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回响,人生旅途的承诺 杨国庆

.赤土黄梅

<p class="ql-block">时光深处的回响,人生旅途的承诺——《秋意》于磨砺中寻觅生命绿洲 </p><p class="ql-block"> 杨国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支苇穗写满秋意,</p><p class="ql-block">湖山之盟,你或我执着于重逢。</p><p class="ql-block">芦苇像马鞭,执在秋的手里 ,</p><p class="ql-block">略一挥动,扬起一阵秋燥的烟尘。 日光、月光、初夜,</p><p class="ql-block">听,一只蟋蟀孤鸣</p><p class="ql-block">相会的梦境在一遍秋水前止步,</p><p class="ql-block">新的清晨来临。 </p><p class="ql-block">冬日衰弱的垂杨,</p><p class="ql-block">长堤上风雨一路,泥泞湿滑,</p><p class="ql-block">我在疲惫中眷顾,给一个诺言……人世的长途人人都在时光的马背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人郑卫国在“坐车停看枫林晚”的美好深秋时节,写了《秋意》的诗歌,这个标题简洁而富有深意.需要再三捉摸其中的多样的意蕴。“秋”字直接点明了诗歌描述的季节,“秋天”,在文学中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色彩,它既代表收获的喜悦,也象征着生命的成熟与即将逝去。“意”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意味”或“意境”,它暗示了诗歌不仅仅在描绘秋天的景物,更在传达作者对秋天的主观感受和思考。这种“意”可以是对秋景的赞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生命意义的沉思。“秋意”两字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宁静的美感。它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秋日的画卷:落叶飘零,天高云淡,万物开始收敛生长的锋芒,准备迎接冬的沉寂。标题本身就像一首诗的开头,它留有空白,引人遐想。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探索诗歌中具体描绘了哪些秋的景象,以及这些景象背后承载的深层含义。《秋意》的标题不仅描绘了一个季节,一段情感,更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段关于秋天的诗意旅程,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秋的独到理解和情感抒发。先来看看这几句诗:一支苇穗写满秋意,湖山之盟,你或我执着于重逢。芦苇像马鞭,执在秋的手里 ,略一挥动,扬起一阵秋燥的烟尘。 这几行诗句通过生动的意向和比喻,深刻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韵味和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关系。“一支苇穗写满秋意”,用“苇穗”作为秋天的具象符号。“写满秋意”,意味着苇穗不仅呈现了秋天的颜色——可能的金黄或者枯萎的灰褐,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秋天的气息、情绪与故事,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载体。这里的“写满”二字,赋予了自然界景物以人文情感深度,如同文字记录心情一般细腻入微。“湖山之盟,你或我执着于重逢。”“湖山之盟”借用了山水间的承诺这一传统意象,暗示着两个灵魂之间的约定与誓言,发生在如画的风景之中,增添了一份浪漫与理想主义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或我执着于重逢”表达了双方对再次相遇的渴望与坚守,其中的“执着”一词强烈地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状态。“芦苇像马鞭,执在秋的手里。”此处诗人用“马鞭”的形象比喻芦苇,增强了画面动感,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控制力,即“秋”作为季节的力量掌控着自然界的变迁。“执在秋的手里”,则进一步强化了秋天作为主体的角色,展现出了季节更迭的主动性和权威性。“略一挥动,扬起一阵秋燥的烟尘。”描述了秋风吹过时的情景,芦苇(被视为马鞭)轻轻一挥,便能激起“秋燥的烟尘”。这里“秋燥”指的是秋天干燥的特点,而“烟尘”则是这一动作带来的直观效果,展现了秋风的威力与季节转换时环境变化的具体形态。通过“苇穗”、“湖山之盟”、“芦苇似马鞭”、“秋燥的烟尘”的具象描写,构建了一个融合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世界,体现了秋天独特的风貌及人物心中那份对重逢的深深期盼与坚定不移的信念。 </p><p class="ql-block"> 其中,“湖山之盟”是一个富含深情与文化内涵的表达,包含多层次的意思。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见证:“湖山”指代湖泊与山脉,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湖山”常常代表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理想景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这显示出诗人情感的承诺与约定:提到“之盟”,立即联想到誓约或承诺。在这个语境下,“湖山之盟”可被解读为人与人间基于美丽自然环境下所立下的承诺,这种承诺往往因为有了自然美景的见证而显得更为庄重、神圣和浪漫。这还是永恒爱情与友情的象征:“湖山之盟”暗含了双方许下的承诺将与湖山一样,经得起时间和自然的考验,持久不变。它不仅是两人情谊深厚的标志,更是对这份感情能够跨越障碍、长久维持的坚定信念。这显示出诗人超越现实的理想化情感:在诗中,“湖山之盟”还象征着某种理想化的境界,即人与人在自然面前许下的承诺超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纯粹与高尚的情感状态,这种状态在现实中或许难以完全实现,但在艺术创作中却得以升华。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湖山之盟”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之美时,心中萌生的对重逢的执着追求和美好愿景,即使面临分别,仍心系对方,渴望未来某刻能在同样美妙的场景下再度相聚。这种情感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亦是对人类情感纯洁与坚贞的礼赞。再来欣赏下面的诗句:日光、月光、初夜,听,一只蟋蟀孤鸣相会的梦境在一遍秋水前止步,新的清晨来临。 一开始,诗人就很巧妙也很连贯地转换诗歌表现的空间。也同时将时间联系了起来,像是一副联连续不断推进的魅力时空画卷,很有节奏地缓缓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这一段是与上面的一段时还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上面几句诗提到“湖山之盟”,二里人们就很想会面,即使在梦境之中,都想到“相会”。 “日光”象征着白天,“月光”转眼就是比喻为夜晚,日光显得光芒四射充满活力,充满蓬勃的生机与生命的力量,是朝阳放射出来的象征着青春的朝气与激情。