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千佛寺进香记

草禪書屋

<p class="ql-block">  重修小西天千佛寺碑记 </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在晋隰西北之凤凰山,谷深峰高,千佛寺建焉。重楼叠阁,巍峨辉煌,传为明末东明禅师创始。山两旁清溪交绕,榆柳丛生,洵像境也。人欲至寺参拜或遊览,须缘险陡之长坡,坡半有天生岩阻,凿洞通焉。洞外内计砌石磴二百数十级,得省登者足力。前人以佛地所在,颜洞口曰“道通西天”,今人沿称“小西天”,题额从之。寺内有古柏一章,牡丹一丛,黛色异香,足以点缀胜境。东有奎光阁,登而远眺,隰城之房舍栉比,与河畔之田塍鳞次,历历在目。西则有大雄宝殿。背山建筑,地势尤高,右为僧舍,左开精舍三间,名曰“半云轩”,雅洁不俗。遊赏至此,尘虑顿寂,不禁作世外之想。各处碑碣颇多,大抵记创建修葺事。历满清光绪三年之祲,僧徒逃散,无人经理几五十年,破败荒芜,亦此寺一劫也。民国初年,有苦行僧显学禅师,远遊经此,覩之心伤,意欲住持,以谋修葺。冯绅时敏,郭绅逢春等慨允其挂褡五年,村长刘恒玉经理承种芦子原山地一份约千亩,土窑十孔。六年,善士梁占锦复施舍黄蒿岭山地五百亩,土窑五孔,共完官粮银二两一钱,岁收租米可十二石,于是养瞻有赖矣。禅师减衣节食,不肯浪费。积有成数,辄事修葺。见山下溪水泛流,泥泞沾足,则建石桥以利行人。洞内窄坡临崖,则作砖栏,以免登临者之目眩股栗。苦心孤诣,经营惨淡。废者举,而残者补。向之栋折梁摧者,今则美轮美奂矣。向之丹垩剥落者,今则绚烂夺目矣。是举也,经理桥工者为梁忠,经理油漆绘画事者为秦光国。先后十余年,共费银一千二百余元,工始告成。尤足奇者,楼上之大雄宝殿内,按三十三天弥勒诸佛悬塑精巧,不可思议。装饰又皆以金,各地来遊之信士,咸讶为未经再见,而叹观止焉。是技可进于道者也。值今提倡佛教,视为国故,保护古迹,屡有明文。此寺工程之成,固赖禅师之铢积寸累,是以感动官绅军民之乐输,而亦我佛如来之法力无边使之然也。今春正月八日,香会各界人士均来参拜,争施以资。不数月而得银五百余元,共议放商生息,以作再修之预备费。今特将经理输施者之姓名曁修葺之始末,悉勒石以彰人善云。</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中旬谷旦</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郭逢春撰文</p><p class="ql-block">山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柴继羔书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二日抵隰县凤凰山小西天,周览各殿,于大雄宝殿内拜谒悬塑佛像,久立仰观,不忍即去。惟惊叹工匠技艺精湛,几无形容之词。管理人员允许拍照,但禁用闪光。彼时只恨相机像素太低,不能还原色彩之一二。拍照后出,廊下寻残碑,大多漫漶,字迹模糊,或为新刻之捐输名录,只有这通“重修小西天千佛寺碑记”尚可辩识 。是碑立于一九三一年六月,碑文由隰县绅士,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郭逢春撰写,山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柴继羔书丹。详细记录了千佛寺的兴衰,也留下了此寺的历史脉络。从知千佛寺经历光绪三年之祲,即山西大旱天灾,僧徒逃亡,至民初,其间有五十年无人经理,致殿宇倾圮,破败荒芜。大雄宝殿内的悬塑佛像也不可能逃过此劫。追溯此寺渊源,明末由曹洞宗东明禅师开山,顺治十三年大雄宝殿落成,由祖泽润题匾额,可以推断殿内悬塑成于此时。但是康熙三十四年的山西平阳大地震,大雄宝殿必定也遭到毁坏。因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悬塑,是经后人恢复的。我想,这些恢复悬塑原貌的工匠,他们是将此作为修行的一种方式。所以,碑文说“是技可进于道者也”。拜谒悬塑佛像,为之敬,为之叹,一部卷帙浩繁的佛典被工匠活生生的展现在你面前。写文章的可以到此寻找谋篇布局的精巧,作诗的可以在此发挥自己的想象,只是不能喧哗,惟须用心。一切流行的诗文,在这悬塑佛像面前,都显得浅薄无知。嘘!注意听,如来佛前的那班乐队,正在演奏仙乐,只是,你能听到吗?</p><p class="ql-block"> 据说隰县原来还有大西天,毁于特殊时期,而小西天大雄宝殿内的悬塑佛像,何以能避过天灾人祸,战乱兵燹,完好地保存至今,现在忽然出现在世人面前,吸引八方游客,这是一个谜。究竟是佛祖法力无边,还是众生精诚所致?我以为世间事有不可思议者,归之于神,或是正解。有人说这是隰县的福报,我想,只有国泰民安,这福报才有兑现的可能吧!</p><p class="ql-block">甲辰寒露廣鍳记于临汾旅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