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加德满都谷地 </span>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1500米,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25千米。作为连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这里自古就是尼泊尔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古代文明交流的要冲。印度教、佛教、喇嘛教三教汇聚于此,一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加德满都谷地中主要有三座曾经的都城:<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冈</span>代表了尼泊尔艺术与建筑的最高成就。1979年,加德满都谷地作为文化遗产被UNESCO列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界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 <b><i>遗产描述</i></b><i>:</i><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u>加德满都谷地是亚洲最重要的文明与佛教、印度教和平相处的交汇点。加德满都谷地作为亚洲灿烂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拥有七个印度教和佛教的建筑群以及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冈等三个城市内的王室宫殿和住宅区,均是尼泊尔艺术的巅峰之作。</u></i></p><p class="ql-block"> 2013年初的尼泊尔之行,有幸探访了<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加德满都</span>和<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巴德冈</span>的多处历史遗址。2015年4月25日突发的8.1级强烈地震造成加德满都谷地90%以上的古老建筑被毁。当年拍摄的一组照片也成为了我对这些世界遗珍的最后记录,在我的相册里弥足珍贵。</p> 今天的加德满都,由坎提普尔(后易名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部分组成,它们在马拉王朝时期是三个国家。这三个小王国从15世纪一直延续到18世纪才灭亡。马拉王朝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雕刻闻名于世,是尼泊尔的艺术、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三个马拉王国的都城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现在分别被喻为“寺庙之城”、“艺术之城”和“露天博物馆”。 <font color="#ff8a00"><b>加德满都</b></font><div> 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古老文化的象征。尼泊尔历代王朝在这里修建了数目众多的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和寺院等建筑,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可谓“五步一庙、十步一庵”,被喻为“寺庙之城”。</div><div> <font color="#ff8a00">杜巴广场</font>,又称皇宫广场,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李查维王朝时期(464年~879年)经过马拉王朝和沙阿王朝历代修建,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众多古迹,广场上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1979年杜巴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font color="#167efb">世界文化遗产</font>。</div> <font color="#ff8a00">独木庙</font>(据说整个建筑的木材都来自一棵树)建于公元八世纪,是加德满都最古老的建筑,“加德满都”的名字就源于此庙。该庙为四方形三层三重檐木结构建筑,每层建有围廊,庙中央的小木屋里供奉戈拉克纳特神的塑像。<div> 独木庙于2015年毁于地震,后在原址重建。</div> 广场南侧的<font color="#ff8a00">库玛丽宫</font>,是活女神居住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库玛丽被认为是印度教女神塔莱珠的幼年化身,是王室与王国的守护者。