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泉州第三个白天的主要计划就是泉州古城的各景点。这个时候,泉州古城的“小白车”就显得特别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承天寺》。</p><p class="ql-block"> 泉州承天寺,初名“南禅寺”,又因寺后有“月台”之胜,别称“月台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高悬“月台”的匾额,这两字是由明朝的泉州人张寿所写。</p>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大门沿墙两边是弘一法师的手迹:“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p><p class="ql-block"> 一音是弘一法师的笔名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门内的重修承天寺碑纪。</p><p class="ql-block"> 碑记是1974年镌刻的,但驮碑的石龟却显得历史久远,历尽沧桑。</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只大乌龟原来是放于泉州城隍庙那儿的一对明代霸下驮碑石雕,但是后来由于城隍庙的拆除,其中的一只“乌龟”便来到了承天寺,并在这里安家落户。而他的另一位“兄弟”则落户到了泉州开元寺内。</p> <p class="ql-block"> 进门前行,最近的建筑就是月台别院,按原貌重修,展示了弘一法师的生活情景和蜡像。承天寺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宝库。</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留居闽南十四年,户籍一直落在承天寺,期间虽多次云游,但最常驻足的地方依然还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span>天寺,并最终在此化身。</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的蜡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的身份证书。</p> <p class="ql-block"> 泉南佛国。</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的承天寺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里的“风调雨顺”四大天王。</p><p class="ql-block"> 孔武有力,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 过天王殿前面是弥勒殿。</p> <p class="ql-block"> 笑口常开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由于前面有一重专门的天王殿,所以,弥勒佛两边就不是常规的四大天王,而布置为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背面依然是常规的韦陀菩萨。</p> <p class="ql-block"> 过了弥陀殿,前面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上层屋檐下还悬挂有“闽南甲刹”的牌匾,彰显承天寺的佛教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过了大雄宝殿,前面是法堂。</p><p class="ql-block"> 两侧有精美的护廊。</p> <p class="ql-block"> 护廊上彩绘着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p><p class="ql-block"> 实在太美,忍不住都拍了下来,这里篇幅有限,就展示其中的几幅吧。</p> <p class="ql-block"> 法堂内的隋朝铜铸阿弥陀佛,像高两米,重达一吨多,是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也是承天寺的镇寺之宝。</p><p class="ql-block"> 只是,当时功课做的不够,有点忽视了。要不然,一定多看几眼。</p> <p class="ql-block"> 法堂背面供奉有观世音等菩萨。</p> 法堂前面还有一座文殊殿。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前,还保存着宋代石经幢,雕刻精致,呈八角形,高约7米。上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浮雕有佛像、莲瓣、山峰水波纹等,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最重点的区域看完,我们就准备离开了,虽然可能还有遗漏,但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很多,留一点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 从承天寺侧门离开,两尊门神庄严的送行……</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是“关岳庙”,泉州寺庙人气最旺的地方。所谓“关岳庙”,你平心静气想一想,不难理解,里面主要供奉的就是关羽、岳飞。</p><p class="ql-block"> 到地方一看,果然人头攒动。这还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碰到初一,十五及节假日,来的人,有点不可想象。</p> <p class="ql-block"> 来的人大部分都是进香,求签,求解签的。</p><p class="ql-block"> 传说,这里的签很准,很灵验……</p><p class="ql-block"> 东南亚及台湾的香客都会来这里。</p> <p class="ql-block"> 由于人多,为了维持秩序,大门是拦着的,只能从两侧的进出口通行。</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门口的两侧供有二位马爷公。关岳庙大门右边祭祀着关羽的赤兔马,左边祭祀着岳飞的雪青骐骥。</p> 主殿。 <p class="ql-block"> 侧殿。</p><p class="ql-block"> 泉州关帝庙始建于宋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是一个能够让人心灵得到洗礼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安宁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关岳庙旁边就是清净寺。一九六一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人情不自禁的高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 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初名"圣友之寺"。</p><p class="ql-block"> 因历史上的多次毁损,清净寺在某些方面给人“遗址”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寺门内北面围墙正中,完好无损地镶嵌着一方明永乐五年(1407年)刻有《永乐上谕》的石刻,是明成祖朱埭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文告。</p> <p class="ql-block">明善堂</p><p class="ql-block"> 明隆庆元年(1567年)穆斯林在寺内西北角增建一间小礼拜殿,泉州太守万灵湖题匾曰“明善堂”。