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碑

修德轩兰斋李光兵

<p class="ql-block">《九真太守谷朗碑》,隶书,三国·吴凤凰元年(272)立。纵176厘米,横72厘米,文18行,行24字。碑在湖南耒阳。碑主谷朗(218~272),字义先,耒阳(今湖南耒阳县)人。三世仕吴为牧守,累官长沙刘阳令、立忠都尉尚书郎、广州督军校尉等,吴建衡三年(271)迁九真太守(今越南河内南顺以北地区)。凤凰元年四月乙未卒,终年五十有四。其墓在今耒阳马水乡木村虎形山,嗣孙谷起凤、谷尚志等为之立碑。碑旧在耒阳城东谷府君祠内,清时移置县城杜甫祠中(现耒阳一中),后迁蔡侯祠(传为蔡伦故居,在城内蔡子池畔)内保存。碑之两侧原有谷氏后裔题名,清初尚存,后渐磨灭。</p> <p class="ql-block">谷朗碑,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故亦有定为楷书者。当然同后世魏碑、唐楷相比,它还带有较浓的隶味。其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与曹魏诸刻风格稍异,但同为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康有为称其古厚,为真楷之极。</p> <p class="ql-block">碑主谷朗(218—272),字义先,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县)马水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谷朗出身官宦家庭,三岁丧母,十一岁丧父,与弟侍奉继母,友爱孝顺,时有“曾参”之称;二十岁时出仕吴国,初为郡吏。吴赤乌三年(240)举孝廉,选贤才,任阳安长。治理有方,政绩称最,任满调入王府,先后任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长沙浏阳令等职。治理浏阳时关心黎庶疾苦,垂仁恩以宣化百姓,深得浏阳邑民爱戴。不久,迁立忠都尉、尚书郎,参与枢机政务。谷朗为人忠诚谨慎,名望颇高,深得吴帝赏识,被升任为广州督军校尉。他以身为表率,捍卫疆域,抗击外族侵犯,保障边疆整肃,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后又被调入朝,拜五官郎中,迁大中正大夫,专司察举人才。建衡元年(269)十一月,谷朗率兵经番禺、牂牁、进军交趾,讨伐交趾吕兴,九真、日南归顺。平乱后,谷朗迁九真太守。吴凤凰元年(272),谷朗病逝,享年54岁,归葬耒阳。为昭示其功绩,当时人刻《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碑》。</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 府君讳朗,字义先,桂阳耒阳人,豫章府君之曾孙、公府君之孙、朗中君之子也。其先世自颛顼,益为舜虞,赐姓赢氏,至于扉子,封于秦谷,因而氏焉。君承洪源之清流,禀奕世之高素,履道思顺,德行纯备。 三岁丧母,十一亡父,独与弟居。承奉继亲,和颜悦色。孝友温恭,曾闵之操,君其蹈焉。弱冠仕郡,历右职。为阳安长,淑问宣流,遂升王府,除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迁长沙浏阳令,播渥惠以育物,垂仁恩以布化,莅政末期,征拜立忠督尉尚书郎,靖密枢机,名冠众僚。 迁部广州督军校尉,正身率下,不畏疆御,流清荡浊,万里肃齐。功成辞退,拜五官郎中,迁大中正,平衡请格,彝伦攸叙。于时交州,窃邑叛囤,戎车娄驾,干戈未戢。帝咨俾乂,询咨群司。佥以君任部南州,维恩素着,迁九真大守。 君禀明德,所历垂勋,宜延遐纪,光赞皇家。如何不永,春秋五十有四,凤凰元年四月乙未,寝疾而卒,呜呼哀哉! 凡百君子,莫大嗟痛,乃立碑作颂,以显行绩。其辞曰:于铄府君,禀性元通,积行闺阈,九族睦雍。羽仪上京,德与云腾。入蹈丹墀,夙夜靖恭。出抚黎民,风移俗兴,名噪约产,勋齐往纵,当永黄耆,翼佐帝庸,昊天弗吊,哲人其终,济济缙绅,靡瞻靡宗,勒兹玄石,永光无穷。 </p> <p class="ql-block">碑文叙述了谷朗生平及其德行、出仕经历与所做之贡献,可供后人了解当时南方边陲之治乱情况。书法端庄遒劲,颇具汉隶风趣。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与同时期中原和北方的诸碑刻风格稍异,是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人称原始楷书,是我国隶书向楷书过度中难得的承前启后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过此碑,至清初时才得到金石家们所重视。碑两侧原有“谷尚”题名,清初尚存,后渐漫漶不可见,因而较早拓本保留有碑两侧谷氏后裔题名。传世所见最旧拓本为明末拓,故宫博物院藏《谷朗碑》明拓本即为今所见最早拓本,整幅装。纵 131.7厘米,横75厘米。纸墨醇古,拓工精良。 </p> <p class="ql-block">谷朗碑坐落于衡阳市耒阳蔡伦纪念园,厚24厘米,青石质。碑额“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碑”(九真即现越南河内市),为全国现存的三块半楷书母体碑之一,堪称国宝,世界文化遗产。碑文18行、行24字,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人称原始楷书,是隶书向楷书过度的代表作。