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国庆节出游——红旗渠为民族增光,为红旗添彩!(9)

铃铛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日的行程是向往已久的红旗渠风景区。透过车窗可以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远处山峦叠嶂,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名为林县)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4.16平方公里,西依太行山,东与安阳县毗邻,北以漳河为界,红旗渠距市区有 20公里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插播歌曲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p> <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旁的道路指示牌上写着“红旗渠,长治3km”,我们的车辆在继续前行,路上的车辆明显增加,路边交警正在指挥,疏通道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红旗渠后,按要求统一换乘景区观光车进入景区。坐观光旅游车沿途欣赏到了太行山的壮丽风光,下车后,又沿着渠道漫步,亲身感受到了独特的工程之美。</p><p class="ql-block"> 这种自然之美,是体验历史厚重的绝好去处,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当时林县人民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歌舞团的表演,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红旗渠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p> <p class="ql-block">  太激动了,随口吟诵几句吧:巍巍太行山,丰碑万古传。林县人民多壮志,敢叫山河换新装。</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水源发源于山西长治市的浊漳河,红旗渠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坝截流,此地海拔比林县高14.7米,从这里开始,漳河水经过一系列的开凿和引水工程,最终将漳河水引入林县,最后汇入海河。</p> <p class="ql-block">  在进入景区之前,我疑惑: 红旗渠为何被称为“人工天河”呢?后来经查阅资料得知:</p><p class="ql-block"> 当时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峽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 1250座山头,架设 152 座渡槽,开凿211 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 12408 座,挖砌土石込 2225 万立方米,才建成了红旗渠,所以被称为“人工天河”。 </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是名副其实啊!</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2月,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红旗渠栈道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眼尽是“中国红”,</span>到处都飘扬着五星红旗。譬如在红旗渠青年洞前、在红旗渠纪念馆广场、在红飘带廊桥上……。</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我真的有点小激动,真想高歌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可惜家人们不配合,说有点夸张了,只能作罢。</p> <p class="ql-block">  用专家的话说:“红旗渠最大的特点是在不能修渠的地方修了渠。”</p><p class="ql-block"> 这真的是奇迹!兴建红旗渠,林县共动员了30多万人,投工达5000多万个。有人计算过,如果把挖的土石方筑成一道2米高、3米宽的墙,能从广州一直连接到哈尔滨。修渠的投资,只用了一亿多元!</p> <p class="ql-block"> 一路的美景感染了我,情不自禁的随口哼唱了几句《巍魏太行山》,小外孙举起手指说:姥姥真棒,耶耶耶!</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山顶攀登,目的地——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小弟弟累了,姐姐拽着弟弟携手共进。</p>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佳的画面在心里,咱们边走边拍边欣赏迷人的太行山峦。</p> <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沿线,零散地分布着很多名家的题词,其中有的是“红旗渠”,有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旗渠纪念碑”,还有一个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红旗渠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施工现场留下的标牌,用来区分各个村委会所负责路段施工的质量,分工明确,利于监督检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红旗渠的三大奇观”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线天、虎口崖和神工铺。这里</span>不仅展示了红旗渠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传承了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虎口崖是进入青年洞区的第一个景点,这里的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山崖上的石头时常会因为炮震而松动,掉落下来砸伤民工。为了减少伤亡,需要大智大勇、不怕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排除危险。除险队长任羊城和他的队员们就像雄鹰一样在崖山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p> <p class="ql-block">  在虎口崖下,有一个地方被称为神工铺,这是当年红旗渠民工居住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几年的时间里,好几万的施工人员和指挥人员,吃饭睡觉都在山上。身上就只带着铁锤和凿子这点家当,渴了就喝点水,饿了就吃带着的干粮,晚上靠着崖壁睡觉,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 他们抗着严寒酷暑,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是红旗渠又一个著名的景点,它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山缝,<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线透过顶部的狭小缝隙照射进来,形成了一条明亮的“白线”,这种景象被称为“一线天”。</span></p><p class="ql-block"> 一线天位于凌云亭之上,全长约50余米,只能容一人通过,由于山缝的狭窄,游客在通过时会感到一种紧张感和刺激,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当时排队等待攀登一线天的人较多,我们老少组合的队伍就不去凑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著名的鹰嘴山,是通往青年洞的一段崖壁。抬头仰视,上突下陷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岸边。 </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当年修建红旗渠时,民工腰系绳索,凌空除险的地段。穿行鹰嘴崖,仰望神工铺,赞叹虎口崖,感受青年洞前“山碑’二字的磅礴气势,品味着红旗渠的故事,思绪飞……。 </p> <p class="ql-block">  挥挥我们手中的国旗,向英雄致敬,祝祖国昌盛。</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段栈道,在山崖石壁上刻着大红色的“人工天河”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红旗渠位于太行山麓,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沟壑纵横、土薄石厚、 水源奇缺,吃水贵如油 ,十年九不收。多少年来一直属于极度缺水。老百姓说,林县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生下来洗一次脸,娶亲时洗一次脸,死时最后洗一次脸。</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1960年以杨贵、李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劣河山”的誓言,决定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一条灌溉工程——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在离开这几处险峰时,我家二宝仰着小脑瓜问:他们为啥住山洞啊?他们没有被子吗?他们没有家吗?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  到达青年洞看到介绍,得知:青年洞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青年洞全长616米。当时资金严重缺之,青年们挖野菜、捞河草充饥,300 名青年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凿通了这段最危险最险峻的隧洞。</p> <p class="ql-block">  1960年11月,红旗渠接到指令,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暂停施工。可修渠的人们不愿意轻易停下,即使口粮供给没有保障,一支由三百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还是悄悄地来到山崖前。