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龙潭

萧满柄

那一天,偶然看到邻居利昌兄发在家乡群里的几张有关家乡龙潭风景的照片。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家乡那个未被开发风景如画且充满着神话般故事的家乡龙潭,于是以笨拙的文字将有关家乡龙潭的点点滴滴以美篇的形象分享给广大的网友。期待有朝一日,此景能象德化石牛山、德化九仙山以星级方式被开发成的风景旅游胜地,让广大旅游者爱好者能到此打卡游玩。 此美篇中家乡风景的部分故事素材由邻居礼叔及家乡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提供,感谢他们为此美篇提供了最丰富的故事资源 这两张是龙潭起雾时,站在家乡山边所拍的照片,说真的龙潭起雾时还是很漂亮的,假如有一天,如果龙潭上方也有电费观光车从这雾景中经过,真的有一种象来到仙境中的梦幻般的浪漫。 家乡龙潭处在家乡比较偏远的村角落里而且是家乡的最低处。它处在家乡东溪村落、半词(刘宅)和桂阳梓溪中间。在村村通公路之前,龙潭是东溪村落、桂阳梓溪和桂阳陈溪(又称陈卢司)去上涌所必经之路。 俗话说,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蒙蒙胧胧的情景中,那么上面几图便晴好天气时龙潭的远景,看起来有一种给人以心旷神怡且又很养眼的画面。 十六年前,我便是走此路到龙潭的。现在据邻居利昌兄讲,现在已经有水泥公路直接通到龙潭的龙兴庵了。既然有水泥公路直接通到家乡的龙潭,那么,龙潭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提供了方便,以及旅游爱好者到此打卡也就方便多了。 龙潭是家乡双岭溪与粗赖溪两溪合港,港口流水汇成三潭,水潭四面是悬崖峭壁,潭面像嵡。深潭的水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墨绿,如同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中。缘何此地叫龙潭,我也曾问父辈们,他们均表示也不太清楚。后来,从村里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前辈口中,此处叫龙潭是有来处的。据说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老先生曾到龙潭祈雨,保佑风调雨顺,当他来到龙潭桥上时,看见墨绿色的水面上忽闻龙吟之声,震耳欲聋。一条金光闪闪的真龙破水而出,身姿矫健,尽显无上神威,然后龙头朝着梓溪方向慢慢的飘去,因此,此水潭便叫作龙潭。也许是缘于这潭有真龙现身,祈雨有效的缘故吧。在小的时候,每年在干旱季节都会见到村民抬着菩萨到龙潭祈雨。据村里的老人讲,到此龙潭求雨,还是很灵验的,他们还有鼻有眼的举例说某年我们村到龙潭求雨时,当求雨的队伍到龙潭求雨回家走到粗赖岭时,原来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从天边飘来一片乌云,很快天空便被被乌云笼罩处,整个大地就象很快便下起了大暴雨。而且他们说此次下雨,只有参与到龙潭求雨村民所在的地方下,而过了双岭溪和双芹岭,便没有下雨。对此,我是这样理解,在海泼近一千米的山地,这种东边下雨西边晴的现象是很常见的。<br>龙潭不仅是村里人祈雨的最佳地方。而且还是早期农民们观雾看天气的地方。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时代里,农民们无法从天气预报中得知老天是不是要下雨,而每缝农作物需要水灌溉的日子里,农民们只能靠平时的观察得出雨晴规律,于是龙潭便成了农民们的天气预报。据前辈们,在春夏之季里,如果龙潭有起白雾,那么下雨的日子就不远了。因此,每缝干旱之季,龙潭起雾我便成了农民们对缓解干旱的最大希望了。 