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13日早上,逛了戴高乐广场上的《大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和巴黎歌剧院后,通过安检,进入卢浮宫景区,最早映入眼帘的是《小凯旋门》)</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卡鲁塞尔凯旋门 </font> <font color="#167efb"> 又称小凯旋门,建造于1806—1808年间,与戴高乐星形广场上的《大凯旋门》一样,都是为了庆祝拿破仑•波拿巴在1805年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而建造。小凯旋门连接杜勒里花园和卢浮宫,是卢浮宫广场的西大门,面对卢浮宫博物馆。</font><br><div> <font color="#167efb">与《大凯旋门》只有一个大圆拱门不同,这里的《小凯旋门》在其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有一大两小、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浅浮雕,门前、门后有六个浮雕。拱门上方中央是拿破仑的雕像,两侧基座分别置放“和平女神”与“胜利女神”雕像。门顶端原来摆放的四匹铜奔马是奉拿破仑命令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移来,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惨败后,原物于1815年归还意大利,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font><br></div><div><br></div> <font color="#ed2308">卢浮宫 又译为罗浮宫 </font> <font color="#167efb">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巴黎歌剧院广场的南侧。<br> 1204年开始建造,当时是卡佩王朝的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的皇宫通向塞纳河的一座城堡,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取名卢浮宫。<br> 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用作皇宫。其后,不断增建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但在后来,却有整整150年时间并无国王居住。到了1546年,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把这座宫殿拆毁。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宫殿。弗兰西斯一世逝世后,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继续把拆毁的宫殿重新建造起来。<br> 几十年之后,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用了13年时间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又过几十年,路易十四建造了正方形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富丽堂皇的画廊,还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最后到拿破仑三世时期,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在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前辈6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最终宣告完成。<br> 卢浮宫是现在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这里先后居住过50位法国的国王和王后。<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卢浮宫的三面展馆</font> <font color="#167efb"> 这座世界艺术殿堂设三个馆:</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北侧的黎塞留馆,收藏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及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以及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南侧的德农馆收藏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东面的叙利馆则收藏古埃及、近东、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以及法国文艺复兴以来的重要绘画。三个馆的名称均为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卢浮宫外墙掠影</font> <font color="#167efb"> 领略其内部藏品之前,首先就被其外部瑰丽、精巧的艺术雕塑型所震慑。 <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卢浮宫平面图及藏馆、藏品简介</font> <font color="#167efb"> 整体建筑呈“U”字形,包括庭院在内占地面积19公顷(有的资料说45公顷,甚至大多说是198公顷,感觉这些数据不靠谱),建筑物占地面积4.8公顷。全长680米,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br> 从16世纪弗朗西斯一世开始,卢浮宫就开始大规模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此传统,不断充实宫内藏品。特别是拿破仑称雄欧洲时,曾经把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巴黎,拿破仑的光彩持续12年之后,在滑铁卢战役遭遇惨败,而后有大约5000件艺术品归还原主,但仍有不少被留在卢浮宫。<br>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作为一个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达40万件之多,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涵盖了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包括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及绘画精品,陈列面积达5.5万平方米。<br> 建筑群的西面是卢浮宫广场(拿破仑得志时也曾改名“拿破仑广场”),隔着卡鲁塞尔凯旋门连接杜乐里花园。东面是叙利馆(正面),南面是德农馆(右侧),北面是黎塞留馆(左侧)。</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font> <font color="#167efb"> 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设计。<br> 透明金字塔位于广场正中,其西侧设有罗浮宫的总入口,有效地解决了原有入口参观流线不畅的难题,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进入之后,可以很方便前往自己想去的展厅,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喜爱的展厅,可能要先穿过其他几个展厅,甚至绕行七八百米。