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9座)——爱塔传奇

流年

<p class="ql-block">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存续近三百年,留下了大量建筑遗存,有殿宇、砖塔、石塔、石窟、墓葬等等,其中木结构古建筑因保存不易,流传下来最为珍贵,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共有九座,而唐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已没有存世。</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九座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以下简称唐构):</p><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p><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p><p class="ql-block">☆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p><p class="ql-block">☆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p><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p><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p><p class="ql-block">☆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推断唐代</p><p class="ql-block">☆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推断唐代☆山西文水则天庙大殿,推断唐代</p> <p class="ql-block">九座唐构全部是单体建筑,六座有具体年号可考且与建筑形式相符;另外三座主体结构符合唐代特征,但已无创建年号可考</p><p class="ql-block">九座中有七座在山西,一座在河北,一座在甘肃。</p><p class="ql-block">其中善化寺普贤阁、青莲寺藏经阁、布村玉皇庙前殿、文水则天庙大殿是我个人推断的唐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一、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东冶镇李家庄村,距县城有二十余公里</p><p class="ql-block">时代:唐建中三年(782年)</p> <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p><p class="ql-block">南禅寺的现存建筑中只有正殿是唐代建筑,两厢等为明清增建。</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发现于五十年代,在西缝梁架平梁下皮有墨书题记:“因旧名峕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重建殿法显等谨志”,唐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随着后代发现的不断增多,证明南禅寺大殿的建筑形式与题记年代是相符的,南禅寺大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年号题记的木结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前檐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出双抄,第一跳偷心,第二跳头上令栱托橑风槫,耍头批竹形,前后檐柱头铺作第二跳华栱为殿内四椽栿梁头伸出砍成,山面柱头铺作丁栿伸出檐外为耍头。</p> <p class="ql-block">大殿梁架为四椽檐栿通搭,梁头伸出檐外为第二跳华栱,梁与枓栱合为一体是唐构普遍采用的手法,现存九座唐构全部是第一跳里外转都是华栱,在此之上梁头或为第二跳华栱、假昂或为华头子,这种结构在后面几座中会频繁看到,而传世的宋代木构中却没有同类结构。</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梁架</p> <p class="ql-block">四椽栿之上用了一条缴背,伸出檐外为耍头,缴背之上立驼峰托平梁,两端用托脚,平梁上叉手承脊槫。发现之初平梁上原有蜀柱、大枓,七十年代维修时认为是后代添加的去掉了。</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山面柱头铺作</p><p class="ql-block">这是南禅寺山面的柱头铺作,外观和前檐柱头铺作相同,但结构已有很大不同,这里梁头(丁栿)伸出的是耍头,而前后檐梁头(四椽栿)伸出的是第二跳华栱。</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的皿板</p><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第二层柱头方之上使用驼峰和大枓托压槽方,驼峰和大枓之间使用了一块皿板,这也是现存木构中最早的皿板使用实例。</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唐代彩塑</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不仅保存下来完整的唐代木构,还保存下来17尊唐代彩塑和一座小石塔,檐下用双抄,北朝风格,2011年8月7日被盗,这是被盗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被盗前的南禅寺小石塔</p> <p class="ql-block">二、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大同老城内</p><p class="ql-block">时代:唐贞元二年(786年)</p> <p class="ql-block">大同善化寺普贤阁</p><p class="ql-block">善化寺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的西侧,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的两层楼阁。</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枓栱</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上下两层枓栱都是双抄,所不同的是第一层是双抄无令拱,第二层是双抄有令栱,两层柱头铺作的第二跳华栱都是内部四椽栿梁头伸出。</p> <p class="ql-block">梁头为第二跳华栱</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第二层内部</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梁架</p> <p class="ql-block">早在1953年大修时,普贤阁就发现了“贞元二年”题记,但过去长期认为是金代的贞元年号,实际上根据梁栱结构等分析,普贤阁完全符合唐代特征,此贞元二年为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p> <p class="ql-block">三、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运城市芮城县龙泉村北的高地上,县城以北三公里</p><p class="ql-block">时代:唐大和六年(832年)</p> <p class="ql-block">芮城广仁王庙正殿</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现在仅存一座唐代正殿和一座清代戏台,庙内现存两块唐碑,一块唐元和三年(808年)《广仁王龙泉记》,讲述引龙泉水灌溉的事;另一块唐大和六年(832年)《龙泉记》,记述重修广仁王庙的经过,碑文中“划除旧屋,创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可知大和六年新建了庙宇,这也与现存广仁王庙正殿的建筑特征相吻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正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双抄偷心,无令栱,第二跳华栱为梁头伸出,殿内四椽檐栿通搭前后檐,驼峰大枓承托平梁,两侧用托脚,平梁之上蜀柱、叉手、捧节令栱托脊槫。