</p><p class="ql-block"> 明善堂大门上额,悬挂厦门关监督唐柯三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题写横匾“认主独一”。</p><p class="ql-block"> 明善堂是砖木结构的闽南古民居风格与周围的穆斯林建筑有些“违和”。</p> <p class="ql-block"> 明善堂前,矗立着一座精雕的宋代“出水莲花”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石香炉高90厘米,直径35厘米,重数百斤,以叶蜡石(寿山石)雕制而成,色白微灰,质纯无瑕。香炉上部是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花心中凹下一个大洞,以放置香料。盛开的大莲花周围,再围绕一圈小莲花;往下是永不凋谢而各有特色与灵气的莲蓬或含苞待放的花朵。底层雕刻了动荡的波涛。其真意为“清净”与“洁白”。</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小礼拜堂,也是免进。</p> <p class="ql-block">奉天坛</p><p class="ql-block">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阿拉伯名叫“麦斯吉德”,即叩拜真主的地方。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p><p class="ql-block"> 奉天坛屋顶原为巨大的圆顶,于明万历年间地震中坍圮,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圆柱虽已搬移或散失,可是柱基、柱础却大部分依旧遗留原地。为体现原结构风貌,1998年又将倒塌后四散数百年的12根石柱础及9根残柱收集重新竖立于原位。但是殿内的设施和圆顶遗物仍埋于大殿地下。</p> <p class="ql-block"> 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保存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 在清净寺东侧有一座新的礼拜堂,是由阿曼苏丹卡布斯国王出资50万美元于2007年兴建的,2009年落成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新礼拜堂也是不对外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 离开清净寺前行右转不远就是泉州文庙。</p><p class="ql-block"> 泉州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至现址。历经宋元明清的不断修缮与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宏大的规模。它不仅是泉州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儒家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学子们的朗朗书声和对知识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泉州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文庙前广场非常宽阔大气。 <p class="ql-block"> 国内文庙各地很多,据说有1600之多,保存较好的有300多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仅有21座,泉州府文庙是这21座中其一。</p> <p class="ql-block"> 跨过大成门,就真正进入文庙内部。</p> <p class="ql-block"> 过大成门,宽阔的泮池和长长的泮桥,让人眼前一亮。各地的文庙很多,只是一般都规模有限。这里不同凡响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环境宽阔整洁,周边的榕树高大繁茂,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面前的大成殿是文庙中的核心建筑,这里采用全国比较少见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殿顶铺黄琉璃瓦,正面殿前檐下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这些建筑做法,是宋元时期州府级文庙中最高的规制。</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成殿,立刻被自己看到一切所震惊。</p><p class="ql-block"> 大殿正中供有孔子立像。</p><p class="ql-block"> 正厅上方梁上悬挂有清·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据说历代皇帝的御书还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光绪的“斯文在兹</p><p class="ql-block">”、宣统的“中和位育”。帝皇的钟爱有加,显示了一种极高的规格,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东西棂牅嵌以《易经》的八卦太极。</p> <p class="ql-block"> 殿内斗栱、梁架都上了彩绘,带有浓浓的闽南文化特色。横梁上彩绘有龙凤鸟兽,繁复又精美。圆柱采用上下两部分形式,上部分为红漆木柱?,下部分为石柱,显得非常华丽大气。</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侧建廊庑,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等,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资料,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泉州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发展历程。</p> 嘉靖年间的公示牌。 <p class="ql-block"> 在广场处放一屋顶,根据碑文介绍,是原泮宫门楼屋顶。</p><p class="ql-block"> 这座屋顶最有特色的是其屋檐下具有西方色彩的小飞人。</p> <p class="ql-block">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文庙的西南边,面临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p><p class="ql-block"> 所谓<span style="font-size:18px;">泮宫,也就是现在学校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 中西融合,民族融合是泉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和特点。</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泮宫对面金鱼巷吃的阿花沙茶火锅🍲,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站去的泉州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门前保留有宋代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泉州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即公元1196年。历代皆有修葺,保存有宋代构建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与其他天后宫有所不同。