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怒江行(3)—怒江第一湾

Vivian.周

<p class="ql-block">一大早有不少团友到酒店观景平台等待皇冠峰的日照金山,而我,非特殊情况是最不愿早起的,珠穆朗玛峰的日照金山我们都近距离亲眼目睹了,其他真的随缘了。在房间阳台望了望,我就钻回被窝懒床去了。果然大雾的清晨能看到皇冠峰已经不错了。</p> 站在月亮田度假酒店的观景平台,皇冠山更近了,似乎拨开云纱,就能触手可及。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辆车在碧罗雪山的云海深处前行,来到2000多米的知子罗峡谷观景台的时候,云层不再是薄纱,更像棉絮般蓬松,似丝绸般细腻,一丝丝、一缕缕、一片片,洁白地围绕在云中漫步的我们周围。</p> 对面的高黎贡山,云涛风烟,弥漫缭绕,不见高山只见森林,盘旋的山路好像云梯漂浮在天空中又消失在云海深处。 不时有三轮车和摩托车从平台下的公路上飞驰而来,令我们马上从“蓬莱仙阁”回到了高山峡谷。 晨光里的高黎贡山,怒江托起的山路在云雾中蜿蜒隐约,通向云端。 没有金光灿灿的景象,虽然有点遗憾,但这如梦似幻的风光,广阔无垠的天地,云海苍茫,层层叠叠,墨色氤氲,大自然妙笔丹青描绘的中国画,让我们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渐渐地云朵在天空中飞舞起来,白云在风中聚拢得越来越紧,最后化作一张厚厚的毛绒绒的毯子,将高山、森林、山路和村庄都包裹了起来,天空也失去了光泽,逐渐灰暗了。 <p class="ql-block">知子罗,傈僳族语意为"一个好地方",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在1974年知子罗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瓦碧公路的建成通车,1974年怒江州府搬迁到六库,1986年撤消了原碧江县建制,原来的州府、县城就这样空寂下来了,如今成了“知子罗村”。往日热闹的县城,至今还完整保留着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边陲小镇的风貌,留下了八角楼、工人俱乐部、州委州政府和部门机构房屋建筑群、学校、公安局等80栋单体老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走进知子罗,看到的第一幢八角楼建筑是全村最“宏伟”——曾经的图书馆。这座八角楼周围的墙上还残存着特殊年代的印记和标语,那个我不曾经历过的火红的年代。 </p> 曾经是州政治文化中心和繁荣的县城,而如今,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或“废城”。在破旧杂乱的知子罗老城中走一走,感受上一辈的奋斗和奉献、流逝的岁月和变迁的时代,也很有意义。<br> 每幢老建筑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人文,都在讲诉着这里的过去和现在发生的故事。如今的知子罗村有20%的缅甸难民,因为缅甸内战来到这里,住在当地人废弃的旧房子里。导游珊姗说,缅甸的孩子也可以申请读书,当地的希望小学有很多缅甸孩子。<br> <p class="ql-block">在1945年5月,这里是碧江和平解放谈判地和中共怒江特区工委驻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学。几幢校舍的中间是一个院子,曾经的操场如今杂草丛生,二楼的走廊上挂满了玉米,不知道这里住了几户缅甸难民。</p> <p class="ql-block">穿过被时间凝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砖白墙的建筑,有一片崭新的建筑,整齐划一。毫无疑问,也是政府的援建房,每幢楼房的一楼都是店铺,好几家店铺都开着门,有村民坐着聊天。与其他地方的援建房不同,这些房屋都是灰白色的外墙的三层楼房。</p> 比老建筑群,知子罗村的主街道还挺热闹的,街道上也很干净。饮食店、咖啡店、礼品店、特产店等各种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进进出出的游客络绎不绝。 原来的县农行,现在的村电子商务站。在中国,就没有网络和快递不能通达的地方。 草果依然是知子罗村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我们在知子罗村买了一些草果带回北京。卤牛肉和红烧肉的时候放一颗,确实增香不少。 一路看到怒江州有很多教堂,老姆登教堂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在知子罗村也有一个比老姆登教堂略小些的教堂。在比如此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地方,有这么多教堂,现在想来也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如今这些教堂都“宗教中国化”了,成为当地人的活动中心和旅游的风景点之一。<br> <p class="ql-block">怒江美丽公路经常在悬崖和隧道间穿梭,海拔高,地势险,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除了风景优美外也是条最贵的高速公路。穿过这个隧道,又一个独特的路边景点—石月亮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上,有一个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透过石洞看天空,它有个动听的名字“石月亮”。 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了。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就是石月亮的意思。