<br> 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近一千八百平方米,塔身总重量约200吨。大金字塔周围是三角形的水池,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5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大、小金字塔都有效地引入自然采光,使得入口大厅内部熠熠生辉。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玻璃金字塔的底部</font> <font color="#167efb">这里四通八达,很方便前往东面的叙利馆、南面的德农馆和北面的黎塞留馆的各个展厅。</font> <font color="#ed2308">小金字塔的底部架构 </font> <font color="#167efb"> 地面上除了西边设置进口大门,其余的东、南、北三面设置的小金字塔实际是造型被异化了的天窗。<br> 在地下,小金字塔的下面对接另一个倒置的小金字塔,倒置小金字塔的下方又放置一个更小的正立金字塔,这个更小的正金字塔没有实用功能,只起陪衬作用,视觉上给上面倒悬着的金字塔提供隐定感,当然也防止万一有游客钻到底下出现安全事故、或损坏塔尖。<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排队进德农馆</font> <font color="#167efb">进了金字塔大门、下到地下层,领队带大家往南边的小金字塔方向排队进德农馆,进馆后由展馆专业导游带领。<br> 卢浮宫堪称世界艺术殿堂,藏品质高、量多,分6部分展出,展品多达40万件。不过每个展馆并非每天都全部开放,所有馆藏品也并无全数展出,据介绍,藏画共有一万五千件,平时出展的不过两千多幅。<br> 游览南侧的德农馆,观赏的是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及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由于限时一个半钟头,在那短暂的时间段内,即便“一目十行”,也难观“冰山”之一角。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品,第一理念就是先看三件世界驰名的“镇馆之宝。<br> 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所在的展馆自然成了初进展馆游客的首选去处。其中《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都在德农馆二层,《维纳斯》雕像虽在叙利馆一层,但与德农馆相邻。</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卢浮宫南侧一楼 示意示意图</font> <font color="#167efb"> 图中兰色标志的展厅是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区,主要位于“德农馆”和“叙利馆”一层(叙利馆二层还有几间)。名闻世界的卢浮宫三大镇馆宝贝之一《米洛斯的维纳斯》就在16展厅“C”处,另一镇馆宝贝《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也在通往二楼的楼梯旁。</font> <font color="#ed2308">卢浮宫南侧二楼示意图 </font> <font color="#167efb"> 图片中红色标志是“意大利绘画”展区。另有几个兰色标志的展厅,其序号紧接一楼雕塑区的展厅编排,显然也属于雕塑区。<br> 上面所说放置《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塑的楼梯旁,正是本图中标注的“C”处;还有一个镇馆之宝《蒙娜丽莎》油画在第六展厅的“E”处;另有《迦南的婚礼》和《拿破仑加冕仪式》在图中也标注其位置。<br> 卢浮宫珍藏的艺术品浩如烟海,分门别类置放在不同展区的不同展厅。展品琳琅满目,展厅一个接着一个。据介绍,共有大大小小展览大厅198个,最大的长度达205米。</font><br> <font color="#ff8a00">德农馆的看点:</font> 一楼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展区”、二楼的“意大利绘画展区”。<br> <font color="#b06fbb">接下首先介绍来到德农馆的游客都想先睹为快的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font>。<br> <font color="#ed2308">《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font> <font color="#167efb">据传:1820年2月,一个农夫无意中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发现了这尊手臂残缺的维纳斯雕塑。法国人用重金购买后珍藏于罗浮宫。现收藏在古希腊雕塑区的第16展厅。<br> 雕像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材质为帕洛斯岛的大理石,由两块石头于裙裾部位相拼接而成。据考证:雕像原本戴有金属佩饰,诸如手镯、耳环、束发带等,如今只留下雕像身上用以固定首饰所穿的洞;雕像也可能曾覆以彩绘,但这些颜色早已消失殆尽。<br> 雕像呈螺旋形构造。滑落于胯部的褶皱衣裙、裸露的光滑肌肤、高傲的样子、淡定的表情、匀称柔和的脸部轮廓、精致的发型、玲珑的肢体曲线、、、一个端庄而妩媚的大美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被誉为卢浮宫三大镇馆宝贝之一,实至名归。<br> 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是宙斯与大海神女狄俄涅所生的女儿,也叫 “阿芙萝黛缇”,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之为“维纳斯”。也有传说她是从大海的浪花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奥林匹斯山上众多男神,都觊觎她的美艳,维纳斯也处处留情,到处散播“爱”的种子,从神界到人界,都有她的情人,被视为“爱神”。</font><font color="#b06fbb">(在凡尔赛宫的“维纳斯厅”已作过较详细的介绍)</font><br> <font color="#ed2308">《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font> <font color="#167efb">一座无头、无手的雕像,站立在底座被设计成战船船头的石墩上,安放在通往二楼楼梯转弯的平台处。这是古希腊雕塑展区的又一杰作,是卢浮宫的又一镇馆之宝。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而得。<br> 雕像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据考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作品中的女神犹如从天而降,迎风展翅,昂首挺胸,站立船头,一方面引导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一方面向世人宣告那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所以雕塑取名“胜利女神”。作品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br> 女神虽然失去头部和双臂,但微微前倾的身躯迎风而立、雄健的羽翼高高飞扬,姿态优美,富有质感,充分体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海风从正面吹来,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三角形,强化了前进的姿势。单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都雕刻的十分逼真。