此庵此庙曾经是家乡三保善男信女朝拜祈福的地方,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此庵切日渐衰败。此庵能否重新被重修,我们期待着。 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过有关龙潭庵的故事。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她所讲的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记早年间,戴云尼姑庵被洪水冲走,保生大帝等佛像从戴云尼姑庵被洪水冲下经黄上林、溪兜和粗赖溪,最后停停在龙潭旁的石崖上,于是龙潭旁便有龙潭庵。后经村里礼叔介绍:龙潭庵叫龙兴庵本只有龙王庙,到明朝洪武间戴云尼姑庵被洪水冲走,保生大帝等佛从戴云尼姑庵被洪水流到龙潭停在龙潭,后来保生大帝等佛留在龙潭后四保信徒才兴建了龙興庵供奉,烟火兴旺四保平安。 <br>据老一辈人传说,距龙王庙不远处有个出米石,庙里如有香客和贵客来,出米石会自然出米来供主持人曰常生活,如有一个客人每歺会多出半升米来供养客人,守庙的阿婆就要拿着这半升米到龙潭近一公里处的洗米潭洗米煮饭。刚开始,这阿婆每天坚持开回跑,给不定时到龙王庙祈福的香客洗米煮饭,时间久了,这阿婆也就不耐烦了,“这出米石也真是的,一个人来才出半升米,这香客又不定时到来,那我岂不是要这样跑来跑去,累死了,烦透了。不如我用给他挖开,看里面是不是很多米,我一天给他做五十个人的饭,这样也就不用不停的这样跑来跑去了。”于是那阿婆就在龙潭附近砍了根楠竹,做成了根差不多一米长的小竹棒,然后一头削成尖尖的,然后就朝着出米石出米处深挖,想让出一下子多出点米。我的乖乖,这下可好,那洞是挖开挖大了,结果米是没有出来。只是挖出了一个写有文字的如板砖大的石块出来,石块一面写着,想要出米,需读懂另一面的一个文字,那阿婆自己没读过书,自然是读不出那文字。她又不甘心,于是他拿着那块石头问了很多人,结果没有人读得懂。于是那出米石就没有再出点米出来了。<br>听到这传奇故事后,正当七八岁的我们想到龙潭去找一下这刻有文字的出米石,想读一下那文字是什么。于是夏季的一天,我同邻居中一行十几个差不多年龄大的孩子一起从粗赖方面沿着粗赖溪往龙潭方向走路去。当我们来到龙潭桥上时,听到是巨大的轰轰声,此声音给我们带来十恐怖的感觉。我们只站在桥上,朝着龙潭方向扔了几个小石头,再也不敢往一潭二潭方向走去,更不敢寻找那个再也不出米的出米石。<br>整个村子十几个小孩子到了下午一点多还没有回到家里,这回着实让家人担心了一回,当我们回到家里时,免不了被大人们一顿痛骂。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们把我们下午准备去后龙潭游玩的计划告诉了他们的父母。在父母的反对下,我们这一计划就自然而然的泡汤了。<br>由于龙潭是村里最低的地方,而龙漂起雾着实是很漂白,那轻轻的白雾从龙潭山中飘起。倒是有一种仙境般的感觉,于是也自然而然的有了有关龙潭神仙的传说,其中丝线牵牛便是其中的一个。<br>在龙潭周边山坳处有一个地方叫牛鼻孔的山洞,而丝线牵牛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个山洞里。石洞里还有棋子,把说有棋子,扰说是仙在那里下棋,还有仙脚印。据说有一位神仙要下山来牵牛,找一个阿婆拿红丝线。阿婆问他红丝线要干嘛,那仙说要牵牛到龙潭喝水,那阿婆听了哈哈大笑,“你傻。我老公用绳子都牵不牛,你一条丝线怎么能牵牛。”结果被这样一说,那牛就变成了一座山再也动不了。听到这种故事,我不由的想到封神榜中的一段故事,就是比干的心被挖掉后,而坦已为了将比干除掉,而化为卖空心菜的村姑,当已经没有心脏的比干问那卖菜的村姑,空心菜没有心也活吗?而那村姑则是一句,人没有心也不是一样的会死,结果比干听了这句便死掉了。此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有些事看到,心里想想就好,千万不好说出来。这便是天机不可泄漏。<br>当然,龙潭也有着冤魂传说。