</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梁架</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的四周枓栱外观相同,但结构有不同,前后檐是梁头(四椽栿)伸出为第二跳华栱,而山面的梁头(劄牵)则是压在两跳华栱之上。</p> <p class="ql-block">山面和后檐枓栱</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嵌于墙上的唐大和六年(832年)《龙泉记》碑,广仁王庙的身份证,2012年12月4日被盗,十几天后被追回。</p> <p class="ql-block">四、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晋城泽州市东南15公里的硖石山腰</p><p class="ql-block">时代:唐大和七年(833年)</p> <p class="ql-block">泽州青莲寺藏经阁</p><p class="ql-block">青莲寺分为上寺和下寺,相距约五百米,藏经阁位于青莲上寺,是一座两层木楼阁,寺内现存唐大和七年(833年)《青莲寺古德高僧记》碑,记载“并造阁一所,兼素画弥勒”,这个记载时间与现存的建筑形式相符。</p> <p class="ql-block">前梯形头者为《青莲寺古德高僧记》碑</p> <p class="ql-block">青莲寺保留下来的碑刻众多,从这些碑刻考证可知藏经阁宋、金、元、清均有较大修缮,如今普拍方以下多为后代抽换,但二层梁架保留了完整的唐代特征,十分难得。</p><p class="ql-block">青莲寺藏经阁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昂,梁头伸出檐外为华头子,当心间和两次间各用一朵补间铺作,为五铺作双抄,两稍间无,殿内梁架四椽檐栿通搭,梁头压在第一跳华栱之上伸出檐外为华头子,以驼峰和昂尾共同托举平梁。</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的梁栱结构与远在敦煌的莫高窟196窟檐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五、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p><p class="ql-block">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县城东北约三十公里</p><p class="ql-block">时代:唐大中十一年(857年)</p> <p class="ql-block">五台佛光寺东大殿</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是1937年梁思成先生发现的唐代建筑,根据大梁上题记和经幢题记可知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前后,与建筑形式相符。佛光寺坐东朝西,东大殿为正殿,另外寺中还存有金代的文殊殿和众多的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前唐大中十一年经幢</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采用五脊顶,面阔七间,进深八椽,是现存唐构中体量最大的,无普拍方,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抄双昂,其中第二跳华栱为梁头(乳栿)伸出,补间铺作双抄,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梁头伸出为第二跳华栱</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的补间铺作,相交于柱头方上而未落于阑额,根据敦煌壁画还原一下,原构应该是通过直枓或驼峰或人字栱落于阑额上,可能是后代维修时省略了。</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转角铺作</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不仅保存下来了唐代建筑,殿内还有唐代彩塑,梁上有唐代题记,栱眼壁上有唐代壁画,门板后面还有唐代的墨书题记。</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唐代彩塑</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大梁题记</p> <p class="ql-block">六、甘肃敦煌莫高窟196窟檐</p><p class="ql-block">地址:甘肃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时代:唐景福二年(893年)</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196窟檐】</p> <p class="ql-block">敦煌196窟檐的建造年代是根据窟内的开窟题记,开窟的同时建造了窟檐,唐景福二年(893年),与现存建筑相符。</p><p class="ql-block">这座窟檐只有一个建筑前檐,而且顶部损毁了,屋顶是五十年代简易搭上去的,但现存的梁、柱、枓栱的结构完整保存了唐代信息。</p> <p class="ql-block">196窟檐枓栱</p> <p class="ql-block">196窟檐枓栱</p> <p class="ql-block">196窟檐面阔三间,前檐用八棱木柱,重楣阑额,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已不完整,可见栌枓之上纵向出华栱横向出泥道栱,华栱之上叠加窟内乳栿梁头砍成的华头子,再往上的部分已经没有了。如果还原回去,应该是乳栿之上置劄牵,华头子之上为一道斜置的昂,昂尾压于劄牵之下。</p> <p class="ql-block">高处的196窟</p> <p class="ql-block">前面六座都是有具体的建造年号且与实物相符的,还有三座没有具体的建造年号题记,根据建筑形式推断为唐代的。</p> <p class="ql-block">七、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p><p class="ql-block">地址:河北石家庄正定开元寺内</p><p class="ql-block">时代:推断唐代</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是梁思成先生三十年代发现的,当时第二层已经过清代改造,八九十年代维修时又按照“恢复历史原貌”思想重置了第二层,现在钟楼第一层为唐代,第二层为现代。</p><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面阔三间,平面方形,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双抄无令栱,短替木托橑风槫。第一跳里外转都是华栱,第二跳为梁头(乳栿)伸出檐外。