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六):百石

苍山一飞鹰

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br></div> <h5>百石风光</h5> 5、江西信丰·百石 出了于都,红军向南进入信丰县境,在百石与粤军激战,开始突破国民党设下的第一道封锁线。百石村,长征第一仗的发生地,也是我们要去的地方。<div><br>  信丰县位于江西省南端,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桃江穿城而过,纵贯南北。百石是赣县与信丰县交界处的一个小村落,属信丰县新田镇。百石虽小,却自古就是由赣入粤的必经之路,交通要冲。如今周边的高速公路贯通,这里才渐渐冷清下来。</div><div><br> 百石有些偏僻,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选择走高速公路,全程120多公里,高速走了70公里,还有50多公里从国道转县道再转山道,在丘岭谷壑间盘绕,好在路况不错,最窄处也是双车道,无会车之忧。<br></div><div><br></div> <h5>百石村一隅</h5> 临近午时,我们到达百石村。这里山峦叠嶂,海拔却不算高只有200-300米,村里的房屋有着和瑞金一样的红色,在青山绿水间十分醒目。<div><br>  没想到,在这僻静的小山村里所建的百石长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园,竟然颇具规模,有游客中心、广场、雕塑、纪念碑等,还有很多房屋,可以看出都是新建不久,没有景区图文介绍,高耸的百石长征第一仗胜利纪念碑上还没来得及刻上碑文,雕塑也没有命名,百石长征第一仗历史陈列室亦未开放。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游览,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那些还不算遥远的故事。<br></div><div><br></div> <h5>俯瞰长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园</h5> <h5>展示园雕塑、陈列室、纪念碑</h5> 当年红军渡过于都河,向信丰方向走。其实不管朝哪个方向走,都没有路,整个苏区被国民党的铁丝网和碉堡群围得像个铁桶,插翅难飞。北面国民党重兵压境,东面过福建就是大海没有回旋余地,只有向南突破再往西走。<div><br>  南面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地盘,此时的陈济棠也是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南路军总司令。作为割据军阀,他自然不希望国民党中央军进入广东,只要红军也不进来,他与蒋介石之间隔了一个苏区,对他而言有百利无一害。正是基于此,陈济棠与红军私下达成“互不侵犯”协定,使得苏区出现了北战南安的局面。<br></div><div><br></div> <h5>百石村及展示园全景</h5> 1934年7月,毛泽东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岭,望着郁郁葱葱的南粤,写下《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当时毛泽东也没有想到,仅仅3个月后红军就要从这里突出重围。<div><br>  1934年10月5日,就在红军转移前夕,中央派何长工和潘汉年再次入粤,与陈济棠秘密签订了五项协议:<br><br><h5><i>一、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br>二、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br>三、解除封锁。<br>四、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粤军防区后方建立医院。<br>五、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粤军,粤军撤离二十公里。</i></h5><br> 此时陈济棠还没有意识到,南粤是红军冲出重围的唯一突破口,而这一天来得这么快。<br></div><div><br></div> <h5>长征第一仗雕塑</h5> 粤军沿纵贯江西西南的桃江,由南至北在安远、安西、古陂、新田、信丰、赣县、南康一线,构筑起由碉堡和铁线网组成的阻击阵地,这样一条南北长120多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的弧形封锁线,就是红军将要面临的第一道封锁线。<div><br>  红军大部队分三路成“甬道式队形”前进,中路为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左路红一军团在前,红九军团跟进,右路红三军团在前,红八军团跟进,红五军团殿后。</div><div><br> 1934年10月21日,突破封锁线的战斗首先在信丰县新田镇百石圩(村)打响。广场沿山坡而建的一列长长的浮雕墙反映了红军在百石英勇奋战的情景,旁边竖立的一块“百石战斗遗址”石碑概述了战斗过程。<br><br><h5> <i>右路前锋红三军团四师从韩坊塘坑口向百石迫近,遭遇百石“铲共团”常备第二中队阻击,红四师第10团因势利导发起冲锋,攻击山头制高点堡垒。守敌弃堡躲进百石大屋下一个名叫“万人祠”的大堡垒,红10团将其重重包围。驻金鸡粤军企图从左翼增援,被红11团击溃,红11团乘胜向古陂推进。龟缩在“万人祠”的铲共团,不听红军劝降,顽固死守,傍晚时分红军用迫击炮将其摧毁,全歼顽敌。</i></h5></div><div><br></div> 同时,左路前锋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占领新田,二师四团占领古陂,二师六团占领金鸡圩,大部队乘胜追击,粤军全线撤退,西南门户洞开。10月24日,红军主力控制了桃江渡口,10月25日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在信丰西渡桃江,顺利突破了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i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text-align: center;"> 十月里来秋风凉,</i></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i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text-align: center;"> 中央红军远征忙。