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重阳节,我和老伴决定去登天龙山。</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寓意是避灾祈福。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望远不仅可以达到心旷神怡的效果,还有健身祛病的作用。有道是“九九归真,一元肇始”,长久长寿。</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我俩带上干粮、饮用水,背起挎包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在手机上搜了一下导航,从我住的地方到天龙山,出门先乘601支线,再倒79路,就可到天龙山山脚下的晋祠新镇。于是我们就先到了601支线的公交车站。左等车不来,右等车不来,老伴有些不耐烦,我劝她说“就当出来晒太阳了”,坐在太阳底下慢慢等吧。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车终于来了。我们赶紧上了车,坐了6站,在小店汾西南路换上79路,车上人不多,大概是长途远郊车的缘故。我俩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摇着晃着,走着看着,单等到站下车了。车到五府营站,一个滿头白髮,拖着一辆平板小拖车的乞丐模样的老太婆要上车。车上放着一个大纸箱,纸箱里堆滿了捡拾的破烂。司机没有拒载,耐心地等老太婆艰难地爬着上了车。我着意看了一下上来的这个老乞丐,衣衫褴褛,竟然围着一条大红的长围巾,围巾在脖子上转了一圈,两头都长长的垂在胸前,像极了知识分子的围法。我正纳闷时,车厢里有一个乘客大声发问:晋祠站到了吗?没等司机回答,这个老乞丐开口答道:早着哪,还有9站。并报出了最后几站的站名及几个重要的站点。口齿清楚,思维敏捷。看来这个乞丐模样的老太婆确是个知识分子,那为什么要做乞丐呢!我心怀同情,又不便多问。过了一会,她要下车了,我赶紧起身去帮她抬那个比她还大的平板车,她在车下,我在车上,一不小心,平板车上的堆滿了破烂的纸箱翻倒在地上,我要下去帮她扶,她说:不要不要,车开走后我自已收拾。我回到座位上,车开动了,窗外是无数个村庄。</p><p class="ql-block"> 11时许,车到了终点——晋祠新镇。我们找了家飯店,一人吃了一碗盖浇饭,饭店老板娘告诉我们,出了饭店向左拐就是登山的Y一路大巴。我们很快走到车站,每人4元钱买了车票,登上大巴,一人一座,系好安全带后车开了。</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占地面积为185公顷。</p><p class="ql-block"> 车在盘山公路上爬行,窗外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景色诱人。天龙山公路,列入了全国最美十大公路,全长30公里,沿途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起点与终点的高低落差达350米,从高空俯瞰,整条公路犹如一条飞龙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被誉为“云端上的公路”。大巴沿着山脊盘旋而上,时而在高架桥上凌空飞驰,时而在山脊上缓缓爬行;游客们时而惊叫,时而赞叹,尽情享受着登山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景美山秀,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我们乘坐的大巴一直开到了山顶,大概为了让游客节省体力,天龙山景区的入口处开在山顶,从入口拾级而下,去参观一个个景点。我俩已年过70,不须购买门票,凭身份证进到景区。检票员看着我俩的模样,关切地问:老人家,1000多个台阶,您俩能下吗?我和老伴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的回答:能。</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有东、西两峰,东峰叫“仙岩山”,西峰称“大佛山”,双峰对峙,风采独具。在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开凿25个石窟,即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异,大小不一。计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以精炼、细腻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艺术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据说排名为第六位,可惜后来被盗,至今仍有150余件作品流落海外。</p><p class="ql-block"> 看了木牌上对石窟的介绍,更增加了我俩的兴致,虽然没有带拐杖,我俩仍然抬脚进入了人流。</p><p class="ql-block"> 首先下到了石窟景区,先西后东,参观了开凿在两峰南坡上的石窟。石窟的最早开凿者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北齐至隋之间又开凿了东峰;隋炀帝为晋王时继续开凿东峰;一直到唐,都有石窟被开凿。共跨越4个朝代,历时400多年。我俩延着步道一个个参观,印象最深的是西峰的第9窟,晚唐的精品。峰顶有高755厘米的弥勒坐像,姿态端庄的华丽形象中略具朴素、温暖的感觉,衣纹处理虚实结合、聚散合理,使尊严的佛像增加了活泼的气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菩萨为胁侍的三大塑像,用男体女态的方式处理,极妙地表现出肉体、纱衣、饰物三者之间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弥勒、坐佛和许多化佛坐在莲座上的淡浮雕构成一组反映弥勒净土世界的背衬。崖壁间又附若干龛窟,宽猛相济,繁简结合,寓意十分深刻。为保护这组石窟,景区重建了仿明楼阁三层,沿用旧名,曰“漫山阁”。“高阁停云”是天龙山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离开石窟,我俩又下到“龙池灵泽”的白龙庙,走到“高欢暑宫”的避暑亭,在亭内远眺“崇山环翠”、“鼎峰独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观。有些累了,在亭中坐下,喝了饮料,吃了些干粮,才继续往下走。到山下已是5点,匆匆看了天龙山寺,又进到展览馆看了回归的、被外国人盗窃的佛头藏品,便排队乘车下了山,后转乘公交于7点来钟,回到了太原的家中。</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引用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聊表心情。</p><p class="ql-block"> 江涵秋影雁初飞,</p><p class="ql-block"> 与客携壶上翠微。</p><p class="ql-block"> 尘世难逢开口笑,</p><p class="ql-block"> 菊花须插满头归。</p><p class="ql-block"> 但将酩酊酬佳节,</p><p class="ql-block"> 不用登临恨落晖。</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只如此,</p><p class="ql-block"> 牛山何必独沾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