</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钟楼一层内部设四根内柱,通过乳栿与四面柱头铺作链接,转角处用递角栿,四根内柱之间形成一个空心,用以悬挂大钟。</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内部</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屋顶经过清代和现代改造,已无法还原它的本来面目,但第一层的柱网、主梁、枓栱等断代所需考虑的必备因素仍保留了完整的唐代特征,所以第一层仍可断为唐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上下两层柱的连接方式没受改造影响,檐柱用缠柱造,内柱用插柱造,保留下来珍贵的应用实例。</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在开元寺钟楼第二层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八、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p><p class="ql-block">地址: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布村,县城东南约十五公里</p><p class="ql-block">时代:推断唐代</p> <p class="ql-block">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前)</p> <p class="ql-block">布村玉皇庙前殿我个人认为前殿的建造年代或早于南禅寺大殿。</p><p class="ql-block">布村玉皇庙除唐代的前殿(玉皇殿)外,还有一座后殿(三清殿)推断为金代,后殿旁的东朵殿有元代风格,庙内其他建筑都是清和民国补建的。</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前檐用四根八棱内顄石柱,其余檐柱均为未经雕凿的粗石柱,阑额被锯掉,从石柱的安装孔看有可能是重楣,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出双抄,第二跳华栱为内部梁头伸出,前檐柱头铺作上斜置两条昂形构件,昂嘴伸出部分也被锯掉。</p> <p class="ql-block">布村玉皇庙枓栱</p> <p class="ql-block">前殿后檐柱头铺作,梁头(劄牵)出第二跳华栱</p> <p class="ql-block">前殿山面柱头铺作,梁头(丁栿)出第二跳华栱</p> <p class="ql-block">前殿梁架为三椽栿对后劄牵用三柱,两条梁在内柱上平接。所有柱头铺作第一跳里外转都是华栱,第二跳华栱为梁头伸出,前檐是三椽栿梁头,后檐是劄牵梁头,两山是丁栿梁头。</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前殿梁架</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前殿大约在元明时期经过了较大改造,加高了驼峰和平梁上的蜀柱,增加了系头栿,主梁驼峰都有接缝,上半截是后接出来的,改造的目的是增加瓦面坡度以利于走水,唐代建筑举折较小,不利于走水,类似的改造还出现在天台庵和青莲寺藏经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经过后代改造,玉皇庙前殿的柱网、枓栱、主梁仍保留了完整的唐代特征,仍可断为唐构。</p> <p class="ql-block">维修中发现的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维修题记</p> <p class="ql-block">维修中发现的明弘治九年(1496年)维修题记</p> <p class="ql-block">九、山西文水则天庙大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吕梁文水县南徐村,县城北五公里</p><p class="ql-block">时代:推断唐代</p> <p class="ql-block">文水则天庙大殿</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大殿位于武则天的故乡文水县南徐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九脊顶,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原本是单抄上托梁头伸出的批竹形假昂,在宋金时期的某次改造中简单钉上去了昂嘴,变成了当时的流行外观。</p> <p class="ql-block">经过改造的则天庙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大殿的梁栱结构与南禅寺大殿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第二跳华栱改了个样式,同类的还有善化寺普贤阁、广仁王庙大殿、佛光寺东大殿(柱头铺作第一、二跳)、开元寺钟楼、布村玉皇庙前殿,九座唐代建筑中有七座采用了同类梁栱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栱和假昂结构原理完全相同,只不过前端改变了个形状。</p> <p class="ql-block">在重庆潼南南龛寺石窟的唐代窟龛中,还保存有与则天庙大殿完全相同的枓栱,可知唐代是有此类枓栱的建筑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潼南南龛寺唐代石雕仿木枓栱,元一苇拍摄</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大殿柱不等高,内柱高于檐柱,而另外三座有内柱的佛光寺东大殿、开元寺钟楼、布村玉皇庙前殿都是柱等高,考察日本相当于我国隋唐时期的建筑,可知柱等高和柱不等高是并存的,则天庙大殿是现存唐代建筑中唯一柱不等高的。</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内柱和檐柱</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大殿没有发现创建年号题记,武则天当权时期在老家为武氏历代祖先修建了规模庞大的陵园,则天庙很可能是众多陵园建筑中幸存下来的一座,其创建年代可追溯到高宗武则天时期,还需进一步考证。</p> <p class="ql-block">从上面可以看出九座唐构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梁头全部伸出檐外参与枓栱结构,或为华栱(假昂)或为华头子,九座高度相似,全部是梁头压在第一跳里外转华栱之上伸出檐外,其中七座梁头为华栱(假昂),两座梁头为华头子,而这种结构形式在唐代以后的五代、北宋建筑中再无应用实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为发达繁荣的时代,有理由相信建筑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也应该会有突破上面结构形式的建筑出现,寻访古建筑魅力无穷,也是发现之旅,我相信还会有新的唐代建筑被发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最后说一说天台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平顺王曲村的天台庵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唐代建筑,因没有确切建造年号,为推断唐构,2015年维修时发现了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年号题记,因此天台庵是年号明确的五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山西平顺天台庵大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