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都华彩 #山西北齐壁画博物馆

王feel

<p class="ql-block">两种文明的交界,三个政权的核心。千百年来,太原从不孤寂。</p><p class="ql-block">北魏、东魏、北齐,人员流动、商贸往来、胡风华彩。时间冲刷印迹,唯有地下的世界延续往日的精彩。</p><p class="ql-block">在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广阔地下空间里,无数古人用壁画模拟着生者世界,稀疏平常的生活定格在了墙壁上。而今,壁画重见天日,将过去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这些壁画讲述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早期格局,讲述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是研究草原历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宝,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北齐(公元550—577年)</p><p class="ql-block">北朝(386—581年),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420—589年)为同时期南方地区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宋、齐、梁、陈。南朝与北朝合称南北朝。北齐(550—577年)是北朝晚期的一个割据政权,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为别都。</p> <p class="ql-block">北齐,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的政权之一。其经济、文化、民族的碰撞交融有力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之变”;频繁的人员流动、商贸往来,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异域的人员、物资、思想、艺术被广泛吸纳;盛唐时代“万国来朝”的景象已露晨曦。</p><p class="ql-block">晋阳在东魏北齐时号为“霸府”“别都”,半个世纪,权贵云集,政令所出,存在一个生活奢华的贵族阶层和傍附权贵的文化圈,以及追求华美的文化氛围。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节点,晋阳也是当时北方各国、各民族之间商业贸易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北齐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高齐与晋阳</p><p class="ql-block">高欢(496—547年),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郡蓨(ti0o)县(今河北省景县),鲜卑化汉人。北魏末年,高欢以其乱世雄杰的战略眼光,选晋阳为根本基地,苦心经营。东魏时,高欢于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朝政,所谓“霸业所在,王命是基”。高欢之后,高洋废魏建齐,高齐政权始终重视对晋阳的经营。北齐时期,晋阻作为别都,皇帝常驻,高官云集。晋阳城布局宏伟,宫殿壮丽,繁华兴盛,有逾邺都。晋阳也是重要的商贸往来、文化交融之地,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北齐壁画特色</p><p class="ql-block">北齐是个历时短暂的王朝,但在绘画与雕塑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据文献记载,北齐有许多著名画师,如杨子华、刘杀鬼、曹仲达、田僧亮等。娄叡墓和徐显秀墓壁画的发现,表明北齐晋阳汇聚着水平一流的画家。另外,厍狄迴洛墓、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韩祖念墓、口憘墓等墓葬中发现的壁画表明,目前北齐墓葬壁画已知的几套“粉本”,在晋阳地区都可见到,而且还有别处所无者。可以说北齐晋阳的画家群体,涵盖了当时所有的绘画风格和流派。</p> <p class="ql-block">疏体绘画风格 </p><p class="ql-block">徐显秀墓壁画人物头像,大多为当时流行的半侧面姿态,表情极为生动,人物整体形态则是异常简略,线条少之又少,没有多少细节的描绘,动感十足,有如现代速写,符合古人对“疏体”画的评价:“精而造疏,简而意足”。</p><p class="ql-block">其传神灵动的人物形象,简练流畅的线条,完全符合古代文献中描述的“点划离披”“简易标美”的疏体风格。通过徐显秀墓壁画的神韵与风格,可以追寻疏体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凹凸晕染技法</p><p class="ql-block">根据古代画史文献记述,六朝时,中国画家开始传习古印度画技“凹凸法”,亦称“天竺遗法”,一般认为真正的晕染技法到唐吴道子时才成熟,而且传世作品极为罕见。徐显秀墓壁画中对方相氏的描绘表现出成熟的晕染技法,身体各关节部位的凸起凹下,肌肉的质感,表现得非常完美。这是中国绘画晕染技法发展的典型例证。</p> <p class="ql-block">简易标美画风</p><p class="ql-block">娄叡墓壁画高度写实,人物表情多庄严肃穆,极少率野放荡。面部较长而下丰,眉眼口鼻或胡须之外没有一笔多余;衣纹多用连续的线条一笔而下,宽袖皱折的勾画也极为简略。这种用笔劲爽的神乎其技,灵动而潇洒,使得画面饶有清高而流利的气质,是“简易标美”北齐新画风的代表作。宿白先生说,“简易标美”应理解为不繁复,重点突出。</p> <p class="ql-block">胡风国俗</p><p class="ql-block">整个北朝时代,统治者为以鲜卑族主体的北方民族与汉族贵族组成的联盟,胡风浓郁。北魏孝文帝强力推行汉化改革,极大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北齐时期,为了适应统治需求,统治者倡导胡化,北魏以来“胡风国俗,杂相糅乱”的文化面貌有所回潮。</p><p class="ql-block">异域文化的大量涌入,为古老的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新的生机。晋阴及其周边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技法高超,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是了解当时艺术成就、艺术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透过绘画内容,今人亦可一窥别都风采。</p> <p class="ql-block">门楼图</p> <p class="ql-block">背带群</p> <p class="ql-block">小皮靴</p> <p class="ql-block">屋脊和神鸟</p> <p class="ql-block">摇钱树</p> <p class="ql-block">神鸟和摇钱树</p> <p class="ql-block">铺首</p> <p class="ql-block">斗拱</p> <p class="ql-block">丁字裤</p> <p class="ql-block">人脸扇和懒汉鞋</p> <p class="ql-block">五花马</p> <p class="ql-block">狩猎</p> <p class="ql-block">猎狗和猎物</p> <p class="ql-block">LV</p> <p class="ql-block">马拉臭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