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一日游

李梅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免费)。它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每年博物馆接待的参观者从18世纪时的5000人飙升至接近600万人。<div>这是大英博物馆的预约门票。</div> <div>博物馆正门的建筑风格是希腊古典复兴主义,爱奥尼罗马柱和圆顶加三角山墙(门楣)是典型特征。三角门楣里陈列着一系列的人物和造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历程。从左至右看,角落里的鳄鱼头开始象征着远古时期的蛮荒,到无知者,人类得到启蒙神灯的指引,进入农耕文明,一步步进化到建筑、雕刻、艺术、音乐、诗歌、戏剧、哲学等等精神追求。</div><div>这揭示了大英博物馆的主题:人类250万年的发展简史。</div>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以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展出藏品比例不超过20%。 <div>博物馆大厅的地上有一句话:"and let thy feet millenniums hence be set in midst of knowledge。"这是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诗句,用古英语写的,所以直接看是看不懂的,译文意即:愿汝至此千年,徜徉知识圣殿。<br></div> 大英博物馆以这句诗来解读自身“文物的承载地”、“知识的容器”。<br> 不管你来自何方,观感如何,博物馆本身它都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对待每一位访客。 博物馆里人也确实有点多,还有很多学生研学团队,一时不知该从何看起。头大ing~ 待我先来看看导览图。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决定先看中国馆(33号展馆)。 法华彩釉龙纹琉璃砖,宽2.44米,每排高39厘米,厚12.7厘米。原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后被盗取。因为砖瓦太大不好带走,所以被切割成五段。现展出的是由何鸿卿先生买下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br> 琉璃砖上的龙排成两长行,蓝黄釉行龙纹饰,游弋在莲花间。古代的房子都是木制品,放龙纹也有求雨之意。这些颜色和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阴阳相互调和的信仰。 汉服蝴蝶:大英博物馆于2013年收藏。作者郑炜,是馆里少见的一件当代艺术品。作品高165cm,宽180cm,作品以粗麻布为内衬,表面用了1万枚人工制作并在景德镇烧制的孔雀蓝蝴蝶缝在上面。作品灵感来自于“庄周梦蝶”,是浪漫的象征。 三彩弥勒佛,高约120厘米,制作于明代成化年间(1486年),又称布袋和尚。 全世界仅存最大最完整的唐三彩墓葬俑:这组唐三彩发现于河南洛阳上东里城外,1901到1911年修建陇海铁路时发现,是阻挡地煞的镇墓器。<div>前面是两个神兽、跟着两个天王、然后是一文一武两个官员,后面跟着马奴和两匹汗血宝马以及驼奴和两峰骆驼。整组塑像造型栩栩如生,可谓稀世珍宝。<br></div> 明永乐年间河北清凉寺唐三菩萨壁画,由五台山僧人所绘制,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壁画高4米、宽3.9米,中间的是观世音菩萨,左边的是普贤菩萨,右边的是文殊菩萨,三菩萨面庞丰腴,体态雍容,衣饰华丽,栩栩如生。 1925年,英国人用十万大洋买下并切割成12块运到伦敦,后被个人收藏家购买,于1927年把它捐赠给大英博物馆。河北清凉寺毁于上个世纪的军阀混战,这算是清凉寺唯一存下来的文物。 辽三彩罗汉像:原藏于河北省易县白玉山峨嵋寺,总计16尊,大小等同于真人,这组罗汉像被认为足以媲美西方任何传世雕塑。<div>民国初年被盗卖,期间损毁数个,目前存世的10尊全部流失海外。大英博物馆这座辽三彩罗汉像的上半身和底座分别来自两个出处。上半身后由德国人帕林斯基贩卖至海外,底座来自上世纪中国最大的古董商卢芹斋的手笔。1913年英国艺术基金会赞助大英博物馆购买后收藏。</div> 北宋木雕水月观音,高1.7米,菩萨造型带有自然主义的面孔,有着唐代后期的雕塑风格。这件菩萨如何流落到英国已经无从考证,大英博物馆1920年通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收购此件雕像。这个观音菩萨木雕像是此类大型木雕菩萨第一次进入西方国家主要博物馆。 (山西)金代木雕观音。隋唐之后,中国北方特别是山西周边寺庙内多配置有木雕菩萨像。 这尊菩萨面相丰满、紧闭双眼、垂头结伽跌坐,做转法轮传经的手印,神情庄重,体态自然而舒展,整体的身体线条及肌肉表现地极具张力。发髻高高束起,带有唐代发型特点。身披岐帛,环绕左肩,胸饰璎珞,下着长裙。 穿过孔洞看到的那尊是唐三彩琉璃判官,这个是记录善举的判官,还有另外一个是记录恶行的判官。他们手里分别拿着善簿和恶簿,很明显,恶簿的厚度远超善簿,也算是人间一大清醒纪实啊。 唐三彩贴花瓶: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又称“移花”。