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天,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金黄的树叶,果实累累的果树,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收获的芳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14日,因一桩案件抵彬州法院,闲暇之余去了趟彬州大佛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彬州市大佛寺,原名应福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城关镇大佛寺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佛寺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439~581年),并在唐代(618~907年)达到兴盛。经过宋、金、元各代的改塑和重妆,大佛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北宋仁宗时期,为了庆祝其养母刘太后的寿辰,将寺庙改名为庆寿寺,后来又因佛像高大精美,俗称大佛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依山凿建,共有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这些石窟包括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和僧房窟五部分,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其中最著名的是大佛窟,内有一尊高20米的阿弥陀佛造像,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2023年大佛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佛寺不仅因其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而闻名,还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推崇。它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对于了解古代佛教艺术、唐代社会风貌以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晨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