据父辈们讲,以前土匪会在龙潭桥上埋伏,如果有钱人经过龙潭桥时,他们就把这把有钱人的钱抢了。如果被抢的人认出这土匪,他们就把这人推到龙潭里去,当然避免被到龙潭里的人会因为会游泳而跑到,他们把会把这人装在猪笼里(用竹片做的一个长长的笼子,用来装猪用的),同时,在猪笼里装个石头,然后把连人带猪笼一起扔到潭里淹死。每每听到这里,我就看现在看恐怖一样,想着那个被装进猪笼又装石头,对死亡前的绝望,别提心里有多害怕。<br>后来,我又从村里一老人口中听到了一起发生在龙潭有关后宅村民“拒盐哨”事件。大体情况是这样的:<br>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国运日衰;加上苛政剥榨,城乡经济破产,人民生活困苦。时官商勾结,对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实行控制高价专卖,人民不堪负重。德化部分农民私自直接到沿海向盐民购买食盐运回自用,而官府到处设哨卡严管,违者重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涌后宅村民也想办法私下组织一些人到莆田等沿海向盐民购买挑回食用。当然,他们不敢往鸡公岭往上涌方向走,毕竟那条路是有官后设哨卡检查,当然也不能往黄上林七里洋走,因为那里也有有官兵设卡检查,他们只能往龙潭方向,然后再经过梓溪方向,走过重重山路到莆田沿海一带向盐民购买食盐。其他村庄都有人购买食盐,唯独后宅村民没有购买食盐,这不由的引起了当时的官兵注意,经多方打听,得知后宅村民是私下到沿海一带购买食盐的情况。于是在一批村民还没有回来时,他们便在龙潭桥附近设哨卡了。当那些到沿海购买食盐的村民经过龙潭桥时,被他们拦下。那官兵蛮狠得很,说不仅要没收他们到沿海购买的食盐,而且还要他们走到官府里处罚。想着自己走了十几天的路才买到的食盐,想到如果到了官府横竖也是死,况且现在村民们人又多,官府的人也就只有几个人而已,于是他们决定把这几个狗官兵处理掉,于是他们几个人一拥而上,他们那几个官兵抓住,然后直接推到龙潭里。然而,这一“拒盐哨”事件还是被县城的官府知道了。<br>大吏命中营罗大春带队到德化会合派兵剿办。德化知县斌敏体察下情,知民疾苦,恐剿办队伍到后宅后“玉石之俱焚”,遂极力向罗陈言,是“盐哨恃势骄横,所以迫出此法;虽难恕,情实可原。”并一面暗中派人密谕后宅乡民,“迅速先抵赤水拦轿泣诉”。罗大春见后宅乡民陈诉哭泣涕零,遂动恻隐之心,乃怜悯之,因得易重为轻惩处,乡里得以保全,避免了一场不可估量的损失与灾难。<br>虽然“拒盐哨”的具体情况无从查起,但德化知县斌敏极力向罗陈言挽救后宅村民的事迹是在《德化县志》有记录的。<br>特别是他写下那首《往后宅有感》诗<br>去时雨迎风,归来风送雨。<br>一月风雨中,往来剧辛苦。<br>辛苦所不辞,于政竞何补?<br>抚字愧无方,不教罹罪罟。<br>悍卒狠如狼,苛政猛于虎!<br>烈火焚昆冈,顷刻变焦土。<br>忘身以救之,斯民我为主。<br>昨朝马首东,今兹复西顾。<br>秧田春水满,麦陇黄云布。<br>野鸟时一呜,山花欲全吐。<br>牧童坐磐石,兀傲睨官府。<br>棕衣既飘然,台笠制甚古。<br>见我狼狈状,一笑掌欲舞。<br>默默肩舆中,忧患迫肺腑。<br>何如解组归,还复事农亩!<br>这首《往后宅有感》诗收辑于民国版《德化县志》及《瓷都德化古今诗萃》(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7月版)。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龙潭上游双溪合流外被建成水库,龙潭随然少了往日那种像似雷呜之声,真的吓怕惊人的场面。但若能在水库上面建设玻璃桥或高空电缆车,这倒是可以考验游客们胆量的地方。当然,如果在此水库旁设立垂钓区,倒垂钓爱好者的天堂。 真的,我觉得家乡的龙潭就象一个贤惠的女子一样,默默深在大山深处,如果有被一日被景被开发,那就象是有人娶了这女子一样,她一样很旺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