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分地真忙

牛头

<p class="ql-block">  1976年,几位有特长的下乡知青被县知青办借调协助宣传活动。工作之余,手捧新到的书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  左起:县知青办干部周锡柱、马铺公社知青叶丽云、园岭林场知青方云秋、下河公社后坑埔知青周逸群、下河公社产田埔知青高志强。</p> 2024年10月15日,已成为知名画家的高志强的新画作在福州参加庆祝75周年国庆美术作品展《画说漳州》,借此机会他与福州老同学又一次相会。<div>  恰好前不久,知青文集《耕吟岁月》寄到福州,由初中4连3排郭石皇负责联系同学分取。秋高气爽,好事成双,大家欣喜在心,笑意在脸。<br>  左起:高志强、廖亮、汤志强、郭少玲、陈玫、那小健、郭石皇。</div> (在福州同学欢迎高志强)<div><br><div>  10月13日,高度重视的郭石皇频频向福州同学发出通知:74届知青文集《耕吟岁月》书本和纪念章下午已到达福州,现正在与同学们分送中。<br></div></div> (参观画展合影) <div>  好消息像投石入池,涟漪一圈圈荡开。福州同学欢呼鼓舞,分头通气,或自取或转送,陆陆续续收到文集,怀着先睹为快心情展阅。</div><div> 中学退休教师、7班女同学郭少玲感慨地说:</div><div> 石皇送得很及时,我顾不上做晚餐开始拜读了,感觉我们下乡的同学真不容易,可以从照片及回忆文章中找到最难忘最珍贵的故事。我正在细细品味,细细回想当年同学们的经历,沉浸其中,复制着永远值得铭记的故事。谢谢你送给我们这么好的书,值得阅读值得珍藏! </div> (高志强讲解他的创作蕴意)<div><br></div><div> 郭石皇回复道:<br> 我也很有同感!下午在匆匆忙忙联系发送书本,现在开始拜读了。先详细看照片,然后再看新作,最后再重新欣赏一遍《朝阳》里的原作品。我相信会被书中的许多情节和故事感染和感动。编者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功不可没!</div> 作者之一、在福州的云霄一中校友施维平(高中75届)16日收阅知青文集后,晒图并写道:<div>  纪念文集收到,感谢编委,感谢文章作者,感谢老同学。她让我感受到师兄、师姐当年的“难忘岁月”!</div> 作者之一、福州同学那小健西藏旅行归来,收到知青文集《耕吟岁月》,翻出2014年编印的高中毕业40周年纪念文集《朝阳》,搁在一起拍照。两部文集,又跨越十年岁月了。 那小健收录在《耕吟岁月》的回忆文章《我的第二故乡——云霄》,回顾了一家人1969年下放云霄县,在菜埔大队的乡村生活片段。他特地再次发出父母和其他下放干部与当地社队干部在菜埔村的合影。岁月时光在这里定格。 <p class="ql-block">  最讲究的当属厦门特区。</p><p class="ql-block"> 云霄的高中74届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一批知青文集《耕吟岁月》运到厦门。在厦联系人方瑞庭(高中2班回乡知青、厦大化学系77级)马上抓紧联系分居各处老同学。</p><p class="ql-block"> 他精心筹划,细致安排,通知10月13日上午,在约定的一家雅致的茶馆举办茶叙、分书聚会。</p> <p class="ql-block">  出身农家的方瑞庭爱好练习书法,为把此次厦门分书聚会办得有声有色,渲染雅致高品格,他特意构思、撰写、装裱一副点题对联,笔墨饱满,寄意深长,可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墨宝联中藏陌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工夫茶处见功夫</p> <p class="ql-block">  良辰吉时,重头戏开锣了。来到的厦门同学郑重其事,以点题对联为背景,心旷神怡,容光焕发,依次上前领取知青文集。特区速度特区品味,很有仪式感。</p> 发书者林昕,高中74届2班同学,马铺知青,身穿大红短袖衫,喜气照人。高中6班同学、陈岱知青方建平,50年青春不老,第一位领取,“书中自有颜如玉”。 高中7班同学、女知青张素颜领书。她与同窗方文达结为伉俪,从城关嫁到乡村,保持着劳动本色。自家楼下养兔养鸡,楼顶种瓜种菜,得天独厚,绿色环保,新鲜产品原生态,50年来始终接地气。 曾经沧海难为水,人生何处不相逢。红男绿男,都曾是马铺公社下乡知青。绿衣人郑明是高中5班同学,这段客居厦门,荣幸成为特区贵客,一起分享领书喜悦。 这位白衫者是第一次出现的陌生面孔,据介绍是高中4班同学李建英。 <p class="ql-block">  高中75届有男女李超英,高中74届有双男高矮方耀辉和大小方建平,双女方玉云,而今又出现高中74届男女李建英,可谓50年纪念一花絮,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小,无处不逢。