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钓长江

音乐+象棋+鲤鱼

<p class="ql-block">  要说是第一次钓长江,其实也不是,只不过那年是冲着云阳网箱鱼去的。政策下来,长江严禁网箱养鱼,政府说到做到,补贴渔民以后,割断护网,刹那间,数以吨计的鱼群鱼贯而出。我们,只不过抓住了当时的机会,趁鱼扎堆,千里迢迢,去钓过几次而已!事过十多年,要说真正抛竿长江,昨天之行,算是首次。</p><p class="ql-block"> 因为带孙,去年从区乡来到大重庆,住址两江新区。一年多来,前几天才从导航上弄明白“两江新区”的由来,因为这一带介于嘉陵江和长江之间,我住的地方距两江各约十公里,要想钓一次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 终于,昨天下了决心,上午,送孙去学校后,背着简易的钓鱼行头,搭乘一位熟人的车,去到了朝天门以下,朝天门大桥以上的区域。今年雨水少,江中间的岛屿露了出来,很是宽大,由于干净整洁没尾气,岛上吸引了许多的钓鱼人和无事闲游的人以及爱好游泳的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下数步石梯,来到江边,见到缓缓流动的江水,靠边丢下两把窝料,守钓了一会儿,眼见宽大的水域,心想,去那边看看吧。于是走了一段,停了下来,感觉这段比那段好,又丢了两把窝。又守钓了一会儿,仍感觉有些心神不宁,唉,这么远跑来,就不想看哈整个钓鱼环境?于是,又收好竿,挎上包,直接去了二百米开外的对岸。</p><p class="ql-block"> 来了才知道,这里水很静,几乎和池塘一般,适合钓谷麦。仍丢下两把窝,顺便掂了下装窝料的瓶,还好,今天应该够用。</p><p class="ql-block"> 今天温度最高23度,出门时穿了衬衣,还带了马夹,可今天太阳高照,晴空万里,阳光洒在身上、脸上,出乎意料地,热!热!</p><p class="ql-block"> 汗,爬满了全身,浸透了衣衫,妈耶,天菩萨也,这温度和热度一点也不匹配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地方上半年来过,当时水很深,中间的岛还没入水下,看不见,我仅在岸边走了一圈,看了看众多的钓友,每个都看了,但回头率极低,他们都很专注。</p><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三个窝点,感觉比前两个都好,水静,水深,水域宽。落坐约十多分钟,左旁出现嘈杂,转头一看,二十米开外,有人上鱼了,正在遛。赶紧起身,远远看见浮头的鱼,不禁大喊了一声:“至少三斤!”走进,近距离瞧,分明有五斤以上。应验了业内那句俗语:远看像个卵,近看像个碗。话有些粗鲁,但切合实际,不计较了。</p><p class="ql-block"> 别人钓到鱼,替他高兴,也替自己高兴:“这么偏也有鱼,没白来。”</p><p class="ql-block"> 回到自己的座位,刚坐下,巧了,旁边的钓友“刷”的一声,精准挥竿,竿成弓形,又中鱼了!“兄弟,要帮忙么?”</p><p class="ql-block"> “抄网在包里。”仅吐了五个字。</p><p class="ql-block"> 我猜想,要装抄网,有个过程,费力,来人素不相识,不太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没事,慢慢遛,不急。”出门在外,同行中人,主动些,能帮则帮,没坏处。</p><p class="ql-block"> 钓友年轻,技术过硬,没几下,鱼上岸,一看,五斤多,和刚才那尾同出一辙,雄性。我没忍住,呼了一声:好漂亮,纯野生!</p><p class="ql-block"> 刚才那钓友用的海竿,挂的玉米,这位仁兄,打的手竿,捏的饲料。有人说,鱼和人一样,饿的时候,什么都吃,饥不择食,千真万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帮了别人,拉进了关系,多了话题,问了些想知道的事,他说几天前,对岸,挂到一物,面都没见,直接切线。我说,长江,深不可测,切线爆竿,小菜一碟,建议用矶竿。</p><p class="ql-block"> 由于旁边出鱼两尾,证明有鱼进来,一直在这儿待着。很快,中午到了,拿出既防饿又防渴的八宝粥,一饮而尽。这时,挑担叫卖的不失时机,也到了。