经过严苛的层层挑选,被选为“活女神”的女孩将入住这里,直到她长大成年后,会退休而离开女神宫。(当天没有见到活女神现身)。</p> 库玛丽宫始建于公元1757年,是一座带天井的三层围楼式红砖建筑。 雕刻精美的木制窗户 杜巴广场的东侧是旧皇宫 <font color="#ff8a00">哈努曼多卡宫</font>。这座白色欧式王宫建于1908年,紧挨着以木质结构为主的褐色尼泊尔式旧王宫,由尼泊尔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拉纳家族主持建造,据说是仿照了伦敦的国家美术馆。游客可持票入内参观皇宫,包括一座展示尼泊尔皇室物品的特里布文博物馆。 皇宫的大门。两侧各有一头彩色石狮,一头石狮上坐着湿婆神,另一头石狮上坐着帕尔瓦蒂女神。 老王宫庭院的北面有一幢文艺复兴风格的法式建筑。白色的墙面、连续式券廊,配上绿色的百叶窗,显得十分典雅。旁边的塔楼是一座有五层圆形屋檐的建筑“五面猴神庙”。 房屋外墙上的雕像。色彩艳丽、动作夸张。 老王宫对面的<font color="#ff8a00">黑贝拉伯神像</font>。在印度教诸神中,他是湿婆神化身之一的恐怖之神。每天清晨都有很多人来此祈祷,并用红色或黄色的颜料涂抹在神像的手臂上。 <font color="#ff8a00">塔莱珠神庙</font>建于1690年,是一座三重檐、镏金宝顶、九层基座的典型尼泊尔塔庙式红砖建筑,高35米,是整个杜巴广场上最高、最显眼的建筑,也是尼泊尔最高的印度教寺庙。神庙供奉塔莱珠·巴瓦妮女神(神庙在2015年的大地震中被毁)。<div> 前面白色的建筑是Kamdew神庙,有一个高高的状似玉米芯的尖顶,里面供奉湿婆的林迦。<br></div> <font color="#ff8a00">纳拉扬神庙</font>,位于杜巴广场西面的入口处,建于1670年的马拉王朝时期,三层屋顶、五层基座,供奉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 纳拉扬神庙西面有尊雕刻精美的石像,叫迦卢荼,它是毗湿奴的坐骑鹰头人身的金翅鸟。 <font color="#ff8a00">国王柱</font>建于1670年,石柱顶的莲花座上是普拉达普·马拉国王的雕像。国王盘坐在眼镜蛇保护伞下,面朝塔莱珠庙,四周簇拥着他的两个妻子和五个儿子。<br> <font color="#ff8a00">湿婆-帕尔瓦蒂庙</font>,建于16世纪初,供奉湿婆,是杜巴广场上最著名的寺庙。 湿婆庙前巨大的石狮 。几个世纪以来宗教习俗和寺庙已成为了当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在湿婆庙上方,湿婆与他的妻子帕瓦蒂从窗户里探头而出,俯瞰下面来来往往的人群。这对夫妇的雕像已成为了杜巴广场上的知名景观。 <font color="#ff8a00">阿育王比纳亚克寺</font>是一座规模非常小的神庙,又被称为“象鼻神龛”,是加德满都谷地最重要的象鼻神庙。 虽然寺庙本身的规模很不起眼,但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非常有人气。 象鼻神 <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宗教与百姓的市井生活融为一体,共生共存。</p> 广场上四处游荡的“神牛”。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可能是三座杜巴广场里最脏乱,最嘈杂的一座了。无数的鸽子、流浪狗,还有牛就栖息在广场里,展现了众神与万物生灵的平等与和谐共处。 卖花女 街边的神像 <font color="#ff8a00">斯瓦扬布纳特寺</font><br> 又称四眼天神庙,位于加德满都郊外的斯瓦扬布山顶上。寺庙建于公元前3世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生前曾到此讲佛,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1979年被列为<font color="#167efb">世界文化遗产</font>。因寺庙里猴子众多,斯瓦扬布纳寺又被称为猴庙。 <div> 高居山顶中央的斯瓦扬布佛塔是一座巨型的舍利塔,高33米,塔身为圆锥型,底座为四方形,四面各绘有一双巨眼(“智慧之眼”,象征佛陀法力无边)。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建有金门金顶的佛龛,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div><div> 纯白色的塔基,金黄色的塔身,高耸的华盖与宝顶,在阳光照耀下交互生辉。</div> 印度教和佛教在这里和睦共处。 佛塔周边是不同时期的施主供奉的石塔和佛像。 斯瓦扬布的猴子。根据印度教的说法,猴子是哈努曼神在人世间的化身,得到信徒们的敬拜和供奉。 在大佛塔旁边有两座白色的印度教佛塔,建于马拉王朝时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从山顶俯瞰加德满都谷地。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远处积雪的喜马拉雅群山。 山下的许愿池 <font color="#ff8a00">帕斯帕提纳神庙</font><br> <font color="#167efb">世界文化遗产</font>之一,始建于公元五世纪,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神庙( 更为游人所知的名字是“烧尸庙”)。