而“月光”则象征着皎洁,浪漫与宁静。在“日光”下辛勤、辛苦劳作或工作一天的人们,在“月光”下,应该舒缓身心,好好休息了。在“初夜”中也就是“月光”初升的时候,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良辰美景之时,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尽情享受属于个人的自己的美好“月光”与“初夜”。忽然“一只蟋蟀孤鸣”,在人们尽兴完乐时,听到了一只蟋蟀孤独的鸣叫,诗意在这里立刻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弯,让人们的情绪立刻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一种在心里上的新的别的样的平衡。这就是诗人高明的技巧,也寓意着有的人并不是这样的对酒当歌。而是在“孤鸣”,在凤求凰。于是“相会的梦境在一遍秋水前止步”,即使在相思的梦境中,也是望穿秋水不见君来,因而思念另一个人的思念很痛苦地在“秋水前止步”,诗人很是同情,做梦的人涟这个愿望也不能实现。一晃“新的清晨来临”,又要去忙碌打拼了,连做相思梦的机会也没有了。诗人在这里借助“月光”、“初夜”、“蟋蟀”、“梦境”和“秋水”等具象与意象,很细腻地书写了一个相思者的孤鸣、相思、做梦、无果等多种种思念亲人或恋人的过程,以及有些感受、无奈和痛苦的心里活动过程,还有情绪表现。然而,相思的人们并没有“相会”,就是在“梦境”中也没有实现这一愿景,而只是“在一遍秋水前止步”。这就与上面几句诗中的美好希望,很残酷地背道而驰。当然这几句诗同样很优美,感情深沉,表达细腻,带着几分哀愁、惆怅与伤感。这也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从而深深打动读者。再来看下面的诗句:冬日衰弱的垂杨,长堤上风雨一路,泥泞湿滑,我在疲惫中眷顾,给一个诺言……人世的长途人人都在时光的马背上…… 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画面描绘与深刻的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冬日衰弱的垂杨,长堤上,冬日:设定时间背景为冬天,寒冷而萧瑟,暗示人生的某一阶段面临的困境或低谷期。衰弱的垂杨:垂杨在文学中常象征柔情与离别,此处加上“衰弱”二字,不仅描绘出树木在冬季的脆弱状态,也隐喻着生命力的消减,对应着年老无力或精神疲惫的状态。长堤上:地点设限,长堤往往给人以遥远与漫长的感受,暗示人生路途的艰辛与漫长。风雨一路,泥泞湿滑,风雨一路:象征人生旅途中必然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风雨不断,比喻生活的不易和平凡中的磨难。泥泞湿滑:进一步加深了前行的难度,泥泞不仅增加行走的负担,也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难以预料的挫折和阻碍,使得前进之路变得更加艰难。我在疲惫中眷顾,给一个诺言,我在疲惫中眷顾:在身心俱疲之时,诗人仍旧保持着对生活和过去的关怀与回望,表现出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回忆。给一个诺言: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选择给出诺言,是对自己的承诺继续前行,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无论是哪一种,都显示出在困难中仍然秉持着希望和责任的精神。……人世的长途:概括了整个人生旅程的广阔与深远。长途意味着没有尽头,也意味着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人人都在时光的马背上……:时光的马背:将时间比喻为马背,形象地表达了人生就是在时间这条河流中乘马前行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时间的驱使下前进。整个诗段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个人体验,抽象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涵盖了时间的无情推进、生活的艰难困苦以及人对希望的坚守等多维度的主题。 这几句诗写出了多个意象,其意象之美体现在多个维度,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象征,构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垂杨本是柔美的自然景观,但在冬日的背景下衰弱,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隐喻了时间对生命的影响和生命的脆弱。这一意象将自然的季节变化与个人的情感状态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的美感。风雨与泥泞是人生旅途中常见的挑战,诗人用它们来比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与挫折。这种描绘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环境的恶劣,也隐含了诗人面对困难的坚韧与不屈。在疲惫与困难中仍能眷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承诺。诺言在这里象征着责任与希望,展现了人类在逆境中不放弃的坚强意志和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以“长途”比喻人生,强调了人生的漫长与复杂。它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描述,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将时光比喻为马背,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每个人都像是骑在时光的马背上,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揭示了人与时间的依存关系。 这几句诗显示出对比与和谐的统一。整体诗段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与人物情感的坚韧形成对比,同时又在情感的深度与自然的壮阔中找到和谐。这种对比与和谐的统一,使得诗的意象不仅美丽,也充满了哲理和深度。这几句诗的意象之美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上,更在于其将自然与情感、时间与生命、现实与理想等多重主题巧妙融合,形成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现实又超越的美学空间。 诗人很敏锐地抓住了秋天里很典型的秋色,很丰富而且是多层次地表达出对于秋天、秋色和秋意的感受。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平和。秋天的天空高远,云淡风轻,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落叶缓缓飘落,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诗人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秋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园,都让人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生活的丰盈。诗人在进行思考与内省。