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走进“三苏”】No·5苏东坡的苦乐年华

鹿鸣

<p class="ql-block">  走进苏东坡,无非就是营造一种值得玩味的氛围,无限挖掘苏轼的人格魅力,以期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某种启示。本文纯属戏说之类,或有道听途说之嫌,若不幸雷同,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 —— 题记</p> <p class="ql-block">昵称:鹿鸣</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140601</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一生,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值得玩味的人生趣味。他的机智、幽默、豁达,他的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更为人们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b>一肚皮不合时宜</b></p><p class="ql-block"><b> </b>“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这是苏轼在怀念红颜知己王朝云时,写下的一句话。话说当年苏轼被贬之时,生活比较困苦艰辛,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是,这对于率性乐观豁达的苏轼来说,真是小菜一碟。一日,谋得饭饱之后,面带囧色的苏轼,指着自己的肚皮,问左右侍婢,内中所装何物,一婢说是文章,一婢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独有王朝云朗声道:“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大笑曰:“知我者朝云也!</p><p class="ql-block"> 一个玩笑,轻描淡写,风轻云淡,把一生的苦闷、纠结、不如意,一笑带过,何等的超旷、豁达,何等的幽默、机智。这就是苏东坡的人生大智慧,把“一肚皮不合时宜”,通过一个生活的小插曲,瞬间化解,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b>恃才傲物的轻狂</b></p><p class="ql-block"> 提起苏东坡,就不得不说王安石。虽然苏东坡一身傲骨,才高八斗,但在王安石面前,所有的学识,似乎都没有了底气。话说有一年,外放的苏东坡拜见王安石,王安石没有在家。他见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没有写完的诗,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很不以为然:这不是胡言乱语吗?"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敢与秋露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诗兴大发,不能自持,便提笔做墨,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回来以后,对于苏东坡这种自以为是的作风,很不满意。他为了让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借机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重九天气,连日大风。风息后,苏东坡邀请了他的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叶,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恍然悔悟。</p> <p class="ql-block"><b>恨当年安石不正</b></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苏东坡的背后,永远站着一个王安石。或许是生不逢时,或许是时事弄人;两个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家,两个运筹帷幄的治世能臣,偏偏就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政见不同的两个人,各抒己见,水火不容,彼此为着自己的信仰而互不相让。这既是他们执著的坚持,也是他们生活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相传,王安石、苏东坡一道到泰山游玩,无意中发现一块山石向东微微倾斜,苏东坡想起当年王安石和他开了个玩笑,把他“贬”到黄州,虽说解开了“秋花不比春花落”之谜,却也受了不少苦,他便想借此捉弄一下王安石,就若有所思地说道:“恨当年安石不正”,说完示意王安石续接。王安石才思过人,也非等闲之辈,一听“安石不正”,早就知道这家伙在算计自己,便也若无其事地吟道:“到如今仍向东坡”。结果王安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引得众人大笑一场。苏东坡也不得不叹服。</p> <p class="ql-block"><b>东坡的真实含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span></p><p class="ql-block">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p><p class="ql-block">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p><p class="ql-block"> 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雨洗僻冈幽坡,皎洁的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美友朋友,苏东坡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问题来了,本段中苏轼的诗的题目是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