图案突出表现了古代伊朗的审美情调,成为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的见证。 清慈禧象牙扇,中国馆镇馆之宝之一。由上等象牙制成,扇面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图案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每一根象牙都经过精心打磨和雕刻,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整个扇子的设计精巧,结构稳固。无论是在艺术价值还是实用价值上都堪称完美。 敦煌莫高窟壁画残片 莫高窟佛教造像残片 精美的佛像 飞虹塔建于明正德年间,展现了中国古代琉璃技艺的高超水平。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琉璃构建:琉璃角人 栩栩如生的表情 清.鱼形刻花景泰蓝瓶 明天启韦驮菩萨陶像,外表施以墨水蓝和绿松石釉,高80厘米,佛教护法金刚之一。 清乾隆矾红折支花卉纹甘露瓶,藏传佛教专用法器,乾隆皇帝颇为喜欢的重要宫廷陈设器。此瓶器型端庄秀美,挺拔别致,整体感觉浑然天成。 清乾隆景泰蓝曼陀罗(铜胎掐丝珐琅坛城),底座印有“大清乾隆壬辰年敬造”。这是一个三维立体的佛教道场,曼陀罗Mandala原意即圆形,表示瑜伽修行的土台,是密宗传统修持能量的中心,暗示宇宙万象森列,圆融有序。<br>这件是皇家制作,不惜工本,使用青金石,黄金白银,红珊瑚,玉石等名贵材料,曾经被放在承德避暑山庄,大英博物馆1991年从Speelman古玩公司购得。 红山玉猪龙,中华最早的龙的形象。 参观完中国馆,在博物馆餐厅里吃过午饭,重新回到博物馆的中心地带,从中间圆形部分(阅览室)开始继续下午的参观。<div>大英博物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公共意义上的博物馆,其中庭的顶棚是由3312块绝无雷同的玻璃笼罩着一个欧洲最大的室内庭院,中庭圆形的内部是阅览室。<br></div> 大英博物馆阅览室1857年首次对公众开放,一直到1997年都一直被当作公共图书馆使用,后来里面的藏书被转移到大英图书馆了。2000年这个阅览室变成了游客中心,2007年到2013年期间又变成了展览馆,之后就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2011年之后终于又对外开放了。 当时阅览室的规则是只能阅览,不能借走,所以叫做reading room。整个阅览室42米直径,没有一根横梁,在160年前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建筑格局。好多名人都曾经是阅览室的常客,例如列宁、伍尔夫、王尔德、乔治奥威尔、甘地等。<br> 卡尔.马克思在这里欧排7号的座位上完成了巨著《资本论》,当时他在德国写完《共产党宣言》后被驱逐,比利时和法国都拒绝了他。他流浪至英国,英国觉得他只是一名学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英国容纳了他,并且聆听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所以今天的英国社会制度是socialism,经济制度是capitalism。 孙中山在这里构思了“三民主义”,柯南道尔也在这里写下了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然后小说里的福尔摩斯也经常到这个阅览室查找资料帮助他破解迷案。 阅览室出来,考虑到参观时间有限,大英博物馆一天根本看不完。所以打算把参观重点放在古东南亚、古埃及、古希腊罗马这几个主要展馆。<div>东南亚展馆里的珍贵文物,主要包括缅甸,老挝、印度等地。</div> 这双脚印的中心是两个圆转饱满的轮圆,也就是法轮。这是佛祖曾经来到并传法的地方,印度洋边上的Amaravati。这里也是一位中国高僧学佛法(佛经、佛律、佛论)的地方,他回国后,唐王李世民说你是三个佛法精通的人,所以封其为三藏法师,也就是唐三藏。这里就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圣地。<div>脚印旁边的藤蔓呈盘长结,也是中国结的基础。左脚脚趾旁边有条长了羚羊角的鱼身,口中吐出藤蔓,此鱼名为摩羯罗,后来文化融合,摩羯罗元素也体现在古希腊、古罗马星座里的摩羯星座文化中。</div> 雷震子?大鹏鸟? 古埃及馆是大英博物馆的重头戏。<br>罗塞塔石碑,堪称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文物。1799年拿破仑军队在埃及罗塞特(Rashid)发现的一块重要的古代石碑。它成为了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唯——把钥匙。<br>罗塞塔石碑上刻有相同的文本,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纸莎草书和希腊文书写。由于希腊文是人们已经能够阅读的语言,通过对比三种文字的内容,学者成功地解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br>从而打开了了解古埃及文化和历史的大门。<br> 这块石碑对于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难以估量。它是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中最有排场的文物,也号称大英博物馆八百多万件文物里最重要的文物。