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红黄蓝幼儿园

<p class="ql-block">儿童视力不良、龋齿、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等的防治措施</p> <p class="ql-block">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p><p class="ql-block">主要包括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5 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不仅会导致儿童体格生长迟缓,影响儿童免疫功能和智力发育,而且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5 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食物供给不足,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疾病状态下的吸收不良或利用减少,消耗或排泄增加等。定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进行生长发育监测,采取母乳喂养等合理的喂养方式,提供充足的膳食营养,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营养不足,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康生活方式0~23 月龄婴幼儿:1.母乳喂养。坚持 6 月龄内纯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2.6 月龄起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如肉泥、强化铁的米粉)开始,从少到多, 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达到食物多样。3.食物多样化,保障充足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素供给。每天进食食物至少包括母乳、动物性食物、谷薯类食物、蛋类、奶类、大豆类和坚果、深绿色或橙黄色蔬菜和水果、浅色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的五大类。4.食物和能量供应充足。6 月龄后婴儿每天除坚持母乳喂养外,需要添加 2~4 次辅食; 1 岁龄幼儿每天除继续母乳喂养外,需要添加 3~4 次辅食(包括正餐和加餐),逐渐达到普通膳食。5.耐心和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进行食育教育,培养良好饮食习惯。6.定期监测身长、体重,科学评估体格生长指标。7.配方奶粉是不能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婴幼儿配方奶粉, 按照需要喂养,防止过度使用。8.若必要,遵医嘱适时补充维生素 D 和其他营养素。9.注意喂养安全。避免受到烟草危害。2-5 岁儿童:1.平衡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进食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2.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保障蛋白质和能量需求,不吃或少吃烟熏和腌制肉制品。3.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4.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不喝含糖饮料。5.保证户外活动,控制看电视或手机屏幕的时间。6.父母或看护人应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和食物的摄入情况,并评估体格生长指标。7.必要时,选择强化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8.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9.避免受到烟草危害。●治疗与康复父母或看护人定期进行儿童营养咨询,了解孩子营养改善情况。如果是继发性营养不良,积极</p> <p class="ql-block">学龄前儿童肥胖</p><p class="ql-block">肥胖是在遗传、环境因素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而危害健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学龄前儿童的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与长期不健康饮食、运动不足、静坐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肥胖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不仅会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还会损害儿童呼吸、心血管、骨骼肌肉、生殖等各个系统,引起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是预防肥胖发生的最好方法。定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监测身高(或身长)、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变化,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康生活方式1.平衡膳食,食物多样,食不过量。2.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开始;6 月龄后适时添加辅食;1 岁后,应该逐渐进入普通膳食,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3.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4.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和高糖食品(甜点心、糖果、冰棍、冰激凌等)。5.父母或看护人应学习膳食营养知识和技能,做好儿童喂养和养育。6.食物烹饪时少盐少油少糖。7.鼓励儿童在家在园(幼儿园)自主进食,避免过度喂养。8.使用适合年龄的小碗盛饭,控制进食速度(15~20 分钟 / 餐)。9.减少在外就餐,鼓励在家就餐,提倡分餐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10.尽量减少静坐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看电脑、打游戏等),每次固定在座椅、婴儿车、怀抱中的时间不超过 1 小时。静坐时鼓励进行亲子读书或讲故事等积极互动的活动。每天进行 3 小时以上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多做户外活动。11.避免受到烟草危害。12.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治疗与康复1.定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遵医嘱定期监测身高(或身长)、体重和体重指数(BMI) 变化,体重增长过快时应及时就医。2.在医生监督指导下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3.避免使用减肥药物和减肥手术。●急症处理1.出现下列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2.出现严重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3.有烦躁、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4.其他严重情况</p> <p class="ql-block">儿童龋齿</p><p class="ql-block">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在以细菌感染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发生慢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患有龋病的牙齿又称龋齿,俗称“虫牙”“蛀牙”。龋病会引起牙齿疼痛,影响咀嚼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继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龋病的主要症状随着龋洞由浅到深逐渐加重。龋病早期没有疼痛不适的感觉,仅在牙面上有黑点或白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黑色龋洞,遇酸、甜、冷、热刺激时感到疼痛不适,严重时疼痛明显。如果龋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继续发展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可能出现冷热刺激剧痛、自发疼痛、睡觉时疼痛、牙龈和 / 或面部肿胀等症状。所以龋病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口腔中的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长时间便会形成“龋齿”。及时清除口腔中的牙菌斑,控制含糖食品及酸性物质的摄入,有助于减少龋病的发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积极治疗,有助于牙齿健康。●健康生活方式1.不让婴儿含奶嘴睡觉,进食后喝温开水以清洁口腔。2.从出生开始,家长要养成用纱布或指套牙刷为儿童清洁口腔的习惯。3.