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一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小利当兵走了之后,老农让我接了第三任知青队长。其实这个队长啥也不是,都是驻队老师和老农队长书记说了算,最多的就是起个参与管理和沟通服务的作用。好在有同学们的支持,劳动上的给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这期间我满怀信心,激情的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大队党支部。同年的3月,我和驻队老师高金宝、老农队长史贻谋,还有邵爱香、冯慧敏、石兰花、孟蔚蔚、武广庆等知青参加了金城公社的知青积代会。后来我还先后参加了博爱县和新乡地区的知青积代会,更是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知青战友们团结协作,共同战斗在勒马河畔这个广阔的天地,共同经历着我们的知青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金城公社知青积代会合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是个极不平常的一年,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先后逝世。7月份唐山又遭遇了大地震,全国进入了大防震。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又离开了我们,全国上下顿时一片悲哀。就是在这一天,我正和岳志文在市里办事,听到广播后立即赶回了青年队,买了黑纱白纸,组织大家做了黑袖头和小白花。9月18日全国召开追悼大会那天我们青年队和南邱村大队的全体人员,在村里设灵堂举行了庄严的悼念仪式,知青们悲痛万分。我还代表青年队面对毛主席遗像,举起右手进行了庄严的领誓,决心继承毛主席遗志,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在农村扎根干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革结束后,大家都在期盼着自已的未来。但南邱村还是那个南邱村,勒马河畔的青年队还是依旧的青年队。在青年队的驻队干部高金保也回县城了,市里又抽调7447军工厂的高汝良来当了驻队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省里在济源建了个大钢厂,给各地下达了一些专项招收知青当工人的指标。县知青办分给我们青年队一个招工名额,大家都相互推让,推荐“小石头"郭保卫去济源钢铁厂当了轧钢工人。赵凤云等众多知青同学还兑钱买了纪念品,送给了郭保卫。有点遗憾的是,也从此与小石头失去了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杨凤霞与冯慧敏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的10月,全国招工农兵大学生。金城公社分配给南邱村两个指标,大队分给了青年队一个。这是全国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招生,也是最后的一次。青年队推荐的是杨凤霞。因为杨凤霞的学习底子好,父亲又是新四军的老兵,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但杨凤霞从不炫耀是干部子女,为人处事也很低调,所以是名正言顺。还让我和赵凤云等同学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摸底陪考。去办手续那天,还是我送她去县里报的到。她是我们南邱村青年队走出去的唯一的一位女知青大学生,之后我们也失去了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毕业时与部分女同学的合影(前排左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大学毕业后分到安阳高校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来虽有些波折,但经过她的努力,最终还转调到北京,回到了父母身边,成了一名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北京一高校的业务管理干部。她怀着对青年队的无限情感,还建立了知青微信群。一次我回焦作参加战友聚会时,老同学李顺利把不会微信的我也拉进了群里,从此让我在群里联系上了杨凤霞和更多的知青同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粉碎“四人帮”后,公社知青办闫主任转达县知青办的通知,说是为了更好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取消建制知青队点,青年队的知青要逐步改为插队知青,鼓励知青在农村安家,扎根农村干革命。经大队研究青年队暂不能解散,可先挑选10人下去试试,同时决定让我和岳志文、王金贵、赵凤云、史兰英五个人去了二队,薛保来、常红兵,邵爱香、石兰花、冯慧敏五人去了四队。我们10人从此由青年队出来,吃住在村里的两个独家小院,干活在两个生产队,变成了插队知青。</span></p> <p class="ql-block"><b>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览</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kl2qbr?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97356079"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b>我的知青岁月(16)</b></a></p> 感谢阅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