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齐福刚作品:</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京,西直门鸟市</b></p><p class="ql-block"> 这组《北京,西直门鸟市》是我上世纪90年代初拍摄京城生活的一个侧面。作品反应了北京人由清朝八旗子弟,清宫遗少,市井小民,提笼架鸟,斗鸡走狗的玩物赏趣,到解放后的一度消失,再由80年代再度兴起的养鸟、逗鸟、玩鸟的京城生活习俗,并由此而衍生的花鸟市交易。用镜头收集了相关的场景及其兴衰。</p><p class="ql-block"> 在很多人记忆中,“提笼架鸟”是老北京的一景。北京人养鸟,主要是为了观赏和听音。清朝《燕京杂记》记载:“京师人多养雀,街上闲行者有臂鹰者,有笼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鸟使其上者,游手无事,出入必携。每一茶坊,定有数竿插于栏外,其鸟有值数十金者。”可见,养鸟、遛鸟这个雅好,一直在一些有闲或有钱的人中嗜好着。解放后,“提笼架鸟”一度淡出人们的生活。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农副市场进入北京,不少老百姓呼吁开设一些“鱼市”“果子市”和“花鸟市”等集市。民间自发鸟市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京城各地自发的、散乱的鸟市乱相逢胜。后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介入批准开办了一些花鸟市场,同时取缔了自发的花鸟鱼市。</p><p class="ql-block"> 对于鸟市的存在,人们一直褒贬不一。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2年时北京约有16万人养鸟,其中60%是离退休的老年人,这无疑是他们老有所乐的来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2001年,多位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的提案中出现同样的内容。此时,始建于1988年的玉蜓桥鸟市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鸟贩卖集散地,于1998年取代了龙潭鸟市和法华寺鸟市,所贩卖的上了国家野生鸟保护名录的鸟有近70种,年出售野生保护鸟数十万只。此外,玉蜓桥鸟市还是走私鸟的源头,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在海关、机场查获的走私鸟,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个市场。此前,在市民的呼吁下,人气颇旺的水碓子鸟市已经关闭。基于种种原因,鸟市忽冷忽热,时禁时放,成为与部分市民紧密关联的生活情趣和民俗文化的关注与记忆。</p><p class="ql-block"> 到如今,我在网上看到北京又有最著名的鸟市大集开市!花鸟鱼虫宠物啥都有,大到让人迷路。</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今天的鸟市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准备为此再次涉猎京城“鸟市”,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