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迹 |南中学堂

朱小七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1931年,团结两村人的建筑,带着浓厚的南洋味道,是非常典型的南粤乡村老学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1年旅港华侨许其卓提供建校土地,并从香港带回设计图纸。许让成捐出1/3的建校款项,其他由村民集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校名在原先两座学校“秀南小学”和“培中学校”中各取一字,便有了“南中学校”,后来被习惯称作“南中学堂”。</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南中学堂”不但两个村子的男女孩童都可入读,嫁入村中的女性也可以进学堂读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新式学校,南中学校不仅仅外观上中西合璧(一栋两层砖木结构建筑,白墙黑瓦,正面的半弧形山墙与飞檐雕柱颇有南洋风,大门前有三道拱门,二楼阳台的三道拱廊是西式风格。正立面两侧的简洁墙面配小窄窗,是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办学也迥异于传统私塾,完全是新式教育,课程包括国文、数学、地理、自然、历史、美术、音乐和体育等。在当时的宝安县,南中学校不仅仅是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也是课程最完备的之一。</p><p class="ql-block">当时就读南中学堂的学生,还会与学校签署协议,如果有能力在外求学深造者,毕业后要先回乡义务教学一年再参加工作,以保证南中学堂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连续性,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1953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中学堂几经周折,后又改名田坑学校,田心学校,1989年结束了教学使命,从此闲置,一度破败。2010年,田心社区道路扩建,传出学堂可能要被全部拆除的消息,当地居民纷纷表达护校心声,社会各界也进行呼吁。最终,当地规划部门认为,南中学堂有着悠久历史,承载着田心社区居民的历史情怀,也具有一定文物价值。于是,便有了这个将南中学堂置于中心的环岛特殊的位置,如今的它位于公路交汇处,立于公路中间的环岛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今作为深圳坪山智慧书店之一,我认为是深圳文物活化的一个有意思的案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带高中生来到这里开展研学,彗星出现的夜晚,我们在月光下,树荫里,学堂门口,畅谈所见,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忘记了肚子饿,忘记了夜晚天黑,忘记了疲劳与课业…</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5日 周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