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游五当

峨眉雪

<p class="ql-block">五当召位于包头市东北约60公里的五当沟,它是内蒙古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纯藏式喇嘛寺庙,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span>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初名"巴达嘎尔",藏语意为"白莲花"。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不过,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五当召。蒙语"五召"意为柳林,"召"意为寺庙,想必这里曾经柳树荫荫吧。寺院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p><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8:40我来到了五当召游客中心。穿过一座拱桥后,到达了检票口,步入景区,眼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登山经幡道,另一条则是直达各佛殿的观光车道。为了能够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我选择了登山经幡道。</p> <p class="ql-block">沿着经幡道拾级而上,山下的景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山谷里的河流、建筑,与山上各种树木植物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白色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地排列着,周围环绕着绿色植被,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传说五当召一世活佛师徒三人在建庙选址途中,金雕衔走经帽落于树上,遇妇人奶桶倾洒化成朵朵白莲花,莲花是佛界的吉祥标志,金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于是,师徒便顺应天意,决定在此建庙,这就是所谓"<span style="font-size:18px;">鹰衔经冠,奶化白莲"。</span></p> <p class="ql-block">途经三个观景台,在第二个观景台上,有两棵古柏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枝干曲直有姿,有的如龙游,有的如凤舞,向周边扩散。古柏的枝叶间,彩色经幡随风飘扬,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第三个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左前方的寺院建筑。栈道开始下行,我继续前行,经过一个岔路口,选择左边的道路,下山到寺院大门口。右边的路则通往基站,据说在那里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寺院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前方小山坡上有一座白塔,我加快步子向它走去。白塔身是四方形的,连基座一共两层,塔身上东西各有一小窗口,透过小窗口可见内供有佛像。塔边有一煨桑炉和一棵老柏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到左边栈道的观景亭,这里能正面俯视五当召。一排整齐的房子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前面挂着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寺院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两根高耸的经幡柱,仰望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寺院建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庄严感。</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广场拾级而上,迎面是苏古沁殿,它建于公元一七五七年,是五当召最大的建筑物。全殿分三层,一楼前大厅是经堂,后厅为藏经阁,凡属全召性的集会都在此举行。每天的早经·满迦经,全寺喇嘛都在此诵读。经堂内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经的席位,左右是高层喇嘛的座位,下边地毯木榻是喇嘛诵经的坐席,殿内矗立的八十一根立柱都雕绘精美图案,外裹彩色蛟龙毛毯,缀以刺绣,殿中彩色斑斓的壁画系释迦牟尼成佛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的每根立柱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经幡,让进来的每个人在发出由衷的惊叹声中对佛教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与苏古沁并列右侧是却依拉殿,这里是学习佛教哲学学部,也是僧人最多的学部。</p> <p class="ql-block">却依拉殿建于1835年,殿内供奉着本召最大的弥勒佛铜像,高达10米,形象端庄严肃,造型敦厚慈祥。弥勒佛是佛教未来佛,藏语称"强巴",蒙古语称"麦达里"。前边供奉着八大菩萨、八大药王佛、宗喀巴等铜像。</p> <p class="ql-block">在却依拉殿背后的坡上是洞阔尔殿。洞阔尔殿是学习佛教时轮数学部,是本召最早的殿堂,由一世洞阔尔活佛阿旺曲日莫建于1749年,前经堂后佛殿,总高三层,黄色的外墙标志着其显贵地位。</p> <p class="ql-block">洞阔尔殿地势最高,建殿最早,是五当召主殿。