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拉萨是1987年9月的事情了,原计划是到青海岗岔县青海湖畔。听朋友说:岗岔县青海湖畔有一艘废弃的大木船,在岸上长期风吹日晒斑驳破烂不堪。我顿时有了画面感觉,约上广东摄影家“老叶”兰州的坏小子“王Ⅹ”兴致勃勃来到岗岔的青海湖畔安营扎寨、搭帐篷、烧酒精炉、煮稀饭烤大饼。经过两天的寻找,没找到传说中的废木船只好再作打算。爬上开往格尔木的火车,遇到一位澳门电视台的摄影人,他说:你都到了西藏的门口了,为什么不到拉萨去看看!好呀,去拉萨!早上四点在格尔木登上开往拉萨的长途班车,半夜12点到“安多”住宿,第二天早上五点出发至下午六点终于看见“布达拉宫”了。(此图是2015年5月拍摄)</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不知疲倦,没有高反,不做攻略,对拉萨的认知只是好奇。拿着一张拉萨地图随心神游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遗憾的是神游时没了音乐伴我左右,只因心爱之物袖珍“爱华”录放机遗失在了安多旅店大通铺上了。</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必游之地。记的当年“布达拉宫”国人参观卷是人民币叁拾元,外宾参观卷是壹佰美元。购票时遇见一个日本小姑娘,我给她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丑心疼”。替她购买了一张内宾参观卷,并约定进门检票时不要说话,听我指挥,反正日本人和中国人样子差不多。于是在西藏多了一位形影不离的小跟班。从西藏跟我游到新疆、青海、甘肃,历时月余。无奈她的旅行签证到期,到兰州办延期签证,她要延签一年,兰州公安的权限只能延签七天,没办法,最终到咸阳机场作别,没能带走一片云,却留下了一份牵挂。</p> <p class="ql-block">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有多少隐藏的故事。读“仓央嘉措”诗歌才知道“布达拉宫”里也有勾心斗角、也有明争暗斗、也有权利之争、也有凄美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爱恨情仇。</span></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的诗中吟唱道: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一个冬天,飘飘洒洒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地面,整个布达拉宫都披上了银装。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可是,这大雪,是命运的拐点。雪地上留下了一串脚印,布达拉宫里最尊贵的活佛,亦是拉萨街头那个俊美浪荡的风流少年宕桑旺波。</p> <p class="ql-block">于是就有了关于“玛吉阿米”的误传。其实“于道全”先生1930年最初翻译“仓央嘉措”情歌时是把藏文先译成英文,再译成汉文。英文版的“姑娘”译成汉文翻译成未出嫁的女孩,简化成“未嫁娘”懂英文的朋友们可以把“姑娘”用英文拼写出来,就会明白“玛吉阿米”的出处了。为此我曾纠结了多年,后来经一高人点化说:“美好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只要把美传递下去,便是大彻大悟。</p> <p class="ql-block">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p><p class="ql-block">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p class="ql-block">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p> <p class="ql-block">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飞遥远的地方,转到理塘就回。</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前的广场上晒太阳,是我最喜欢的休息方式,坐在大召寺外墙下,根据阳光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热了就移到阴影里,冷了再换到阳光下。经常一坐就是一天。</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内墙上的饲虎图壁画,在斑驳的阳光下,更显的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经幡玛呢堆,还有磕长头的善男信女们演绎着一个古老善恶必报的轮回故事。</p> <p class="ql-block">此图定格在2015年</p> <p class="ql-block">1、本篇图片版权归本人所有,如下载转贴请注明出处!</p><p class="ql-block">2 、本篇文稿,文责自负。</p><p class="ql-block">3 、背景音乐素材 降央卓玛演唱的《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