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用含氟牙膏,采用圆弧法刷牙,面面俱到,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2 分钟。4.学龄前儿童在自己刷牙后,可由家长帮助刷牙,以清洁儿童未刷净的部位。5.每天刷牙后,可由家长帮助儿童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睡前清洁牙缝更重要。6.晚上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7.饮食均衡,吃饭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8.规律饮食。除每日 3 餐外,加餐次数不超过 3 次,零食尽量与加餐同时食用。9.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10避免受到烟草危害。●治疗与康复1.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龋病。2.遵医嘱,必要时每 3 个月至半年一次局部应用氟化物(例如含氟涂料等)。3.遵医嘱,必要时接受窝沟封闭,保护“六龄齿”(第一恒磨牙)。●急症处理1.如病情加重,尤其是出现下列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2.无明显诱因的牙齿自发疼痛或夜间疼痛。3.牙龈或面部疼痛、肿胀影响进食。4.其他严重情况。</p> <p class="ql-block">儿童缺铁性贫血</p><p class="ql-block">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病,因体内铁储存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会造成儿童个子矮小、体弱、记忆力差、智力减退等。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指(趾)甲甲床缺乏血色;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活动时易感到疲倦无力;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较慢,记忆力减退;易怒,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常常反复感染细菌或病毒;可出现肝脾肿大等。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先天铁储备不足:母亲孕前及孕期铁的摄入量不足,早产、低出生体重使胎儿铁储备不足。②铁摄入不足:婴儿满 6 月龄时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儿童饮食中铁缺乏,或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③铁需要量高:生长发育快,摄入的铁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④铁吸收减少或丢失过多:膳食中缺乏维生素 C, 摄入的铁吸收率低;长期腹泻等疾病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利用;感染寄生虫病等造成长期慢性失血。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减轻贫血,促进身体康复,改善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生活方式1.母乳喂养。坚持 6 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2.6 月龄起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如肉泥、强化铁的米粉)开始,从少到多, 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达到食物多样。3.合理搭配孩子饮食。多吃含铁丰富及铁吸收率高的食物(瘦肉、肝脏、血等),同时增加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摄入,促进铁的吸收。4.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5.幼儿、儿童不宜饮茶和咖啡,这些也能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用。6.孩子与家长都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清洁餐具,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避免受到烟草危害。●治疗与康复1.轻度贫血患儿首选通过调整食物来改善贫血,如多吃瘦肉、肝脏和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2.中重度贫血患儿在食物改善基础上,严格遵医嘱用营养补充剂或药物,改善需要时间, 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服用剂量。3.遵医嘱复诊。4.定期监测血常规。●急症处理1.儿童口服铁剂时,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或出现其他严重情况,应及时就诊</p> <p class="ql-block">儿童青少年近视</p><p class="ql-block">近视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现象。近视的主要症状为:看远时视物模糊,可伴有眯眼、揉眼、歪头,看近物清楚。近视度数较高者可有眼前飞蚊、漂浮物等症状。高度近视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等,可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近视的发生发展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户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少,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过多,读写姿势不正确。儿童过早、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也是近视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更应该注意让孩子远离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近视一旦发生,无法治愈,因此重在预防。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定期复查,采取标准规范的防控措施,有助于预防近视发生、减缓近视发展、避免视力损害。●健康生活方式确保每天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寄宿制幼儿园不应少于 3 小时。提供良好的家庭室内照明和采光环境。谨慎使用电子产品。6 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学龄儿童非学习目的使用时,每次不超过 15 分钟。保证正确读写姿势,不要歪头写字,做到“一拳一尺一寸”。避免连续长时间的读写等近距离用眼活动,每隔 40~45 分钟远眺 10 分钟。保持足够距离,阅读距离大于 33 厘米,握笔时指尖距笔尖大于 2 厘米,看电视距离大于3 米。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正确地按揉穴位,以感觉到酸胀为度。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进食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养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的好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小学生每天睡眠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正确配戴框架眼镜,确保镜面清洁无损、瞳距正确、戴姿端正。配戴隐形眼镜需在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个人卫生,按照要求清洁镜片。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以及跳水、跳伞、蹦极、潜水等运动。●治疗与康复初发近视的处理:刚出现视力下降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要采用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确诊有无近视和近视程度。近视的矫正:如果近视度数不超过 100 度、看远时不受影响,可以暂缓配戴眼镜,定期复查;近视导致远视力明显下降、学习生活受影响时,应当配戴框架眼镜,度数可稍低一些,满足看远视力需求即可,主要在看远时佩戴。定期复查。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视力、近视度数、眼轴长度和眼底等。如有度数变化, 遵医嘱及时调整眼镜。近视进展较快时(每年进展超过 50 度),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进一步的防治措施。高度近视者如果度数仍然增长较快或出现相关并发症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急症处理如果突然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视物遮挡、变形或有频繁的闪光感,应当避免剧烈活动, 及时就医。佩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者如出现眼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现象,应停止佩戴,并到医院就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