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作品被公认为古希腊雕塑家高水平的艺术杰作。</font><br> <font color="#ed2308">《蒙娜丽莎》</font> <font color="#167efb"> 木板油画(杨树木)</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创作于1503年—1506年间,作者: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画作位列卢浮宫“三宝”之首,是本系列介绍“三大镇馆之宝”的最后一宝。<br> 这幅驰名全世界的作品,置放在二层意大利绘画区的一个展厅内。(德农馆二层导览图中的“E”处)。作品规格不大,高:77厘米;宽:53厘米。是全馆唯一用防弹玻璃罩保护的作品,展品前配有固定木制隔栏,并有专人值班看护,外围又临时加上活动布围栏,游客不能靠近、只可远观。如此高规格保护,足见作品之名贵。<br> 画像描绘的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身着薄纱裙,姿态优雅,笑容微妙,背景的山水幽深茫茫,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巧妙结合、融于一体。特别是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都刻画的精确、含蓄,耐人寻味,可谓达到神韵境界。“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被美术史家们称之为“神秘的微笑”。</font><br> <font color="#ff8a00">莱昂纳多•达•芬奇</font> <font color="#167efb"> 意大利杰出画家、科学家、发明家。堪称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特别擅长绘画,认为自然界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核心,该作品是他精湛画艺的代表作。<br> 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除了擅长绘画、雕刻、还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在发明、建筑方面也都颇有建树,而且还是出色的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br> 达·芬奇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镇附近。少年时就显露出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1482年应聘到米兰,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研究,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一层入口 </font> <font color="#167efb">从地下层检票上到一层,这里是以“米开朗基罗”命名的雕塑长廊,是“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展区”,一些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雕塑原件在此陈列。“雕塑区”留待回来再看,导游带我们继续上楼,先到二层的“意大利绘画展区”观赏名画。</font> <font color="#ed2308">二层意大利绘画展区</font> <font color="#167efb"> 据介绍,绘画展区共设35个展厅,展出作品2200多件。<br> 各展厅的墙上挂满名画,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在有限的时间内,走完35个展厅就非易事,想细致观赏展品更是办不到。走个过程、走马观花、随手拍些照片,就是最大的收获。想了解名画、特别是那些世界级名画的文化价值、历史内涵,只能待回国后查电脑补课了。</font><br> 《<font color="#ed2308">加纳的婚礼》</font> <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562-1563年</font><div><font color="#167efb"> 规格:9.90米×6.66米 画面达66.53多平方米 <br> 作者:保罗•委罗内塞(1528-1588)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三杰”之一。本画作是委罗内塞的代表作,也是卢浮宫里面积最大的的巨型画作。<br> 这幅极其壮观的巨型画作,挂在仅有0.4平方米的镇宫首宝《蒙娜丽莎》木板油画对面。所在位置在导览图中特别标明的“F”处(足见其分量之重)。两幅价值连城的珍贵名画,幅面大小悬殊,比邻展出、强烈的对比给游客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br> 作品原来是受本笃会委托,为圣乔治马焦雷修道院(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隔海相望的小岛上)的饭堂而作。本笃会对画要求很高,合同约定要用上等画布,一流品质的颜料,特别指定蓝色颜料要含有珍贵的矿石材料——青金石。<br> 《加纳的婚礼》表现的是《新约》中所记载耶稣完成的第一个圣迹:耶稣带着门徒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受邀参加加纳城的一场婚礼。<br> 画作以宏大宽阔的场面、深邃的透视空间和鲜艳的色彩构成,作者将《圣经》人物和同时代的诸多名人画在一起,共有138位,营造出欢乐繁盛的氛围。画面中的每一个人脸上充斥着喜乐的表情都十分清晰。宴会最后没有酒了,耶稣吩咐将空酒缸灌满水,然后他将水变成了酒。<br> 盛大的宴会上出现的大人物,包括罗马皇帝、法国国王、土耳其苏丹、英国女王、米开朗基罗女友、作者本人及其老师提香。画中人物不分尊卑,都沉浸在宴会的欢乐之中。</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 《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font> <font color="#167efb"> 又是一幅重量级的巨幅油画,是后古典画派代表人物、法国画家雅克•路易•达维特(即“大卫”)最出名的作品。画作高六米、宽十米。创作时间:1805-1807年。<br> 奉拿破仑之命,大卫用两年多时间完成的这幅油画是用来纪念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加冕仪式的盛况。展品位于南侧二楼导览图中的“F”处,<br> 本画作在凡尔赛宫的“加冕厅”篇曾介绍过。因为那里也挂着于1808年至1822年间,由大卫亲自复制的第二幅作品。为表示区别,大卫在复制的画中,把左边五位宫女中的第二位的衣服颜色改为粉红色</font><br> <font color="#ed2308">《岩间圣母》 </font> <font color="#167efb">达·芬奇在米兰时期的代表作,创作于1483-1486年。是迄今保留下来的达·芬奇最完好的三大代表作之一。</font> <font color="#ed2308">《施洗者圣约翰》</font> <font color="#167efb"> 板面油画 </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513-1516年 规格:62 cm×44cm <br> 这是卢浮宫珍藏的又一幅达芬奇原作,作品在达•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与《蒙娜丽莎》画作一直留在达芬奇身边,直至逝世。 <br> 施洗者圣约翰,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脸上露出狡黠而神秘的微笑,美丽妖冶,男女莫辨。<br> 画作取材于圣经故事:布道者约翰奉上帝之命,将为耶稣受洗,当他舀起约旦河的圣水为耶稣受洗时,天空突然豁然开朗,有一鸽子形状的圣灵显现在被启开的天空中。从此约翰紧随耶稣布道,得名“施洗者圣约翰”。