<br>这件文物,也是大英最具有争议性的文物之一。埃及政府多次要求将其归还,认为它是被非法带走的文物。 “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生于公元前1303年,是古埃及第19王朝的第三位法老。他的时代见证了古埃及文学、绘画和雕塑的辉煌发展,为后世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br>他与赫梯帝国签署的《卡底什条约》是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之一,显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除了军事成就,拉美西斯二世还是一位杰出的建设者。最著名的是阿布辛贝神庙(Abu<br>Simbel),其壮观的雕像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游客。<br>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Ⅱl)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护照的法老。因展出保护不当,1974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长毛发霉需要被送到法国进行保护处理。为了使这次跨国运输合法化,埃及政府为这位古代法老颁发了一本护照。护照上的照片是他木乃伊的图像。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遵守国际旅行规定,也是为了确保木乃伊在运输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尊重。<br>拉美西斯二世的护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案例,展示了现代法律和古代遗产之间的有趣交汇。<br> 古埃及壁画中猫头人身的画像是他们崇拜的猫神——巴斯泰托女神(Bastet),她曾经是下埃及的战争女神,后来慢慢从战神转化成为家庭的守护神,象征家庭温暖与喜乐,广受埃及人的喜爱。<br><br> 大英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盖尔·安德森猫”青铜雕像,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埃及晚期。“盖尔·安德森猫”长年稳居观众最喜爱的展品前列,也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妥妥的“形象代言人”,并且以其神秘莫测的“埃及猫”形象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雕像 <p class="ql-block">亚述王国守护神拉玛苏(带翼人头公牛)雕塑,高350厘米,长371厘米。拉玛苏是古代亚述建筑中的一种神话生物,四米多高,拥有公牛或狮子的身体、人的头和鹰的翅膀的怪兽。它是国王宫殿的守护者,在公元前800年和700年的亚述建筑中非常突出。</p><p class="ql-block">在亚述帝国,拉马苏是国王的权力和合法性的象征,人头象征着智慧,翅膀象征着速度,狮子或公牛的身体象征着力量和权力,拉马苏是一个五条腿的生物,从侧面看可以看到它在运动,四条腿张开,好像在走路,但从正面看它似乎是静止的。</p> 古埃及壁画 璀璨的古埃及人类文明 在古埃及的社会体制中,等级制度相当森严,法老是古埃及人心目的“神灵”,统治着整个埃及帝国,拥有尼罗河畔的一切。死后被制成木乃伊,是法老们的专属权利,其他阶级无权享受。 木乃伊作为古埃及文化特有的载体,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数量之多和等级之高远超世界其他地方,即使埃及当地也根本无法企及。<div>馆里的木乃伊陈列非常紧凑,甚至可以说拥挤。以至于你不详细看说明的话,根本就无法相信眼前的木乃伊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是何等的重要。中国馆里的瓷器也是同感,每一个拿出来都价值连城,但是多少年来,它就那样的拥挤陈列在展柜的架子上。更何况展出品比例不足20%,还有更多的绝世文物至今还沉睡在博物馆库房中。</div> 裹尸布 古埃及的死亡与来生,木乃伊棺木内侧的壁画。 62-63号展厅通过木乃伊、棺椁、面具、肖像及其他陪葬品等种类丰富的文物讲述了古代埃及的木乃伊制作、与丧葬有关的法术以及仪式。 “姜饼人”木乃伊,这具木乃伊是天然木乃伊,木乃伊以胎儿姿势埋葬,它已有5500年的历史。这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由英国埃及学博物馆负责人沃利斯·巴奇于19世纪末从埃及沙漠Gebelein附近的浅沙墓中挖掘出来的。<br> 猫木乃伊 古埃及Ptahshepses假门墓志铭文,孟菲斯时期典型的墓葬建筑代表性构造。<div>古埃及语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正式书写体系,它由表音字母,表意文字共同构成,并被分为音节。它拥有1000多个单独的文字图形。圣书字有三种字体,其中碑铭体(圣书体)被视为正规体,此外还有草体的“僧侣体”和简化的“大众体”(或称世俗体)。几乎所有现代字母系统均发源于圣书体。</div> 古希腊古罗马馆也是不容错过。