</i></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i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text-align: center;"> 星夜渡过于都河,</i></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i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text-align: center;"> 古陂新田打胜仗。</i></div><div><br> 陆定一的这首诗,说的正是长征第一仗胜利的事。不过这一仗没有想像中容易,尽管双方签有协议,但出于保密要求,粤军中团以下人员都不知情,红军也不可能事先通知,因此许多仗都打成了生死战,红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损失了3700多人,红三军团四师“独臂师长”洪超也在百石战斗中牺牲了。<br></div></div><div><br></div> <h5>山道(通往洪超墓)</h5> 沿着广场边上的水泥路上行,两边翠柏相拥,肃穆而宁静,阶梯的尽头就是洪超墓。<div><br>  洪超(1909-1934),湖北黄梅人,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入朱德、陈毅所率领的部队,任朱德的警卫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先后任红5军第1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红8军军部参谋,红5军第1师师长,红3军团第6师、第4师师长,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6月负伤致残,1934年8月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骁勇善战的洪超将军成为红军师一级指挥员中少有获此殊荣的人。</div><div><br> 1934年10月21日,作为红三军团的前锋,四师师长洪超带领部队在信丰新田百石村打响了红军长征第一仗。战火纷飞中,敌人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喊话的红军战士倒在了他们的枪口下。洪超见此挥舞着马刀,高声吼道:“放炮!”一发迫击炮弹带着哨音飞向敌人,堡垒在轰鸣声中变成一堆碎片。就在这时,一颗流弹击中洪超的头部,战士们看见他们的师长挥着空荡荡的衣袖,倒在了弥漫的硝烟中。</div><div><br> 洪超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定格在了25岁。<br></div><div><br></div> <h5>洪超墓碑</h5> 红三军团四师占领古陂,敌人撤退逃跑,战士们不顾中革军委下达的“粤军自愿撤退我军应勿追击”的指令,带着满腔悲愤追击。时任四师十二团政委的张爱萍回忆:敌人不顾命地逃跑,我们也不顾一切地勇猛跟着追,一口气追了70余里,敌人缴械后才返回追赶大部队。可是,师长再也回不来了。<div><br>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听说洪超牺牲,痛心疾首,1974年在他含冤去世前还告诉身边的人,不要忘了他的老部下洪超师长,如今这句话就刻在广场的浮雕上。<br></div><div><br></div> <h5>浮雕</h5> 洪超牺牲后,由于战事匆忙,他的遗体被当地一位陈姓老乡草草收敛,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2005年3月,当年洪超的部下张爱萍上将的女儿张小艾,建议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当地政府的响应。纪念碑于2006年清明节完工,由当年洪超的部下张震上将题写碑名──“洪超烈士之墓”。<div><br></div><div> 两个月后,洪超家人通过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节目,才知道洪超牺牲的地点在江西信丰。洪超没有亲生后代,其继子是他的侄子。这些都刻记在洪超墓碑的背面。</div><div><br> 捐躯献身浩气长留环宇,舍生取义英灵含笑苍穹,我们在烈士墓前鞠躬祭拜,将军英名,与世长存!<br></div><div><br></div> 洪超墓所在的山头即为当年战斗发生地,战壕遗址仍在,山头还有一座碉堡。山不高,山脚海拔250米,山顶海拔330米,高差只有80米,我们很快游览完毕。<div><br>  中午在村里的农家吃面,主人为退休回乡的老夫妻俩,相谈甚欢。屋旁还有一组雕塑,说的是一门四忠烈的故事,百石村卢二姣,丈夫早逝,育有三子,先后参加红军,都壮烈牺牲,自己也被村中恶霸当作“土匪婆”杀害。</div><div><br></div><div> 这只是苏区千千万万人家的一个缩影,国民党占领瑞金后的三年里,整个苏区被屠杀的红军家属达八十万人,苏区的百姓为什么如此心甘情愿地付出呢?这可能是国民党永远也没想明白的一个问题。<br></div><div><br></div> <h5>山上为碉堡,山下为洪超墓</h5> <h5>战壕及碉堡遗址</h5> 我们去往广东的路上,经过信丰县,在陈毅广场稍作逗留。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在苏区,曾在这里打过游击,也是从信丰县去的南昌,开始组建新四军。<div><br>  从陈毅广场跨过西江河便是圣塔广场,信丰县最有名的大圣寺塔矗立于此,塔为砖木结构,九层十八级,塔高66.45米,史称“凌霄绝顶,通省无以伦比”,为江南现存最高宋塔。广场内还建有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可惜正逢星期天未开放,只能遗憾离开。<br></div> <h5>信丰县城—陈毅广场、大圣寺塔、三年游击战纪念馆</h5>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10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