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自驾游去山西,行程中参观了十余座古寺庙等古建筑群,唯10月5日的镇国寺里不是人流攒动,不用在游客的拥挤中拍照。</p> <p class="ql-block"> 停车徒步进入景区,一直不明白路经牌坊上写的是“京城宝刹”。直到做美篇查资料才知其缘由。</p><p class="ql-block"> <b>镇国寺</b>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2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内有二宝:一是五代建筑的万佛殿,二是五代彩塑。</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镇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检票口处,那石碑让我惊讶,方知镇国寺与双林寺均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的寺院建筑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建有天王殿(其两侧为钟鼓楼)、万佛殿和三佛殿,后院建有东配殿观音殿和西配殿地藏殿,总建筑面积为1702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除万佛殿为五代北汉年间遗构以外,其余建筑均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天王殿前,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和许多唐、五代时的寺庙一样没有单独的山门,以可穿堂而过的天王殿兼作山门。天王殿处于寺庙的最前端,天王殿为单檐悬山式的元代建筑,整个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两侧各有砖券掖门一洞,东曰“崇虚”,西曰“垂幽”。掖门外侧钟鼓楼左右对峙,反映了当时晨钟暮鼓的习俗,一般的佛教寺院建筑都是钟、鼓楼对称相置,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1145)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音色宏亮,工艺别致,距今800多年了,是一件珍贵的古稀之物。鼓楼上的鼓,现已失传。</p> <p class="ql-block">“垂幽”</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崇虚”</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像,为明代重塑,清代重新彩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佛殿</b></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主殿万佛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拱硕大,出檐深远。虽经历代屡次修葺,但万佛殿仍保持着的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内的塑像是在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完成的作品。除了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仅有的五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中央佛坛宽大,高0.55米,方形束腰叠涩式,佛坛上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金刚和二供养人共11尊彩色塑像,佛像神态随意自然,面颊丰满圆润,体态丰满,塑造手法有明显的唐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 菩萨前的两天王,手执兵器、身穿盔甲、蹙眉怒视、威武雄健,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不得不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造像技法高超!</p> <p class="ql-block"> 殿内梁架上有多处题记,至今清晰地留有建殿时的题笔“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中,彩画及拱眼壁画都是绝美的!在各个木构件表面上以及栱间泥壁部位饰以色彩,或装饰纹样,或题材类装饰保存至今,仍绚丽多彩,让人愿在此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整体上看东西立面外侧栱眼壁上所绘的龙纹彩画与万佛殿中整体的彩画和壁画无论是在技法还是在装饰风格上均不相统一。</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造。三开间殿宇用七铺作斗拱者,全国现存仅有此殿和高平崇明寺中殿两例。前所未有,后未沿袭,堪称稀有。</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中东、西两壁以及北壁门两侧的两幅壁面上绘制有千佛图像,虽千佛人物图像在内容上相似雷同,但是在装饰表现上还是有所区别。</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的斗拱结构别具一格,总高达到174厘米。这么大一座殿中边没有一根钉子,主要是“斗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斗拱”,就是柱头之上,屋檐之下,用以支撑伸出的屋檐,也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形似花朵状的木制构件。</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保留和继承了唐代硕大雄壮的风格,使建筑轮廓更加秀美壮观,气势雄浑。</p> <p class="ql-block"> 在“三佛楼”上,可俯瞰万佛殿北面的全貌。万佛殿正在修缮中,北门上的牌匾写着“慈登彼岸”。</p> <p class="ql-block"> 万佛殿北门内,有一尊自在观音佛。</p> <p class="ql-block"> 前院还有三个去处,便是万佛殿西侧的土地殿和东西碑亭北的两座小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土地殿</b></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的主像就是土地爷。</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万佛殿两侧的<b>月亮门</b>,就步入了镇国寺宽敞的后院。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北三间砖拱窑顶上为三佛楼,为明清时期中国佛教之格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音殿</b></p><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原来是十八罗汉和观世音,可惜在文革中被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地藏殿</b></p><p class="ql-block"> 地藏殿可以说是内容极丰富,最有趣的一座殿了。地藏殿俗称阎王殿,是明代的建筑,供奉的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地藏是梵文的音译,地是指大地,藏是指储藏、存有,意思是说他就像大地一样包含着无限的善根种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佛楼</b></p> <p class="ql-block"> 三佛楼是镇国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明代,建筑风格独特,下窑上房式建筑,下层为三间砖券窑洞,上层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建筑。上层存明代三身佛与四胁侍像,清代佛本身故事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登上楼梯,我们便看到三佛殿,三佛殿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时保持了七尊彩塑52幅壁画的原貌,三尊主像,分别为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前面的四尊为供养菩萨,它们苗条清秀,造型优美,是典型的明代早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法身佛,通常称为毗卢遮那佛或大日如来,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位于三佛殿正中。</p> <p class="ql-block">应身佛,又称化身佛,主要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位于法身佛右侧。</p> <p class="ql-block">报身佛,即卢舍那佛,是通过修行断除妄想、智慧圆满所成的佛身。~位于法身佛左侧。</p> <p class="ql-block"> 三佛殿两面的壁画描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以鲜明的主体,古朴、娴熟的绘画技巧,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三佛殿,俯瞰万佛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半截碑</b></p><p class="ql-block"> 东西碑亭的下面有一块半截碑,因它的碑体残缺,所以称之为半截碑,碑刻行书,共19行,476个字,碑文与镇国寺无关,它是从附近捡回来的,当时在嘉庆年间,寺内经过了一次较大的维修,工程竣工后,要树碑立座,石匠就在附近找到了这块碑,但因上面书法甚好,不忍毁之,所以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截碑</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块碑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考察,发现了其三点价值,其一,补充了历史资料的不足,解决了历史上记载的分歧,碑文中确认刘继钦与北汉皇帝刘继元是兄弟关系;其二,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宋代的碑刻不少,但五代时的碑刻是很少见的;其三,此碑虽残,但书法秀美苍劲有王羲之笔意,是一块难得的残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有机会再来镇国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