神庙外的巴格马蒂河畔是印度教徒焚烧死者的地方。巴格马蒂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往南一直流入印度的恒河。它是尼泊尔人生命流转的渡口,也是当地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河。 帕斯帕提那神庙 是尼泊尔最重要的印度教寺庙之一,也是次大陆最有名的湿婆神庙。整座神庙由许多小的殿堂和亭子组成,其中的主殿是湿婆神所在地,也是印度教徒们朝拜的中心。(非印度教徒禁止进入主殿) 形形色色的印度教徒 作为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神庙,它不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前来朝拜,许多尼泊尔人在这里举行婚礼、命名礼和葬礼,因此这座神庙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将开始的葬礼。 对印度教的信徒而言,死亡只是另一个轮回的入口。 东侧的山坡上建有很多神龛,里面供奉着湿婆神的“林迦”。 供奉着湿婆神“林迦”的神龛<br> 这里也是<font color="#167efb">苦行僧</font>的膜拜之地。<br> <font color="#ff8a00">博大哈佛塔</font> <div> <font color="#167efb">世界文化遗产</font>之一,位于加德满都东部,其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佛塔高38米,直径100米,是全世界最大的覆钵体半圆形佛塔。由于坐落在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通商的要道上,博大哈佛塔一带已成为了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故也被称为“小西藏”。</div><div> 大佛塔史上曾多次重建,在2015年大地震中遭到损毁。</div> 沿石阶登上佛塔上层的曼陀罗平台,随转经的信徒顺时针方向绕塔而行。 四周的景物一览无遗 佛塔的周边有很多藏式建筑和寺院 看经书的老人 <font color="#ff8a00"><b>巴德冈</b></font><br> 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2公里处,本名“巴克塔普尔”(在尼语中意为“朝圣之城”),始建于公元889年的阿南达·马拉国王时代。 巴德冈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曾是尼泊尔盛极一时的马拉王朝的国都。巴德冈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与艺术的发源地,大街小巷中遍布装饰精美的建筑与雕刻,被称为“<font color="#167efb">活的遗址</font>”、“<font color="#167efb">露天博物馆</font>、"<font color="#167efb">中世纪尼泊尔城镇生活的橱窗</font>"。<div><div> 老城的正门<font color="#ff8a00">狮子门</font>,一座用白色石头砌成的尖顶圆拱门。</div></div> 走过狮子门后,右手方向有一组风格各异的塔庙。边上的这座<font color="#ff8a00">帕斯帕提纳神庙</font>(又译黑天神庙),建于1475年或1482年,由亚克希亚.马拉国王修建,是杜巴广场上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最大的寺庙。 在寺庙的屋檐下有一些夸张的性爱题材的木雕。这些原汁原味的木雕源自印度教的生殖崇拜,是几百年前的工匠们留下的作品。 距狮子门不远的<font color="#ff8a00">杜迦神庙</font>,与黑天神庙建于同一时期,红砖红瓦,其顶部为圆锥形,属于北印度寺庙建筑风格。 巴德冈拥有三大闻名遐迩的中心广场--<font color="#167efb">杜巴广场、陶马迪广场</font><font color="#333333">和</font><font color="#167efb">塔丘帕广场</font>。其中的<font color="#ff8a00">杜巴广场</font>始建于12世纪初,在加德满都谷地的三座杜巴广场中最为精美、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div> 杜巴广场北侧为王宫区,王宫区的各类宫殿建筑群最早建于李查维时代;在13-15世纪的马拉王朝时期达到繁盛,最负盛名的“55扇窗宫”即建于这一时期。</div> 杜巴广场上著名的“金色大门”,通向“55扇窗宫”。这座巴德冈王宫的宫门,俗称黄金门,也叫太阳门,由马拉王国最后一位国王特纳吉特·马拉国王所建,高约8米,是尼泊尔铜雕艺术的代表作。 <p class="ql-block"> 马拉王朝时期的宫殿(图左侧),因有55个窗户,且均用昂贵的黑漆檀香木雕刻而成,所以又称<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55窗宫</span>,始建于1427年,完工于1754年,前后持续了200多年。