</p>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的天后殿在结构上增设拜廊,使得进深大于开间,增大了祭拜空间。</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大殿前的香炉也很有特点。</p> 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p class="ql-block"> 来天后宫主要是求平安。平安健康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共同愿望,因此,天后宫的香火还是相当不错的。a</p> <p class="ql-block"> 天后殿里保留、展出有许多文物,也是一个看点。</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进门处戏台与山门相连,面向正殿,坐南朝北。戏台室内顶部结构形式为木构斗拱及藻井,并施以彩绘、雕饰,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戏台是为正殿服务的,在举行祭祀妈祖活动时供演戏酬神用。</p> <p class="ql-block"> 戏台的背景图“八仙过海”,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流连于泉州古城之中,有两个地方也可在外面看看。</p><p class="ql-block"> 一处就是位于中山路的泉南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大的“爱”字,也是泉州著名的网红打卡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就是被称为粉红教堂的泉州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离西街不远,小白车经常会在旁边路过。</p> <p class="ql-block"> 这处“长者食堂”感觉也很有特色,只是没时间去具体了解了。也在西街附近,但由于不顺路,一般游客也很少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的最后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泉州开元寺了。</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主轴线的最前端,矗立着一座砖石砌成的照壁,高六米,宽十五米,设计简朴而大方。照壁正中,赫然镌刻着“紫云屏”三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为泉州书法家陈于王手书。</p><p class="ql-block"> 而开元寺南门正面也挂着“紫云”二字,这个“紫云”的来历及说法很多,流传比较广泛的是说:在建寺的时候有紫云覆地,遂名紫云。</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福建泉州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开元寺内山门上悬挂的“紫云”牌匾系元朝时天台僧人可中所书、住持崇会所立。</p> <p class="ql-block"> 这个方位曾经是网红拍照点,开元寺的山门飞檐与东塔相呼应,让人浮想翩翩。</p><p class="ql-block"> 现在,背后的树越长越大,拍摄效果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 附上一张开元寺平面简图,便于大家对开元寺有一个大致的平面布置概念。</p> <p class="ql-block"> 正常情况下,开元寺门前的人群总是熙熙攘攘的。</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开元寺山门,可看到中悬「敕大开元万寿禅寺」的醒目匾额。彰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 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p> 精美的装饰。 <p class="ql-block"> 过天王殿就可看到这块立于1963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山门到大雄宝殿之间被称为“拜庭”,平整宽敞,面积约三千平方米。</p>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 <p class="ql-block"> 拜庭中央的“焚帛炉”建于明代,高约三米,其顶盖的盖钮雕了一只狻猊,盖面与炉身层层错落的仰覆莲瓣,周围还装饰有蟠龙、云纹等。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该焚帛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损毁严重,现在只有底座是原装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月台前,有开元寺宋代二塔,即开元寺阿育王东西二塔。它们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这种由五代时期南越王钱复仿阿育王塔创造的塔形,以小型金属塔居多,规制这么大的石塔较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关于开元寺大雄宝殿悬挂的“桑莲法界”横匾,有这样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朝初期的泉州富商黄守恭,经营着一大片桑园。某日黄守恭午睡时梦见有僧人找他乞地建置道场。泉州市黄守恭虽平日乐善好施,可是要一下子捐出这么一大块地,他还真是舍不得。为了让<span style="font-size:18px;">僧人</span>知难而退,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除非桑树上结出白莲,否则他不愿意捐地。令人惊奇的是,几天后,满园的桑树竟然盛开了白莲花。黄守恭被这一神奇现象所感动,最终决定捐出这片桑树园用于建造寺院。这位僧人实际上是主持建筑道场的匡护大师,因此赐寺名为“莲花”。由于寺址原为黄守恭的桑树园,且寺内有一株枝干龙蟠的老桑树,因此也被赋予了“桑莲法界”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祇。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五方佛的背后,供奉着密宗六观音之一的圣观音,身穿通肩天衣,项挂璎珞珠宝,头戴宝冠,映衬着那面如满月的容颜,尽显宁静与慈祥。</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占地645平方米。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p><p class="ql-block"> 戒坛的正前方有一块红底金字匾额,上书“清净法身”,笔力雄健、气节凛然,为清代洪承畯的杰作。</p> 甘露戒坛石柱上的楹联。 <p class="ql-block"> 在甘露戒坛殿的背后有一佛龛,上悬“古佛”的匾额。龛内供奉弥勒佛,布袋和尚的造型,金身闪耀,左手握乾坤袋, 箕坐于宝座上,面容含笑,喜庆开怀。大腹能容是非,了却多少烦心事;开口便笑世人,执迷欲海苦不堪。佛龛的下方,便是那传说中的甘露井所在。</p> 开元寺藏经阁牌坊。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藏经阁,据说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p><p class="ql-block"> 据说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包括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等典籍。