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杭州90 ,朱炳仁国博艺术展

阿春

<h5>就在河坊街的这座江南铜屋的地宫内有个艺术展正在举行。<br>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展览,您,不可不看哦。</h5> <h5>铜艺史上的一次世纪大展<br>唯一在国博举办金属艺术类个人展览的 当代艺术大师<br>国博首次工艺美术界最大规模个人艺术成就展<br>中国首个铜工艺品类最全 形式最丰富的铜艺术世纪大展<br>国博史上“最重量级”展览<br>40载艺术生涯精华汇聚<br>100余件铜艺瑰宝<br>总重35.6吨铜<br>单件之最重达3.7吨<br></h5> <h5>展览展出熔铜现实主义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40载艺术生涯中100余件/套铜艺瑰宝,展览共分为“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四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代非遗大师朱炳仁高超的艺术成就,系统阐释了中国铜雕技艺从“铸鼎象物”到“离形得似”的艺术蜕变,生动的反映出当代艺术工作者扎根传统、传承匠心的艺术追求,是国博展览历史上铜工艺品类最为全面、表现形式最丰富的铜艺术世纪大展。</h5> <h5>朱炳仁说:“这一次铜文化的展览,应该说它跨越了历史,它已经不是纯粹的青铜器文化的展览,它是一个当代艺术,当代铜文化的展览,这样大规模的当代铜文化展览,历史上没有,全世界是没有的。我相信大家看到这场展览,一定在心底里泛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光是要传承历史,而且要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就要站在传统文化发展的新的高度,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这次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对我个人,是里程碑的一步,我希望他能够成为我们民族文化、我们手工艺匠人文化、我们的艺术家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br></h5> <h5>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开幕仪式北京的现场</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朱炳仁</b></div>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国著名的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祖籍浙江绍兴,幼年随父迁居杭州,在父亲的教导下承继祖业,倾心钻研铜雕技艺。他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铜艺的同时,于机缘巧合下开创“熔铜”新工艺,以“似与非似”的挥洒写意,将自由流动的铜汁彻底从模具中解放,熔铸出刚柔极劲、妙趣横生的大千世界。在朱炳仁等艺术家的创新引领下,杭州铜雕逐渐形成了镂雕、蚀刻、叠镶、庚彩、熔铸、紫金刻、多材质、氧化着色八大工艺,呈现出三色为本、彩画相间、书艺结合、坚固防腐等鲜明特征。</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青铜五千年 熔铜创新高</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朱炳仁熔铜艺术诞生记</b></span></div>中国的青铜艺术,已逾五千年,因为博大精深,任何一点推陈出新都绝非易事。而熔铜艺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蜕变。这样的艺术蜕变,被誉为“中国铜艺术史的一页史诗”。追溯它的诞生之初,竟源自常州天宁宝塔一场意外的祝融之火</h5> <h5><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2006年5月25日,朱炳仁参建的常州天宁宝塔忽遭大火。原是一场“事故”,但朱炳仁将其变为“故事”,他发现熔化了的铜千姿百态,仿若天工造就的精魂。正是这无模可控的精魂流淌出的神韵,开启了朱炳仁的“艺术之眼”,熔铜艺术就此诞生!<br>对于大火熔铸中熔铜结品,天宁宝塔松纯长老题书四个大字一“佛塔舍利”,以“佛塔舍利”而制成的第一件熔铜艺术作品《阙立》,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h5> <h5>走进展厅,就是走进了一个艺术的宝贵殿堂,所有的展品都让人眼睛发亮,久久难忘。</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傲骨铜梅系列</b></div>以创新的熔铜艺术为基,用泼铜如墨的技法,将疏影横斜的硕大铜梅,陈设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大堂上,绽放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大厅里。正如他的梅诗:天下有梅,天下有一方净土;人间有梅,人间有一袭清风。</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独钓寒江雪</b></span></div>这作品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身披蓑衣手握鱼篓,采用传统铜艺实现或硬朗或柔和的曲线造型,作品具有不可复刻性。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于心灵上存一方净土。</h5> <h5>2015年为纪念中新建交25周年而新建的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揭幕仪式,特邀朱炳仁设计创作巨幅熔铜壁画作品一《春和清妍》,装置于文化中心一层主大厅。《春和清妍》将铜化身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颜料”,熔铸出了神奇绚丽的“傲雪春梅”之景。