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展览参观记

文慧

<p class="ql-block">图文创作/文慧</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250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居住在京城能与大运河为邻,感受运河文化的璀璨,遇见穿越时空的珍奇,触摸大运河奔腾不息的生命,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我的居住地距离大运河起点不足四十公里。运河之水滋养着京城上千年,但对大运河的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听说大运河博物馆有大运河展览,但几次预约都未能成行。国庆节前夕终能与同事如愿前往,了却了我参观“大运河展览”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六号地铁直通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往来都十分方便。到了通州的上码头,站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年前刚刚落成的大运河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见屋顶上</span>五片船帆状造型错落有致,<span style="font-size:18px;">曲线饱满且富有水的动感,</span>由外到内呈现出船、帆、水的三元素,似乎都在向驻足在这里的人们讲述着中国大运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全景</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运河沙盘</p> <p class="ql-block">人、水、城大型沙盘</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展览三层连廊</p> <p class="ql-block">运河河段景色</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三层入口</p> <p class="ql-block">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京津繁盛,放船千里凌波去;燕赵慷慨,平添意气与风流;中州大地,地钟人文萃物华;齐风鲁韵,泰岱东来作翠屏;棹歌棹歌,江淮滋养,古刹渡口,淮扬佳处,万井千闾,吴越风华。这一个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关联起因水而生的历史,一座座“上新”的博物馆,唱响并承担起传播大运河文化魅力的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抒发了对大运河的感恩之情。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展出的《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通过八个篇章、超过1000件文物和艺术品,将史前至南北朝的水运初兴、隋唐五代的多元融合、辽宋金的漕运通济等,勾勒出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四个主要展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时间为轴线,</span>从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大运河的演变与发展,再到通州与京城的建造,将千年大运河以文字、画面、数字和历史遗存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给了观众,让人们在观展的同时,深刻感受着大运河历史的波澜壮阔,大运河工程的宏伟壮观,建造过程的艰难浩大和运河人的大智慧及技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通景长卷</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富国、强兵、争霸之目的掀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吴国开了胥溪、百尺溪、邗沟、荷水等六条运河,基本奠定了江淮间的运河格局。越王勾践开凿了山阴故水道,为浙东运河部分。秦汉灵渠和曹渠开凿向西,到关中平原向南到珠江,构建了以长安为核心贯通全国的大运河水运体系,个个都很成功。</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全称为京杭大运河,始建(凿)于公元前486年,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北京通州区,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到达余杭。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由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七大河段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span>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条人工河道,</span>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华夏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从南北沿古今向未来,犹如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见证了华夏大地的荣辱与兴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条运河,是沟通水系的重要通道,更是一段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span>大运河流经城市,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国宝与文史资料,讲述着运河背后的故事。从吴王开邗沟一直到宋元,再到后面逐步进入大运河的今天,期间历尽艰难。人们开采运河用的工具都非常简陋,很多就是凿子、锤子、铁锹等,展陈呈现的还有保存的长城砖、开凿的岩石等。</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运河,依然发挥着惠及整个社会和发展民生的重要作用,河面上的货船每天都川流不息,大运河依然在不断地发展。大运河对于首都来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时代的发展从未离开过大运河的历史积淀,历史贡献和一代一代的传承。如今,大运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修筑京杭大运河离不开一代宗明,郭守敬就是京杭大运河建设者中杰出的科学家之一。1262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面陈六项水利建议,开创了永定河,扭转了元大都缺水局面,奠定了今天北京的供水格局,他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其还是一位天文学家,不仅著有《授时历》,并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创造了20多种仪器,多项发明享誉世界。</p> <p class="ql-block">展览展出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其中一根历经岁月冲刷的唐朝船版出土于淮北运河,还有三艘隋唐大运河行驶的货船模型,可见当时的盛景,另一文物带木柄铁叉插头揭示了隋朝百姓开凿大运工具之简单。</p> <p class="ql-block">展览还收藏了多种字画、楹联等,门口的一个平台上还放有纸笔砚,可供游客们留言留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2015年6月13日,立“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此外,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标志着这一古老运河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千年流淌的大运河,也必将在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画板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