</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天使围绕着庄严的圣母》 </font> <font color="#167efb"> 蛋彩木板画 </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280年前后 规格:427cm×280cm <br> 作者:契马布耶(约1240-1302年),但丁同时代人,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被誉为“意大利绘画之父”(他的学生乔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和“世界绘画之父”)。 契马布埃作品现存很少,卢浮宫仅此一件。</font><br> <font color="#ff8a00">蛋彩画:</font><font color="#167efb">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是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成的画,多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盛行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16世纪后逐渐被油画取代。<br> 该画属拜占庭风格(当时流行的画风),于1568年在比萨的圣方济教堂被发现,画框周边一共有26个耶稣头像的圆形图案。</font><br><br>。<br></div> <font color="#ed2308">《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 </font><div> <font color="#167efb">作者:欧仁•德拉克罗瓦,法国著名画家。<br> 萨尔丹那帕勒斯是亚述帝国的末代君主。当他听说自己军队战败的消息后,下令禁卫军在他面前杀死所有奴隶和马匹。</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天使报喜》</font><font color="#167efb"> 又名“圣母领报”1863年被卢浮宫收藏。 </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332年 规格:44cm×71cm <br> 作者:乔托的学生、佛罗伦萨早期画家伯纳多•达迪 (1280-1348年) <br> “天使报喜”在基督教中指天使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圣灵感孕而将生下耶稣。出自《圣经•新约•路加福音》<br></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 《耶稣诞生》</font> <font color="#167efb">木板油画</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465-1470年 规格:160cm×160cm。 <br> 作者:Fra Diamante(1430-1498年 佛罗伦萨附近普拉托人) 本画作是作者代表作之一,1812年入卢浮宫。<br> 《圣经》上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玛丽亚己和木匠约瑟夫订婚。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亚已怀孕,这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他将拯救人们。”当玛丽亚临盆时,罗马政府下令人们返回伯利恒申报户籍。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己昏未找到旅馆,只好在马棚暂住,于是,玛丽亚在马槽上生下耶稣。这幅画描绘了圣经上的这个记载。</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荷拉斯兄弟之誓》</font> <div> <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784年 规格:330cm×425cm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1748年8月30日 - 1825年12月9日)法国著名画家 。<br> “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为了避免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双方统领达成协议,各选三名勇士进行格斗,以胜败来判定罗马城与阿尔贝城最高统治权的归属。<br> 据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 公元前59-公元17年)记载:荷拉斯三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时,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为了罗马战斗到死”。三兄弟表情刚毅、动作激昂,与画面右下角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秭妹们的担心、哀痛、哭泣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从多侧面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把一个悲壮、庄重的场面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br> 这场格斗结果以罗马的荷拉斯三兄弟战胜而告终。这个题材,早在十七世纪就被法国剧作家高乃依写过,它的主题思想是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 《萨宾妇女的调停》</font> <font color="#167efb"> 创作时间:1799年 </font><div><font color="#167efb"> 规格:3.85米×5.22米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br> 此画取材于罗马神话故事,罗马人在邀请邻城萨宾人赴宴时趁机却走了萨宾城的年轻姑娘。数年后,萨宾人前来讨伐,这些女子不愿自己父兄与丈夫们互相残杀,便出来劝和,平息战争。<br> 画面正中央描绘的是艾埃茜妮王后伸出双手奋力阻止了自己的丈夫罗马国王罗慕路斯(盾上有狼纹章者,母狼养活)和萨宾国王塔提乌斯的刀枪,左右几位妇女抢步上来护住幼儿.</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列奥尼达在温泉关》 </font> <font color="#167efb">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br> 波斯帝国的皇帝薛西斯带领40多万军队攻打希腊,希腊各个城邦联合出兵抵抗,其中温泉关由斯巴达负责防守。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 300人,坚守三天,公元前480年8月,列奥尼达和300战士全部战死。<br>美国电影《300勇士》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font><br> <font color="#ed2308">《皮埃尔•摄里奇亚画像》</font> <font color="#167efb">创作时间:1795年。</font><div><font color="#167efb">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br> 1794年热月政变后,罗伯斯庇尔被逮捕,大卫受牵连入狱,获释后住在他妻子的妹妹艾米丽和妹夫皮埃尔•摄里奇亚家中。这是画家为妹夫画的像。 </font><div> <font color="#b06fbb">(未完待续)</font><br><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