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湖憔悴身——洛阳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南渡回顾

天天乐(洛阳)

<p class="ql-block">  靖康元年(1126)正月,陈与义“自陈留寻避地,出商水,由舞阳次南阳……”(《陈简斋年谱》),他是在酒监任上,因战乱南奔,途经商水(今属河南)小憩之后,出发前写了一首诗,也是他南渡途中的第一首诗:“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发商水道中》)。</p><p class="ql-block"> “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两绝句 》宋代 · 陈与义)创作于公元1129年农历九月九日,地点:岳阳楼。岁岁登高,今又登高,不负南来万里心。这是895年前的重阳节,洛阳人陈与义在靖康之难逃亡路上在岳阳做一首诗。此时,是公元1129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距离从陈留向商水出发已经过去三年八个月。 </p><p class="ql-block">“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咏牡丹》陈与义)。这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在靖康事变后即公元1136年阳春三月创作的一首牡丹题材诗,诗中第二句为十年伊洛路漫漫,特指金军南下攻破西京洛阳,国破山河在,又逢农历三月牡丹花盛开之际,诗人遥望洛京,想像之中,东风摇曳、多姿的牡丹又盛开了。这是一首最悲呛的牡丹咏诗,充满了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洛阳诗人陈与义的十年伊洛路漫漫,独立东風看牡丹,道尽了洛阳人在靖康之变中的辛酸历程。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陈与义在今天的乌镇写的《牡丹》,宋代的时候青墩就是今天的乌镇,一个叫青镇,一个叫乌镇,一条河的两边,现在叫乌镇。陈与义晚年的时候,在这里隐居,思乡的情绪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宋代诗人精于对细微事物变化的观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在后面再融入对时事的现状发表意见。陈与义是靖康和绍兴年间最具艺术感染力的诗篇作者之一。在那个时期,他的诗虽不同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但是又有:一自胡人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也有: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更有:万里江湖憔悴身,鼕鼕街鼓不饶人。衮衮,悠悠,漫漫,憔悴,鼕鼕,用词之精妙,怪不得被称为“洛中八俊”中的“诗俊”。此时,距公元1126年正月已经过去了10年2个月。</p><p class="ql-block"> 过去说的衣冠南渡,都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他的南渡路线时间都有确切的记载,一部典型的洛阳人变浙江人全景纪录片。 明人张岱,跑到西湖湖心亭听雪,三天不走;想想古代这些人,真的是玩到极致。还有我最近看到的陈与义,临终前,还喝上一壶,并作诗如下:“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这说明是下雨天喝的,而且是农历八月,就在八月桂花开的时候,秋雨绵绵,一壶不觉丛边尽。喝酒也得有文化,喝酒也得讲文化,喝酒还看文化人;哪有今天的有些人那样一口咋,喝到扶墙走。洛阳才子陈与义就是喝酒后直接撂倒在桂花树下,听着雨,闻着桂花,虽然将不久于人世,依然畅想着天下最风流的事: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此时,是公元1138年的中秋前后,距离1126年正月已经过去12年7个月了。诗人仿佛想到了:从汝州至光化逃难的小道,在房州深山避难的三个月,避寇于洞庭湖中的艰难岁月,依然没有磨灭诗人那颗火热的河洛心。依然思念着万里之外的洛中,心中念叨着自己曾经的一首词作《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p><p class="ql-block">公元1139年1月1日,陈与义病逝于青墩僧舍。距离1126年正月奔向商水道已经13年。</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陈与义这位洛阳籍的爱国诗人,重读他的爱国诗篇,追忆他那段南渡13年的艰难岁月经历 ,使我们记住历史,缅怀这位洛阳籍的南渡老乡。</p><p class="ql-block"> 特以此篇文章欢迎回家看看的客家乡亲,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p><p class="ql-block">洛阳 王天乐</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p> <p class="ql-block">宋陵</p> <p class="ql-block">会圣宫碑</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八节滩</p> <p class="ql-block">天下月桂最风流</p> <p class="ql-block">汉魏故城</p> <p class="ql-block">东风吹拂中的牡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