怒江峡谷处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接合部,强大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色,石月亮也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山峰陡峭,道路崎岖,翼装飞行的勇者也只能望洞生叹了。 观景台上的商摊摆放着各种怒江当地特产,有怒江石、蜂蜜、现烤牦牛肉、云南水烟筒等。看到有团友侧着头在咀嚼着刚买的牛肉干。 <p class="ql-block">听着傈僳族的传说故事,来感受怒江的“怒”,前方就是怒江第一啸了。</p> <br>‌‌怒江第一啸位于‌贡山县‌普拉底乡‌月谷村附近,是‌怒江大峡谷的代表性景观。‌ 怒江在这里受地形影响,江面从百余米宽急剧收缩至50余米,加上江中巨石的阻碍,使得水流变得更加湍急,撞击巨石,水花飞溅,涛声如雷。 2004年5月1日参加贡山丙中洛旅游规划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贡山月谷是千里怒江的缩影,最能体现怒江奔腾咆哮的本质特征,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千里怒江第一啸。<br>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高山之巅,如丝如带的G219美丽公路,长袖善舞地串联着陡峭的怒江峡谷、茂盛的森林、雄阔的山峰和绚烂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眼帘中大山上的小平地多起来了,散落在大山的房屋慢慢汇拢在了一起,在半山腰上星罗棋布、高低错落着。一天行驶了20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怒江大峡谷最著名的景点——怒江第一湾。</p> 流经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的怒江,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了去路,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就这样,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这里的江面海拔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又波澜不惊。湾上的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江面海拔500米。坎桶村就在江心,一个被大湾包围着的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山景水景,独特的田园风光,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万紫千红,被誉为怒江的“桃花岛”。 站在丙中洛半山腰的观景平台上,俯瞰第一湾的壮丽,近观第一湾的绰约。日落时分,多变的天空也绽放着笑脸。 层峦叠嶂、山环水抱中的怒江第一湾,一个美丽弧形大湾下的峡谷桃源。<div><br></div> <p class="ql-block">拉近镜头看“桃花岛”坎桶村,一半绿色一半黄色,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江面上。怒江的动与村庄的静,交织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p> 终于来到遐迩闻名的丙中洛了,原来如此祥和,又富有诗意。 傍晚时分,山恋和村庄笼罩在淡淡又朦胧的金色中。我们聚集在观景台,聊走过的风景,望怒江第一湾的幽深,看桃花岛的恬静,远眺丙中洛镇,等待袅袅炊烟的乡间晚景,期待彩霞满天的光彩夺目。 <p class="ql-block">丙中洛镇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这里的宗教文化非常丰富,包括‌天主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喇嘛教以及‌本土宗教等。在一个家庭中,常常出现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情况。丙中洛的自然环境也极其美丽,周围有十多座高山环绕。这样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世外桃源”般的风景,让丙中洛成为旅行者的向往之地,被誉为“人神共居”的地方。</p> 丙中洛镇中心的街道不宽但挺干净,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路上行走的当地人衣着整洁,神色自若,比起我们在滇东南一带少数民族地区见到的状况,这里的经济明显好很多。 <p class="ql-block">走进竖立着“茶马集市”的小巷,看到很多商贩在搭摊位、摆物品。原来每周二镇上都有集市,明天是周二。 </p> 我们边买水果,边和摊主聊天。问他们是不是晚上要睡在摊位上看管物品。他们说现在来摆摊是为了占位置,布置好以后他们就走了。我好奇地问不担心这些商品丢吗。他们说这里很安全,商品都不会丢的。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令我们又惊又喜。 在杭州的时候没有等到桂花盛开,在怒江看到了很多桂花树,大部分都是金桂,一簇簇花朵挂满枝头,沉甸甸的,轻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不由地想起家里的那棵桂花树不知道长到多高了。 暮然抬头,天空一片斑斓,从深红到浅橙,从金黄到深紫,大自然画师将七彩泼洒在幽蓝的天空中,描绘出一幅梦幻般的画卷。 晚上入住丙中洛壹号院康养度假酒店,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怒江的酒店,又是一个让我们满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