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永顺</p><p class="ql-block"> 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共产党倡议创建并 实际领导,隶属于第二战区晋绥军建制的一支特殊形 式(吃阎锡山饭,干共产党事)的抗日武装。包括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四个纵队、暂一师、工卫 207 旅、政 卫 209 旅、政卫 212 旅、政卫 213 旅和在牺盟会、 战委会领导下的各地游击队等革命武装。主要包括青 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 工卫旅、暂一师、政 卫旅、212 旅、213 旅。其中活动于襄陵、汾城、乡 宁边山一带的是由政卫二支队改编而成的 213 旅。 1938 年 6 月,阎锡山对八路军和各县自卫队的发展壮大日渐不安,因而在“古贤会议”上决定,将晋西南三角地带的各县自卫总队改编为山西政治保卫队的三个支队,企图置于他的直接控制之下。</p><p class="ql-block"> 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原山西省工委)、乡吉特委(共 辖13县,先后驻汾城盘道村、乡宁上章冠村)通过汾 城县长胡西安(又名胡作进,与阎锡山有亲戚关係)和 牺盟会乡宁中心区向阎锡山建议,将汾城、襄陵、乡宁、吉县、河津、稷山、新绛等 7 县人民武装自卫队 (或抗日游击队),合编为山西政治保卫队第二支队。阎锡山同意后,由晋西南区党委军事部长黄骅主持制 定了组编方案。 1938年10月,在汾城县的西中黄村召开了军政民参加的建队大会,正式宣告了支队的成立。晋西南区党委负责人张友清、乡吉特委书记武光、汾城县委书记程谷梁参加了大会并讲了话。支队长为年仅23岁的郝玉玺(原名郝玉英,山西和顺人。就读太原进山中学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 党。1936年考入晋绥陆军军官教导团。1937年8月先后任临汾县自卫队、汾城县游击队中队长),支队政 委为胡西安,政治部主任纪锦章(后为程谷梁),参谋长张焕(后为周义中)。组织科长雷起云,宣传科长郭林军,敌工股长郑怀礼,政工队长张克。 全支队2000余共编为6个大队,18个中队。原乡宁自卫总队与河津县自卫总队合编为第五大队。原乡宁自卫总队中队长任达任大队长。原乡宁自卫总队的政治指导员高恩堂仼大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2月支队还办起了军事干校,校址设在乡宁蝉峪河大郎庙,由雷起云兼负责人。支队机关设在汾城盘道村,后迁乡宁县鹤坡村。 部队分布在乡宁边山及周边的汾、襄、稷、新、河等 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保卫各级机关,打击日伪军。至翌年6月,支队发展到 270O 余人。 </p><p class="ql-block"> 1939 年 3、4 月,第二战区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 开高级干部会议(史称“秋林会议”),决定将山西新军 全部纳入旧军系列。于1939年6月将政卫一支队改编为 212 旅。将政卫二支队、三支队合编为 213 旅。 阎锡山决定,212 旅旅长由二战区任命,213 旅旅长由共产党任命。经牺盟总会负责人牛荫冠推荐,213 旅旅长由郝玉玺担仼。政治委员职务被取消,政治主任为程谷梁,参谋长为张焕。共辖 57、58、59 三个团。政卫二支队原来的 6 个大队,合编为 57 团和 58 团。57 团团长张汉丞,副团长韩震、曹增荣,政治主任贾久民;58 团团长周义中,副团长刘增业、韩固,政治主任郭寿天(后郭林军)。政卫三支队后来在中条山改编为 59 团,未归建制,由当地党委领导,团长王清川。由乡宁自卫总队改编的 5 大队,这次改编为 58 团 2 营。二支队军事干校改称“第二战区军政 干校第 16 分校支校” 。郝旅长兼校长,雷起云兼副校 长,吴世通任教育主任。 在鹤坡村举行的成立大会上,“爱国七君子”之一 的李公朴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还为 213 旅 写了旅歌。歌词为:“血战两年敌胆寒,抗战已走上新阶段。213旅英勇的姿态,誓为民族坚决抗战。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谁愿忍气受人涂炭。我们都是民族优秀儿女, 谁愿甘心任人横暴摧残。英勇团结,刻苦顽强,发扬我们优良传统,站在抗日最前线,战!战!战!还我锦绣河山!” 213 旅根据地很小,北面是豁都峪,属 61 军防 地;南面是三官峪,属 34 军防地;西面是19军的防 地;东至桃花洞,山下就是被日寇占领的襄陵、汾城平原地带,也是 213 旅沿汾河两岸和同蒲铁路两侧的游击区。从政卫二支队到 213 旅,部队先后参加了大小战斗200余次,毙伤日伪军1200余人,队伍 不断地得到发展壮大。 秋林会议后, 形势日益紧张。 9、1O 月间,旧军从北、西、南三面包围分割 213 旅。北面豁都峪一带 是 61 军 69 师所辖的 412、413、414 团,军部驻牛 王庙。南面是 34 军的 6 个团,军部驻关王庙。西面 是游击 9 支队和 83 军新编 14 团。 12 月上旬,“晋西事变”发生,阎锡山下达对“叛军” 的讨伐令。30 日夜(31 日凌晨)旧军以 34 军军长 彭毓斌为总指挥,兵分四路,向 213 旅发起进攻。当 时,郝玉玺旅长去秋林未归,死活不知。参谋长张焕也被 34 军以商议联防事宜骗去扣留。由党的负责人 程谷梁指挥全旅反击。布防于周家岭、张元堡、崖底、 崖下一线的 57 团,利用有利地形猛烈反击,战斗一 直持续到 31 日下午。接命令后与旅部会合,经鹤坡、 上太池、桃花洞旁的高地到达盘道村集结。经大会动员,213 旅掩护乡吉特委、乡宁牺盟中心区及汾城县地方干部,共 3500 余人开始突围。于 1940 年 1 月 2 日晨渡过汾河,接着跨过太风公路、同蒲铁路,向太岳根据地转移。1 月中旬到达沁源,受到太岳区党 政军的热烈欢迎。在汾南的 59 团,事变发生后向 212 旅靠拢集结,也于 2 月下旬到达太岳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关于郝玉玺旅长遇害,有两舯说法,一种是:1939 年 12 月初,接阎锡山电报通知,郝旅长前往总部面谈“武器弹药的补充问题” 。郝一到秋林,即遭软禁,在专人的“陪同”下,从事预先安排好的各项活动。阎锡山觉得争取郝玉玺无望,便于 1940 年元月 2 日晨假意给了些武器和军饷令其归队。郝玉玺一行过了黄河,行至吉县西关,被三十四军的一个连扣押。3 日 上午被押到通往三堠村的半路上枪杀。另一种说法是:郝旅长是在 12 月 31 日前就回返的,途经吉县三堠村 前方的石山湾时,遭身份不明的便衣武装伏击而死的。</p><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