<div>雅典时代人类艺术和人文精神最高境界的体现就在这里,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 希腊语,众神的意思,18号展厅),建于450-430BC。大英博物馆按照神庙1:1比例进行了仿制。这里的空间是整个博物馆最宽敞的,长69.5米,宽30米,高13.5米,动用了将近20万吨的巨石。</div> 这里是人类文明最璀璨,人类艺术最辉煌的一个圣殿。古希腊人赋予的人文情怀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1801年这些三角门楣上的人物圆雕,多立克式拍档间饰隆肩板上的高浮雕以及后面凸起中楣的延边浅浮雕被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的外交官鄂尔金掠夺至英国。<br><br> 东山墙三角门楣上的精美雕塑,主题是“雅典娜的诞生”。最左边的是太阳神赫利俄斯,黎明时分驾驶着马车从海平面上一跃而起;他旁边是酒神狄俄尼索斯,赤裸着身体斜靠在岩石上,头向右手凝视,可能是举起的酒杯,他是这组雕像唯一保留头部完整的雕塑。酒神旁边的两位女神,一个是农业女神德墨忒耳,一个是她的女儿珀耳塞福涅,同时也是冥王哈迪斯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将左臂靠在母亲的身上,俩人都穿着希腊传统无袖长袍,往右是宙斯的女儿赫柏,掌管清纯的女神,右膝弯曲,衣幔像在风中舞动,曼妙轻盈。 这一组雕塑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又称为莫伊拉。三位女神共同掌管每一个凡人的命运。从大到小排列第一个是阿特洛波斯,掌管死亡,负责切断生命线。第二个是拉克西斯,负责维护生命之线。第三个是克洛托,负责纺织每个人的生命之线。 三位女神的排列为了配合山墙三角形而变化的。尽管头部和四肢都已经残破不堪了,但身躯传递出来的飘逸姿态,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美的让人沉醉。尤其是衣服褶皱的处理,轻薄如细纱,把女性柔软的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月神塞勒涅(Selene)的马头雕像,感受战马在死前的情绪张力。古希腊艺术家们在冰冷、坚硬的石头上把人物、动物刻划的栩栩如生,不得不说雕刻技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马首是整个雕塑群最精彩的部分:它以极其写实的风格捕捉到了马儿在劳累后精疲力尽的状态。马的眼珠凸起,张大的鼻孔,清晰可见的血管、面部肌肉都雕刻的非常真实。 涅瑞伊得斯神庙,出土于土耳其西南部,涅瑞伊得斯是海神的女儿,和波塞冬一起乐于帮助同风暴作斗争的古代水手。 沐浴的维纳斯(又称蹲下的阿芙洛狄忒):这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私人收藏借给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呈现的是维纳斯女神沐浴的样子,湿漉漉挽起的头发,头紧张地歪向一边,也许是朝着入侵者的方向。<br> <p class="ql-block">刘易斯棋子:国际象棋最初诞生在印度,后来经由中东传入了欧洲。因此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刘易斯棋子用海象的牙齿或者是鲸鱼的牙齿制成,非常精致,始于公元12世纪,1831年出土于苏格兰刘易斯岛(当时被挪威维京人统治)是极其罕见的从中世纪留存下来的国际象棋。一共有78枚,大英博物馆买下了其中的67枚,10枚存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爱丁堡)。此次英伦之行,在伦敦和爱丁堡分别得以窥见这套刘易斯旗子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观后感:</p><p class="ql-block">1、震撼:这里文物之浩瀚,之精美,之珍贵令人叹为观止。哪怕身侧纷纷扰扰,你也能在喧嚣中敛住气息,去静心倾听和注视它们。它们身上凝聚了时间的力量,收敛着历朝的风雨。中国馆中藏品囊括了中国几乎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每一件都是珍品;古埃及馆里,高大及顶的玻璃柜里木乃伊数量蔚为壮观;启蒙运动展厅再现了18世纪收藏家们的“博物馆”,收纳了从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奇珍异宝。</p><p class="ql-block">2、“罗列”是大英博物馆陈设非本国文物的一大特点。同类同色同型,略有所同,即可同列。所以在这里,成化斗彩可与雍正粉彩相伴,诸地古城门墙可为表里,古埃及君臣可互为看守。</p><p class="ql-block">坦白讲,大英博物馆的大多数展品,都是英国近代侵略史的铁证。文明和历史以一种掠夺又保护的方式被保存和展览出来。这种对文物的“罗列”,是对殖民过往的陈列。</p><p class="ql-block">3、割裂:毋庸置疑博物馆里的文物自带着这些物质的时间属性,但是同时也带着各自强烈的地理属性。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而这种古物的归属感,只有在原生地,才能更好地被理解和诠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