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云歌

<p class="ql-block">  夏至,清晨一缕炊烟袅袅升起,东方泛起鱼肚白,我与母亲启程去吴家川农场。</p><p class="ql-block"> 吴家川农场距县城有5公里路,我们沿公路驱车二十分钟就到目的地。吴家川农场是通渭县旱农作物试验基地。</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农场做工,我也就有机会跟着转悠。农场种植小麦,麦地很大,大块平整的地被划分成一个个小方快,小方块中培育着不同种类的麦子。春天麦苗青青,却颜色深浅不一,每一块麦地插上了牌子,标明麦子的品种,麦子抽穗后,在大小不同的麦穗上又挂上标签,麦子成熟后,又分类装进牛皮纸袋。麦地经常浇水,所以麦子的长势很好,伴着油绿的麦苗,青草脆嫩乘势而长,胖实的青草,引得我和伙伴们经常偷偷潜入,打来喂猪。</p><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步入农场 ,农场发展变化很大,进入农场,路两边的槐树变成了柳树,路东边以前是平房,专门办公,现已成为农地,金黄色的小麦与青青的玉米成片。路西原是养殖场现建起二层楼房,楼前大片田垄菜畦翠绿,菜畦边上醒目地立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四块牌子。据门卫人员介绍,省市县专家正在二楼会议室召开研讨会议。</p><p class="ql-block"> 养殖场后的大杏树已无踪影,想起曾与伙伴摘杏被狗狂吠堵在树上的事,说与母亲,我们相视一笑。母亲回忆说这里曾养着好多牛,猪,鸡,场内常宰猪杀鸡,工人们的伙食很好。我说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么!</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入养殖场东面,原来的苹果园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四方四正的砖墙大院,从南墙圆门进入,院内坐北朝南呈四合院结构,东、北、西三面建有三排平房,应是工作人员的宿舍。出圆门再到养殖场后面空旷地面一些建筑工人正在忙碌。</p><p class="ql-block"> 再向后,北面望去,陌上微风拂面,一块块的试验田星罗棋布,麦浪起伏,青山远黛,鸟鸣啾啾,有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半青半黄的地里,工作人员佝偻着身子忙于其上。</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儿,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但愿我们的农学工作者、农科研人员如习总书记所强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保护好农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p><p class="ql-block"> 守好乡村试验这块绿色土地,真真正正的将所学用于大地,在大地上践行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大地相结合,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样,扎根基层,躬身垄亩,心系稻田,为国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的吃粮问题, 使我国的粮食增产高产,惠及亿万民生。 希望我们的农学工作者,向前辈袁隆平学习,将科研化为成果,守住我们的粮仓,切切实实服务民生。</p> <p class="ql-block"> 图,文:云歌</p><p class="ql-block"> 创作地址:甘肃省兰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