随着天气逐渐变凉,大自然的色彩由绿转黄再转红,这种变化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内省。诗人表达出淡淡的哀愁。秋天的美中带着一丝凉意和萧瑟,落叶的飘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世事无常,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对秋天有所准备与期待。秋天是准备过冬的季节,人们开始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同时,对即将到来的节日和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诗人感受到了色彩的盛宴。秋天的色彩斑斓,从绿色到黄色、橙色、红色,再到深棕色,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人们看到,秋天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既有宁静和喜悦,也有思考和淡淡的哀愁,但无疑是一个让人感到丰富和美好的季节。 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全诗展现了多样主旨思想,这些思想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境,深刻地反映了人生、自然、时间与情感的复杂关系。首先,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性。在“时光的马背”这一象征中,时间被描绘为不可阻挡的进程,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珍贵。这一主题贯穿全诗,提醒读者珍惜当下,理解时间的价值。其次,展现出面对困难的坚韧与希望。“风雨一路,泥泞湿滑”与“冬日衰弱的垂杨”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艰难与挑战。然而,“我在疲惫中眷顾,给一个诺言”则体现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坚持信念的人生态度。再次,展现出自然与情感的紧密联系。自然景观(如衰弱的垂杨、风雨泥泞)不仅仅是背景,它们也与诗人的情感状态紧密相连,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自然界的变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美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还有,展现出承诺与责任。“给一个诺言”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在艰难时刻的担当,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深层次的连接和承诺。诺言的给予,是面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性时,人类情感的表达和责任的体现。另外,展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与自我超越。尽管面临困难与挑战,诗歌中依然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我超越的渴望。这种希望不仅源于对重逢的期待,也源于对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的勇敢面对,以及对时间与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共同表达了对时间、自然、生命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而多维的理解,展现了一种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坚持信念和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深刻哲理。 研读全诗,读者感到,诗歌带给人们的启示丰富而且深刻,诗歌启示人们珍视时间与生命:诗中通过“时光的马背”和“人世的长途”的意象,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及生命的有限。它提醒读者,应充分认识到时间的价值,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让生命在无谓中浪费。诗歌启示人们勇敢面对挑战:“风雨一路,泥泞湿滑”的场景,寓意人生路上的艰难与坎坷。“我在疲惫中眷顾”,显示了即便在疲惫和挑战面前,也要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诗歌启示人们维持希望与承诺:即使身处逆境,“给一个诺言”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他人或自己的承诺。这鼓励读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失去希望,勇于承担责任。诗歌启示人们感知自然与内心的关系:通过“冬日衰弱的垂杨”等自然景象,诗歌展示了自然界与人心之间微妙的关联。启示读者,在观察自然的同时,也能洞察内心的波动和情绪的变化。诗歌启示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整首诗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它引导读者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生活,而是要追寻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比如爱、希望、信仰等。诗歌启示人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尽管诗中有诸多关于艰难、困难和困苦的描绘,但整体传递出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启示读者要学会在逆境中找寻光明,保持乐观,相信未来。 时间是最宝贵的,白马过隙,转眼百年。诗人倾听“时光深处的回响”,兑现“人生旅途的承诺”,全诗启示并提醒读者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珍惜生命,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希望与承诺,同时深刻感受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这样,人们就能更好地“在时光的马背上”跃马扬鞭,在《秋意》里“于磨砺中寻觅生命绿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杨国庆,男,中国作家网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广播报》,中国诗歌网,中国当代诗词网,《应用写作》,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作家》,湖北作家网,《长江文艺评论》,《武汉文学》,《楚天文学》,《南方文鉴》等国家级、省级和市、县报刊、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和文章及新闻作品1360多篇,累计260多万多字;其中文学评论148篇,99万字。还有6部总计600多万字的长篇连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