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周的中研班活动在山大附中进行,历史组要展示一堂课,还要负责会场的布置和人员的接待。我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尤其是集体备课。虽然时间短、任务重,过程忙乱,但是新入职的张静老师和189的孩子们呈现了一堂崭新又精彩的课,优秀的标签🏷成功地授予她和孩子们!大家都大松一口气。我由衷地为张静点赞👍,在二百多人的大会场,扛住压力,把控全场,顺利完成任务,真是厉害!我自己呢,跟着大家做零碎的活儿,改课件、找资料、提意见、做后勤。仿佛一场戏落幕,幕后的我“旁观者清”,回想着这几天的煎熬,收获着难得的备课体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群策群力过程集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戮战一天的八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备的是初一新教材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标要求是了解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成就,感受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教材,新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 反复磨课后,我对本节课有了自己的想法:本课是初一学生第一次在历史课堂上学习科技文化,零碎又丰富的知识,容易上成鉴赏课,成为大锅烩。可文物最能凸显历史课堂趣味性,所以首先将本课的主题确定为走进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然后分成三个任务,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的思路由表及里阐述“科技文化成果是什么”“科技文化成果有哪些影响”“科技文化成果的传承”。每个任务再设置一些问题具体解决问题的设置围绕任务,基于学情,做到让学生深度思维,高度参与。</p><p class="ql-block"> 具体而言,第一个任务通过表格梳理本课内容,可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个任务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结合所学,想一想制定历法、分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2.出示材料中医方法和甲骨文造字法的内容,思考中医和甲骨文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奠基作用)3.通过吟诵《诗经》和《离骚》的内容,感受诗辞之源。第三个任务设置以下几两个问题:1.阅读教材及图片,概括青铜器的特点,以司母戊鼎为例,鉴赏青铜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分析,表述成句。再用利簋做练习。2.学完本课内容,请说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传承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经历,我一直探究的一堂好课的形成又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立意,课后周继荣老师(初中历史教研员)作了培训。教学设计的立意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凝练程度,大任务、大情境、大活动,克服碎片化教学。尤其是对于科技文化类的课,更需要整合。正是听了她的培训,我有了上面的设想。</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导入、过渡和结尾用词要斟酌,最好是写逐字稿,仔细想好每个环节。这样既避免了白话、废话,也提高了课堂效率。</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关注学生,学生的活动与表现决定了课堂的效果。这次我们的备课都是围绕课标的落实,考虑教学环节的衔接。但最后出彩的是学生,他们回答问题时的逻辑与表达展现了素质和水平,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既要关注课前预习,又要设计学生活动,课堂问题,与学生的互动会让课堂生动活泼。</p><p class="ql-block"> 第四是团队合作,众志成城,一起打磨的课总会精炼好多。尤其是主题是否明确,活动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得当。比如这次的素材整理、问题设置、学案制作都是大家合作的成果,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团队中的年轻老师发挥优势,把我粗制滥造的课件改进的精致优美,我深感自己在技术领域有待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素质都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第五是关注课标与新课改的方向,以中高考题为抓手,以考定教。大单元、大概念是现在的趋势,都直接反映在考题中。</p> <p class="ql-block"> 备课的正确流程:</p><p class="ql-block"> 1.通读一遍教材,概括每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2.结合课标、教参再读一遍教材,了解每个部分的编写意图,记录知识点,明确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3.查找相关真题、模拟题,了解考向、考点。</p><p class="ql-block"> 4.确定主题、立意,设计教学环节,设置课堂问题,课后作业。</p><p class="ql-block"> 5.撰写教案。</p><p class="ql-block"> 6.课后反思,记录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教案,关注学生落实。</p> <p class="ql-block"> 好课的设计与立意固然重要,但适合学生,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这次授课的亮点就是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他们回答问题逻辑清晰,课前预习充分,课上紧跟老师节奏,让教师的教有了回响。课堂的活跃让老师们赞叹学生的优秀,也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起点高了。可是仔细一想,还是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愿意配合老师,愿意争先恐后的展现自己。</p><p class="ql-block"> 公开课结束了,向同仁们的展示结束了,但与孩子们的相处之路还在继续。教师的舞台是讲台,每堂课都是公开课,因为面对稚嫩的脸庞,我们要把知识和能力、方法和素质、态度和热情展现给学生,还要带着学生有提高,有收获。教师做的是良心活儿,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感恩每一位认真付出的人民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