有凉面、凉皮、豆腐脑,我一向喜欢豆腐脑,买了一碗,付款时傻了,8元/碗,太贵了,苏马荡才3元/碗呢,数量和质量相当。又想想,人家大老远挑来,付出了劳动,也值了。</p><p class="ql-block"> 当午的太阳,比平时“大”,抬起右臂,抹了把汗,随意望了望右边,便又有了移位的冲动:那边不去,算没走完。</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钓位,算是跑到头了,明显强于前三个,陡坎,水静如塘,逗钓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岛上的钓鱼人,不下百人,百人之中多数遵守规则,一人一竿一线,但那尽头,远处的江面上铺满了专钓鲢鳙的球形浮漂,战线不下二十米,岸上的伞下却只坐着五六个守株待兔的黑“鬼”。我的家乡,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禁渔比这儿严,这种阵形,永远见不到,说句让人不信的话,主城那一段,约十公里,还常年禁渔,苦了那些年老体弱的城市钓友,钓个鱼,非得大老远去非禁钓区,每次回家,都身心疲惫,气喘吁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点到了,除了上午,再没见其他人上鱼,想想自己,初来乍到,水里的鱼一定欺生,钓到是偶然,钓不到是必然,回家的路十多公里,坐轻轨需一个小时,收竿算了。正想着,随手将竿往窝里一抛,没曾想饵刚触地,漂便弹起两目,这还得了!提竿,沉重,猜想有两三斤,但应该不是今天的第三尾,鲤鱼,漂向不像。</p><p class="ql-block"> 水里的鱼尾翘了起来,我看见了,黑的,哦,是草鱼,好,比鲤鱼肉嫩,窃喜。</p><p class="ql-block"> 按惯例,两边的钓友见状,陆续围了上来,我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有带抄网的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没带,不过别慌,你拉到岸边,我帮你捉。”其中一人说。</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看岸边,刚才还是干的,突然进了水,方才想起这段时间长江正好蓄水,不知不觉,从刚来到现在,水面上升了好几寸。</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的流失,钩上的鱼开始疲乏,渐渐犹抱琵琶半遮面。</p><p class="ql-block"> “耶,不像草鱼。”甲说</p><p class="ql-block"> “嗯,像青鱼。”乙说。</p><p class="ql-block"> 疲乏的鱼叼着我的钩慢吞吞地进了预定的区域,那捉鱼的人小心地走进,先轻轻抚摸鱼的头,鱼的身,鱼的尾……像是挠痒痒,待对方消除恐惧后,两手慢慢地伸进鳃……用力,使劲提上岸!</p><p class="ql-block"> 先礼后兵,高手,真是高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近前的鱼,有见识的长江钓客们异口同声地说:“青波!”</p><p class="ql-block"> “青波不就是青鱼吗?”我这个来自小城市的人没怕丢丑,怯怯地问。</p><p class="ql-block"> “不是,青鱼像草鱼,除了颜色。青波宽大,像鲫鱼,我最大见过两三斤的,今天这尾,是我见过的青波中最大的。”</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打开手机查了查,算是明白了,青波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青鲫”,记得当时大人们常用玉米粉蒸熟后垂钓。</p><p class="ql-block"> 到家后,第一时间过称,刚好五斤。时间晚了,七点过,晚餐已毕,稀有之物,若过了夜,就变味了,为了及时尝鲜,雷厉风行,将鱼头和鱼骨剔下,熬汤。四个大人,两个小孩,一人一碗。</p><p class="ql-block"> 汤中仅放了盐巴、料酒、生姜、胡椒和猪油。出锅以后,尝到嘴里,感觉那味道啊,用重庆话,铿锵地说,巴实!</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