</p> 厦门联系人方瑞庭与红衣男林昕是高中2班同窗,一次约定的分书活动,老同学欣然再次握手。 方瑞庭接手分书,领取者为《耕吟岁月》作者之一,高中1班同学、火田公社后埔大队回乡知青林建云。他和耕山队三位战友难得的地头合影是印在封面的配图之一。 俩蓝衣人既同为回乡知青,又同是作者,也同是厦大化学系系友,在对联前正儿八经演示分书领书仪式感。 面对镜头,行礼如仪,庄重姿态有如早年虔诚领取革命红宝书《毛选》。 黑衣黑帽人是高中1班徐国和,园岭林场下乡知青,作者之一。他的篆刻作品在《耕吟岁月》书中别具一格,分外醒目。 一向低调的徐国和大隐隐于市,真人不露相,38岁加入省书协,52岁加入省美协,大概是高中74届唯一的省级书协会员。擅长篆刻,两支胳膊粗壮,可见篆刻力道十足。 每一次上前领书,一定要摆好郑重其事姿势,留影纪念,供今后回想品味。 两位作者见到丰硕成果,眉开眼笑,捧书合影,共享高中毕业和下乡当知青50年的双重感受。 来宾接踵而至,背影者为高中7班同学、下河公社女知青李枫,白衣者为高中6班回乡知青吴友福,红衫者为高中6班柳烈民,柳氏族谱研究专家。 <p class="ql-block">  左1为吴友福太太张彩霞,也是高中6班同学,退休老教师,与高中隔壁班女同学、老姐妹李枫、张素颜相见欢,</p> 新书到手,接着品赏对联,好字好意蕴,不能不来个合影。听说这对好联好字被初次露面的李建英抢先索要走了。 50年前,东风第一枝。高中毕业之际,林建云留下青年时代第一张照相馆合影,左为同班的徐国和。 50年后,梅开二度。两位同班老同学相逢时节并肩合影,黑白变迁为彩照,满头黑发已染斑斑白霜。 有花堪折直须折,有影堪合径须合,活在当下,品读耆年。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个好日子,出席品茗分书聚会的同学与几位贤内助合影,排排坐立,精神抖擞,笑意盎然。虽然赴约者十来位,代表性不差,掐指一算,高中八个班级有其六。虽无全福,亦可谓滿堂友福,盈室瑞霞。</p> 在厦6班同学张彩霞聚会时在微信群留言:<div>  今天沾文集的光借文集的喜,厦门十几个同学齐聚山国工夫茶文化馆发书!同学们阅宝书,品茗茶,饮美酒!仿佛回到了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代!回忆过去满足现在畅想未来,人们久久舍不得离去。</div> <p class="ql-block">  参加聚会的在厦老同学兴致勃勃,边品清茶香茗,边翻阅散发墨香的新书。曲水流觞,开怀倾谈。</p> <p class="ql-block">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借方瑞庭禅诗韵,和诗一首助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瑞庭此日约神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净地禅茶招待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悦神怡舒老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絮言细品忘年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10、13</p> 精心策划的茶叙聚会,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休闲情调,禅茶意蕴,特区速度,厦门品味。 老同学清秋欢聚,有精神文明,还有物质文明。林建云做东,席开两桌。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老怀共鸣。一起举杯,为高中毕业50年、上山下乡(回乡)50年,分书当年,“干上一大杯,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特区独一份。</p> <p class="ql-block">  同在10月13日,漳州市区(芗城区)同学领取《耕吟岁月》的分发事宜,由高中1班同学江丽华为联系人,调查研究,做好预案,四面开花,分头派送。大家闻讯,当天下午纷纷前往约定地点取书圆愿。</p> 事事热心的8班老大姐张长华是主要协助者,她自告奋勇帮代领、分转,东奔西走,一人就分流了30余册,大大加快了分书到人的进度。 17日,在漳州的4班同学黄宁夏收到知青文集《耕吟岁月》,随即拍照上传报喜,留言道:<div>  刘宝勇把书给我了。回忆录编得很好!纪录我们同学那段难忘的经历。还没开始读就感慨万千。接下来会好好拜读同学们的大作。</div> 而2班同学、火田公社知青、大高个刘宝勇则是领先一步,14日取到书,他的回忆文章《向东渠——留下父亲的足迹》收录在册,手捧新鲜出炉文集,心花怒放。 <p class="ql-block">  14日,作者之一、高中5班团支书、陈岱公社下乡知青沈孜敏,一收取到知青文集就迫不及待翻阅欣赏起来。</p> 老大姐张长华,虽然不是下乡知青,对《耕吟岁月》也有着一分贡献,提供了她保存至今的“不动员证”,一册在手,架起老花镜看得十分专注,岁月斑斑痕迹,点滴在心头。 <p class="ql-block">  右边花白头发老大姐是老三届下乡知青洪盈盈。她作为云霄县知青代表之一,于1975年参加龙溪地区首届知青“积代会”,青春风采定格在文集专题图页第一张大合影的前排。重睹当年身影,多少往事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张长华是位热心肠二传手,在漳州同学分取文集的几天里连轴转,把一册册《耕吟岁月》分别带给需要的同学、校友、朋友。她把一摞文集递交到高中1班同学尹一波手里,由她继续三传给几位漳州下放干部子弟同学或其亲属。</p><p class="ql-block">  漳州同学的文集,就这样依靠江丽华制定路线图,大家协作,有序、高效地分流、接力,几天里基本到位,让每位收到文集的同学都及时分享了劳动果实的芬香气息,其乐陶陶。</p> 知青的成果知青同赏。分送这册知青文集流向,不限于云霄历届知青范围。比如,漳州(现芗城区)浦林公社畜牧场的几位知青也得到赠书。 漳州一中高中74届下乡浦林公社畜牧场女知青翁平(右)把《耕吟岁月》带给同场女知青魏淑宽。 同时代人,同样的历练,同样的体验,她们对这册知青文集内容并不陌生。(书中友情借用了畜牧场3张旧照,也等同一种插友交流。图为浦林女知青饲养员当年留影,右1翁平) 知青文集广受欢迎,不是早早摆上各届知青家里案头,就是在约定送书的路上。老三届知青特别看重,热情尤其高昂。<div>  两位作者,高中66届、上河村回乡老知青罗顺德老师(左)和同班的马山村下乡知青郭国栋老师(右)连日马不停蹄地走遍城关大街小巷,登门送书,让知青文集传播到更大的范围。他们拜访并送书给50年代老学长、九旬高龄的一中老教师高玄鹏老师,白首相见,岁月悠悠,恳谈久久。</div> 郭国栋老师热忱登门送书一场景。瞧受赠阅者双手捧着沉甸甸的文集,阅读得多么入神。 产田埔知青高志强(左)这段成了大忙人,既负责为本场多位知青领知青文集,上门送书,又上漳州带孙,还专程到福州参加画展;百忙中,不忘与老同学方加焜(右)一起去看望初中4连2排班主任廖凤雏老师,55年师生情源远流长。 高中4班同学、火田镇西林村回乡知青、“养鸭司令”张文新也是个热心分子。他是4班的联系人,为2位未领到知青文集的本班同学补取书,拿到手禁不住翻开书页再品赏一把。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呷粿叹烧”,最忙碌、奔走不停的当属《耕吟岁月》主编、莆美公社上坑知青点下乡知青唐镇河(也是《漳江文学》主编)。</p><p class="ql-block"> 当大批文集运到,他不但手机全天候畅通,频频联系、预约,抽空给东莞两作者发快递寄书;一骑红尘,为熟悉或不熟悉的许多作者送书到户;并按分赠刊物惯例和老户头,制订合理化路线图,四面八方跑腿,亲自上门给本县各机关部门逐一赠书。</p> 在县行政大楼,他找了辆小推车推着几大箱的书,乘电梯上上下下,沿一间间办公室分送赠阅。知道的,认得他是唐主编,不知道的,还当他是送快递的。 <p class="ql-block">  唐镇河精干能干,连日奔波,几百册《耕吟岁月》经他孜孜不倦地分流、分送,摆到了县里大小衙门的办公桌上,让许多年轻公务员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唐镇河见缝插针,骑着他的电动车,独来独往,给较远的的某些事业单位送书,沉甸甸的文集,一载几十册。有些送入户,有些约好,见面转交;下一步,还要向远近乡镇领导、宣传机构延伸,忙得不亦乐乎。</p> 云霄还有另一条分流渠道,双管齐下,相辅相成。远在莆田市的两位曾在云霄一中任教初高中的许景腾、陈金坤老师(或亲属)、南靖县的散兵游勇同学,等等,都按需分配,及时发快递寄去。一册在手,永作纪念。<div><br></div> <p class="ql-block">  时来风送腾王阁,分书美事仍在继续。厦门同学多,除了茶叙领取了一大部分,有些分散的需要找快递单独寄出。方瑞庭守信重诺,亲手经办,认真细致,勤谨负责,做事有头有尾,善始善终。</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谨向知青文集《耕吟岁月》</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各方面作者、参与者、协助者、</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送者、关注者诚谢、致敬!</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