</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青花系列</b></div>2018年在“中国非遗。铜雕艺术”朱炳仁柏林展上首次亮相。以蓝白色为主的元代青花瓷,曾以古中国的代表产品在全球流通,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作品用印象派的手法,重现那个时代的经典,回看我们的历史。作品用熔铜艺术和庚彩技艺,铜瓶呈色如宝石蓝般,似星云璀璨,繁花绽放,色泽淡雅稳定,如青花般永恒。</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优昙婆罗花</b></div>熔铜艺术于抽象的形态之中捕抓了具体的意念,于具体的意念之中熔融了可以产生联想的抽象形态,据佛经《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被尊为佛家花,花形浑圆,犹如满月,神奇圣洁,瑞祥之气缭绕。</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宋画印象</b></div></h5><h5>山峰巍峨,云涌雾漫,群林苍茫,溪水潺潺。滚烫铜水在滴流、泼洒中,演化为不可复制的宋代山水意境。这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引经据典,借古喻今,铜骨铁魄所刻画的当代艺术衔接了传统创造,反思中国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迷局”。</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熔铜山水系列</b></div>山水平和,草木繁盛,从中国写意画中汲取灵感,取通灵剔透的太湖奇石制作。山水,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意象,空间之旷、意境之静,于其中尽显,心游万仞,物我同化。而熔铜山水更是动静相宜,“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跳舞的人</b></div>这是一件人体形体实验性作品,充满力度、动感、音律的人体抽象结构,浑身布满特具节奏的筋骨点。扭曲的铜结晶随机熔铸,没有丝毫削弱它的精神力量。在苍茫大地间一群跳舞的人却给人一种诗意般的无限孤独。</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五牛迎芳系列</b></div>自唐代宰相韩滉的《五牛图》设计,五头牛从画中走下来,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各异,背后苍劲挺拔的松树以熔铜的流动质感呈现,枝叶繁茂,与五牛相映成趣。作品凸显五牛勤劳正直的品格,又寓意国泰民安,祈望牛运亨通,五福临门。<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承载</b></div>以浇铸铜水的坩埚为基础,创作了以百个铜质玉米为题材的大型艺术品《承载》系列,大师匠心独运,逾越界限,直面生命的体验和本质的朴素无华,希望在自然和承载空间寻求一种平衡之道。通过当代思维为中国铜器原本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性格脱胎转化,拓展出一条零极限的熔铜艺术之道。</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熔化的梵高</b></div>朱炳仁大师从梵高的《星空》中分解出星星、云彩等元素,创作出一个崭新的星空。梵高是传奇的,伟大的,梵高又是平凡的,平易的。对梵高的诠释,解读也没有一种不可逾越的规则。<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稻可道 非常稻</b></div>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作品借老子《道德经》首句之义,种出熔铜艺术之稻。作品体现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当今田地“稻貌”已改,多弃“种稻”改为“种楼”。另外,“稻可道,非常稻”可断句为“稻可,道非,常稻”,释之为稻太重要了,离开稻,什么道理都是非的,这是常识,常理。作品是作者近年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变革的多面探索。</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此书犹铜声</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四十本梵音大铜在1080度的铜水下,挺着脊梁,熔五音于魂魄中。古诗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梵音铜声绕梁不绝。</span></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水光山色系列</b></div>熔铜流淌形成的山水形态与光影交织,仿佛水面与山色互为倒影,营造梦幻而深邃的意境。高温着色技艺,使得水光与山色更加生动鲜活,美不胜收。作品展现熔铜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传达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庚彩色样系列</b></div>2010更寅年逼生的更彩艺求,是鱼载在铜材质上的彩绘。应彩信鉴了传统五彩、达境彩、粉彩手法,彩料立融流动,产生行与色的流动感,同时色界层层分明,铜表而息望光滑,还之有意需服的肌理之美。<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铜舞之椅</b></div>椅子采用铜艺术制作。五干来以来,青铜文化,其实是铸铜文化,铜只能在范模中成形。在一场神妙的大火后,钢在自由的凝中,造就出了千姿百态无可复制的晶体。在此启迪下,朱炳仁大师让铜跳出了范模,一个新的铜艺术门一绍铜艺术诞生了。</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香江潮起</b></div>灵感深植于香江的波澜壮阔,用熔铜的流动与凝固,巧妙地捕捉了浪潮的瞬息万变。