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阳光洒满金秋的大地,重阳佳节,我与两个姐姐们一起,陪伴着年已九十三岁高龄的老父亲,开车去郑州西郊荥阳的大周山千尺塔景区进行户外郊游野炊,共赴一场心灵的盛宴。</h3> 荥阳东南20公里,贾峪镇与崔庙镇交界处,有山名唤大周山(因山顶有千尺塔,当地人称塔山)。其主峰巍然高耸,四周群山环拱,状似百鸟朝凤。 从郑州我家所在小区去大周山,可以走西四环-陇海西路一直往西,到塔山路往南,然后往塔坡方向,车既可以开到山半腰的停车场上,不必爬很长的山路,也可以直接开到山顶千尺塔旁的林间空地处停放。 大周山顶有一古塔,高高耸立在山峰最高处,很远就可以看到,围着古塔,建有寺院,名圣寿寺,始建于宋代。古塔也建于宋代,以寺为名,称之为圣寿寺塔,又名千尺塔。 传说北宋仁宗皇帝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选纳曹家女子做了皇后。日子久了,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其故乡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因塔需高千尺,方能使皇后看到,故久未建成。为此许多官员、工匠被贬杀。后有能人献计,以羊群驮砖,把塔建于大周山顶。塔成,从山下至塔顶千尺有余,曹皇后得以遂愿。因此后人便称此塔为千尺塔。 原来千尺塔里,也蕴含一段关于亲情的故事。千尺塔的深厚文化和独特魅力让人着迷,千尺塔巍然屹立于山巅,这名字就十分吸引人,一米为三尺,千尺塔应有三百三十三米高,只是这高度包含山体的相对高度罢了。 塔周围有砖石垒砌寨墙,依山势起伏而建,寨墙东、南、北三面辟拱形券门,其中东、南门均镶嵌石刻匾额,上书“钺佛寨”三大字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刻。千尺塔建筑于自然地表上,历经近千年,有文献记载的地震有29次之多,其中1813年的大地震震中就在10多里远的贾峪村西的谷山,谷山顶的祖师庙存有关于这次地震的碑刻。在这次地震中,千尺塔周边的庙宇塌了,千尺塔却矗立至今。 颍川学士有诗云:<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秋十月艳阳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陪父驾车游塔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山遍野绿渐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行南归大雁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望大周山上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绿相间染山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古塔圣寿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古传说寄相思。</div> 大周山!山峦起伏,横无际涯,古色古香的寨墙,郁郁葱葱的林木,与轻盈秀拔的千尺塔,交相辉映,大自然的神功雕琢,把古老的塔和山化为不朽的传奇!我们要细心呵护这承载历史和记忆的古建筑,延续这灿烂文明的历史文化! 创造始于无情地抛弃过去,肃杀之中缦含着勃勃生机。脑海中散发着无边的思绪,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野趣。我自己虽然说也是一名从事文学艺术之士尔,也感觉艺术的作品不是简单地叙述,而是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来描绘现实。艺术的任务不在于无懈可击地展示问题,而在于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永不枯竭之生活。现实与浪漫之于文学,好比是素描与水彩之于绘画。只有遵照了理想的法则和形式的法则,才能永垂不朽。一切艺术都为着最大的艺术,生活的艺术。 我只说这么一句话吧,你不要忘记了我最喜欢的一句箴言:<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自然总是美的”!</b></div> 大周山上的千尺古塔依旧默默无言地耸立着,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无尽的故事。秋风轻拂,带来了丝丝凉意,也带来了岁月的沉淀,九十多岁的老父亲虽然年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满怀期待,他的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对子女的孝顺与尽兴陪伴的开心与满足。二姐的小孙子明明的清脆笑声如银铃般悦耳,在古老的塔身上,寻找着童年的乐趣。 我们上午十点半就驱车沿着曲折山路直达山顶千尺塔下,停好车即开始四处游玩了起来。姐姐们和老父亲都是第一次来,自然是对千尺塔景区倍感兴趣,尤其是作为退休老教师的老父亲和我一样,都对历史古迹颇感兴趣,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起来。而对于我这个喜欢寻幽访古的人来说,早已经来过此地多次了。在千尺塔圣寿寺游览拍照完后,又沿着圣寿寺的下山步道来到了半山腰处的新硬化整修过的游客停车场处,再沿着羊肠山道向东侧山崖游览过去。 临近霜降时节,山上的黄栌树叶已经逐渐变红,站在山崖上回望千尺塔,漫山遍野的植被色彩富有层次。有深绿、草绿、翠绿、浅绿、浅黄、大红、深红及褐红色等等,还有那些黄白色的野菊花点缀期间,山顶上那古老的千尺塔无言的耸立在苍松翠柏之间,残存的寺庙红墙灰瓦若隐若现,一面火红的党旗在圣寿寺台基上迎风飘扬,远远望去,非常富有诗情画意之韵味。 记得我在阳春三四月份的季节来此游览之时,大周山上千万棵杏树花竞相绽放,杏花漫山遍野,缤纷如雪。春日春情,杏花满头,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不负春光和岁月。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一垄垄油菜花浓抹金黄,苍松翠柏点缀其间,引来百鸟争鸣,蜂飞蝶舞,实乃游人踏青赏景,户外郊游的好去处。