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之三:深圳(1)</p><p class="ql-block">此番南行寻旧,从南昌启程。已走过顺德(佛山)、中山;深圳是最后一站了。</p><p class="ql-block">从中山去往深圳,因近期“深中通道”的开通而快捷了许多,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行,也是想在第一时间亲眼目睹一下这一桥隧一体的跨海奇观。清晨六点由市郊的沙溪镇搭乘“样样巴士”,经过这边新设立的翠亨新区攀上高高的深中大桥,自西而东行驶。阳光穿过前窗玻璃扑面而来,晃得人感觉几乎睁不开眼睛。透过薄薄的晨雾,间或能看到挥洒在海上的万道霞光。散落到水里,荡漾开来,似碎金一般,令人沉醉。极目远眺,是高耸的H形桥塔和更远处正在作业的船坞,影影绰绰地。俄尔看到上方展翅翱翔的民用飞行器,接二连三地,冲破云雾,起落频繁,那下面应该是号称国内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宝安机场了吧,我想。陆海空三体交织,是人类科技进步绘就的宏伟画卷。车行进在大桥上,速度似乎没减。窗外的风景容不得你仔细端详便倏忽闪过。这让我不由地怀念起早年搭乘客船过伶仃洋时的情景来。快捷化的出行模式与慢节奏的传统生活,即便不是放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进行比较,仍然感觉有些违和。就好似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不多时,车由大桥上径直进入隧道,“深中通道”桥隧之间的无缝衔接让人拍案叫绝。行车在隧洞里面亦感觉十分宽敞明亮,甚至都没有打开车灯。出隧道便进入到宝安的地界了。抬腕看表,7点10分。全程仅七十分钟,真快!这要放在过去,真的不可想象。</p> <p class="ql-block">在地铁五号线宝安站一号出口处下车,落地深圳。距上一次来这里相隔有四十余年了,啊,久违了。此前我已跟老同学Y君约妥,在距此地不远处的欢乐港湾街区的海滨文化公园正门口碰面。Y君自打退休后就来宝安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有空总爱出去走走,看看,对接社会,了解人文,亲近风土,探寻风情。而后同步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分享出来,付诸《头条》、《美篇》抑或“朋友圈”等媒体社交平台。以手写心,乐此不疲。我本就喜爱读这类的文字,平实无华,不装不作,通烟火接地气。让我从中得以呼吸到来自南方沿海的空气,获取到一些新鲜出炉的资讯。</p><p class="ql-block">这回来深能约上他,我是深以为幸的。</p><p class="ql-block">深圳欢乐港湾是一个将海景、公园、生态与商业完美融合的当代艺术文化街区。位于闻名遐迩的前海经济区。前海经济区包括南山区的蛇口和宝安区的宝安中心。蛇口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过,当时是由市中心顺罗湖区福田区而南山区的路线抵达的,印象中当年的蛇口就是一个正处在建设中的大工地。百废待兴,生机盎然。几十年后的今天,从宝安来深圳,路线是由北向南。现如今站在宝安看蛇口,完全是另外一种观感了——蓝图已经绘就,前景广阔无量。</p><p class="ql-block">进入公园后,我们沿着海岸线往东走,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滨风光。蔚蓝色的海水深褐色的护坡,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相互映衬;驻足回望,是由跨海大桥连接起来的从香港通往广州的沿(珠)江高速,紧挨路桥西边的是大铲湾深水港区。公路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往北疾驰,连绵不断;这边看不到车流的头,那边看不到车流的尾。港区堆积如山的红色的集装箱和高低错落耸入云天的塔吊构成这里一道独特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首先去往深圳的传统景点“海上世界”。这个景点缘起于一艘游轮。</p><p class="ql-block">它最初为法国建造的一艘豪华游轮,原名“ANCEVELLER”。船高 9 层,长 168M,宽 21M,排水量为 14000 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游轮来到深圳蛇口,邓小平第一次南巡时,亲笔为它题写了名字。现如今这艘曾经的豪华游轮静静地停泊在海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故事。它也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了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见证。人们来到深圳,大都会来到这里,重温那个“春天的故事”,缅怀那段“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两次相距了整整三十二年。期间华夏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肉眼可见。它给国人留下的集体记忆,刻骨铭心。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共和国和她制下的特区一路走来着实不易,“改开”四十余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来不易,值得她的晚辈后人倾情拱卫悉心呵护加倍珍惜。</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深圳湾。这是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海面宽阔,海水湛蓝,波光粼粼,与天空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绝美的海天图景。沿着深圳湾岸边眺望,可以看到深圳湾两岸的城市天际线。一边是深圳繁华的商业区和高楼大厦,如中国华润大厦等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高耸入云,现代感十足,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另一边是香港的元朗等地,也能看到远处的山峦和建筑轮廓,深港两地的景色在这里交融,展现出独特的双城风光。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新奇、欣喜、震撼、感怀……对于大湾区这个原来只是停留在头脑之中的抽象概念,如今有了直观清晰血肉丰满的物质填充,从而变得生动鲜活触手可即起来。仅从它的外部形态而言,应该说完全可以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大东京湾区等世界上很多的顶流大湾区相媲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天色向晚,人也感觉有些疲惫。从海边拾级而上,路边的指示标牌把我们导航到了人才公园,它距离海岸不过数十米之遥。说是公园,可是没有围墙没有栅栏甚至连门都没有,完完全全是开放式的。这恰恰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特点。敞开胸襟,延引英才。我记得在数十年前的“改开”之初,深圳就率先设立了“人才交流中心”,位置在华强北路的电子交易市场旁边。而眼下的人才公园与当年的“人才交流中心”,二者的功能,许是大不相同的吧。</p><p class="ql-block">公园面积不大,但选位极佳。面朝大海,背靠大街;视野开阔,而又闹中取静。在寸土寸金高楼林立的CBD,这是一方不可多得的休闲胜地。绿草如茵的小山坡上,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汇聚于此,人们或坐或卧,或徜徉其间,或临高望远,一派安静祥和之景象。公园中心位置的高地上,安装有好几处的钢结构的雕塑,大都以最早来到这座城市的普通建设者为原型。高大雄伟,令人肃然起敬。蛇口工业区的开创人打响深圳改革开放第一炮的传奇式人物,袁庚先生的塑像坐落在公园中十分显眼的位置,表现出了这座不凡的城市对这位被视为永远的长者的崇高敬意。</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将天空和海面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海面上倒映着夕阳的影子,随着海浪的波动摇曳生姿。远处的鸟儿在夕阳的余晖中飞翔,仿佛在追逐着那最后的一抹阳光,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