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著名的“弥勒道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有植物和动物两千多种,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版块发生激烈碰撞,将梵净山群峰推高隆起,使梵净山变成了碳酸盐岩海洋当中的一座“变质岩”的孤岛。 因梵净山离城市较远,山上又不能住宿,山脚下不少村庄都建有民宿,其中很多是新盖的,专门接待来往的游客,生意都还不错。 在人们印象中,稻谷变黄一般是在中秋之后。但在天气炎热的8月中旬,梵净山山谷中的稻子就黄了,一派江南晚秋的丰收景象。 久闻梵净山的美名,一直想去,近几年夏天去过三次贵州,每次都想顺便游一下。由于夏天去梵净山的人多,景区限流,多年都没有成行。今年不错,终于如愿了。 从梵净山景区东门上山,先要在东门乘坐景区的摆渡车才能到索道下站。路上摆渡车在曲折的山路上行驶约半小时,然后还要坐3.5公里的索道。乘坐这些交通工具,长时间的排队是免不了的。 进了梵净山景区,才知道山上的景点并不多,只有4个。首先是蘑菇石,其次是新老金顶,去新金顶的路上要经过普度广场。这张照片上左边的是新金顶,中间那座山就是老金顶,最右边的是梵净山主峰凤凰山,海拔有2572米。 下了缆车还有750多米的台阶路,好在台阶从森林中穿过,景色不错,大晴天也不会很晒,但脚力不好也很难爬上去。 过了台阶路就是蘑菇石,它在新老金顶的中间。往上爬可以上老金顶,往下通往普度广场,在那里可以登上新金顶。 蘑菇石是梵净山的一个特色景观,由层积岩风化而成。它看似摇摇欲坠,但历经千万年仍屹立不倒。 大多数游客到这里会作出选择,要么向上去爬老金顶,要么往下去爬新金顶。去新金顶的人多很多,需扫码预约,有时预约在一二个小时之后。我年老体衰,选择了原地不动,在蘑菇石旁边的观景台拍拍照,也算到此一游。 在蘑菇石的观景台上,向上可以拍老金顶,向下可以拍新金顶,可谓左右逢源。 当然,站在这里不走,肯定体验不到爬山的乐趣,观察不了金顶特别是新金顶的险峻,更参观不了大多位于新老金顶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 老金顶海拔2493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又名“月镜山”。 云雾是梵净山的一大特点。由于海拔高,云雾飘来飘去,让新老金顶的景色变幻无穷。 几分钟前老金顶云遮雾绕,几分钟后云雾开始散开,老金顶上的古寺隐约可见。 突然云开雾散,山顶上的寺庙清晰可见。所以有人说,在梵净山拍照,必须即见即拍,否则稍纵即逝。 由于云雾的变化,梵净山经常出现彩虹和佛光。在蘑菇石旁边,我也有幸拍到了几张。 新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百米,是三座金顶中最险的一座。晨间经常被红云瑞气围绕,因此也被称为红云金顶,谐音“鸿运金顶”,有鸿运当头的的寓意。 要想鸿运当头,必须起早上山,这不仅要有早起的习惯,而且需要抢票的本事。我们只预约到在下午一点半进山,当然不可能拍到新金顶上的红云。 但还算运气不错,没有红云相伴,白云还是有的,云聚云散不断循环,让人体验古人“逢河散复卷,经风合且开”诗境。当然,梵净山上没有河,但那众多起伏延绵的山谷,同样会影响云雾的走向。 刚刚还云遮雾绕,瞬间却坦露真容,新金顶奇特的景致让人一览无遗。 游客们纷纷抓住机会,争取与新金顶同框,动作不快的,也许错失良机。 果不其然,云卷云舒,一小会功夫,新金顶就云里雾里了。 古人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说“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在蘑菇石观景台拍摄新老金顶,同样会产生这种心境。 天色渐晚,还得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索道上站,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蘑菇石,踏上归程。 既然是佛教名山,自然得参观一下寺院。虽然金顶上的古寺上不去,半山的新寺也应当看看。在离普度广场不远,迎面碰到两个出家人,看来离寺庙不远了。 承恩寺,原名上茶殿,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它始建于明初,是四大皇庵之一,2009年在原遗址上重建。 在梵净山的民间传说中,弥勒佛曾在梵净山显灵,为众生说法。也有人说,从新金顶到凤凰山10公里的山脉,远眺就像一尊躺着的弥勒佛。因此梵净山成了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弥勒佛的道场。 一次迟来的梵净山之行,让我领略了梵净山的秀美,在云雾与阳光交错中,目睹了新老金顶的神奇,品味了梵净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了却了一个多年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