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匠”到“工程师”】彻底解决持续六年的争议

白纬

<p class="ql-block">  白纬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四十多年,感觉自己的工作像是“工程匠”,并不需要多少创意,只要套用教科书与规范上的规定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白纬在复合桩基设计与计算方面有所感悟后,才开始感觉自己这个工程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供咨询</p><p class="ql-block">  2003年,白纬一位调离数年、任职余杭某房产公司总工的老同事李某,请他去看他们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项目。</p><p class="ql-block">  这个项目有十二幢六层住宅、十二幢三层联体式别墅。李某表示希望所有的住宅都不打桩,降低成本。理由是旁边刚竣工住宅小区的六层住宅就没有打桩,竣工时沉降只有10厘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白纬陪着李某在那个小区看了一遍,然后说:“我没有看过这两个住宅小区的地质报告,还有那个小区的沉降观测数据,因此不可能给出定量的意见。但是刚才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那个小区里是所有房子的五、六层窗角都已经出现了‘八’字形裂缝,目测裂缝长度超过近1米,这说明这个小区的房子刚竣工就已经发生不均匀沉降了。因此,如果你们公司不在乎房子建成后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不打桩的。”</p><p class="ql-block">  李某听了以后若有所思。</p><p class="ql-block">  接着,余杭某房产公司的这个项目就确定委托白纬的单位设计。不过并没有让白纬参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应疑惑</p><p class="ql-block">  余杭某房产公司的这个项目决定一期工程先建设十二幢三层联体式别墅。</p><p class="ql-block">  2004年,房产公司总工李某到设计院来,他说,这十二幢三层联体式别墅还没有建造到屋面,实测沉降最大的已达到9厘米。沉降速率高达每天近3毫米。而且南北方向沉降差也达到4厘米,这个结果超出地基规范的规定。请设计院解决房子倾斜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白纬也应邀参加了这个工程的讨论会。</p><p class="ql-block">  三层联体式别墅的设计人占工介绍说:“联体式别墅基础下面一米多厚的硬土承载力是六吨/平方米,再往下有二十多米厚的淤泥质土。因此我采用满堂基础。现在沉降那么大,还倾斜了,我也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p><p class="ql-block">  大家讨论时各种意见都有,但白纬听去感觉都没有说到点子上,而是想将责任推卸到施工单位头上去。</p><p class="ql-block">  轮到白纬发言,他说:“关于倾斜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占工的满堂基础设计没有满足规范规定的偏心距要求。因为房子北面的卫生间与厨房墙体较多,因此重量比南面大。关于沉降问题,刚才我也估算过一下,计算沉降大约为45厘米。因此,这些别墅的沉降与倾斜还很可能将继续变大。”</p><p class="ql-block">  占工说:“按浙江地基规范的规定,五层及以下砖房可以不计算沉降。别墅只有三层,符合规范规定;地基土强度也满足规范要求。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在设计方面实在找不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全国地基规范规定,预估沉降小于规范规定,五层砖房及以下可以不计算沉降。”</p><p class="ql-block">  占工说:“那不是自相矛盾了吗?既然预估沉降小于规范规定,那为什么还要去计算沉降呢?”</p><p class="ql-block">  白纬拿出一本书,说:“我的理解是,‘预估’是指根据当地经验,判断房子的沉降是否会超过规范规定。恰好我在单位资料室找到1989年的浙江土木学会年会论文集,里面一篇文章介绍说,余杭地区一个小区的五层砖房发生较大沉降,地质条件与我们这个项目差不多,1984年开发的,到1987年,问题最大的一幢房子,最大沉降是38厘米,最小沉降是12厘米,倾斜严重,只好采取纠偏措施。这本论文集你们可以看一下。”</p><p class="ql-block">  大家听了后都无话可说。设计院领导决定对三层联体式别墅采用锚杆桩加固。</p><p class="ql-block">  至于如何设计锚杆桩,占工没有继续咨询白纬。</p><p class="ql-block">  那次工程讨论会已经弄得大家都很尴尬,白纬也就没有多管闲事,再去讨人嫌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答难题</p><p class="ql-block">  谁知到2010年8月,余杭某房产公司总工李某又来设计院,他说:“自从那些三层联体式别墅采用锚杆桩加固后,沉降仍在继续发展,现在房间里都能感觉出地面有明显的倾斜,室外地坪与台阶开裂,业主告到市建委去了。上个月我们测量了一下,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一幢房子,补桩加固以后的最大沉降是19.6厘米,最小的沉降是4.5厘米,最大倾斜值是15.1厘米。”</p><p class="ql-block">  此时占工已经调到另一个单位去了,他拒绝回到设计院来处理这个事故。</p><p class="ql-block">  院里找到白纬,请他再看一下,因为全院技术人员中完全掌握并实际进行过复合桩基设计的只有他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白纬看了一下三层联体式别墅的打桩设计计算书与技术联系单,发现占工的补桩设计是补打72根20米长锚杆桩,单桩承载力25吨。但是现场在压到12米长、压桩力为11吨时,施工人员感觉压桩有困难,认为承载力已经可以了。占工到现场观察后,也认为基础的承载力够了,同意改用12米长的桩,而且实际上只打了66根。就是说北面砖墙最多的部位,少打了6根桩。而现在房子正是往北面倾斜的。</p> <p class="ql-block">  白纬经过计算后,给院里提供了自己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1、原先不打桩的别墅基础,偏心距约为30厘米,向北面倾斜,这远远超出地基规范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2、占工补打锚杆桩时,实际只打了66根12米长的锚杆桩,而且是上部份量偏重的北面少打6根。这样就更增加了基础的偏心距。 </p><p class="ql-block">  3、按复合桩基估算,可得三层住宅的计算最终沉降为25厘米。现在的实际平均沉降值是18.8厘米。因为房子的沉降还没有达到稳定,因此可以确定,复合桩基的沉降估算值是可信的。</p><p class="ql-block">  房产公司决定对这十二幢三层联体式别墅再进行纠偏,由设计院提供纠偏设计报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个工程的后续情况,没有再向白纬通报,他也就没有继续关注,因为对于他来说,技术上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至于纠偏设计与施工情况,有关资料多的是,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诀。既然有些人喜欢敞帚自珍,那就让他们高兴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