乾隆亲赐"广觉寺"的匾额悬挂在殿门正中,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块匾额还有一个传说。洞阔尔·班迪达在北京译《甘珠尔》时,乾隆赐予他"额尔德尼·洞阔尔·班迪达"名号,并让呼图克图每年念"通历"时都要请洞阔尔参加。乾隆二十一年秋天,在念"通历"前三天夜里,乾隆梦见佛祖对他说,如果念"通历"时洞阔尔不参加,恐对皇上不利。惊醒后,乾隆皇帝一直在思考这个梦究竟有什么预兆。忽然想到洞阔尔·班迪达建庙已经十八年,至今朝廷还没给寺庙起名,于是降旨赐名"广觉寺",且必须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阿旺曲日莫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自幼学习经文,8岁即主持玛尼会,9岁拜甘珠尔活佛为师。雍正元年(1723年),他前往西藏哲蚌寺学经,并在扎什伦布寺会见了五世班禅。乾隆二年(1737年),他第二次前往拉萨,七世达赖授予他"洞阔尔·班迪达"的封号,这是时轮学部的最高学位。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召圆寂。</p> <p class="ql-block">在洞阔殿右侧相邻的是当圪希德殿,即金刚护法神殿。建于公元一七五零年,内塑大威德金刚、吉祥天母、财神等彩塑,每个金刚身骑各种怪兽,颈挂头颅项链,脚踩种种妖魔。令人毛骨悚然的造型,是这些护法金刚用变化的形象以镇妖魔护持佛法。</p> <p class="ql-block">从当圪希德殿出来回到坡道上,路左侧小坡上是宗喀巴小黄庙,亦称为哲·仁波切庙,建筑在一世活佛鹰衔经冠僧帽掉落的传说位置上。庙北墙供奉着宗喀巴师徒三人,西墙供奉着一尊天然形成的绿度母浮雕。绿度母面朝五召建筑群,浮雕艺术精致,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小黄庙背后是喇弥仁殿,这里是学习教义戒律和研究宗喀巴教义学部。这种学部在内蒙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只有五当召讲授。此殿建于公元一八九二年,是本召最晚的建筑物。殿内正中端坐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铜像高九来,两侧为弟子嘉曹杰、克主杰,佛龛内有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小泥塑像。</p> <p class="ql-block">顺着坡道上行,左边是红墙,右边是白墙,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自已感觉与众不同,却又无从言说。</p> <p class="ql-block">路的尽头是五当召陈列馆,也是寺院最后面的一座殿。它是在原来的努尼殿遗址上建造的,最早的努尼殿是五当召八大殿之一。为了恢复五当召原来的面貌,2003年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建了这座金科殿。现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分为上下两层,是陈列五当召精品文物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条白色的步道向寺院出口处走去。上行几步,右侧是苏卜盖陵,这是五当召头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因头世活佛创建了本召,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处。此后,五当召七代活佛灵塔均在这里珍藏。灵塔雕刻精美镶有珍宝玉器,外部鎏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藏传佛教寺院,严格遵守"活佛转世"仪轨。以二世活佛为例,经过十年才寻找到转世灵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广觉寺选出4名儿童呈报班禅喇嘛,第二年六世班禅</span>认定热西尼玛是洞阔尔·班迪达的呼毕勒罕。热西尼玛法名依希丹巴达勒吉,<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隆四十七年(1782)赴西藏学经10年,才学出众,归来时</span>八世达赖赐予他"额尔德尼.莫尔根.洞阔尔.班迪达"名号。他在嘉庆六年到道光五年(1801-1825)前后七次朝觐皇帝,奉献哈达、马匹等物。</p> <p class="ql-block">与苏卜盖陵相邻的是阿会殿,这是学习密宗医学的学部,是乌拉特东公旗协理热西鹏苏格出资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殿底层正中斑斓的山洞供奉释迦佛和他的两个弟子,其两侧是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异,气宇非凡,泥塑山洞险峻逼真。二楼主要供奉本学部主供佛﹣﹣胜乐金刚、药王佛。</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几步,右手坡上是甘珠尔活佛府。甘珠尔活佛呼图可图是五当召第一世洞阔尔活佛的经师,驻锡地在多伦善因寺。活佛府的正厅为会客办公的地方,里屋为卧室,耳房是他经师的居室。这座活佛府在1995"五三"地震时墙严重裂缝,面临倒塌,1998年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原貌,2000年开始向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洞阔殿的后面有章嘉活佛府。不过红色的大门上锁了,没有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走过寺院来到经幡广场上,一条灰色步道通往景区出口,步道两旁秋意浓浓、繁花似锦,还立有一些小铭牌,向过往游客传播藏传佛教的相关知识。我一一浏览,记录下其中的点点滴滴,五当召有太多的秘密需要我去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