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散记(十)——纪念碑谷

淡定

<p class="ql-block">  三亿年来的地壳运动、风雨侵蚀,使美国科罗拉多的汪洋变成高原,再继续活动、断裂、挤压,便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科罗拉多高原特有的地貌。这种变化虽然缓慢却一直没有停止,到将来,现在目之所及的一切又会以不同的面貌展示。</p><p class="ql-block"> 变化带来的峡谷、台地、孤峰、尖塔等地质奇观成为令人震撼的自然风景,科罗拉多大圆环包含了好几个跨州的国家公园,去过大峡谷、马蹄弯、拱门公园等,这次直奔纪念碑谷而去。</p><p class="ql-block"> 从纽约飞亚利桑那菲尼克斯机场,租车奔500公里外犹他州纪念碑谷。一路上,观地貌变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夏季的亚利桑那非常炎热,但不缺绿色植物,沿途是各种类的仙人掌。</p> <p class="ql-block">  逐渐,植物变得稀少,阳光下,富含氧化铁的岩石呈现出自己鲜艳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成分含量不同,色彩层次便丰富。</p> <p class="ql-block"> 当道路尽头开始出现高耸的孤丘、尖塔时,纪念碑谷到了。</p> <p class="ql-block"> 美国原住民为印地安人,自1830年颁布《印地安迁移法案》后,印地安人便迁往西部“保留地”,共有275个保留地 。这里是最大的一块保留地,跨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犹他三州,面积六百多平方公里,是那瓦霍族生活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这里无法进行农耕,主要以畜牧、矿业为主,加上旅游业。这里地下有一些矿,美国最大铀矿在这里,但开采权在联邦政府手中。</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些零散居住点没有通水通电。</p> <p class="ql-block">  自打被电影导演发现纪念碑谷后,这里成为西部片最好的“摄影棚”之一,第一部就是《关山飞渡》。周边小店挂着西部片的海报,酒店晚上室外大银幕放着老西部片。</p> <p class="ql-block">  感觉有点西部片的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  落基山脉堆积物沉淀形成砂岩,当地层下压力增加时,导致地表断裂隆起,形成峡谷。</p> <p class="ql-block">  岩石分三层,最底层是最软易被侵蚀的页岩,之上是较硬但仍易风化的砂岩,最上是较薄最坚硬的砾岩。桌山是公园内体量最大的台地。</p> <p class="ql-block"> 当台地被侵蚀后,岩石成为孤立的小块,即孤丘。东、西手套都是孤丘。</p> <p class="ql-block"> 孤丘进一步风化成为石柱(尖峰),左边为三姐妹石柱,边上紧挨的大象孤丘、骆驼孤丘,底部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谷瑰丽的日出。</p><p class="ql-block"> “西手套”、“东手套”、“梅里克”(300米高)三座孤峰是纪念碑谷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手套</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连绵的雨神桌山,公园的地理中心。雨神是那瓦霍人储水的神灵。</p> <p class="ql-block">  “图腾柱”,130米。</p> <p class="ql-block">  北窗</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公园内是又一种无法言说的美。</p> <p class="ql-block">  落日打在岩石上呈现出迷人的玫瑰红。</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谷除了需要门票的中心园区,周边都属于其范围。比如这条因《阿甘正传》最后的场景而著名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  “墨西哥帽子”</p> <p class="ql-block">  那么酷似墨西哥帽子的非人工雕凿,完全是大自然的神作。</p> <p class="ql-block">  象腿。</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貌似可以看出一点地貌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