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这是一个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难关,“青年洞”也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这群年青人遇见的时代或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时代有幸,遇见这样一群英雄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在距离青年洞不远处的岩石平台上,挂着一面“引漳入林工程姚村营妇女突击队”的红旗,大家都排队在此拍照留影。我们抓紧先来张合影吧。</p> <p class="ql-block"> 此工程原名称是“引漳入林工程”,后来才改为“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妇女突击队来了一位党代表。</p> <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景区内,有一处特别的景点:一块名为“赠言十水”的题字。</p><p class="ql-block"> 听了介绍才知:“赠言十水”的作者是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1990年重走红旗渠时所写。杨书记每一句都有个水字。</p><p class="ql-block"> 这首“赠言十水”默默地劝诫着人们节约用水、保好渠管好水,让我们看到了老书记的殷殷之情,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祖孙三人利用休息时间在唱红旗渠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青年洞下来就直奔红旗渠纪念馆,这是一座全面展示红旗渠建设概况的展馆。</p><p class="ql-block"> 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红旗渠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更是一面精神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展馆,我们知道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是林县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所不同的是,建南京长江大桥,倾全国之力;而修红旗渠,基本全靠林县人民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红旗渠的纪念雕塑《山碑》。也是目前规模最大、表现人物最多、设计施工最为复杂的纪念碑雕塑综合体。表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战斗情景,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成为红旗渠这一国家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1995年4月开始设计至1998年8月全面竣工。 共9大组141个人物形象,均采用砾石混凝土仿灰花岗岩效果。内容分别为:《风餐露宿》、《自力更生》、《众手托彩虹》、《声震群山)等。</p><p class="ql-block"> 高大的《山碑》岩壁上刻写着牺牲的81位人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  十年间,塌方和落石夺走了81位民工的生命,更有数百人重伤残疾。但是他们无畏无惧,愈挫愈勇。</p> <p class="ql-block">  十年来, 在建设这长达1500公里的渠道中,共牺牲了8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才17岁。</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当时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因为他父亲在施工中刚去世,母亲又把他送到工地,他还是个孩子啊!</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一:虎口崖施工现场,在悬崖上飞荡的除险员的英勇身姿,他们戏称虎口拔牙。</p><p class="ql-block"> 下图四:长期吃住在神工铺的民工。</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妇女突击队原照。</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崖壁上,高悬着几十个当年用来运送石料的篮子,望着这些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心中难免涌现一股酸楚,他们才是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林县人民在取水路上的艰辛日子。</p> <p class="ql-block">  万般无奈之下,林县百姓在祈求老天爷快下雨吧!</p> <p class="ql-block">  我身后的照片是红旗渠建成后,首次通渠放水的情景,当地百姓聆听着红旗渠水奔腾而来的欢呼声响彻云霄。</p> <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线竣工。历经十载,跨越1500公里,林县人民终于让浊漳河水流遍林县的大小山村,圆了千百年来的“水”梦。</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给孩子讲解展现红旗渠全貌的沙盘。</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又欣赏了另外一场红旗渠畔的红色赞歌和舞蹈,他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向最美奋斗者致敬,也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文工团在为游客演出。“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p><p class="ql-block"> 当这首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鼓舞过几代人的《红旗渠》主题歌响起的时候,人们脑海中浮现出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人工天河”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了红旗渠分水闸口,这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的枢纽工程。</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房下有三个大闸门,孔宽均为2.5米。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清水,右边分出的是红旗渠一干渠,为双孔,沿西山到合涧镇和英雄渠汇流,渠长39.7公里;二干渠为单孔,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三干渠从上游500米处分出向东流去。</p><p class="ql-block"> 望着喷涌向前的红旗渠水,它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首次看到分水闸门开闸的情景,很是稀奇。</p> <p class="ql-block">巧遇景区的“铜人”巡游。</p><p class="ql-block"> 景区新增加了一个打卡拍照新“地标”——“”铜人”巡游,只听有人呼喊:红旗渠修渠人巡游啦!游客们簇拥着“铜人”拍照。“铜人”有时坐姿、有时站姿,有时摆出劳动姿势,除了眼神能看出是真人,还像一尊铜雕矗立着。</p><p class="ql-block"> 我家二宝挤到人群前面,拉着“铜人”的衣袖问道:这个叔叔是真人吗?引起围观者一片笑声,</p><p class="ql-block"> “铜人”叔叔顺势拉起二宝的手,让孩子体验美妙时刻,我们赶紧记录下这一精彩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为了向“铜人”表示歉意,我们也与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它是大地的脉络,流淌着不屈的斗志与汗水。</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信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英雄的林县人民。</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一、红旗渠是中国八大奇迹之一。北方万里长城、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圆明园、河南红旗渠、随州曾侯乙编钟、湖南马王堆汉墓、四川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福建客家土楼。</p><p class="ql-block"> 二、修建红旗渠的主要功臣及贡献</p><p class="ql-block"> 1.杨贵: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林县县委书记、</span>总设计师,他带领全县人民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长期以来的干旱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 2.李改云:红旗渠建设者,担任姚村公社第一营妇女营长,是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p><p class="ql-block"> 3.吴祖太:红旗渠的设计者之一,他不仅绘制了引漳入林的设计蓝图,还在工程动工后负责工程设计,因在察看险情时遭遇塌方不幸遇难,为红旗渠的修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4.张买江:红旗渠建设者,继承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成为工地上的“小老虎”,初到工地时只有12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坚持六年最终完成了工程,并义务宣传红旗渠精神48年。</span></p><p class="ql-block"> 5.郭财福: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也是</span>一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员军人,在部队</span>曾在多个战役中立功,复员后参与红旗渠建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