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井冈山革命道路感悟

铎翁

<p class="ql-block">昵称:铎翁</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176995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主席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的。他以一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和自信,指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但说实话,我虽感动于此词的雄伟气概,然于井冈山革命道路何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功所知不多,有点懵懂。虽说过去经常有去井冈山,但来去匆匆,掌握有限。</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期间,我带孙子利用假期,又上了趟井冈山,索性用较长时间,详细参观学习了许多革命旧居旧址和纪念场馆,通过反复调研思考、观摩学习,我终于对井冈山革命道路能够成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对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深切了解。深信井冈山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山,革命的山,更是一种象征、一种信仰;它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幸福靠山。因此,雄伟的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人民幸福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  10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茨坪中心景区主要的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陵园内人潮如涌,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大家的心情倍感沉重,有一种氛围让人自然而然的肃然起敬。在这里,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大家屹然挺立,聆听先烈的英雄故事。一位身着解放军预备役讲解服的女军人,英姿飒爽,饱含深情讲述井冈山革命史,情节直击人心,几度哽咽潸然泪下,听众沉浸其中泪花盈目。此情此景,震撼人心。在井冈山烈士陵园,一种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讲解,跨越时空97年。讲解员讲述了井冈山以4.8万余名烈士的鲜血拉开了中国革命由失败渐渐走向成功的序幕。在烈士史料陈列馆里,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一篇篇文章、一则则故事,了解那段艰苦卓绝又热血激昂的革命岁月,缅怀在红土地上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听众无不心潮激荡,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和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只有二年多时间,但正如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对随行人员说的:“井冈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10月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参观。当时,敌军趁主力红军在外,集中兵力大举进犯,企图一举打败红军,占领井冈山。在此危机存亡之秋,红军仅有的一个营,紧紧扼守黄洋界,誓死保卫井冈山北大门。“敌军围困万干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斗,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  红军当年以少胜多、誓死保卫黄洋界的壮举,从而保住了井冈山,保住了红色革命的火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到底的信心、一以贯之的恒心、迎难而上的决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黄洋界哨所旁,就是著名的红军挑粮小道。当时,毛主席、朱德军长带头,官兵一致,硬是靠肩挑背驮,每天往返100里,将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井冈山,解决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给养问题,支撑了割据工农武装的革命斗争。并历练出无数铁肩膀、铁脚板,担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p> <p class="ql-block">  10月3日上午,我们先是到小井红军医院参观学习。小井红军医院始建于1928年,取名“红光医院”。一楼一底两层黑色木楼,十分简陋,医疗条件非常艰苦。然而,面对敌人的枪口,伤病员们忠贞不屈,视死如归。医院黑灰色外观仿佛一直在述说那段腥风血雨。</p> <p class="ql-block">  曾志同志的墓就在小井红军烈士墓边的一个山包上,上而镌刻一行字“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几个字。不看墓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方矮矮的坟墓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同志的墓地。当年任红军医院总书记的曾志,七十年后临去世前,特别交待家人将自己部分骨灰葬在红军医院,她执意要继续看护她曾经的病人。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灵魂,从中也阐释了革命事业何以能够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驱车赶往三湾改编纪念馆参观学习。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主席在井冈山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成为以后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原则,从而确保了党的革命事业的胜利和成功。</p> <p class="ql-block">  10月3日下午,我们来到井冈山茅坪八角楼革命景区参观。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经常在茅坪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因为楼房里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称之为八角楼。在这所简陋的房子里,在微弱的油灯光下,毛主席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坚定了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斗志之卓绝,气势之恢宏,令人由衷发自肺腑感到钦敬。</p> <p class="ql-block">  再次重登这片革命热土,追寻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足迹,进一步领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髓,对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精神,也就是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有了深切体悟。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常怀先烈志,赓续革命情,心存感恩,奋进不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