建筑整体呈方形,均用红砖、木雕组合而成。最上层一排雕花木窗整齐有序排列,每个木窗形状大小,整体结构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便是55个木窗的中心图案各自不同。每个木窗中央都刻有佛像与动物的雕塑。如此精湛的雕刻艺术,实在让人叹为观止。</p> 与黄金门正对着的,有一个高大的圆形石柱,这就是著名的<font color="#ff8a00">马拉国王柱</font>,上面端坐着马拉王朝时期最著名的国王布帕延德拉·马拉的塑像。国王双手合十坐于莲花宝座上,身后撑起海螺形状的遮阳伞。 国家艺术博物馆前威风凛凛的的石狮 王宫里的一扇雕刻精美的木门。两旁是一对真人大小、手持托盘的侍女雕像。<br> 国王专用的水池 水池入水口处的青铜镏金眼镜蛇,昂首挺立,形态逼真。 广场南侧是以印度教神庙为主的宗教寺庙区,建有十余座寺庙;其中的瓦斯塔拉杜迦神庙、拉克西米神庙等,均是巴德冈杜巴广场上最有特色的建筑。 <font color="#ff8a00">瓦斯塔拉杜迦神庙</font> 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为杜巴广场上最漂亮的建筑(2015年地震时完全坍塌 )。 神庙台阶右侧的石雕大象 <font color="#333333"> </font>在55窗宫对面有一座<font color="#333333">八角形的</font><font color="#ff8a00">克亚斯林神庙,</font>毁于1934年的大地震。1990年在德国人的帮助下进行了重建。 神庙前的水池 <font color="#333333">杜巴广场</font>。右边是红色的维特萨拉女神庙。 离55窗宫不远,有一座始建于17世纪的<font color="#ff8a00">拉克希米女神庙</font>,因全用石材建造,故又称“石庙”。石庙下面是六层台基,庙呈塔形,基座的南面有一道石阶,通向高处的塔门,两侧各立有六座石像。 <font color="#ff8a00"> 法希得噶神庙,</font>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2015年地震时上部被毁,只留下了基座。 距离杜巴广场不远的<font color="#ff8a00">陶马迪广场</font>上,有一座巴德冈的地标性建筑--<font color="#ff8a00">尼亚塔波拉神庙</font>,俗称“五层塔”。神庙建于1702年,高约30米,曾是巴德冈地区最高的印度教建筑,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的妻子“吉祥天女”拉克西米女神。<div> 神庙由5层基座和5层屋顶构成。在基座南侧正中,自下而上设有5对石质雕像:第一层为单膝跪地的印度教力士加亚马拉和帕图,第二层是身披盔甲的大象,第三层为一对石狮,第四层是狮身鹫首的怪兽;第五层为辛格西尼和巴格西尼两位女神。</div> 尼亚塔波拉神庙。单膝跪地的力士加亚马拉和帕图雕像。 陶马迪广场一侧的建筑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font color="#ff8a00">塔丘帕广场</font>是巴德岗最古老的部分,也是巴德岗的发源地和当地王室成员的主要活动中心。16世纪时城市中心西移至杜巴广场。 塔丘帕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是<font color="#ff8a00">达塔特拉亚神庙</font>,始建于1427年。神庙里供奉着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大梵天、毗湿奴、湿婆神,是尼泊尔唯一的一座三神合一的神庙。 神庙前的金刚力士雕像<br> 广场南面的木雕博物馆,前身是一座印度教寺庙。 15-18世纪,大量的商业活动为巴德冈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推动其建筑、雕刻及绘画艺术走向巅峰。 手工艺作坊 绘制唐卡 陶器之都是巴德岗拥有的另一个称号。制陶这项古老的手艺已在当地传承了上千年。<div> 有1300多年历史的<font color="#ff8a00">陶器广场</font>。</div> 陶艺工匠在采用传统的方式制作陶器。 每天晌午时分,当地妇女都会将黑色黏土打制而成的陶罐,密密麻麻地摆放于陶器广场上,成为当地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富有当地特色的提线木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佛陀的故乡</span>。尼泊尔是佛教的起源地。虽然现在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但大部分尼泊尔人既信仰印度教又信仰佛教。</p> <p class="ql-block"> 世界屋脊下的神秘小国--尼泊尔,一个会带给你许多意外和惊喜的地方:众多的文化遗产、壮阔的喜马拉雅群峰、悠久的宗教文化和精美建筑、最原始的风情,还有善良的人民。</p><p class="ql-block"> 图文 D&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