碑原在谷府君祠内,宋代移至杜工部祠前,1979年移置蔡侯祠内,此碑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亦是中越两国交往的重要史料。谷朗墓在耒阳市亮源乡睦村虎形山,与谷朗碑同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谷朗生活在三国鼎立时期的东吴,祖上世代为官,碑载“豫章府君之曾孙,公府君之孙,郎中君之子也。”虽然出身世家,但是谷朗的命运并不太好,3岁丧母,11岁丧父,家道中落。 艰难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谷朗消沉。他一边苦读诗书,一边挑起家庭重担,与弟弟侍奉继母,友爱孝顺,被时人称誉为“曾参”。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直接奠定了基础。原因在于,当时谷朗生活的东吴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原来,在古代,做官更多的是拼人品。 </p> <p class="ql-block">九品中正制是在汉代察举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创立者是魏文帝曹丕,后来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一直到隋唐被科举制度所取代。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其中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二品至三品为上品;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谷朗出身世家,声誉又好,自然为中正官所推荐,因而“弱冠仕郡”。谷朗不仅是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而且是这一制度的实行者。后来,他“升王府,除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迁长沙浏阳令。”中正的主要职责是区别人物,评定九品,藉以作为吏部铨选任官的依据。谷朗先后担任过桂阳郡中正和荆州大中正,“平衡清恪,彝伦攸叙”,能够公平地评定任务,选拔人才。</p> <p class="ql-block">在治理浏阳时,谷朗关心百姓疾苦,推出了一系列垂恩布化的德政,深受浏阳百姓爱戴。不久,升迁都尉、尚书郎,参与枢机政务。由于他勤勉政务,夙夜在公,在同僚之中名声最好,升任广州督军校尉,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广州军区司令员。到广州任职后,谷朗以身作则,捍卫疆域,抗击外族侵犯,边疆得以安定肃齐,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三国时期,今天的越南属于东吴。但在孙休在位期间的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发生了一次叛乱。这次叛乱记载在《三国志》中的《吴书·孙休传》:“交趾郡吏吕兴等反,杀太守孙胥”,并招诱九真、日南,背叛吴国。在多次征讨失败后,吴帝孙皓悬旨征召平息祸乱将领。谷朗曾任广州军职,素有威望,堪当此重任,受到推举。建衡元年(269)十一月,谷朗率兵经番禺、牂牁、进军交趾,讨伐吕兴。交趾降服,九真、日南归顺。叛乱平定后,谷朗迁九真太守(今越南河内南顺以北地区)。由于辛勤过度,他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三年后,也就是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谷朗病逝任所,终年五十有四,归葬耒阳。谷朗墓位于耒阳东北亮源乡睦村谷家拗。</p><p class="ql-block">为昭示其功绩,时人刻有《谷朗碑》。碑现存耒阳,为省重点保护文物。《谷朗碑》全称《吴九真太守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立,纵176厘米,横72厘米,文18行,行24字。《谷朗碑》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与曹魏诸刻风格稍异,是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p> <p class="ql-block">提到九品中正制,这里再说下古人学书法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古人习字,先民如甲骨文时期、春秋战国先秦时期,主要是当工具使用,如草拟文书、记事、祭祀庆典等等。秦统一文字后,当时写字的主要是抄书吏、书记官,如汉魏时期都有一些抄书俑出土。当时习字的方法主要是官方统一推广认知、使用,写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抄写应用。魏晋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当时讲究门阀士族,一群青年才俊有事没事就喝喝酒嗑嗑药,在宴会上,书画与酒一样都是文人遣兴、彰显身份地位、档次的一种方式,不会写几笔,都会被人瞧不起。所以,书法中的审美被大大挖掘和丰富,写字成为了种高尚的文化活动形式。有些活动歌舞相伴、曲觞流水,类似现在的歌剧院表演;有些活动还会特别热闹,像张旭怀素杨凝式这种大腕出场,现场火爆得跟演唱会有一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