家税务总局四子王旗税务局工作,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四子王旗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