记得唐代诗人韦庄也有诗云:<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思帝乡·春日游》</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日游,杏花吹满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纵被无情弃,不能羞!</div> 看看时近中午了,我们就返回到千尺塔处,在遗留的古石碑处放置好随车携带的户外野炊炉灶桌椅餐具食材等物,姐姐们也开始包起馄饨来了。我则把户外炉灶支起来,放好锅加入水,不一会馄饨下锅,野炊的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家的和谐可亲的温馨气氛。煮馄饨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欢声笑语中,一顿丰盛的野炊大餐逐渐成形。当一碗碗热腾腾的馄饨端上桌时,看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共享这难得的户外山野之间的天伦之乐。言语间彼此流露出深深的关爱与幸福。我们围在父亲的身旁,听他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历历在目,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韧与智慧。父亲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我们的心房。此刻,没有工作的烦恼,没有生活的压力,只有家人之间的那份真情流露。我们一同举杯,为这个美好的重阳节干杯,为彼此的健康和幸福干杯。 看着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庞,尽管皱纹已爬上了他的眼角,但他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对生命的热忱,对生活的希冀。他是我们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带领我们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小明明在塔下嬉戏打闹,他的笑脸如花般绽放,在这个节日里,小孩子也体验到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我们坐在塔旁,享受着这难得的时光,分享着彼此的喜悦与感动,我们陪伴着父亲,度过了这次难忘的旅程,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记忆。聆听老父亲讲罢,我把吊床系好,让老父亲躺上去歇息,随后我就和姐姐们及大姐夫一起围坐在小桌子旁开始了打双升纸牌玩乐。 重阳登高,千尺古塔见证了我们的幸福时光;家人野炊,合家欢乐定格了这美好的瞬间。秋风吹过,带走了夏日的喧嚣,也带来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我们感谢这个美好的秋天,让我们有机会与父亲共度这样的时光。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一次情感的交流。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人相聚的机会,无论是平凡的日常还是特别的时刻,都要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因为这些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与珍藏。 重阳登高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心灵的洗礼与升华。九九重阳柿子红,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山野之间红叶初现,只等霜降,漫山遍野层林尽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沉,金色的余晖洒在古塔上,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我们站在高处,俯瞰着脚下的土地,看到远处的山野和村庄,心中生出无尽的感慨。生命短暂,但亲情永恒。今天的登高望远,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景,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家人的重要。这一天的经历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这份情感将伴随我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千尺古塔,驱车沿着仅容一车而过的下山路盘旋而下,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却满是收获与感动。返程的半路上,我们见到路旁河沟对面有大片的柿子树,树上的红柿子犹似一个个的小红灯笼在树枝上晃晃悠悠的,分外惹人眼馋。我和姐姐们随即停车路旁,带上早就备好的采摘杆和袋子,越过河沟到对面柿子树上开始了采摘柿子的游戏。野外爬树采摘柿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感觉。而野炊则是生活的缩影,它让我们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或许忽略了太多,但这一刻,让我们放下一切,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与家人们一起出游野炊,合家欢乐,这是重阳节最美的画面。愿这份情谊长存心间,陪伴我们走过人生中剩余的美好时光。 在城市中,我们常常被高楼大厦和繁忙的日程所困,眼前的钢筋水泥森林风景变得如此单调。然而,在这金秋的重阳节,我们走出家门,走向那千尺古塔,走上那充满回忆的山路,让心灵重新得到释放和滋养。每一步都是对岁月的回味,每一声欢笑都是对生活的赞美。<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10月15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