</p> 守望。 <p class="ql-block"> 位于开元寺西长廊外侧的“莲香园”。</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相传为黄守恭“桑开白莲”之桑树,树龄高达1300多年。</p><p class="ql-block"> 桑树老干曾被雷轰为三,仍然枝叶繁茂。民国年间有一枝干受台风之损,莆阳人吴春华立石题字顶之。字云:“此树生莲垂拱之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1994年夏秋台风数起,一次风雨中将支于石上老桑枝干扫落于地,且老伤口处有断裂,所幸未全折断,但已无法再吊回石柱之上。</p> <p class="ql-block"> 更为神奇的是今年此树竟然能开花结果,让人唏嘘感慨。</p> <p class="ql-block"> 香莲园西侧有“万山第一”石匾。该匾原位于泉州东岳庙口,乃泉州往福州大道要冲“大石坊”上方居中之匾,立于清初。上世纪二十年代,因牌坊倒塌,其匾现被收藏于开元寺中。据考证此匾为集字而成,其中“第一山”是米芾字迹,明末清初晋江人黄志遴补“万”字而成此匾。黄志遴为进士,曾担任国史馆编修、侍读学士、少詹事、湖广布政等。</p><p class="ql-block"> 古时寺院被称为“山”,唐代始建的泉州开元寺为当时最大,被称为“大开元寺”。因而“万山第一”之匾放在此处也算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五层八面楼阁式石塔。</p> <p class="ql-block"> 西塔名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名为“无量寿塔”。北宋政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114年,赐名为“仁寿塔”,前后也是经历毁坏与重修多次,改为砖塔。到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改砖塔为石塔,比东塔改建成石塔早十年。西塔高45.06米,比东塔略低,但两塔的规制几乎相同。</p> <p class="ql-block"> 西塔的外壁,每层都有佛教人物的浮雕,共计八十尊之多,内容表达了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的理念,须弥座的束腰处还雕刻着花卉鸟兽图。特别是第四层的浮雕,有印度风情的男身观音菩萨,以及唐僧和猴行者,让人联想到西行取经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发布,引起了轰动。其中不少场景取材自中国各地的历史古迹,而泉州开元寺作为游戏中黑熊精背后的佛塔原型及黑悟空的原型,而倍受关注。许多人到此,就是为了看看“黑悟空”原型。</p> <p class="ql-block"> 在西塔旁有一块照壁,原位于泉州府城隍庙,是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所建,1974年移进开元寺保护。照壁中间的墙面,用陶瓷、琉璃镶嵌着一只大型瑞兽,龙首威武,牛尾飘逸,狮身雄壮,鹿蹄矫健。眼睁如铜铃,踏云回首,左右顾盼,活灵活现。有人说是麒麟,为五大瑞兽之一。</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只(犭贪)。据说,(犭贪)的胃口很大,妄想吞噬万物。它先吞食了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走兽;又到人间吞食金银财宝,最后看到太阳从东海冉冉升起,又想一口吞下太阳,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这也是在警示世人求多、不知足、贪得无厌,最终会被欲望害死。万法皆空,诸相心生,至于到底是什么,随缘感悟就好。</p> <p class="ql-block"> 东塔,也被称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也就是公元865年,最初为五层木塔,岁月更迭,遭受毁坏与重修的经历。到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改为砖塔。现存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到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修建的,高达48.24米,仿木结构,八角五层楼阁式,高峻挺拔,耸立于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 东塔每层雕有方窗和拱券门,古朴庄重,旁边浮雕的人物造像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塔壁采用坚硬的花岗岩,纵横交错,叠砌精准,筑工之缜密,令人惊叹。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p> <p class="ql-block"> 东塔上的浮雕的人物异常精美,篇幅有限,仅选两幅呈现一下。</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双塔,经历了明万历年间的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然屹立不倒。宛如两位威武的护法金刚,镇守宝刹,述说着岁月的流转,展示着历史的沉淀,可谓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灵塔。这两座石塔为泉州的标志,见证了古城的繁荣与辉煌,凝聚着厚重的佛韵灵光,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容小觑。</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中轴线东侧有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有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p> <p class="ql-block"> 弘一大师对泉州情有独钟,前后住锡长达14年之久,住过泉州的雪峰寺、开元寺、承天寺、草庵、普济寺等数十座寺院,弘一法师最后的岁月就是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度过的,并圆寂于此。还留下了那句最著名的“悲欣交集”四字遗言。</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有弘一法师生平介绍。</p> 徐悲鸿绘弘一法师像。 弘一法师自画像。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说:</p><p class="ql-block"> “鱼那么信任水,水却把它煮了;</p><p class="ql-block"> 树叶那么信任风,风却把它吹落了;</p><p class="ql-block"> 我那么信任你,你却把我伤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才发现,</p><p class="ql-block"> 煮鱼的不是水,而是火;</p><p class="ql-block"> 吹落树叶的不是风,而是季节;</p><p class="ql-block"> 伤害我的不是你,而是我的自作多情。</p> <p class="ql-block">江南雨飘着多少顾盼</p><p class="ql-block">江南雨载过谁的无眠</p><p class="ql-block">江南雨淋湿多少相思</p><p class="ql-block">江南雨醉在谁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又见江南雨》歌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