每一道熔铜线条都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既展现了香江的自然之美,又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无尽的韵味与诗意。</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上帝的权杖</b></div>“合生是美羊,上是收羊人”居中的巨型权杖为上之放,修机着众生的“羊群”、朱军岷用贷镇这样的当代艺术手法,游刃有余表达具象实物,星理单年巨制装置艺术。这种以当代的通法,架构传统的语汇,融合个人的修联的创作方式,它的无限着实给了铜艺术浪漫的表达。</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叶舟</b><br><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作品以1080*高温铜液,豪情泼墨化作一叶菩提,飞舞于大千世界,又坠落于尘埃之中,熔铜瑞善奔跑在菩提叶上,世间万物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命是一场轮回,寂静无声中孕育着新的生机,这便是生命的哲学。艺术家以多变的熔铜艺术,展现世界的瞬息万变,赋予作品引人深思的空灵禅意,让艺术创作直达灵魂深处。</span></h5></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入侵》</b></div>入侵是一种暴虐,入侵是一种狂妄。我们面临的人侵还少吗?我们的呼吸受雾霾的入侵,我们的饮食受毒物的入侵,我们的良田受沙暴的入侵 ,我们的孩子受野兽的入侵,不信! 请看此作品!<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地气</b></div>《地气》作品首次展览于2018年朱炳仁德国个人展,是其“艺术是民众的共同享有”观点的演绎。作品采用独创的熔铜艺术制作,跳出传统的囹圄,用写意的手法表达,在诉说抑或祈盼,各异形态。作品让观者更好地理解艺术、接触艺术、解读艺术,它告诉人们,艺术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带给人的愉悦和感动本来就是直观而直接的。</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万泉归海</b></div>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代艺术家朱炳仁为博鳌亚洲论坛创作的巨幅铜壁画,高10米宽5米。博鳌亚洲论坛位于万泉河畔,三江归海处。朱炳仁以万泉归海为主题,拔墨绘制水墨画,并以水墨原作创作《万泉归海》铜壁画。意在云蒸霞蔚,海纳百川。如飞龙在天,吞吐太和。雨润海立、奔腾不息。作品布局宏大,大势磅礴,锦蔟叠彩,气象超凡。</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清莲合和系列</b></div>秋韵里的荷已是铅华褪尽,它没有怒放的娇艳,却多了一份坚强;没有初出的清新,却有了一份岁月的厚重。朱炳仁数十年积累的铜制造经验让他很快摸清熔铜的秉性,完成的熔铜作品随意赋性,线条延展,观之有如舞动的韵律。</h5> <h5>这是国博展中的“三绝”之一:燃烧的向日葵(下图为局部细节)</h5> <h5>朱炳仁的《燃烧的向日葵》是铜艺术与梵高画作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这件作品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收藏界的宠儿。<br>“<b>我将梵高的艺术肉体抛进熔炉,熔化它向他致敬,熔化它让梵高活起来</b>。”‌ 这句话表达了朱炳仁对梵高作品的敬意和再现‌。<br>‌“<b>向阳而生,不负韶华</b>。”‌ ——体现了作品追逐光阴、感受生命张力的主题‌1。<br>‌“<b>葵头采用朱炳仁大师创新熔铸工艺,瓶身采用朱炳仁大师创新工艺庚彩珐琅制作</b>。”‌ ——介绍了作品的工艺特点‌。<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千里江山</b></div>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制作的《千里江山》,用铜还原了图中重重青绿山水 作为知名度最高的传世古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精妙之处已无序赘言,而朱炳仁泼铜为山,又以高端颜料绘制上色,将青绿山水的雅趣铺陈于立体空间的“画布”之中,由将雄浑的原作气势更直观地带到观者眼前。</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铜编织系列</b><b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一席竹编网尽了满天的风流云月,精神到了,篮不盛芳蕊却自风流。非遗铜雕与竹编技艺的跨界融合,枝条崎岖蜿蜒,表情万千,既有铜的大气,又不失竹的轻盈。它们或平静自如、或姿态灵动、或奇崛顽强,似若君子之意,文人之风。</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熔銅龙椅很别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巨型的铜白菜</h5> <h5>巨幅佛教壁画《世尊说法图》,作品采用紫金铜雕工艺,通过分层次、分区域氧化,线条流畅飘逸,更显独具中国工艺的特色。</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兵马俑系列》</b></div></h5><h5>穿过黄土与时间的罅隙,聆听大秦军团压抑了千年的宏伟豪情。秦俑虽无名,但千人千面。曾鲜衣怒马,今以各异动态灵巧跃然。铜,链接陵内与陵外,链接生与死,链接变幻莫测的光阴,书写不朽的帝国赞歌。</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在姿态万千的熔銅花卉中,我利用镜面给自己留了个影。</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h5><b>铜物至精,观照古今。</b><br>阿春与朋友们一起走进“铜的世界”,<br><b>观其形、品其意、寻其妙,</b><br>共同探求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的光彩与活力.<br></h5>